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法規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授權的組織,為了預防或制止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危險狀态以及不利後果,或者為了保全證據、确保案件查處工作的順利進行而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人身自由、财産予以強行限制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根據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分為人身強制措施和财産強制措施。[1]
    中文名:行政強制措施 含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又稱:執行性強制措施 特征:可訴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釋義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由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其履行義務的行為。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n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n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财物;n

(三)扣押财物;n

(四)凍結存款、彙款;n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類别

一是執行性強制措施

執行性強制措施是行政主體針對不履行具體行政行為所确定義務的相對人,為促使其履行義務或實現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态所采取的強制措施,又可以稱為行政強制執行措施,甚至直接稱為行政強制執行。其實,行政強制執行與其說是一種行為,倒不如說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行政主體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直接作用于相對人,以确保義務内容的實現。

對這種行政強制措施,法律也有主體、方式、程序和時限等要求。行政強制執行是對采取行政強制執行措施全過程的綜合概括,其中起決定作用、居于中心地位的仍然是行政強制措施。由于采取這種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是實現義務的内容,故在理論上和實務中習慣于将其稱為執行性強制措施,它理應成為整個行政強制措施的一種形态或一個組成部分。将執行性行政強制措施排除在行政強制措施之外,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

二、即時性強制措施

即時性強制措施是行政主體在事态緊急的情況下,為排除緊急妨礙、消除緊急危險,來不及先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而直接對相對人的人身、财産或行為采取的斷然行動。行政即時強制的決定與實施往往同時作出,二者之間一般沒有時間間隔,也很難作先後之分。因此,在實務中觀察,行政主體采取的是一個斷然的行動,有關相對人感知的是限制或影響自身權益的手段或措施。

這是人們一般對行政即時強制和行政即時強制措施不加區分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即時強制是在事态緊急的情況下實施的,其過程相對短暫,其程序也比較簡單、甚至沒有強制性程序,故行政即時強制措施幾乎可以等同于行政即時強制。但是在觀念上,我們仍然可以将行政即時強制措施理解為行政即時強制過程中所采取的行政強制措施,簡稱行政即時強制措施。

三、一般性強制措施

這類強制措施是行政機關為了查明情況,或者為了預防、制止、控制違法、危害狀态,或者為了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現實需要,依職權對有關對象的人身或财産權利進行暫時性限制的強制措施。與執行性強制措施不同,在采取這類強制措施之前,并沒有為被強制的相對人設定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存在。

采取這類強制措施的目的也不是為了促使相對人履行義務,其具體目的因遇到的具體情況和行政機關追求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可能是為了查明情況,也可能是為了預防、制止或控制違法行為、危害狀态,還可能是為了保障和輔助後續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與即時強制措施也不同,在采取這類強制措施之前,不存在作為即時強制事實條件的“緊急事态”,一般也沒有其他特别緊急的情況,它完全是在“不緊急”或正常情況下根據需要采取的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規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于2011年6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行政強制,包括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财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

第三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适用本法。

發生或者即将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行政機關采取應急措施或者臨時措施,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行政機關采取金融業審慎監管措施、進出境貨物強制性技術監控措施,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四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範圍、條件和程序。

第五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應當适當。采用非強制手段可以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設定和實施行政強制。

第六條 實施行政強制,應當堅持教育與強制相結合。

第七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行政強制權為單位或者個人謀取利益。

第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有權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強制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人民法院在強制執行中有違法行為或者擴大強制執行範圍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第二章 行政強制的種類和設定

第九條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凍結存款、彙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屬于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于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範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一條 法律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對象、條件、種類作了規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作出擴大規定。

法律中未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但是,法律規定特定事項由行政法規規定具體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二條 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

(一)加處罰款或者滞納金;

(二)劃撥存款、彙款;

(三)拍賣或者依法處理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财物;

(四)排除妨礙、恢複原狀;

(五)代履行;

(六)其他強制執行方式。

第十三條 行政強制執行由法律設定。

法律沒有規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作出行政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四條 起草法律草案、法規草案,拟設定行政強制的,起草單位應當采取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并向制定機關說明設定該行政強制的必要性、可能産生的影響以及聽取和采納意見的情況。

