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膏菜

茅膏菜

屬茅膏菜屬植物
茅膏菜,屬茅膏菜屬植物,港台地區常稱為毛氈苔,為食肉植物。全屬共有約244個原生種喜歡生長在水邊濕地或濕草甸中,茅膏菜屬植物有多種顔色,其葉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茅膏菜花白色或帶紅色,總狀花序。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莖直立,纖細,單一或上部分枝。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亞綱:五桠果亞綱 超目: 目: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亞目: 科: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亞科: 族: 亞族: 屬:茅膏菜屬 Drosera 亞屬: 組: 亞組: 種:茅膏菜 D. peltata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茅膏菜 中文别名:石龍牙草 二名法:Drosera peltata 分布: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及西藏南部。

種屬概述

茅膏菜俗稱捕蟲草。茅膏菜料,多年生草本。茅膏菜有明顯的莖,高10-30厘米。葉皆莖生,葉片圓形或扇狀圓形莖部具有長腺毛,可分泌腺液引誘昆蟲前來覓食。昆蟲觸到腺液時,腺毛立即收縮将昆蟲捕住,然後将其消化。茅膏菜花白色或帶紅色,總狀花序。喜歡生長在水邊濕地或濕草甸中,在長白山廣有分布。茅膏菜亦有治療瘡毒、瘰病的藥物功效。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莖直立,纖細,單一或上部分枝。

茅膏菜屬植物為多年生陸生草本。根莖短。葉互生或基生,密集成蓮座狀,被腺毛。聚傘花序單一或分叉,頂生或腋生;萼片5,稀4~8,基部多少食生,宿存;花瓣5,分離,花後扭轉凋存;雄蕊與花瓣同數,互生;子房上位。蒴果。

茅膏菜屬植物有多種顔色,其葉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當昆蟲停落在葉面時,即被黏液粘住,而腺毛又極敏感,有物觸及,便會向内和向下運動,将昆蟲緊壓于葉面。當昆蟲逐漸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質分解酶所消化後,腺毛重新張開再次分泌黏液,故能常在葉片上見到昆蟲的軀殼。這類植物本身有葉綠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根系極不發達,因此靠捕食昆蟲就能彌補其氮素養分的不足。生林下、草叢等半陰濕地。分布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及西藏南部。

形态特征

性狀

茅膏菜花白色或帶紅色,總狀花序。喜歡生長在水邊濕地或濕草甸中,在長白山廣有分布。茅膏菜亦有治療瘡毒、瘰病的藥物功效。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莖直立,纖細,單一或上部分枝。

莖圓形,直徑0.5-lmm,表面棕黑色,具縱棱,多中空。葉片半月形,邊緣有多數棕色的絲毛狀物;葉柄細長。莖頂常具花或小蒴果。氣微,味甘。

顯微鑒别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類方形,少數向外突起;外被角質層。皮層較窄,内側為約3列厚壁細胞環帶,壁木化。維管束周木型;導管壁木化,韌皮部壓縮狀,有單個或成束的纖維,壁厚木化,胞腔内多含棕黑色物。髓周薄壁細胞類圓形或多邊形,中央多已中空。

粉末特征

①澱粉粒甚多,單粒橢圓形或類三角形,少數具點狀臍點,直徑5-33μm。

②纖維碎片多見,側壁平滑,端壁平鈍,胞腔内含棕黑色物,直徑6-20μm,壁木化。

③具緣紋孔導管多見,梯紋、螺紋和環紋導管較少,直徑13-37μm。

④花瓣表皮碎片可見多數氣孔。

⑤花粉粒常數個相聚,表面有刺狀突起,萌發孔不明顯,直徑30-33μm。

⑥腺毛的頭部和柄部均為多細胞,棕黃色,直徑100-115μm。

化學成份

全草有毒,球形塊根藥用稱“一粒金丹”,和同屬的錦地羅等,均含藍雪醌(矶松素:plumbagin)、茅膏菜醌(droserone)、羟基萘醌(hydroxynaphthoguinone)等多種醌類成分,可供藥用,粘液腺分泌物含類似胰酶的蛋白酶。捕蠅草供觀賞。

【化學成分】全草含矶松素、茅膏醌、羟萘醌、氫化萘醌等多種醌類成分。腺毛分泌物含類似胰酶的蛋白酶。

【藥理作用】矶松素的藥理作用參見白花丹條。

【備注】

(1)葉的水汁觸及皮膚,引起皮膚灼痛和發炎。家畜誤食可引起氫氰酸中毒症狀。皮膚接觸中毒,用水或鞣酸液洗滌,後敷硼酸軟膏。誤食可照氫氰酸中毒解救方法對症治療。

藥理作用

異名

石龍芽草(《植物名實圖考》),山胡椒(《分類草藥性》),胡椒草(《四川中藥志》),夏無蹤、白花葉(《湖南藥物志》),黃金絲、滴水不幹(《江蘇藥材志》)。

山地皮(《貴州草藥》),捕蟲草、食蟲草、柔魚草(《福建中草藥》),蒼蠅草,捕蠅草、蒼蠅網、珍珠草、野高梁(《雲南中草藥》)。

性味

甘辛,平,有毒。

①《本草擡遺》:味甘,平,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無毒。

功用主治

茅膏菜的功效治胃痛,赤白痢,小兒疳積,跌打損傷。

①《本草拾遺》:主赤白久痢。

②《分類草藥性》:下氣。治跌打損傷。

③《江蘇藥材志》:止血、鎮痛。

用法與用量

内服:煎湯,1~3錢;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①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将茅膏菜全草曬幹研末,用水調和,做成綠豆或黃豆大小的丸子敷患處(痛點),外加膠布固定,24小時後取去。敷藥後局部有輕微灼痛感,并可出現水泡,此為正常反應。曾治40例,均獲一定效果。

②治療神經性皮炎取鮮茅膏菜全草适量搗爛外擦患處,擦至皮膚灼痛為度,日1次(無鮮品可用幹草加白酒适量搗爛)。治療神經性皮炎8例,經3~4次治療後,局部癢止,鱗屑脫落,收到近期療效。

曆史考證

石龍芽草(《植物名實圖考》),山胡椒(《分類草藥性》),胡椒草(《四川中藥志》),夏無蹤、白花葉(《湖南藥物志》),黃金絲、滴水不幹(《江蘇藥材志》)。山地皮(《貴州草藥》),捕蟲草、食蟲草、柔魚草(《福建中草藥》),蒼蠅草,捕蠅草、蒼蠅網、珍珠草、野高梁(《雲南中草藥》)。

上一篇:西洋參種植

下一篇:美商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