西洋參種植

西洋參種植

具有特殊治療價值的貴重補益藥品
西洋參是一種人參不能代替的、具有特殊治療價值的貴重補益藥品,性寒、味苦,入心、肺、腎,有退熱清火、退虛熱、補陰、生津降壓之功能。[1]臨床上,能改善或消除津液、血液虧損症狀,如形體消瘦、目赤耳鳴、口燥咽幹。煩渴少氣、腰膝酸軟、陰虛發熱、熱病傷陰、肺虛久咳、咳血等症。由于該藥之效久緩,在治療中頗受歡迎,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睐。
    中文名:西洋參種植 拉丁學名: 别名:花旗參、洋參、美國人參 界: 亞界: 總門: 門: 亞門: 綱: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外文名:Panax quinquefolium L 性質:性寒、味苦 屬性:補益藥品 繁殖方法:種子繁殖、育苗移栽

簡介

西洋參别名花旗參、洋參、美國人參等。

五加科人參屬(Panax quinquefolium L.),以根入藥。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西洋參原産北美洲的加拿大南部和美國北部,分布于北緯40~50度,西經67~125度範圍,20世紀40年代我同江西廬山植物園曾從加拿大引種,未果。

1975年以後,我國陸續從美國引進幾批種子,分别在吉林、遼甯、黑龍江、陝西、江西、貴州、雲南、河北、山東、安徽以及福建等省引種栽培成功,其中東北三省、陝西秦巴山區普遍栽培,尤其是福建、雲南等高海拔山區的引種成功,為我國西洋參栽培區域向低緯度範圍擴大生産提供了依據。

雖然與人參同科屬,同為名貴的滋補強壯藥物,但在藥效和功能上又有很久的差異。人參列為補氣藥(補陽),西洋參列為補陰藥(補陰)。

生長特性

西洋參适生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闊葉林地帶、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溫度13℃左右、無霜期150~200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環境。

喜蔭濕,忌強光和高溫,生長期最适溫度18~24℃,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對土壤要求較嚴,适生于土質疏松、土層較厚、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森林沙質壤上,PH5.5~6.5,忌連作。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或直播。

播種

播種分春、秋兩季。

陝西省秋播好,苗齊、苗壯。

播前澆透底水,待水滲下後,疏松土壤,采取條播6厘米*6厘米,播後複土3-5厘米,上面蓋草、落葉、鋸末、草木灰,6厘米左右,以利保墒出苗,此外利用地膜更好,既能保墒又能防雜草病害。

采取條播更好、溝底平、出苗齊、好管理。

采收加工

1、采種

采種時間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當西洋參果實充分紅熟時便可采收。

采收過早,種子發育不好;采收過晚,果實易脫落,易遭鼠害。

采收的紅果要及時搓去果肉洗淨,漂去癟粒,待種子稍幹表面無水時便可埋藏,若留十種,種子陰幹含水量達15%以下方可。

2、收根

西洋參一般4~5年采收,也有更多年才采收的。

西洋參有效成分和年限成正比,年限超長化學成分越高,臨床效果越好,經濟效益也越高,但病害多。

土壤很肥沃,田間管理得好,采取直播為好。

減少感染機會,省人力、物力,4年後采收時可把過小的移栽一下,栽後1~2年再采收。

西洋參适時采收季節為秋天,地上莖已枯萎,根的營養提高,質量最好,漿足,質實,皮淡黃色。采收時去掉地上莖,禁止創傷參根。

從參床的一側抛起,依次往前采收。去掉泥土、雜質,收後把參分成三種類型,一是形态好看,有芽苞、斧頭、主根、例根、須根,這樣的參稱“全參”。細側根稱“參須”,側根稱“尾大支”。

二是無蘆頭,有主根、參根子很多稱“終身參”。

三是無蘆頭,有主根和側根稱“頂口光”。

3、烘幹

大面積生産一定要有就地加工的烘幹室。

把收好的參,裝在制好的烘架子上。

溫度在35-50℃熱容器。高低溫度交替。火色不能過高,否則化學成分轉化,影響質量,至于為止。

4、曬幹

把選好的西洋參裝在一定的容器裡,放在通風處,進行晾曬,不時翻動,至于為止。

上一篇:奧古斯丁忏悔錄

下一篇:茅膏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