第十五條 行政強制的設定機關應當定期對其設定的行政強制進行評價,并對不适當的行政強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行政強制的實施機關可以對已設定的行政強制的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時進行評價,并将意見報告該行政強制的設定機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行政強制的設定機關和實施機關就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有關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并以适當方式予以反饋。

第三章 行政強制措施實施程序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十六條 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責,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行政強制措施。

違法行為情節顯著輕微或者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七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範圍内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托。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實施法律、法規規定的與行政處罰權有關的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實施前須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并經批準;

(二)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

(三)出示執法身份證件;

(四)通知當事人到場;

(五)當場告知當事人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

(六)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

(七)制作現場筆錄;

(八)現場筆錄由當事人和行政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的,在筆錄中予以注明;

(九)當事人不到場的,邀請見證人到場,由見證人和行政執法人員在現場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程序。

第十九條 情況緊急,需要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内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并補辦批準手續。行政機關負責人認為不應當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

第二十條 依照法律規定實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除應當履行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程序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當場告知或者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後立即通知當事人家屬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地點和期限;

(二)在緊急情況下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機關後,立即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并補辦批準手續;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程序。

實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得超過法定期限。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已經達到或者條件已經消失,應當立即解除。

第二十一條 違法行為涉嫌犯罪應當移送司法機關的,行政機關應當将查封、扣押、凍結的财物一并移送,并書面告知當事人。

第二節 查封、扣押

第二十二條 查封、扣押應當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實施。

第二十三條 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場所、設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當事人的場所、設施或者财物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查封的,不得重複查封。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決定實施查封、扣押的,應當履行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程序,制作并當場交付查封、扣押決定書和清單。

查封、扣押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查封、扣押的理由、依據和期限;

(三)查封、扣押場所、設施或者财物的名稱、數量等;

(四)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查封、扣押清單一式二份,由當事人和行政機關分别保存。

第二十五條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情況複雜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延長查封、扣押的決定應當及時書面告知當事人,并說明理由。

對物品需要進行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間不包括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期間。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期間應當明确,并書面告知當事人。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第二十六條 對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财物,行政機關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損毀;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對查封的場所、設施或者财物,行政機關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損毀或者擅自轉移、處置。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損失,行政機關先行賠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因查封、扣押發生的保管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第二十七條 行政機關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後,應當及時查清事實,在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期限内作出處理決定。對違法事實清楚,依法應當沒收的非法财物予以沒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銷毀的,依法銷毀;應當解除查封、扣押的,作出解除查封、扣押的決定。

第二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解除查封、扣押決定:

(一)當事人沒有違法行為;

(二)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财物與違法行為無關;

(三)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處理決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

(四)查封、扣押期限已經屆滿;

(五)其他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

解除查封、扣押應當立即退還财物;已将鮮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财物拍賣或者變賣的,退還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款項。變賣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第三節 凍  結

第二十九條 凍結存款、彙款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不得委托給其他行政機關或者組織;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凍結存款、彙款。

凍結存款、彙款的數額應當與違法行為涉及的金額相當;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凍結的,不得重複凍結。

第三十條 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定決定實施凍結存款、彙款的,應當履行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七項規定的程序,并向金融機構交付凍結通知書。

金融機構接到行政機關依法作出的凍結通知書後,應當立即予以凍結,不得拖延,不得在凍結前向當事人洩露信息。

法律規定以外的行政機關或者組織要求凍結當事人存款、彙款的,金融機構應當拒絕。

第三十一條 依照法律規定凍結存款、彙款的,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三日内向當事人交付凍結決定書。凍結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凍結的理由、依據和期限;

(三)凍結的賬号和數額;

(四)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第三十二條 自凍結存款、彙款之日起三十日内,行政機關應當作出處理決定或者作出解除凍結決定;情況複雜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延長凍結的決定應當及時書面告知當事人,并說明理由。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解除凍結決定:

(一)當事人沒有違法行為;

(二)凍結的存款、彙款與違法行為無關;

(三)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處理決定,不再需要凍結;

(四)凍結期限已經屆滿;

