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

禾本科屬植物
菅(Themeda villosa (Poir.) A. Camus),禾本科菅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2米,葉鞘光滑無毛,下部具粗脊;多回複出的大型僞圓錐花序,由具佛焰苞的總狀花序組成,長可達1米;穎果被毛或脫落,成熟時粟褐色。稈粗壯或纖細,近圓形,實心,堅硬,左右壓扁或具棱,無毛或被毛。葉鞘具脊,近緣及鞘口常散生瘤基剛毛,邊緣膜質,疏松或緊抱稈,上部的常短于節間;花簇或花束下都托有葉狀佛焰苞,再形成碩大的僞圓錐花序;每總狀花序由7-17小穗組成,最下2節各着生1對同為雄性或中性的小穗對,形似總苞狀,常稱總苞狀小穗。分布尼伯爾、 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地亦有分布。産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生于海300-2500米的山坡灌叢、草地或林緣向陽處。蘆葦狀大型禾草,植株幼嫩部分含糖量高,家畜喜食。長成後質地粗糙,不能作飼料,但是很好的造紙及建蓋茅屋的原材料。[1]
  • 拉丁學名:Themeda villosa (Poir. ) A. Camu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罂粟目
  • 科:禾本科
  • 屬:菅屬
  • 中文學名:菅
  • 二名法:Themeda villosa (Poir.) A. Camus
  • 分布:産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
  • 是否栽培:野生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根頭與須根。稈粗壯,多簇生,高1-2米或更高,下部直徑1-2厘米。兩側壓扁或具棱,通常黃白色或褐色,平滑無毛而有光澤,實心,髓白色。

葉鞘光滑無毛,下部具粗脊;葉舌膜質,短,頂端具短纖毛;葉片線形,長可達1米,寬0.7- 1.5厘米。基部漸狹,頂端漸尖,兩面微粗糙,中脈粗,白色,在葉背凸起,側脈顯著,葉緣稍增厚而粗糙。

菅多回複出的大型僞圓錐花序,由具佛焰苞的總狀花序組成,長可達1米;總狀花序長2-3厘米,具長0.5-2厘米的總花梗;總花梗上部常被毛,頂端膨大,佛焰苞舟形,長2-3.5厘米,具脊,粗糙,多脈;每總狀花序由9-11小穗組成。總苞狀2對小穗披針形,不着生在同一水平上;穎草質,第一穎狹披針形,長10-15毫米,具13脈,背面被疏毛,第二穎長約8毫米,具5脈,半透明,上部邊緣具纖毛。外稃長7-8毫米,透明,邊緣具睫毛;内稃較短,透明,卵狀;雄蕊3,花藥長4-5毫米。無柄小穗長7-8毫米,基盤密具硬粗毛和褐色短毛;穎硬革質,第一穎長圓狀披針形,長7-8毫米,頂端截形,邊緣内卷,脊圓,背部及邊緣密被褐色短毛,具7-8脈。第二穎狹披針形,長約7毫米,具3脈,頂端鈍,背面密被褐色短毛,第一小花不孕,外稃長約5.5毫米,透明,其内稃小;第二小花兩性,外稃狹披針形,主脈延伸成1小尖頭或至僅具芒柱的短芒,不伸出或略伸出穎外。

穎果被毛或脫落,成熟時粟褐色。有柄小穗似總苞狀小穗。花果期8月至次年1月。

生長環境

菅常生于海拔100—2000米的山坡草地或河谷灌叢中,在溪邊濕地上群集度特别大。

分布範圍

菅主要分布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省,西藏自治區,海南省,貴州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廣東省,雲南省,四川省,浙江省,河南省等地。

上一篇:石龍芮

下一篇:陸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