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工程

菜籃子工程

解決中國部分問題的工程
菜籃子工程(shopping basket program)是為緩解中國副食品供應偏緊的矛盾,農業部于1988年提出建設“菜籃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産和蔬菜生産基地及良種繁育、飼料加工等服務體系,以保證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吃。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籃子工程”重點解決了市場供應短缺問題。“菜籃子”産品持續快速增長,從根本上扭轉了我國副食品供應長期短缺的局面。除奶類和水果外,其餘“菜籃子”産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達到或超過世界人均水平。[1]豐富多彩的“菜籃子”,把農民千家萬戶的菜園子推向了市場,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帶出了一個大産業。
    中文名:菜籃子工程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shopping basket program 提出時間:1988年 水産品總産量:2146.4萬噸

建設意見

自1988年實施“菜籃子”工程以來,“菜籃子”産品産量大幅增長,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市場體系逐步完善,“菜籃子”建設發展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的良好勢頭。為适應形勢變化、滿足城鄉居民對“菜籃子”産品日益提高的要求,經國務院同意,現就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通過加強生産能力建設、完善市場流通設施、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創新調控保障機制,推動“菜籃子”工程建設步入生産穩定發展、産銷銜接順暢、質量安全可靠、市場波動可控、農民穩定增收、市民得到實惠的可持續發展軌道,更好地滿足人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

(二)主要目标

重點抓好肉、蛋、奶、魚、菜、果等産品生産。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實現生産布局合理、總量滿足需求、品種更加豐富、季節供應均衡;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大城市“菜籃子”産品的自給水平保持穩定并逐步提高;農區“菜籃子”生産基地建設得到加強,流通條件進一步改善;産區和銷區的利益聯結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流通體系基本形成;“菜籃子”産品基本實現可追溯,質量安全水平顯着提高;市長負責制進一步落實,供應保障、應急調控、質量監管能力明顯增強。

(三)基本原則

——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在國家統籌規劃和宏觀調控下,以地方為主開展“菜籃子”工程建設。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加大政府對“菜籃子”工程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為“菜籃子”穩定發展和保障居民消費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産區與銷區統籌發展。在不放松優勢産區生産的同時,加強銷區自給能力建設。密切産區與銷區協作的利益關系,發揮好兩方面的積極性,既保障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能力建設和機制創新并重。注重生産要素集成和資源整合,在改造升級原有生産基地的基礎上,重點規劃建設一批高起點、高标準的新基地,穩定提高産量,确保質量。進一步建立風險控制、産銷銜接和市場預警機制,增強科技支撐能力,提高“菜籃子”産品生産、流通的規模化、标準化和組織化程度,促進“菜籃子”長期穩定發展。——生産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積極推進生産方式轉變,既重視生産能力提高,又重視農業生态環境保護,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農業,實現“菜籃子”産品生産可持續發展。

(四)建設一批園藝産品設施化生産基地

在大中城市郊區和蔬菜、水果等園藝産品優勢産區,支持建設一批設施化、集約化“菜籃子”産品生産基地,重點加強集約化育苗、标準化生産、商品化處理以及病蟲害防治、質量檢測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園藝産品标準化生産。

(五)建設一批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及環境保護要求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

繼續完善和落實養殖大縣扶持政策,支持建設生豬、奶牛規模養殖場(小區),重點加強養殖場(小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畜禽糞便、屍體等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防治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的設施建設,推進畜禽養殖加工一體化。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推進基層防疫體系建設。

(六)建設一批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

加快對現有老化規模養殖場标準化改造步伐,發展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支持養殖場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配套機械設備、環境保護設施、水生動物防疫設施、循環水利用和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等建設。圍繞保障大中城市水産品供應,重點發展城市周邊和沿江、沿湖、沿海水産養殖,擴大設施養殖面積。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發展遠洋漁業。

(七)建設一批“菜籃子”産品良種繁育中心

支持主産區建設園藝産品集約化育苗場、畜禽水産原良種場和遺傳資源保種場,重點加強良種繁育中心(場)的水、電、路和良種繁育設施、實驗檢驗用房建設,配備必要的技術設備。培育一批“菜籃子”原産地保護産品,加大對國内優質品種遺傳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做好進口動植物優良品種檢疫把關與服務。三、以現代物流和信息化為重點,推進市場體系建設

