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英

陸英

忍冬科接骨木屬
陸英為多年生灌木狀忍冬科草本,高達3m。根莖橫生,圓柱形,黃白色,節上生根。莖具縱棱,幼枝有毛,髓部白色。羽狀複葉對生,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偏斜稍圓至闊楔形,邊緣有細密的銳鋸齒,揉之有臭氣。複傘房花序頂生;花小,兩性,花間雜有不發育的倒杯狀肉質花(黃色腺體);花萼5裂;花冠白色或乳白色,裂片5;雄蕊5;子房下位,3室,柱頭頭狀或3淺裂。漿果狀核果卵形,成熟時紅色至黑色,果核表面有小瘤狀突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1]生于山坡、路旁、溪邊、荒野灌叢中。産于長江以南地區。别名:接骨草、臭草、走馬風、七葉根、七葉麻、蒴藋、走馬前、八棱麻、八裡麻、臭草、苛草、七葉金、蒴藋、接骨草、排風藤、鐵籬笆、臭草、苛草、英雄草、走馬箭、排風草、八棱麻、大臭草、七葉麻、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連、秧心草、烏雞腿、小接骨丹、水馬桑、水椿皮、七爪陽姜、屎缸杖、掌落根、散血椒、梭草。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中文學名:陸英
  • 拉丁學名:Sambucus chinensis
  • 别 稱:接骨草、臭草、走馬風、七葉根、七葉麻、蒴藋、走馬前、八棱麻
  • 二名法:Sambucus chinensis Lind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茜草目
  • 科:忍冬科
  • 族:接骨木族
  • 屬:接骨木屬
  • 種:陸英
  • 分布區域:中國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等地

生長環境

喜陰濕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房前、屋後、邊地、山坡等處均可栽種。

分布範圍

分布于河北、陝西、甘肅、青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功能與主治:活血散瘀,疏肝健脾,祛風活絡,發汗利尿。用于跌打損傷、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風濕痛、脫臼、骨折、腎炎水腫、腳氣水腫、荨麻疹。

根:散瘀消腫,祛風活絡。用于跌打損傷,扭傷腫痛,骨折疼痛,風濕關節痛。

莖、葉:利尿消腫,活血止痛。用于腎炎水腫,腰膝酸痛;外用治跌打腫痛。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主要用分根繁殖。2月中旬将地下根莖挖起,選粗壯(徑約5cm)帶芽者,煎成10-20cm長根段備用。按溝距24-33cm,溝深10cm,開成橫溝,然後将根段橫向按在溝内,上蓋垃圾泥和焦泥灰,再覆土壓實。

田間管理:苗出後追施豬糞或人糞肥1次,要适當除草和松土。

臨床新用途

1.治療風濕關節炎方法以陸英根、虎刺根、野荞麥根各15g,南五味子根6g。加減:手痛加桂枝10g,五加皮15g;疼痛加牛膝根、蓼刁竹根各10g,每日1劑,水煎3次,每次調适量白酒為引,每6日為1個療程。

2.治療跌打損傷方以陸英葉100g,搗碎成泥外敷傷處,又将陸英根20g酒水各半煎服,白糖為引,每日1劑,一般用後則生效。

3.治療腰椎勞損方以陸英根、大血藤根、臭牡丹根、苦參根各300g,制草烏200g,皆洗淨烘幹,共研細末紅糖為丸,每次服10~15g,每日2次,連服3劑腰痛緩解。

4.治療早期肝硬化方以取陸英、虎杖各20g,柴胡、白芍、白英、京三棱、姜厚樸、腹毛各10g,田七5g,每日1劑,水煎3次服。加減:腹水明顯者加腹水草20g;胸部現蜘蛛痣者加紅花、桃仁各10g;大便稀溏者加土白術、茯苓各10g。

5.治療肩周炎方以陸英幹品、桑枝、烏葛各20g,桂枝8g,姜黃、防風各15g,羌活、秦艽各10g,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外用陸英嫩葉100g,搗碎成泥,加白藥半瓶,加适量水酒調成糊狀,外敷于肩疼痛處每日換藥1次,6次為1個療程,所治肩周炎16例,平均治療2個療程。

6.治療腎挫傷有人用小薊飲子治療本病23例。方法:陸英20g,生地30g,小薊、滑石各15g,木通、蒲黃、藕節、淡竹葉、山栀各9g,當歸、炙甘草各6so水煎服,每日l劑,忌辛辣、酸膩之物。加減:病程短,疼痛較劇者去山栀、木通、淡竹葉,加五靈脂、延胡索、烏藥各10g;肉眼血尿者加三七(研粉吞服)6e;日久面色蒼白,精神不振者去滑石、木通、淡竹葉,加人參(另炖)l0g,丹參15g。

