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

睡蓮科的一種水草
莼菜,屬睡蓮科的一種水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1]中國黃河以南、湖北西部利川及重慶市石柱縣所有沼澤池塘都有生長,在江蘇的太湖(還是“太湖八仙”之一),蘇北的高寶湖,尤其以湖北省利川市福寶山莼菜出口韓國、日本等國。杭州的西湖和雷波縣的馬湖,湖北省利川市和重慶石柱縣黃水鎮等地生産的莼菜聞名于世。采其尚未透露出水面的嫩葉食用,是一種地方名菜,古人所謂"莼鲈風味"中的"莼",就是指的這個菜,亦作藥用。
  • 中文名:莼
  • 拉丁學名:
  • 别名:
  • 界:植物界
  • 亞界:
  • 總門: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亞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超目:
  • 目:毛茛目 Ranales
  • 亞目:
  • 科:睡蓮科 Nymphaeaceae
  • 亞科:莼亞科 Subfam. Cabomboideae
  • 族:
  • 亞族:
  • 屬:莼屬 Brasenia
  • 亞屬:
  • 組:
  • 亞組:
  • 種:
  • 亞種:
  • 變種:
  • 品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概述

莼菜食用其帶有透明膠質的初生卷葉和嫩梢。我國早已将它作為珍貴的食品,如《晉書》,記有"莼羹鲈脍",把莼菜與松江鲈相提并論,成俗有"莼鲈之思",出自《晉書·張翰傳》中的一個典故。說的是張翰在洛陽做官,因思念家鄉美味的莼鲈,而辭官返裡。說明美味的莼鲈,可以引發人們的思鄉之戀,成為遊子思鄉的代名詞。清代乾隆皇帝,每到杭州,必以"莼羹"為食。現在外國來賓,歸國華僑,每到江南,都以品嘗莼菜為口福。

莼菜不僅是味道鮮美的一種水生蔬菜,而且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治瘡毒。據近代藥理研究,莼菜含有豐富的多糖物質、而多糖是一種較好的免疫促進劑,能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異物的功能,從而抑制腫瘤發展和産生。由于莼菜是一種高檔名貴的特産蔬菜,國際市場上有較高的聲譽,需求量與日俱增,成為供不應求的暢銷商品。

起源與分布

莼菜原産我國,史籍《詩經》、《楚辭》、《博雅》、《詩疏》、《齊民要術》、《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是我國江南的名菜,民間采取野生或半野生的食用或出售。

性狀

莼菜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水生植物。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一書中就有莼菜的形态特征和性狀,及其栽培方法的記載。書述:"南越徑雲石似紫,詩曰:思樂沣水,言其茆凫葵也,詩羲疏雲茆與葵相似,葉大如手。赤圓有肥,斷着手中滑之不得停也。莖大如箸。……江南人謂之*9菜,或謂之水葵。"這證明在北魏時期人們已對莼菜的葉、莖等形态特征有了較詳細的認識。

并已開始種植:"近坡湖者,可于湖中種之;近流水者,可決水為池種之;以深淺為候;水深則莖肥而葉少;水淺則葉多而莖瘦。莼性易生,一種永得,宜潔淨,不耐污;糞穢入池,則死矣。種一鬥許,足以供用。"這段記載,較詳盡地記述了莼菜的種植方法,生長的環境和生長期。說明了莼菜種植水域宜淺不宜深,水質宜潔淨而不耐肥,淺水湖泊的沿岸區灣汊和河濱,池塘等水域是莼菜生長的良好環境。

莼菜,其地下莖自匍匐着生于水底淤泥中,主莖分枝,随水而生,葉片浮于水面,呈橢圓形,正面綠色,背面暗紅色,并附有透明的粘液膠狀物質。性喜溫暖及陽光。夏季頂生紫色小花。在"清明"到"秋分"期間為采收期。其沒有透露出水面的嫩葉,葉甚美,稱"春莼菜";莼菜莖逐漸細長,俗稱"絲莼";"立夏"以後,氣溫上升,開始進入旺盛期,一直可采收到"霜降"為止,故稱"秋莼菜"。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及:"莼生南方湖澤中,惟吳越人喜食之。葉如荇菜而差圓,形如馬蹄。其莖紫色,大如箸,柔滑可美。夏月開黃花,結實青紫色,大如棠梨,中有細子。春夏嫩莖末葉者名稚莼,稚者小也。葉稍舒長者名絲莼,其莖如絲也。至秋老則名葵莼,或作豬莼,言可飼豬也。又訛為瑰莼,龜莼焉。"

