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急後重

裡急後重

臨床常見病症
裡急後重,是指腹痛窘迫,時時欲便,肛門重墜,便出不爽稱為“裡急後重”。通俗的理解就是下腹部不适很想排出大便,然而又無法一洩為快。裡急後重為痢疾常見症狀之一,裡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内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為爽;後重形容大便至肛門,有重滞欲下不下之感,肛直腸及髓尾部墜脹,裡急後重與持便意感。
    中醫病名:裡急後重 外文名:tenesmus 别名: 就診科室:消化内科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結腸、直腸病變,以及婦科疾病、闌尾炎、盆腔膿腫等引起 常見症狀:下腹部不适,肛門、直腸及尾部墜脹感 傳染性:無 傳播途徑:

簡介

裡急後重為痢疾常見症狀之一,裡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内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為爽;後重形容大便至肛門,有重滞欲下不下之感,肛直腸及髓尾部墜脹,裡急後重與持便意感。《見聞錄》曰:“有因火熱者,火性急速而燥物也,有因氣滞者,大腸之氣壅而不通也,有因積滞者,腸胃有特結墜也,有因氣虛者,中氣下陷不能升也,有因血虛者,津枯腸燥,虛坐努責,需理腸調胃,上下通氣,症之緩也。”臨床上絕大多數可見于急慢性痢疾病人,也有少數見于腹瀉病人後期,有中氣虛弱而大便異常的臨床症狀。

“裡急後重”也是醫學術語,形容拉肚子時的一種症狀,一般病人患細菌性痢疾時都有"裡急後重"的感覺.“裡急”是指肚子裡面的内急,一陣一陣的腸痙攣既疼痛又想大便."後重"是指大便刺激肛門時産生的便意.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大便了,因為基本上都拉完了.即使拉出來也隻是水樣便或極少量的伴有膿血樣的大便.但是病人一直有"裡急後重"的感覺,老覺得想拉,就一直在廁所不敢出來。

證名

腹痛窘迫,時時欲瀉,肛門重墜,便出不爽之證。為痢疾主證之一。出《難經·第五十七難》。《景嶽全書·雜證谟》:“凡裡急後重者,病在廣腸最下之處,而其病本,則不在廣腸,而在脾腎。凡熱痢、寒痢、虛痢皆有之,不得盡以為熱也。蓋中焦有熱,則熱邪下迫中焦;有寒,則寒邪下迫脾腎;氣虛則氣陷下迫。欲治此者,但當察其所因,以治脾腎之本。”

症狀

腹痛窘迫,時時欲便,肛門重墜,便出不爽稱為“裡急後重”。病人可以自訴下墜感,想便時蹲後又無便感或排的很少。裡急後重是痢疾病人非常典型的一個症狀,也是菌痢特有的症狀。

治療

裡急後重屬于直腸刺激症狀,但是也有些非直腸疾病伴随此症狀。如果長期有裡急後重和腸道紊亂的表現,要警惕疾病轉型。大多數的胃腸疾病早期都屬于非器質性疾病,是中西醫結合處理的最佳時機,錯過以後容易終生後悔。治療采用調理脾胃、疏肝脾、清濕熱的局部治療和全身的系統調理,可以很快治愈。

裡急後重并不局限于細菌性痢疾,例如潰瘍性結腸炎等一些腸道常見病種亦伴随裡急後重感。

病因病機

感受外邪

暑濕、寒濕以及疫毒之邪,侵及胃腸,濕熱郁蒸,或寒濕郁滞,氣血阻滞,氣血與暑濕,寒濕以及疫毒相搏結,化為膿凍或白凍,結于腸中,緻腸道升降氣機逆亂,升降失常,糟粕糞便不能正常排出體外,故出現裡急後重之感。

飲食所傷

飲食不潔或誤食不潔之物,其人平素好食肥甘厚味,釀成濕熱,濕熱内蒸,腹氣阻滞,氣血凝滞,化為膿血,或傷與飲食,積于腸中不化,腸中氣機升降受阻,亦可出現裡急後重之感。

脾胃虛弱

脾胃素虛,或病久正氣受損,損傷脾胃中氣,緻令脾胃升降無力,或感受寒濕之邪,或濕熱痢疾過服寒涼之品克伐中陽,每成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糞便為之變,而成裡急後重之感。

内傷七情

七情内傷與痢疾的發病也有一定的關系,因郁怒所傷,肝氣犯脾,氣滞血瘀,飲食難化,日久膠結,可漸成下痢赤白黏凍,裡急後重;或因憂慮傷脾,運化失職,飲食停滞,與氣血膠結而釀成痢疾。在臨床上此為休息痢的主要誘發因素。

如何診斷

腹痛窘迫,時時欲便,肛門重墜,便出不爽稱為“裡急後重”。病人可以自訴下墜感,想便時蹲後又無便感或排的很少。裡急後重是痢疾病人非常典型的一個症狀,也是菌痢特有的症狀。

細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見急性腸道傳染病,以結腸化膿性炎症為主要病變,有全身中毒症狀、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排膿血便等臨床表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