7.治療乳癖有人用消堅散治療本病36例。方法:柴胡、白術、海藻、昆布、炮穿山甲、浙貝各log,當歸、茯苓各15g,白芍20g,龍膽草6g。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亦煉蜜為丸,每次20g,每日3次。注意:孕婦禁服。

生長規律

為多年生灌木狀忍冬科草本,高達3m。根莖橫生,圓柱形,黃白色,節上生根。莖具縱棱,幼枝有毛,髓部白色。羽狀複葉對生,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偏斜稍圓至闊楔形,邊緣有細密的銳鋸齒,揉之有氣複傘房花序頂生;片5;雄蕊柱頭頭狀或3淺裂。漿果狀核果卵形,成熟時紅色至黑色,果核表面有突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生于山坡、路旁、溪邊、荒野灌叢中。

年生灌木狀草本,花間雜有不發育的倒杯狀肉質花花冠裂片柱頭頭狀或3淺裂。漿果狀核果卵形,果核表面突起。陰濕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房前、屋後、邊地、山坡等處均可栽種。下面脈腋内常有短束毛,邊緣常有短緣毛,側脈,4-7對,在下面稍凸起,在上面平,葉柄長2-8毫米,有疏柔毛或無毛;托葉膜質,卵形,頂端芒尖,長3-4毫米,脫落。花單生或2-3朵簇生于具葉、抑發的側生短枝的頂部,花梗長2-5毫米,被棕褐色長柔毛;萼管鐘形或卵形,長3.5-7毫米,寬4-5.5毫米,外面柔毛,檐部稍擴大,頂端5裂,裂片廣橢圓形,頂端尖,生長不良。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或蔭棚遮擋烈日,并經常以水噴灑地面。

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适宜的生長溫度為20℃,氣溫超過30℃或低于5℃則生長停滞。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後随溫度上升,逐漸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開花。北長5-8毫米,寬3-6毫米,具3脈,外面被棕褐色長柔毛,内面被短硬毛;花初時外面密被絹毛,冠管較闊,長約5毫米,喉部有疏長柔毛,花冠裂片5,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0毫米,寬約5.5毫米,主要用分根繁殖。,可藉此控制樹形,複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一般立秋前後萌發的新梢,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凍害。為常綠或落葉灌木。将地下根莖挖起,選粗壯10-20cm長根段備用。蓋泥再覆土壓實。葉往紙質,以莖質嫩、葉多者。

藥用信息

藥材基源

為忍冬科植物蒴藿Sambucus chinensis Lindl.的全草。

采收和儲藏

夏、秋季采收,切段,鮮用或曬幹。

化學成分

含氯原酸、α-香樹脂素棕榈酸酯(α-amyin palmitate)、熊果酸、β-谷甾醇、豆甾醇、油菜甾醇、硝酸鉀、黃酮、鞣質等。陸英全草含黃酮類、酚性成分、鞣質、糖類、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種子含氰甙類。

藥用方式

性味歸經:性溫,味苦。苦辛,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别錄》:“無毒。”

③《藥性論》:“苦辛,有小毒。”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浴。

2.内服:煎湯,9-15g,鮮品60-120g。外用:适量,搗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①《本經》:“主骨間諸痹,四肢拘攣疼酸,膝寒痛,陰痿,短氣不足,腳腫。”

②《藥性論》:“能捋風毒,腳氣上沖,心煩悶絕。主水氣虛腫,風瘙皮肌惡癢,煎取湯入少灑可浴之妙。”

藥理作用

1、鎮痛:陸英煎劑70、120、140g/kg灌服,對小鼠熱闆法試驗表明有鎮痛作用,其鎮痛成分體内半衰期為3.9h。

2、抗肝損傷:陸英成分熊果酸100mg/kg皮下注射,對白鼠實驗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使肝中甘油三酯含量減少,并減輕肝細胞變性及壞死。

其它作用:煎劑5g/kg灌胃,并加酒調外敷,對實驗性骨折兔,有活血散瘀、增加磷的吸收、促進骨痂骨化的作用。

性狀特征

莖具細縱棱,呈類圓柱形而粗壯,多分枝,直徑約1cm。表面灰色至灰黑色。幼枝複葉,小葉2-3對,互生或對生;小葉往紙質,易破碎,多皺縮,展平後呈狹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鈍圓,兩側不等,邊緣有細鋸齒。鮮葉片揉之有臭氣。氣微,味微苦。以莖質嫩、葉多、色綠者為佳。

上一篇:

下一篇:杞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