美食

莼菜,被譽稱為二十世紀的生态水生蔬菜。古人一向對莼菜的風味十分推崇。西晉時,人們就把它與菰菜(茭白)、松江鲈相提并論。詩人多頌之。如宋代詩人陸遊有"店家菰飯香初熟,市擔莼絲滑欲流"的詩句。宋代詩人董嗣果亦寫有"野橋流水湘湖路,欲撷莼絲飯午前"之佳句。白居易的"猶有鲈魚莼菜興,來春或拟往江東";蘇東坡的"若向三吳勝事,不唯千裡莼羹",更是廣為人知的詩句。

明代《湘湖記》更套它"其味香脆滑柔,略如魚髓、蟹脂,而清輕遠勝……其品可以寵蓮嬖藕,無得當者,惟花中之蘭,果中之楊梅,可以異類作配耳。"明代文學家李流芳寫有"煮莼歌",把莼菜寫得維妙維肖。如"一朝能作千裡莼,頓使吾徒搖食指。琉璃碗盛碧玉光,五味紛錯生馨香。出盤四座已驚歎,舉箸不敢争先嘗。淺斟細嚼意未足,指點杯盤戀餘馥。但知脆滑利齒牙,不覺清虛累口腹。血肉腥臊草木苦,此味超然離品目。……"讀來真令人垂涎,足見莼菜之美非屬一般。

至于莼菜之美,還有一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特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裡莼羹,但未下鹽豉耳!'"王武子是太原晉陽人,他家鄉的特産是羊酪,并以此向陸機誇耀:"你們家鄉有什麼美味可和這羊酪相比?"陸機答以不加鹽豉(加了鹽豉味更鮮美)的"千裡莼羹"就勝似它。陸機家在松江府,為江南故裡。

我國食用莼菜,有着悠久的曆史,《詩經》中的"茆"是它的古稱,除用來燒湯外,還與魚食做成"莼羹"。據《齊民要術》所記"莼羹"的做法是:"羹一鬥,用水一升,多則加之,益羹潔隽甜美,下菜、豉、鹽,悉不得攪,攪得魚莼碎,令羹濁而不能好"。《食經》說得更具體:"鯉魚冷水入莼,白魚冷水入莼,沸入魚與鹽豉"。

這種用魚作"莼羹"的風尚大概一直延續到宋代。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對"莼羹"相當歡喜,他在《山中詩》中有"賴有莼風堪斫脍"之句。随着時代的前進,"莼羹"的内容也不斷推陳出新。如《中國名菜精粹》(周三金編着)記及:現在"杭州地區盛行用莼菜、雞絲、雞湯和魚圓制作'西湖莼菜湯'、'莼菜魚羹'"……30年代(二十世紀--筆者記),随着上海的(杭州)知味觀(杭州的名菜館--筆者注)的出現,'西湖莼菜湯',亦聞名上海灘,許多旅遊國外的僑胞和華僑友人路經杭州和上海,都喜歡品嘗此菜,以表達他們思念祖國的深情。"

如今,莼菜的烹調大緻上可分為"魚羹、肉湯、素食"三大類。"魚羹"以鲫魚、鲈魚、黑魚、白魚做羹最為有名,蘇州有用黃颡魚做魚羹,其法特殊。"肉湯"可用家禽、火腿、豬排骨煨湯,以"雞汁莼菜湯"最為有名,用嫩雞絲、火腿絲做成,又叫"雞絲莼菜湯",色香味俱佳。"素食"以豆腐、面筋、腐竹、素雞、蘑菇等,配以調料,制成"西湖莼菜湯"或叫"三絲莼菜湯",也頗負盛名。

入藥

莼菜,不僅是餐桌上的美肴,而且可以入藥,它的嫩莖、嫩葉部分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大多為"多糖"、鈣、磷、鐵、銅、鉀等礦物質元素,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尤其是構成人體血液的血漿蛋白的谷氨酸、天門冬氨酸、亮氨酸更為豐富,對促進人體生長,增加胃液分泌,滋養血液,安神養心,防止肝髒損壞等,均有一定療效。

中醫認為:莼菜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水、補血、潤肺、健胃、止瀉、消腫、解毒等功效。可治熱痢、黃疸、癰腫、疔瘡等症。莼菜葉背分泌的"瓊脂"膠質,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和絲氨酸,具有保健美容的功能,可抗皮膚皺紋,增強皮膚彈性,延緩皮膚衰老。藥理研究表明,粘質中還含有抗癌、降血壓的攻效。

