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校園占地7000餘畝,園内樹木蔥茏,碧草如茵,環境優雅,景色秀麗,綠化覆蓋率72%,被譽為“森林式大學”。學校教學科研支撐體系完備,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學校學科齊全、結構合理,基本構建起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學科體系。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設有106個本科專業,4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内科學、外科學按三級計),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44個學科參評,全部上榜,其中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4個學科進入A+,A類學科14個,B+及以上學科33個。入選一流建設學科數8個。學校實施“人才興校”戰略,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3600餘人,其中教授1300餘人,副教授1400餘人。
    中文名:華中科技大學 外文名: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簡稱:華中大(HUST)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學校類别:綜合類 學校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017年)n985工程(2001年)n211工程(1996年)n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0年)n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現任領導:邵新宇(黨委書記)n李元元(校長) 專職院士數: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n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 本科專業:106個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14個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0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83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9個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7個、二級學科15個、培育學科7個 院系設置:46個 校訓:明德、厚學、求是、創新 校歌:《華中科技大學校歌》 地址:主校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洪山區珞喻路1037号 同濟醫學院校區:湖北省武漢市漢口硚口區航空路13号 院校代碼:10487 主要獎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醫學科技獎、大學領先獎 知名校友:周濟、蔣向前、貝時璋、沈其震、裘法祖、吳孟超、陳剛、李娜、汪潮湧、林少宮、張小龍

曆史沿革

學校前身

華中工學院(華中理工大學)n查謙老院長在華中工學院成立大會上講話n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期間,中南軍政委員會決定在武漢新建三所工科院校即華中工學院、中南動力學院和中南水利學院。

1953年1月,正式組成三院聯合建校規劃委員會。武漢大學支援建設華中工學院,武漢大學查謙教授任主任委員。

5月,中南行政委員會教育部确定中南動力學院與華中工學院合并,由原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四校的機械系全部和電機系的電力部分以及華南工學院機械系的熱能動力部分和電機系的電力部分組建。同月,高等教育部決定,撤銷中南動力學院建制,将其并入華中工學院,中南水利學院更名為武漢水利電力學院。中央人民政府批準華中工學院籌備委員會名單,成立華中工學院籌備委員會。查謙為籌備委員會主任,劉乾才、朱九思為副主任。n1953年9月11日,建校工程在武昌喻家山南麓破土動工。n10月,華中工學院正式成立。1954年8月中旬,全校師生員工會師武昌喻家山,完成搬遷集中工作;n1955年6月,國務院任命查謙為華中工學院第一任院長。

1955年9月,汽車專業并到長春汽車拖拉機工程學院(原吉林工業大學前身,吉林大學前身之一)。n校園1957年,恢複汽車、内燃機等專業。n1958年,汽車、拖拉機、内燃機等專業整體調整到新組建的武漢工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前身之一)。n1960年10月,華中工學院被确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1966年至1976年,由于“文革”初期軍宣隊指揮長劉昆山、學校副校長朱九思等人的努力,實現三個“沒有”:學校主要領導人沒有變、師資隊伍沒有散、科研教學設備沒有濫,教師、幹部受傷害較少。n1971年,武漢機械學院停辦,部分專業和300多名教職工并入華中工學院。n原華中工學院1972年至1979年,共收留全國各地的專家教授600多名。n“文化大革命”期間,華中工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受到嚴重破壞。1977年,恢複全國高考制度後,學校恢複招生。

1978年2月,華中工學院重新被确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n70年代末80年代初,先後設立了激光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微波技術等一批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理工結合的技術學科專業。n1979年,第一個文科研究機構——中國語言研究所成立。n1984年,已開設包括理科、文科、工科和管理學科的45個本科專業,形成了新型綜合性大學的基本輪廓,初步實現了以工為基礎,理、工、文、管相結合向綜合化發展的目标。n1978年,恢複招收研究生,當年招收研究生181人。n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4月,首批試辦研究生院(共22所)。