(八)建設和改造一批産地批發市場

支持“菜籃子”産品規模化生産基地根據需要統籌規劃新建産地批發市場,推進現有産地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改善批發市場場地、道路、交易廳(棚)、水電、信息服務、質量檢測、采後處理等基礎設施條件,鼓勵配套建設冷藏保鮮和流通加工設施,實現采後快速預冷、商品化加工處理和上市旺季入庫冷藏保鮮。

(九)改造一批城市銷地批發和零售市場、集貿市場。

支持大中城市改造銷地批發市場,加強市場信息、質量安全檢測、電子統一結算、冷藏保鮮、加工配送和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全面推進銷地批發市場在基礎設施、管理、技術等方面升級改造,建立靈敏、安全、規範、高效的“菜籃子”産品物流和信息平台。加強對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的規劃引導,防止重複建設和惡性競争。支持城市菜市場在場地環境、設施設備、追溯平台、規範管理等方面進行标準化建設。

(十)強化産銷銜接功能

大中城市要根據本地消費需求,主動與優勢産區加強協作,建設“菜籃子”産品保障基地;優勢産區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建設服務全國或區域的“菜籃子”規模化基地,與各大中城市建立長期穩定、互利合作的産銷關系。鼓勵農貿市場與農産品生産、流通企業和生産基地實行“場廠挂鈎”、“場地挂鈎”。支持大型連鎖超市和農産品流通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超對接”,建設農産品直接采購基地。支持在重點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地建設中繼性冷藏物流中心,與城區冷藏配送中心形成對接。

(十一)建立和完善信息網絡平台

支持建立複蓋主産區和全國主要批發市場的“菜籃子”産品産銷信息公共服務平台,規範信息采集标準,健全信息工作機制,加強采集點、信息通道、網絡中心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定期收集發布“菜籃子”産品生産、供求、質量、價格等信息。建立“菜籃子”産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增強信息處理技術手段,壯大分析預警隊伍。四、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質量安全水平 。

(十二)推進标準化生産

選擇蔬菜、水果、茶葉、肉牛、肉羊、奶牛、生豬、肉雞、蛋雞、水産品等十種産品,大規模開展标準化創建活動,帶動園藝産品、畜禽水産養殖标準化生産。加快标準制(修)訂和推廣應用,制定産品生産技術要求和操作規程,開展标準化生産宣傳培訓,推動放心農資進村入戶,指導建立生産檔案。加大品牌培育和認證力度,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

(十三)健全檢驗檢測體系

編制和實施新一輪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加強政府檢測能力建設,加快推進檢驗檢測機構改革,充分利用社會檢測資源,鼓勵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發展,支持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農産品質檢站,形成标準統一、職能明确、運行高效、上下貫通、檢測參數齊全的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嚴格資質審查,加強檢驗檢測人員培訓和管理,提高檢驗檢測機構服務水平。合理配置檢驗檢測資源,推進資源和信息共享,實現結果互認,避免重複檢驗檢測,禁止亂收費。

(十四)建立全程質量追溯體系

支持建立國家級“菜籃子”産品全程質量追溯信息處理平台,并在“菜籃子”産品生産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中建立完善的農産品全程質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統,逐步形成産地有準出制度、銷地有準入制度、産品有标識和身份證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風險可控的全程質量追溯體系。

(十五)建立質量安全風險預警信息平台

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建立“菜籃子”産品檢驗檢疫風險預警體系,加強部門協作,實現質量安全信息共享,共同應對重大突發安全事件,不斷提高“菜籃子”産品質量安全水平。五、完善調控保障體系,提高科學發展水平

(十六)進一步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大中城市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确定“菜籃子”産品生産用地保有數量、“菜籃子”重點産品自給率和産品質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标,并作為大中城市市長負責制的内容;将确保“菜籃子”産品質量、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産銷銜接順暢、市場主體行為規範、突發事件處置及時、風險控制迅速有力、農業生态環境得到保護等納入各地“菜籃子”工程建設考核指标體系,引導新一輪“菜籃子”工程持續健康發展。