(五)其他不再需要采取凍結措施的情形。

行政機關作出解除凍結決定的,應當及時通知金融機構和當事人。金融機構接到通知後,應當立即解除凍結。

行政機關逾期未作出處理決定或者解除凍結決定的,金融機構應當自凍結期滿之日起解除凍結。

第四章 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程序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四條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行政決定後,當事人在行政機關決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義務的,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本章規定強制執行。

第三十五條 行政機關作出強制執行決定前,應當事先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催告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并載明下列事項:

(一)履行義務的期限;

(二)履行義務的方式;

(三)涉及金錢給付的,應當有明确的金額和給付方式;

(四)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權和申辯權。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收到催告書後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記錄、複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采納。

第三十七條 經催告,當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決定,且無正當理由的,行政機關可以作出強制執行決定。

強制執行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強制執行的理由和依據;

(三)強制執行的方式和時間;

(四)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在催告期間,對有證據證明有轉移或者隐匿财物迹象的,行政機關可以作出立即強制執行決定。

第三十八條 催告書、行政強制執行決定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當事人拒絕接收或者無法直接送達當事人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送達。

第三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執行:

(一)當事人履行行政決定确有困難或者暫無履行能力的;

(二)第三人對執行标的主張權利,确有理由的;

(三)執行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且中止執行不損害公共利益的;

(四)行政機關認為需要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執行的情形消失後,行政機關應當恢複執行。對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當事人确無能力履行,中止執行滿三年未恢複執行的,行政機關不再執行。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結執行:

(一)公民死亡,無遺産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受人的;

(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無财産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受人的;

(三)執行标的滅失的;

(四)據以執行的行政決定被撤銷的;

(五)行政機關認為需要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條 在執行中或者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行政決定被撤銷、變更,或者執行錯誤的,應當恢複原狀或者退還财物;不能恢複原狀或者退還财物的,依法給予賠償。

第四十二條 實施行政強制執行,行政機關可以在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與當事人達成執行協議。執行協議可以約定分階段履行;當事人采取補救措施的,可以減免加處的罰款或者滞納金。

執行協議應當履行。當事人不履行執行協議的,行政機關應當恢複強制執行。

第四十三條 行政機關不得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但是,情況緊急的除外。

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

第四十四條 對違法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行政機關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第二節 金錢給付義務的執行

第四十五條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金錢給付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加處罰款或者滞納金。加處罰款或者滞納金的标準應當告知當事人。

加處罰款或者滞納金的數額不得超出金錢給付義務的數額。

第四十六條 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實施加處罰款或者滞納金超過三十日,經催告當事人仍不履行的,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強制執行。

行政機關實施強制執行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依照本法第三章規定辦理。

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是,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經催告仍不履行的,在實施行政管理過程中已經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行政機關,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拍賣抵繳罰款。

第四十七條 劃撥存款、彙款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決定,并書面通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接到行政機關依法作出劃撥存款、彙款的決定後,應當立即劃撥。

法律規定以外的行政機關或者組織要求劃撥當事人存款、彙款的,金融機構應當拒絕。

第四十八條 依法拍賣财物,由行政機關委托拍賣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九條 劃撥的存款、彙款以及拍賣和依法處理所得的款項應當上繳國庫或者劃入财政專戶。任何行政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

第三節 代履行

第五十條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要求當事人履行排除妨礙、恢複原狀等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經催告仍不履行,其後果已經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環境污染或者破壞自然資源的,行政機關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第五十一條 代履行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代履行前送達決定書,代履行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代履行的理由和依據、方式和時間、标的、費用預算以及代履行人;

(二)代履行三日前,催告當事人履行,當事人履行的,停止代履行;

(三)代履行時,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派員到場監督;

(四)代履行完畢,行政機關到場監督的工作人員、代履行人和當事人或者見證人應當在執行文書上簽名或者蓋章。

代履行的費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當事人承擔。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代履行不得采用暴力、脅迫以及其他非法方式。

第五十二條 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場所的遺灑物、障礙物或者污染物,當事人不能清除的,行政機關可以決定立即實施代履行;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事後立即通知當事人,并依法作出處理。