1988年1月,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n1988年、1992年,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評選,獲國家特等獎1種,國家級優秀獎7種,部級一等獎18種。n1989年、1993年,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評選,獲國家特等獎1項,國家級獎3項,國家級二等獎5項。n1993年,國内發表論文數達到1032篇,“首次突破國内發表論文數1000篇”,位居全國高校及科研機構第1位。被EI收錄的論文居全國高校第7位,被ISTP收錄的論文居全國高校第7位,被SCI收錄的論文居全國高校第11位。n1994年,成立研究生院10年:博士學位點31個,博士生導師111人,博士後流動站7個,碩士學位點76個。n1994年,招收碩士研究生710人,博士研究生178人,在校研究生達到2232人,比1978年增長了12倍。n1994年,科研經費達到7640萬元,比1978年增長了60倍,居國家教委直屬高校第4位。

1995年,全國高校研究生院綜合評估,名列第9,受到國家教委表彰。n1995年,順利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單位。n1996年,通過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評價,被評為優秀。n1996年2月,首批獲準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共10所)。n1997年,第一個在全國高校中創辦了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n1997年,《中國大學研究與發展成果評價》顯示,學校在中國大學工科排名中居第5位,在自然科學研究與發展排名中居第9位,在研究與發展排名中居第8位。n1998年、1999年,《中國高等教育評估》兩次公布中國高校排行榜,學校均名列第7。n1999年,因在CIMS方面的突出成就,學校榮膺1999年度國際制造工程師協會(SME)頒發的“大學領先獎”(成為繼1994年清華大學獲獎後中國高校第二次獲得該獎)。n2000年2月,科技部幹部管理學院(武漢科技職工大學)并入華中理工大學。

同濟醫科大學n同濟醫科大學,原直屬國家衛生部,前身為德國醫師埃裡希·寶隆博士于1907年創建的上海德文醫學堂。n同濟大學醫學院遷武漢後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1893年,德國海軍艦醫埃裡希·寶隆到上海,建立德醫公會。n1900年,寶隆創辦同濟醫院,醫師大多來自德醫公會。n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醫學堂舉行第一次開學典禮。n1908年,德文醫學堂改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n1912年,增設工科,更名為同濟醫工學堂,設醫、工和德文三科。n1917年4月23日起,改名為同濟醫工學校,轉由華人董事會接辦,直屬北洋政府教育部領導。n1917年12月,更名為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n1924年5月20日,改名為同濟醫工大學,含醫科和工科。n1927年8月,學校由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為國立同濟大學,原醫、工兩科分别更名為醫學院、工學院。n1937年,先後增設了文、理、法等學院,成為一所綜合性國立大學。n1948年8月,醫學院細菌研究所登報招收研究生。n

原同濟醫科大學1949年6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同濟大學。1950年1月27日起,學校劃歸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主管。n1950年2月起,為了支援湘、鄂、粵、桂、豫、贛六省(中南區)醫療衛生事業,同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同濟醫院内遷武漢,劃歸中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主管;1950年10月,與武漢大學醫學院合并,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n1955年6月,漢口協和醫院劃歸中南同濟醫學院作為附屬醫院。武漢中南衛生專科學校、原山東醫學院和浙江醫學院衛生系的部分師生也相繼并入。n1955年8月,更名為武漢醫學院。

195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文革”後直屬國家衛生部領導。n1981年11月,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5年7月,武漢醫學院改名為同濟醫科大學。n2000年5月26日,成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原直屬國家建設部,是碩士學位授予單位。n1898年,湖北工藝學堂創建。n1907年,更名為湖北中等工業學堂。n1913年,更名為湖北省甲等工業學校。n

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1922年,更名為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n1926年,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湖北省高級商科中學校、湖北省立第五中學組建湖北省立第二中學。n1927年,湖北省立第二中學(漢陽工科分校及初中部)改建為湖北省立第三中學。n1935年,湖北省立第三中學(原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部分)更名為湖北省立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n1949年,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湖北省高級商業學校、湖北省女子職業學校組建湖北省高級職業學校。n1949年,湖北省高級職業學校(原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部分)改建為武昌高級工業學校。n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武昌高級工業學校一分為五,在曆經中南建築工程學校、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武昌建築工程學校、武漢建築工程專科學校等階段之後,土木建築科的部分在1960年成立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當時是全國唯一的一所城市建設專業的高等學校。