唐代陳藏器《食療本草》載:"莼菜鲫魚羹,可以下氣止咳,多食解丹毒,補大小腸虛氣"。治熱疽,厚腸胃,安下焦,逐水解百藥毒。"《日華子》亦載:"治疽厚腸胃,安下焦逐水"。蘇州水鄉有一傳說:"時有一肺疾患者,求日(本)醫而被拒之,是因肺疾晚期無特殊藥可治。病者歸後,日日食以莼菜,病日趨痊愈,日醫聞之,論為莼菜之奇效也。"

最近藥理研究表明,莼菜還可治療癌症。這是因為莼菜含有"莼菜多糖",這是一種酸性果多糖,由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組成,是一種較好的免疫促進劑。它不僅能增加免疫器官--脾髒的重量,而且能明顯地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異物的功能。醫學研究證實:大多數癌症患者的巨噬細胞功能顯着下降。而"多糖"則通過宿主中介作用,強化機體的免疫系統,增強免疫能力,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近期日本報道:莼菜可以治癌症的論點,找到了理論的依據。

藥用功效

【藥用部位】睡蓮科植物莼菜的莖葉。

【采集】5~7月。

【藥理】其粘質部在動物篩選試驗中,認為有某些抗癌作用;對洋蔥根的未分化細胞的有絲分裂,莼的提取物有較弱的抑制作用。

【性味】①《别錄》:“甘,寒,無毒。”

②《随息居飲食譜》:“甘,涼。”

①《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陰、陽明經。”

【功用主治】清熱,利水,消腫,解毒。治熱痢,黃疸,癰腫,疔瘡。

①《别錄》:“主消渴,熱痹。”

②陶弘景:“補,下氣,雜鳢魚作羹,亦逐水。”

③《唐本草》:“久食大益人,合鲋魚為清羹,食之主胃氣弱,不下食者至效,又宜老人。”

④孟诜:“和鲫魚作羹,下氣止嘔。”“少食補大小腸虛氣。”

⑤《日華子本草》:“治熱痘,厚腸胃,安下焦,解百藥毒。”

⑥《醫林纂要》:“除煩,解熱,消痰。”

⑦《本草再新》:“療百毒,消諸瘡。”

【用法與用量】内服:煎湯或作羹。外用:搗敷。

【宜忌】①陶弘景:“性滑,服食家不可多噉。”

②《千金·食治》:“多食動痔病。”

③《本草拾遺》:“常食薄氣,令關節急,嗜睡。”

④孟诜:“雖冷而補,熱食之,亦壅氣不下,甚損人胃及齒。不可多食,令人顔色惡。又不宜和醋食之,令人骨痿。久食損毛發。”

⑤《醫林纂要》:“多食腹寒痛。”

【選方】①治一切癰疽:春夏用莖,冬月用子,就于根側尋取,搗爛敷之。用菜亦可。(《保生餘錄》)

②治數種疔瘡:馬蹄草、大青葉、臭紫草各等分,搗爛,以酒一碗浸之,去滓,溫服。(《經驗良方》)

【各家論述】①《本草彙言》:“莼菜,涼胃療疽,散熱痹之藥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積,止暑熱成痢。但不宜多食久食,恐發冷氣,困脾胃,亦能損人。”

②《本經逢源》:“莼性味滑,常食發氣,令關節急。患痔漏、腳氣、積聚,皆不可食,為其寒滑傷津也。《千金方》治熱瀉嘔逆漏氣,澤瀉湯、麥門冬湯并用之,取其清胃脘之熱逆也。”

莼菜,不僅是餐桌上的美肴,而且可以入藥,它的嫩莖、嫩葉部分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大多為"多糖"、鈣、磷、鐵、銅、鉀等礦物質元素,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尤其是構成人體血液的血漿蛋白的谷氨酸、天門冬氨酸、亮氨酸更為豐富,對促進人體生長,增加胃液分泌,滋養血液,安神養心,防止肝髒損壞等,均有一定療效。

藥理研究表明,莼菜還可治療癌症。這是因為莼菜含有"莼菜多糖",這是一種酸性果多糖,由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組成,是一種較好的免疫促進劑。它不僅能增加免疫器官--脾髒的重量,而且能明顯地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異物的功能。醫學研究證實:大多數癌症患者的巨噬細胞功能顯着下降。而"多糖"則通過宿主中介作用,強化機體的免疫系統,增強免疫能力,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日本報道:莼菜可以治癌症的論點,找到了理論的依據。

上一篇:天鵝

下一篇:吳茱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