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國際港務區

西安國際港務區

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
作為中國西部、黃河中上遊地區以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發展軸線上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西安一直緻力于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建設方便快捷的國際貿易通道,一直是西安人的夙願。早在2003年,原西安市委書記崔林濤在參加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會議時率先提出應該在西安建設内陸港;2004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設西安國際港務區被正式提出;2005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批準成立西安國際港務區,由西安市商貿委和灞橋區政府共建。2008年3月,省委副書記、省長袁純清莅臨西安國際港務區,面對發展緩慢的國際港務區,他提出,要有一個高規格的機構來建設西安國際港務區,在機制體制上有所創新;2008年4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新的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為西安市政府派出機構(正局級建制),并被明确為西安國際港務區的開發建設管理主體。[1]
    中文名:西安國際港務區 外文名:Xi'an International Port Area 别名:

項目簡介

西安國際港務區項目是陝西省西安市“十一五”規劃物流龍頭項目,已被省政府列為争取國家

“十一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西安市人民政府同意西安國際港務區由西安浐河經濟開發區規劃、設計,整體開發建設。

項目位置

西安國際港務區項目位于灞橋區新築街道辦境内,東鄰紡渭路,南靠北三環路,西至灞耿路,北臨建設中的西安集裝箱中心站。規劃面積8.2平方公裡,投資總額98億元。由“一個中心(B型保稅物流中心)和三大組團”(國際物流區、國内綜合物流區、物流産業集群區)組成。

項目定位

它以現有鐵路、公路等運輸手段為依托,以與沿海國際港口合作為基礎,在内陸形成海陸聯運的聚集地和結合點。依托西安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産業基礎和物流市場需求,形成以B型保稅物流中心為核心、以國際物流區為支撐、以國内綜合物流區和物流産業集群區為兩翼的物流體系戰略格局。它是沿海國際港口多種港務功能在西安的延伸,是沿海國際港口在西安的集中服務區,也是國際物流與國内物流的結合部。不僅具有普通物流園區的基本功能,還具有保稅、倉儲、海關、邊檢、商檢、檢疫、結彙銀行、保險公司、船務市場及船運代理等國際港口所具有的多種功能。

在此基礎上,建成較為完善的區域性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完善現代物流網絡,培育有競争力的物流企業群。并形成公鐵聯運、海鐵聯運的中轉物流基地,成為立足西安、服務西部、面向全國、連接國際的西部地區貨物的産品配送、貨物集散、集裝箱轉運中心、中國西部最大的綜合物流園。

運作模式

西安國際港務區項目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多元投入、滾動發展、市場運作、政策扶持”的開發區模式建設實施,計劃從2006年起至2015年,用十年時間分三期開發完成。該項目建成後,将形成中轉量6650萬噸/年。其中鐵路運輸2800萬噸/年、305萬個标準集裝箱/年;公路3850萬噸/年。對我省GDP 拉動值到2015年将達到540多億元。

發展前景

省、市、區政府對西安國際港務區項目建設十分重視。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原西安市委書記袁純清親自前往上海商讨西安國際港務區項目建設事宜。灞橋區政府表示舉全區之力加快國際港務區項目建設。

園區内實行“封閉式管理,一條龍運行”快捷、高效的管理服務方式,為投資者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硬環境;同時,投資者可享受物流行業與浐河開發區雙重優惠政策。目前,西安國際港務區已與天津港簽訂了《建設内陸無水港合作意向書》,目前正在争取同青島港、連雲港達成發展性合作協議。此外西安國際港務區與青島港、天津港、連雲港和中國集裝箱總公司分别簽訂了《合作備忘錄》,為口岸建設準備了良好的軟件環境,為陝西國際物流搭建了快捷通道和操作平台。

今年港務區将投資6億元,全面啟動園區主幹道建設,其中包括草臨路港務區段、草南二路、向東路、港務中路南段等五條道路,預計年底全面貫通。完成港務區主幹道的供水、供氣、排水管網等建設,并将天然氣引入園區,并完成港務廣場、行政商務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為産業入區提供最基本的條件。

在建設中的西安國際港務區已成為物流業投資的熱土。目前,西安國際港務區已與新加坡CWT訊通物流公司、香港豪德集團開發有限公司等5家物流企業簽訂了項目投資協 議。西安國際港務區将以開展現代物流、國際貿易和出口加工為主要業務,力争發展成為國家級的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外向型經濟服務區。

上一篇:供給量

下一篇:快餐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