1961年,中南給排水設計院專科學校給排水專業師生并入。n1964年,改為建築工程部武漢建築工程學校。

1971年,與同屬建工部的原北京建築工業學院合并成立湖北建築工業學院。n1978年,更名為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n1981年,國務院批準恢複和重建武漢城市建設學院。n1997年,建設部與武漢市共建學校。n

合并發展

2000年5月26日,原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與華中理工大學合并,組建華中科技大學。n200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首批獲準試辦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

2006年,首批入選國家”111計劃“。n2007年,首批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n2010年,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n2011年,獲評“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2年,入選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首批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湖北省2011計劃”。n2013年,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被确定為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n2015年,學校成立湖北地區首個航空航天學院。n2017年1月,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10月,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布的2018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位列中國第九。n2018年3月,獲批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1月,入選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同月,華中科技大學等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聯合組建了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

2019年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增列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9月,入選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成為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和理事單位。n2020年3月,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學校附屬10家醫院共投入3萬多名醫護人員、近9000張床位,并管理方艙病床近6000張,成為全國投入床位和醫護人員最多的高校。9月,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10月20日,加入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聯盟。11月,被确定為第二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

2021年1月,加入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聯盟。5月17日,學校入選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n

辦學規模

院系設置

院系設置

院系專業

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物理學院

物理學、應用物理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

化學、應用化學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精密儀器)、工業工程、産品設計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封裝技術、功能材料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核工程與核技術、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國家理科培養基地)、生物信息學、生物信息學(基地班)、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制藥

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工程科學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工醫理交叉國際化實驗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信息安全、網絡空間安全

軟件學院

軟件工程

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

測控技術與儀器、物流管理(物流系統工程)、自動化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城鄉規劃、風景園林、環境設計、建築學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工程管理、工程力學、交通工程、土木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公共管理學院

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

管理學院

财務管理、财政學(稅務)、工商管理、會計學(注冊會計師)、市場營銷、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經濟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英語二學位)、金融工程、金融學、經濟統計學、經濟學(實驗班)

外國語學院

德語、法語、翻譯、日語、英語、英語(國際商務雙學位)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廣播電視學、廣告學、新聞學

法學院

法學

人文學院

漢語國際教育、漢語言文學

社會學院

社會工作、社會學

臨床學院

口腔醫學(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碩博貫通培養、八年制)、臨床醫學(六年制中德實驗班)、臨床醫學(五年制)、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學(五年制)、中西醫臨床醫學(五年制)

基礎醫學院

醫學實驗技術(醫學科學實驗班)

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五年制)、法醫學系、法醫學(五年制)

護理學院

護理學、護理學(英語班、五年制)

藥學院

藥學、藥學(創新實驗班)、藥學(基地班)

哲學學院

哲學

參考資料來源

根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華中科技大學下設46個院系,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設有103個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團隊名稱

負責人

年份

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吳昌林

2007

外科學教學團隊

陳孝平

電工電子教學團隊

嚴國萍

工程力學教學團隊

陳傳堯

2008

醫學免疫學教學團隊

沈關心

計算機系列課程教學創新團隊

歐陽星明

機械學科測控課程群教學團隊

楊叔子

2009

材料加工工程教學團隊

李德群

病理生理學教學團隊

王建枝

基礎物理課程教學團隊

熊永紅

2010

電機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陳喬夫

生物技術特色專業教學團隊

餘龍江

華中科技大學截至2019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有專任教師3400餘人,其中教授1200餘人,副教授1400餘人;教師中有院士1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3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57人,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青年科學家3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9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4人、青年拔尖人才2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2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1人。n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楊叔子、熊有倫、程時傑、羅俊、丁漢、陳孝平、駱清銘n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崔崑、潘垣、張勇傳、周濟、樊明武、李培根、李元元、李德群、丁烈雲、馬丁、邵新宇