(十七)科學規劃生産布局

大中城市要根據全國《優勢農産品區域布局規劃》和《特色農産品區域布局規劃》,制定郊區“菜籃子”建設發展規劃,在穩定糧食生産的基礎上,高起點、高标準建設“菜籃子”生産、流通、加工、質量監管等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産業化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工業化相協調。各大中城市要根據本地資源條件、消費習慣、主要“菜籃子”産品供求變化規律和市場缺口保障難易程度等,确定重點發展品種。

(十八)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各級政府要将“菜籃子”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已建的“菜籃子”項目,要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對尚未安排建設的“菜籃子”項目,要按照規劃抓緊研究立項,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要建立政府投資為引導、農民和企業投資為主體的多元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菜籃子”産品生産、流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帶動農戶多、有競争力、有市場潛力的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倡導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大力開發支持龍頭企業的貸款擔保業務品種,提高“菜籃子”工程建設的融資能力。

(十九)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

在繼續實施畜禽良種補貼政策的基礎上,擴大品種補貼範圍,提高補貼标準。對“菜籃子”産品初加工和流通企業,簡化增值稅抵扣手續,取消不合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對“菜籃子”産品出口,按照有關規定減免出入境檢驗檢疫費,繼續實行出口退稅政策。确保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暢通,繼續落實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産品車輛免收通行費政策。支持環保節能和放心食品綠色市場建設,支持大型農産品批發市場與連鎖超市供應鍊對接工作。提高“菜籃子”産品生産用地征占補償水平,加強城市郊區現有菜田和養殖區域保護。完善重大動物疫病撲殺補貼政策,健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增加漁政、漁港、漁船安全設施等建設投入。嚴格執行規模化畜禽水産養殖用地管理政策。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根據規劃使用本集體土地從事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對農産品批發市場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應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優先保障供應,落實批發市場用地按工業用地對待政策。對批發市場、畜禽水産養殖用水用電價格,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政策。逐步加大對“菜籃子”産品實施标準化生産和認證的支持力度。扶持發展“菜籃子”産品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菜籃子”産品生産與流通組織化程度。

(二十)建立健全風險應對機制

建立“菜籃子”産品生産和供應平衡調節機制,用信息引導生産,避免總量供求失衡和價格大幅波動。出現局部性供過于求時,支持批發市場、龍頭企業等入市收購,異地遠銷;局部供不應求時,支持流通企業跨區域調運并促進生産恢複。繼續完善重要“菜籃子”産品中央和地方分級儲備制度。根據生産發展和消費需要,适時調整中央儲備規模,完善收儲投放機制。各地應根據本地生産消費特點,完善地方“菜籃子”産品儲備體系,統籌産銷平衡,維護市場穩定。充分利用國内資源和國際市場,搞好進出口調節,平衡國内“菜籃子”産品供求。參照糧油等農作物政策性保險的做法,加快建立“菜籃子”産品生産保險制度,擴大重要“菜籃子”産品保險在大中城市郊區和主産區的複蓋面,在有條件的地方實現全複蓋。研究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對沖風險的功能化解“菜籃子”的發展風險,穩妥推進“菜籃子”産品開展期貨交易。

(二十一)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作

完善“菜籃子”食品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農業部牽頭,發展改革委、财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參加,盡快研究制定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協調解決“菜籃子”發展重大政策問題,加強對各地“菜籃子”工程建設情況的檢查督導。各地要切實重視和加強領導,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組織落實。

成果表現

這些成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蔬菜、肉類禽蛋、奶類、水産品和水果等六大類鮮活農産品的産量,以年均7%—13%的速度增長,品種日趨豐富,質量不斷改善,中國城鎮副食品供應長期短缺局面已經結束;

其二,各大中城市相繼進行的以“自主生産、自由購銷、市場定價、多渠道流通”為主要内容的産銷體制改革,經過反複和艱難的探索,成功地建立起了市場化的産銷運行制度;

其三,“菜籃子”産品規模化、專業化生産基地的發展,使“菜籃子”生産逐步成為大中城市郊區和部分農區農業發展的支柱産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其四,“菜籃子”産品供給狀況的改觀,特别是“菜籃子”産品價格漲幅的明顯回落,有效地緩解了國民經濟運行中的通貨膨脹壓力。