第五章 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的,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内,依照本章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應當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催告書送達十日後當事人仍未履行義務的,行政機關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對象是不動産的,向不動産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五十五條 行政機關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強制執行申請書;

(二)行政決定書及作出決定的事實、理由和依據;

(三)當事人的意見及行政機關催告情況;

(四)申請強制執行标的情況;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由行政機關負責人簽名,加蓋行政機關的印章,并注明日期。

第五十六條 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申請,應當在五日内受理。

行政機關對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異議的,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複議,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複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申請進行書面審查,對符合本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且行政決定具備法定執行效力的,除本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執行裁定。

第五十八條 人民法院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作出裁定前可以聽取被執行人和行政機關的意見:

(一)明顯缺乏事實根據的;

(二)明顯缺乏法律、法規依據的;

(三)其他明顯違法并損害被執行人合法權益的。

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執行的裁定。裁定不予執行的,應當說明理由,并在五日内将不予執行的裁定送達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對人民法院不予執行的裁定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複議,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複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執行的裁定。

第五十九條 因情況緊急,為保障公共安全,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立即執行。經人民法院院長批準,人民法院應當自作出執行裁定之日起五日内執行。

第六十條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不繳納申請費。強制執行的費用由被執行人承擔。

人民法院以劃撥、拍賣方式強制執行的,可以在劃撥、拍賣後将強制執行的費用扣除。

依法拍賣财物,由人民法院委托拍賣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規定辦理。

劃撥的存款、彙款以及拍賣和依法處理所得的款項應當上繳國庫或者劃入财政專戶,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

(二)改變行政強制對象、條件、方式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行政強制的;

(四)違反本法規定,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的;

(五)對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的;

(六)有其他違法實施行政強制情形的。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行政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擴大查封、扣押、凍結範圍的;

(二)使用或者損毀查封、扣押場所、設施或者财物的;

(三)在查封、扣押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查封、扣押的;

(四)在凍結存款、彙款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凍結的。

第六十三條 行政機關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或者劃撥的存款、彙款以及拍賣和依法處理所得的款項,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追繳;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将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财物據為己有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

第六十四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利用行政強制權為單位或者個人謀取利益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金融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在凍結前向當事人洩露信息的;

(二)對應當立即凍結、劃撥的存款、彙款不凍結或者不劃撥,緻使存款、彙款轉移的;

(三)将不應當凍結、劃撥的存款、彙款予以凍結或者劃撥的;

(四)未及時解除凍結存款、彙款的。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金融機構将款項劃入國庫或者财政專戶以外的其他賬戶的,由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并處以違法劃撥款項二倍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違反本法規定,行政機關、人民法院指令金融機構将款項劃入國庫或者财政專戶以外的其他賬戶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強制執行中有違法行為或者擴大強制執行範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六十九條 本法中十日以内期限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七十條 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範圍内,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強制,适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第七十一條 本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特征

(一)行政強制的主體是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适用行政強制的行政主體,應有嚴格的條件限制,都必須由法律、法規予以明确規定。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其本身沒有直接采取行政強制措施權力的情況下,它們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實施強制。

(二)行政強制的對象是拒不履行行政法義務的行政相對方,或對社會秩序及他人人身健康和安全可能構成危害,或其本身正處在或将處在某種危險狀态下的行政相對方

行政強制并非适用所有違反行政法律規範的相對方,但相對方必須是違反了特定的法律、法規,符合适用行政強制的條件。

(三)行政強制的目的是保證法定義務的徹底實現.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保障社會安全,保護公民的人身權、财産權免受侵害。

(四)行政強制行為的法律性質是一種具有可訴性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強制屬單方行政行為.由行政主體單方面作出,無須相對方同意。但相對方不服行政強制,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行為種類

我國《行政強制法》所确認的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凍結存款、彙款;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在此基礎上,該法對于這些措施作了第二次分類,即将這些措施分别歸類為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規定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除此之外,結合現行相關法律規定、行政強制理論以及實踐,我們還可以提出分類方式如下:

(一)行政強制行為以其調整的内容為标準,可分為對人身的強制措施和對财産的強制措施

1. 對人身的強制措施

對人身的強制措施,主要是指公安、海關、國家安全、醫療衛生等行政機關,對那些對社會有現實威脅或拒不接受有權機關作出的人身處罰,拒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相對方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迫使其履行人身義務的強制措施。

根據目前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強制拘留、強制扣留、限期出境、驅逐出境、強制約束、強制遣返、強制隔離、強制治療、強制戒毒、強制傳喚、強制履行等。

2. 對财産的強制措施

對财産的行政強制措施,主要是指行政主體對負有履行法定财産義務卻拒不履行義務的相對方,所采取的迫使其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态的強制措施。主要有:凍結、扣押、查封、劃撥、扣繳、強行拆除、強制銷毀、強制檢定、強制許可、變價出售、強制抵繳、強制退還等。

(二)行政強制行為以其适用目的和程序為标準,可分為即時性強制措施和執行性強制措施

即時性強制措施,是指遇有嚴重影響國家、集體或公民利益的人或物,行政機關為了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依照法定職權,對違法行為人的财産或人身自由采取緊急措施予以限制的行政行為,這是法律賦予某些特定行政機關的一種緊急處置權。即時性強制措施,根據其适用的對象和呈現的形态,又可分為預防性秩序的人或物,依法采取的即時性強制措施。例如,衛生行政機關對患有流行性傳染病的人,采取的強制隔離和治療措施。預防性強制措施适用的主要特點是:相對方的行為或物即将對社會或公共利益産生危害,非采取即時強制不足以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制止性強制措施,是指行政主體對正在實施危害行政管理秩序的相對方采取的限制其财産或人身自由的即時性強制措施。例如,公安機關對輕微違法犯罪又有流竄作案、多次、結夥作案的嫌疑人采取的收容審查等。制止性強制措施适用的主要特征是:相對方危害社會的行為已經發生,非采取即時制止性強制措施不足以遏制違法行為的繼續和發展。

即時性強制措施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緊迫性,行政處理和執行同步(無間歇性),相對方必須無條件執行,即先執行後争訟,這一特征區别于行政強制執行。這類行政強制措施包括強制帶離現場,盤問,約束,扣留,收容審查,使用警械、武器等。此外,強制檢疫、強制治療等也屬于預防、制止性強制措施的範圍。

執行性強制措施,是指行政主體為了保證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行政規範性文件以及行政主體本身作出的行政決定所确定的行政相對方的義務的實現,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迫使拒不履行相應義務的相對方履行義務或通過其他法定方式使相應義務得以實現。

執行性強制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凍結、劃撥、扣繳、強制收購、限價出售等直接強制執行措施和執行罰、代履行(代執行)等間接強制執行措施。

1.即時性強制措施

即時性強制措施主要有下述形式:

(1)強制帶離現場、盤問

根據我國《人民警察法》的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或者威脅公共安全的人員,可以強制帶離現場,依法予以拘留或采取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當場盤問、檢查;經盤問、檢查發現其有法律規定的某種情形的,則将其帶至公安機關,經公安機關批準,可對其繼續盤問。我國《人民警察法》規定可繼續盤問的情形包括:被指控有犯罪行為的;有現場作案嫌疑的;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攜帶的物品有可能是贓物的。

公安機關對被盤問人的留置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自被盤問人被帶至公安機關之時起)。在特殊情況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批準,可以延長至48小時,并應留有盤問記錄。對于批準繼續盤問的,應立即通知其家屬或其所在單位。對于未予批準繼續盤問的,應立即釋放被盤問人。對繼續被盤問的人,經繼續盤問,公安機關認為需要依法對其采取拘留或其他強制措施的,應在繼續盤問期間作出決定;如在此期間内不能作出決定,則應立即釋放。

(2)約束、扣留

約束是指行政主體對具有某種可能危害社會、他人或本人安全的行為或情形的個人的人身自由進行短時間限制,以保障社會和其他個人的安全的行政強制措施。例如,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醉酒的人在醉酒狀态中,對本人有危險或者對他人的人身、财産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脅的,應當對其采取保護性措施約束至酒醒。根據我國《人民警察法》,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護性約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單位、場所加以監護的,應當報請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批準,并及時通知其監護人。