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李元傑、龔非力、陳孝平、吳昌林、王建枝、陳傳堯、嚴國萍、何嶺松、熊永紅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羅俊、周專、吳雅、任佳剛、丁漢、龔建平、孔維佳、肖傳國、王建枝、蔣向前、徐濤、馬丁、駱清銘、吳穎、羅小平、金海、李和、甯琴、黃士昂、徐明厚、陳建國、肖奕、邬堂春、邱建榮、尹周平、王偉、張旭、胡豫、解孝林、黃雲輝、邵新宇、李亮、曾紹群、陸培祥、朱宏平、施煥中、周劍峰、周懷春、熊蔡華、馮丹、曾志剛、張新亮、王紅衛、郭照立、周華民、吳軍、劉劍峰、塗良成、江濤、劉争、謝慶國、李志純、程翔、劉世元、朱錦濤、夏帆、胡忠坤、羅小兵、張智紅、彭芳瑜、盧新培、陳莉莉、王新雲、唐江、張勇慧n“973計劃”(含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及項目首席科學家:鄭楚光、馬丁、肖傳國、羅俊、馮丹、丁漢、金海、甯琴、邬堂春、駱清銘、楊祥良、李亮、袁小明、陳建國、李國民、邵新宇、曾紹群

“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青年科學家:陳蓉、謝佳、夏帆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譚波、廖廣蘭、白翔、王健武、李志純、程翔、缪小平、黃昆、王芳、翟天佑、馬聰、周軍、黃永安、胡家兵、廖小飛、張海濤、唐江、吳付科、蘭鵬飛、陳莉莉、陳漢華、付英雙、胡先羅、趙海波、付玲、張春、何美安、王琳、吳慶文、周月明、薛志剛、楊海平、王康麗、董建績、胡鵬、王保偉、黎敏、楊山清、張小明、唐明、劉方明、劉超紅、郭歡

青年拔尖人才:陶波、廖小飛、缪小平、馬聰、薛宇、黃永安、胡家兵、趙海波、王健、周軍、劉方明、張海濤、孔東民、張明新、朱鈴強、郭歡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羅俊、陳清明、歐陽康、任佳剛、沈關心、陳孝平、周雲飛、陸繼東、駱清銘、吳穎、孔維佳、段獻忠、楊宗凱、陳吉紅、史鐵林、馮丹、金海、王紅衛、徐濤、周建中、王建枝、馬丁、邱建榮、肖奕、吳軍、胡豫、羅小平、黃雲輝、解孝林、甯琴、邵新宇、邬堂春、徐明厚、曾紹群、丁漢、陳學東、陸培祥、徐順清、尹周平

學科建設

機械工程

光學工程

材料學與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電氣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基礎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機械工程

光學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電氣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西方經濟學

高等教育學

生物物理學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計算機系統結構

水利水電工程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内科學(心血管病)

内科學(血液病)

内科學(呼吸系病)

外科學(普外)

外科學(泌尿外)

婦産科學

麻醉學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

内科學(傳染病)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中西醫結合基礎

藥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馬克思主義理論

理論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社會學

中國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物理學

化學

設計學

生物學

力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建築學

城鄉規劃學

土木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基礎醫學

哲學

藥學

法學

教育學

新聞傳播學

數學

臨床醫學

水利工程

軟件工程

公共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中西醫結合

工商管理

截至2019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擁有4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8個,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内科學、外科學按三級計),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4個學科進入A+,A類學科14個,B+及以上學科33個。n胡錦濤考察華中科技大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n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n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風景園林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口腔醫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

博士後流動站:n哲學、理論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生物學、生态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教學建設nt