上述四個方面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民經濟發展取得的最顯着的成績之一,對此億萬人民群衆感受最直接、體驗最深切,普遍比較滿意。

其他信息

受大範圍雨雪天氣和節慶集中消費影響,中國多地菜價出現明顯上漲,市民的“菜籃子”愈發沉重。極端天氣常态化、冬季節慶密集“雙重因素”造成的菜價上漲,成為各級政府不得不面對的民生考題。

“元旦節前,30元能買到的菜,現在40元都打不住。”在中國西南城市貴陽,剛剛走出菜市場的市民李仙碧說。62歲的李仙碧家有5口人,平均一天買菜支出30元左右。

李仙碧說:“這幾天一下凍,菜價漲得兇。五花肉從24元/公斤漲到了32元/公斤,青菜從2元/公斤漲到4元/公斤,翻了一番。”

在北方蔬菜生産大省山東,濟南市場上小白菜、黃瓜、菠菜、茼蒿等蔬菜的價格每公斤都出現了兩三元不等的上漲,“一元菜”已經難覓蹤迹。

據商務部監測,2012年12月份,36個大中城市18種蔬菜批發均價環比上漲24.6%;1月份第一周,18種蔬菜批發均價環比上漲7.1%,漲幅較前一周擴大4.2個百分點。

監測還顯示,1月份以來,南方多地菜價漲幅較大,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貴陽、長沙、杭州、甯波和上海等地菜價漲幅居前。

“極端天氣是這波菜價上漲的重要原因。”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說,“它一方面影響蔬菜運輸,造成部分城市市場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影響蔬菜生産,蔬菜總量供給下降。”

山東省壽光市是中國最大的蔬菜集散批發基地,菜商張光說,大範圍降雪天氣造成多地高速公路封閉,蔬菜運輸的節奏被打亂,部分城市出現短期的供求失衡,造成價格階段性上漲。同時,由于氣溫較低,蔬菜産量降低、供給下降。

與張光一樣從事蔬菜批發的紀振南說,每到農曆年底,由于送禮和走親串友的人增多,以及部分家庭有春節屯菜的習慣,蔬菜需求量會上升,帶動價格上漲。“近幾年年年如此,今年應該也不會例外。”

張衛國認為,随着商品經濟的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中國蔬菜的“供應-消費”鍊條早已突破區域自給的模式,逐漸在全國範圍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通有無”的格局。“一地受災,多地漲價”的現象會越來越頻繁。

“交通運輸的通暢成為維系這一格局的重要保障條件,凝凍、旱災、洪澇等會打亂一個或多個地方的蔬菜供銷體系,造成部分品種供應減少,價格上漲。”貴州省社科院教授熊宗仁說,極端天氣常态化趨勢明顯,中國的“菜籃子”也将頻頻接受極端天氣的考驗。

熊宗仁說:“當災害發生時,蔬菜價格一般都會出現波動,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但是,當價格出現暴漲,群衆面臨‘吃菜難’時,就需要政府發揮調控作用,以最小的代價保障蔬菜供應秩序。”

四川大學經濟學博士鄧國營認為,密集的節慶消費也是穩定菜價的不利因素之一,冬季是中國節慶比較集中的時段,元旦、臘八、春節、元宵節都集中在這一時段,每個節慶都是蔬菜消費的高峰期。

張衛國認為,極端天氣和節慶将是中國“菜籃子”不得不長期面對的雙重考驗,“各級政府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拿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貴陽市農委總農藝師王祖澤介紹,貴陽将加強對20多萬畝在土菜的田間管理,确保節日期間30萬噸蔬菜上市。若雪凝天氣持續加劇,将啟動生豬外調補貼、運菜進場獎勵機制,并在主要農貿市場及社區啟動農産品直銷點,平抑物價。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人士8日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發改委正積極研究落實相關減免流通環節費用,降低流通環節成本等措施。一些地方已開始動用價格調節基金,降低流通環節成本,努力穩定蔬菜價格。

上一篇: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下一篇:休閑農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