扣留指行政主體為及時制止或查明某種違法行為而依法扣留嫌疑人、有關物品或證件。如海關扣留走私嫌疑人、走私的貨物和物品或運輸工具;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扣留投機倒把的商品、物資、證券、交通工具;公安機關扣留違反交通規則的機動車駕駛員的駕駛執照等。

(3)使用警械、武器

根據我國《人民警察法》的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為制止嚴重違法犯罪活動的需要,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使用警械(如警棍、警笛、手铐、警繩等)。如遇有拒捕、暴亂、越獄、搶奪槍支或其他暴力行為的緊急情況,還可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使用武器。

(4)強制檢疫、強制治療

強制檢疫,是指衛生行政機關對可能患有某種惡性傳染疾病的嫌疑人,或可能帶有某種病菌、病毒的人進行強制性疾病檢疫.确定其是否實際患有相應惡性傳染病或其身體帶有相應病菌病毒,以便采取措施(如隔離),防止其給社會帶來危害。例如.我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國境衛生檢疫機關對入境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運輸設備以及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指鼠疫、霍亂、黃熱病以及國務院确定和公布的其他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物品均實行強制檢疫。對經檢疫确定為檢疫傳染病的染疫人,衛生檢疫機關立即予以隔離。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确定。對檢疫傳染病嫌疑染病人亦應予以留驗,留驗期限根據該傳染病的潛伏期确定。

強制治療,是指衛生行政機關對患有某種惡性傳染疾病(如艾滋病、鼠疫、霍亂、某些性病、猩紅熱、麻風病等)的人采取的強制隔離治療措施。例如,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醫療保健和衛生防疫機構,對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病人和病源攜帶者,乙類傳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淋病、梅毒、猩紅熱等二十多種傳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确定,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末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部門協助治療單位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2.執行性強制措施

以采取強制執行的方法為标準,可将執行性強制措施分為間接強制執行措施和直接強制執行措施兩類。

所謂間接強制執行措施,是指行政主體不通過自己的直接強制措施迫使義務人履行其應當履行的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的狀态,而是通過某些間接的手段(如代履行、執行罰)達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行政強制行為。

所謂直接強制執行措施,是指行政主體對逾期拒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相對方的人身或财産自行采取強制手段,直接強迫其履行義務,或通過強制手段達到與義務人履行義務相同狀态的一種行政強制行為方式。

(1)間接強制執行措施

間接強制執行措施主要有下述兩種形式:

① 代履行

代履行是指行政主體雇人代替不履行行政法義務的相對方履行義務而強制義務人繳付勞務費用的行政強制方式。

代履行是一種比較廣泛使用的間接強制執行方法,相對方拒不履行的義務凡能為他人代為履行的,均可适用代履行的方法。例如,相對方拒絕執行行政機關搬遷房屋、拆除違章建築、退出多占住房、清除妨礙交通物等處理決定,行政機關都可以對之适用代履行的強制方法。但是相對方拒不履行的義務.也有些不能為他人代為履行而隻能由義務人親自履行的。在這種情況下,行政機關通常首先對之适用執行罰,如執行罰尚不能促使其履行,則再對之适用直接強制措施。例如,相對方不履行服兵役的義務,不履行退出多占集體耕地或國家土地的義務等,行政機關就不能對之适用代履行,而隻能适用執行罰或直接強制執行的方法。

代履行的要件有:第一,須有相對方應當承擔的合法義務,并且相對方不願履行;第二,代履行的義務一般都是作為義務,并且是可以請人代為履行的義務,不以義務人自為為必要;第三,代履行的義務可由行政主體代為履行,也可委托第三人代為履行,并向相對方征收履行費用。

② 執行罰

執行罰是指行政主體對拒不履行行政法義務的相對方科處一定數額的金錢給付義務,以促使其履行義務的行政強制方法。相對方在被科處金錢給付義務後如仍不履行,可再次科處,直至其履行。

執行罰的要件有:

第一,存在法律、法規賦予義務人的合法義務或行政機關作出的合法的行政處理決定;第二,法定義務人拒不履行無法由他人代為履行的義務(大多是作為義務,但也有不作為義務);第三,必須按法定數額實施執行罰。