質量工程nn截至2019年12月,學校已建有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8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300餘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截至2021年3月,有5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n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土木工程、城鄉規劃、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新聞學、英語、經濟學、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生物技術、哲學、金融學、法學、社會學、翻譯、廣播電視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化學、生物科學、工程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社會工作、漢語言文學、傳播學、統計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水利水電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醫學影像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環境設計。n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材料科學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風景園林、口腔醫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醫學實驗技術、廣播電視學、哲學、财政學、應用化學

教學成果n截至2019年12月,學校建設有14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門省部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95門MOOC課程。高級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共2831門,占總課程門數的80.31%,總計6237門次,占開課總門次的70.33%。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已與世界上41個國家和地區的246所高校和機構開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學學院是全國首批四個國際化示範學院之一,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被列為中歐建交40周年40個典型案例之一。學校為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清潔煤技術産學研聯盟中方牽頭單位,還建有中國和歐盟共同發起建設的“中歐清潔可再生能源學院”。近年來,每年有來自世界五大洲150多個國家的4000多名國際學生來校攻讀學位、進修、培訓或交流;每年有1500多名在校學生赴歐、美、澳等地名校交流、實習或攻讀學位。學校與美國、新西蘭、巴西等國家的大學合作共建了3所孔子學院。

學術資源t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擁有三座圖書館,館舍總面積64581平方米,館藏文獻總量為1045.98萬冊(截至2014年,電子圖書160萬冊,電子期刊達42202種),擁有577個中外文數據庫,涵蓋了理工文管醫等九大學科門類;其中數十門學科文獻達到研究級,德文醫學文獻、城市建設科學文獻收藏齊全。t

學術期刊

根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主辦有各類學術期刊40餘種,涵蓋文管、理工、醫學等多個領域。一、理工類期刊n二、文管類期刊n三、醫學綜合類期刊n四、臨床醫學類期刊n

文化傳統

形象标識

校徽n華中科技大學校徽為該校機械學院工業設計系李春富教授設計,校徽由藍色、紅色和灰色組成。藍色是該校的基準色調,代表素雅和純潔,寓意着天、海一般廣闊的文化包容的精神,兼聽各種文化的聲音,思想具有自由性。紅色是熱火般的顔色,積極熱情,寓意對學習的熱情,積極開拓進取,不斷求實創新。

精神文化

校訓n華中科技大學校訓為“明德厚學、求是創新”。n

“明德”意為彰明倫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義,包含與人為善、和諧相處的意義。語出《禮·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見《禮·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厚學”意為崇尚知識,學問淵博。n“求是”意為追求真理,發現規律。包含“求實”的意義但不拘于“求實”,在實中求學問。“創新”意為與時俱進,追求新高。義出《大學》引湯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邵新宇

校長、黨委副書記

李元元

黨委副書記

馬建輝、謝正學

常務副校長

王偉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周建波

副校長

湛毅青、許曉東、陳建國、梁茜、張新亮、解孝林

曆任校長

姓名

任期

查謙

1953年-1975年

朱九思

1975年-1984年

黃樹槐

1984年-1993年

楊叔子

1993年-1997年

周濟

1997年-2001年

樊明武

2001年-2005年

李培根

2005年-2014年

丁烈雲

2014年-2018年

開設專業

重點專業

校級優勢(2個)nt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nt建築學n

本科專業

藝術學(4個)nt産品設計nt環境設計nt視覺傳達設計nt動畫n

工學(1個)nt自動化n

法學(1個)nt法學n

文學(2個)nt新聞學nt英語n

經濟學(2個)nt國際經濟與貿易nt金融學n

工學(11個)nt生物工程nt風景園林nt環境工程nt給排水科學與工程nt土木工程nt軟件工程nt計算機科學與技術nt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nt通信工程nt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nt機械電子工程n

管理學(4個)nt财務管理nt會計學nt市場營銷nt工程管理n

文學(1個)nt漢語言文學n

專科專業

制造大類(2個)nt機電一體化技術nt機械制造與自動化n

管理學(2個)nt市場營銷nt财務管理n

土建大類(1個)nt建築工程技術n

電子信息大類(1個)nt計算機應用技術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