(2)直接強制執行措施

直接強制執行措施主要有下述形式:

① 凍結、劃撥

凍結是指行政主體在對相對方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為防止相對方轉移資金,以保證今後處罰的執行,通知有關單位凍結相對方的某種款項。例如,根據我國《違反外彙管理處罰施行細則》,外彙管理機關有權通知銀行凍結違反外彙管理法規的單位的違法款項;根據我國《海關法》,海關有權通知銀行暫停支付走私者非法取得的存款或通知郵局暫停支付其非法取得的彙款。

劃撥是指行政主體通知銀行從相對方的存款或其他款項中強行撥付其拒不繳納的某種款項。例如,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市場和物價管理的通知》,物價管理機關可以通知銀行強制劃撥企業拒絕繳納的非法收入和罰款;根據《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通知開戶銀行從被處罰單位或個體工商戶的存款中強制劃撥其拒絕繳納的罰沒款等。

② 扣繳、抵繳

扣繳是指行政主體通知相對方所在單位從相對方個人工資收入和其他收入中扣繳其應付的某種款項。例如,根據《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通知相對方所在單位從其個人工薪收入中扣繳其拒交納的罰沒款。

抵繳指行政主體對拒不履行金錢給付義務的相對方,強制征收其财産抵繳或變賣其财産抵繳。例如,根據《物價管理條例》,物價管理機關對拒繳非法所得或罰款的,有權将其商品變賣抵繳。根據我國《海關法》,海關對拒繳罰沒款的,可将其被扣留、抵押的貨物、物品、運輸工具變價抵繳。

③ 強制收購、限價出售

強制收購是指行政主體對相對方私相買賣、計價使用、借貸抵押國家禁止流通的物品予以強制收購。例如.根據我國《金銀管理條例》,中國人民銀行或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相對方私相買賣、計價使用或借貸抵押金銀的,可以對其金銀予以強制收購或貶值收購。

限價出售是指行政主體強制違反國家物價規定、高價出售商品或倒賣商品的相對方,按規定的價格出售其商品。例如,山東從2011年12月1日起全省對1161個規格的非處方藥實施“最高零售價格”。

④ 查封、扣押

查封是指行政主體強制封存行政相對方的财産(對相應财産加貼封條)。查封期間限制财産被查封人處分财産。查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障行政決定的執行和行政相對方的金錢、财産給付義務的履行,防止相對方在行政決定強制執行前轉移、隐瞞或毀壞其可供執行的财産。

扣押是指行政主體強制扣押行政相對方的财産.限制其繼續對之進行占有和處分。扣押的主要目的與查封相同,也是為了保證行政決定的執行和行政相對方金錢、财産給付義務的履行。

扣押與查封的區别在于:查封的财産一般是不易移動或沒有必要轉移于行政機關處所的物品,所以将之留在原地查封;而扣押的财産一般是可移動的,且有必要從相對方處所轉移的物品,或者是行政主體在執法檢查監督中現場查獲的與相對方實施違法行為有關的物品。

行政主體查封、扣押相對方财産時,相對方若是公民個人,應通知其本人或他的成年家屬到場,并通知其工作單位或财産所在地基層組織派人參加;若相對方是組織,則應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到場(若被通知人拒不到場,不影響查封、扣押行為的實施)。行政主體對于查封、扣押的财産,必須出具清單,由在場人簽名或蓋章後,交相對方一份。相對方财産被查封、扣押後,行政主體

應責令其在指定期間内履行行政決定為其确定的義務。相對方逾期不履行的,行政主體可以按規定交有關單位拍賣或變賣被查封、扣押的财産。對國家禁止自由買賣的物品,行政主體交有關單位按國家規定價格收購。

法律辨析

行政強制與行政訴訟強制措施的區别

行政訴訟過程中也可能存在強制措施的運用問題。那麼作為行政行為的行政強制與行政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到底有哪些不同?我們認為,其不同點主要在于:

1、适用的主體不同。行政強制隻能由行政機關及其人員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依法适用,即使是在行政機關需要申請法院來進行強制執行的情況下,這一行為的主體依然應當是行政機關,因為隻有在行政機關向法院提起申請的情況下法院才可以進行審查和執行,法院不得主動執行。而行政訴訟中的強制措施,隻能由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活動中,對有妨害訴訟行為的人适用,其他機關或組織無權适用。

2、适用的目的不同。行政強制的适用,是為了預防或制止相對方違法侵害或迫使義務人履行法定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的相同狀态。行政訴訟強制措施的适用,是為了排除影響行政訴訟活動的障礙,以保證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

3、所依據的法律規範不同。行政強制所依據的是行政法律、法規。行政訴訟強制措施所依據的是行政訴訟法律規範。一個依據的是實體法,一個依據的是程序法(這裡是指作為程序法的行政訴訟法)。

4、适用的法律後果不同。行政強制大都具有可訴性,一旦違法或适用不當,相對方提起訴訟,行政機關就要承擔敗訴或侵權賠償責任。而對行政訴訟強制措施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強制與行政處罰的區别

1、性質不同

行政強制是行政執法過程中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它不是最終的處理行為,它是為實現行政目的服務的,隻要相對方放棄或停止對社會秩序的危害,接受法律制裁,履行法定義務,符合停止适用的條件,行政強制措施即可解除。行政處罰則是對實施了行政違法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人的最終處理結果,具有制裁性,非經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改變。

2、目的不同

行政強制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或制止違法行為的發生或繼續,或迫使義務人履行義務或達成與履行義務相同的狀态。行政處罰的目的是通過對相對方實施一定的懲戒,使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以教育其遵守法律。

法律後果不同。行政強制的适用是為了保障行政執法的目的得以實現,其本身不給相對方課以或增加義務。行政處罰是為了最終制裁相對方的行政違法行為,因而在處罰内容上主要表現為課以或增加相對方的義務。

3、适用的頻率不同。行政強制可以适用一次,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對同一相對方持續适用,直至達到其停止對社會的危害或迫使其履行完義務為止。行政處罰則應适用一事不再罰原則,即一事一罰或一次性處罰,不能對同一事多次進行處罰。

4、訴訟結果不完全相同。行政強制是羁束的行政行為,訴訟中對違法或适用不當的,人民法院隻能判決撤銷或确認為違法,而不能作出變更判決。部分行政處罰行為是自由裁量的行政行為或具有自由裁量的因素,對其中顯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可訴性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1款的規定,行政強制措施屬于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範圍内的具體行政行為,其實,并不是對任何行政強制措施不服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筆者認為,行政強制措施是否具有可訴性,主要取決于該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相對人權益的關系。具體講,需要區别不同形态的行政強制措施,并分别加以分析。

就行政即時強制措施而言,由于它是一個獨立的、實實在在的處置相對人權益的斷然行動,實施終了的行政即時強制措施具有獨立性、完整性和成熟性,顯然也同行政相對人有利害關系,因此它具有可訴性。

一般程序

(一)實施前需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并經批準

(二)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

(三)出示執法身份證

(四)通知當事人到場

(五)當場告知當事人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

(六)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

(七)制作現場筆錄

(八)現場筆錄由當事人和行政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的,在筆錄中予以注明

(九)當事人不到場的,邀請見證人到場,由見證人和行政執法人員在現場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程序。

特殊程序

①限制人身自由:其一,當場或事後立即通知當事人家屬;其二,緊急情況當場實施的返回後立即報批(不是24小時);其三,不得超期。

②查封、扣押:其一,查封、扣押對象的“三個不得”:與違法行為無關的不得、生活必需品不得、重複查封不得。其二,當場交付決定書和清單。其三,期限:一般期限≤30天;最長期限≤60天(經過機關負責人批準,一般期限延長30天);例外期限,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适用其規定;除外期限,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不計算在内。其四,保管:行政機關或其委托的第三人保管查封、扣押的财産,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③凍結:其一,實施主體需法律明确規定有凍結權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授權的組織。其二,期限:與查封、扣押期限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凍結的例外期限隻能由法律例外規定,行政法規不可以。

頒布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四十九号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于2011年6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

2011年6月30日

上一篇:酒駕入刑

下一篇:判例制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