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生态新城

花山生态新城

武漢市東部的都市發展區
武漢花山生态新城位于武漢市洪山區東郊“一江三湖”(長江、北湖、嚴西湖、嚴東湖)交彙處,東至左嶺鎮,南接武漢科技新城,西臨東湖風景區,北抵武漢北湖新城,是武漢城市圈東向主軸“武鄂黃”城市帶的城鎮密集區、武漢市東部的都市發展區。
    中文名:花山生态新城 外文名: 别名: 地區:武漢 類型:生态新城 面積:約66.4平方公裡 地點:武漢市東湖高新區

定義

武漢花山生态新城位于武漢市洪山區東郊“一江三湖”(長江、北湖、嚴西湖、嚴東湖)交彙處,東至左嶺鎮,南接武漢科技新城,西臨東湖風景區,北抵武漢北湖新城,是武漢城市圈東向主軸“武鄂黃”城市帶的城鎮密集區、武漢市東部的都市發展區。

根據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的宏觀戰略和實施部署,湖北省政府明确提出将花山生态新城建設成為“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試驗的先導區、示範區、引爆點”、“中國中部第一生态城”的戰略建設目标。

根據規劃,花山生态新城南以武九鐵路線為界,北至青化路,西以嚴西湖中心線為界,東至左嶺葛化西路,總用地面積約66.4平方公裡,建設用地18平方公裡,人口規模将達20萬人。規劃功能定位為:大東湖地區的生态建設區、武漢東部地區的産業支撐服務中心、武漢城市圈武鄂黃城市帶的中心城市,融居住、遊憩、研發、商業為一體的生态新城。花山生态新城重點發展生态研發與交易、生态酒店與會展、生态商業與文娛、生态居住與養生。争取建設成中部第一、國際知名的綜合生态城。

花山生态新城的規劃結構為“群落分散+指狀集中的三心多組團帶形城市”,城鎮形态形成“水繞城、水穿城、水伴城”的空間格局。群落分散:規劃城鎮建設區猶如水墨畫一樣,呈群落均質、有機地分布在山水環抱的生态功能鍊内。指狀集中:預留南北六條呈指狀,由綠化和水系組成的綠化隔離帶,主要城鎮建設用地分布在指狀廊道的兩側。三心多組團帶形城市:以帶形城鎮發展格局為基礎,形成嚴西湖、花山港和嚴東湖三大區片,分别形成三大城鎮中心;結合城鎮産業布局、道路交通網絡及農民還建等要素綜合布局五大功能組團。

花山生态新城的建設實施将以“十大兩型示範項目、千萬平米綠色社區”為核心探索建設符合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标準、以國内規模最大的綠色社區為特色的、一流的生态新城。

簡介

花山鎮地處武漢市東郊“一江三湖”(長江、北湖、嚴西湖、嚴東湖)交彙處,屬洪山區管轄,是一個以生态農業、工業制造業為主的鄉鎮。東連葛店化工廠,南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西與武鋼毗鄰,北依長江黃金水道并與陽邏開發區隔江相望。花山鎮地闊物豐,山清水秀,版圖面積54平方公裡,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白浒、清豐、東港、沿江、聯豐、吳橋、賽山、何董、清潭、山湖、紅光、白羊山、紅軍、土橋、聯合、花山、春和、紅焰、後山等行政村。全鎮5萬多人口,耕地面積2.2萬畝,水域1.06萬畝,山林0.67萬畝。

按照武漢市最新規劃修編,花山鎮将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圍繞中心鎮建設的目标,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産業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鎮内逐步形成“工、商、遊、建、化”為主的五大産業闆快,拉長産業鍊,形成優勢互補。

規劃

花山新城3年内将現雛形,已于2004年開始計劃 。

花山新城加速“變臉”

武漢市召開花山生态新城規劃現場辦公會,市領導楊松、阮成發出席會議。據介紹,今後花山新城将圍繞國際一流生态城、生态文化區的目标,把新城打造成武漢東部地區産業支撐服務區、武漢新港江南核心港區、大東湖生态建設區。 

按照最新的規劃結構,新城分為新港、新城和生态保育三大功能區,重點發展港口和保稅加工、生态研發和教育、養生與居住等産業。 

據建設方花山生态新城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洪山區政府将新城建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來抓,每月召開現場辦公會,協調項目建設。今後3年,花山新城将正式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計劃投資262.29億元,基本建成首批五大類十大工程,初步形成生态新城的框架和雛形。 

“綠色”新城惹人注目 

未來的花山生态新城絕對一座“綠色樣闆城”,在這個66.4平方公裡的小城裡,沖廁所用的是中水,路燈用的是太陽能,農田拒絕化肥,路上跑的多是電動車和自行車,城内的産業也都得有“綠色”标簽……此外,城内用的電可能是自己利用風能發出來的,路燈用的是太陽能,沖廁所用的水可循環使用,城内的産業都要過綠色環保關…… 

規劃中的花山生态新城,東至左嶺鎮,南接武漢科技新城,西臨東湖風景區,北抵武漢北湖新城,是湖北兩型社會首個生态城市。新城未來将投資20億元建設大東湖水網和水生态修複工程,興建5萬噸污水處理廠。 

此外,花山新城投資12億元,将規劃區域内的農民全部遷出,退耕還林、退漁還湖,建設“花山”、“花果山”兩座生态綠化帶。 

生态新城需符合生态指标 

現場辦公會上,《花山生态新城指标體系(讨論稿)》首次被披露。據介紹,該指标體系參照了天津生态城的指标體系,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了29項生态城市建設指标。 

這29項指标與天津生态城指标相比,更具“武漢特色”:花山新城自然生态覆蓋率需達到60%,顯得更“綠色”;綠色建築節能措施要細化,居住建築能耗能不能高于35千瓦時/年;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要達到30%以上,加強循環水利用;轄區内的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利用要達到15%。 

據介紹,武漢未來還要在花山新城設立“生态研究院”,拟邀請國務院參事、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擔任顧問。"十大兩型示範項目、千萬平米綠色社區"

十大項目主要包含

1. 結合啟動項目建設,建設綠色建築示範工程。從啟動項目中選擇一定規模的功能建築,按照綠色建築的有關指标要求組織建設。重點嘗試地下水循環空調系統的技術和應用措施,并從建築選址、節水、節能、材料使用、室内環境質量等五個方面,探索夏熱冬冷地區的綠色建築體系和建設模式。

2. 以嚴東湖保護工程為核心建設水生态示範項目。按照“大東湖水網”項目總體要求,盡快建設嚴東湖水質保護工程,建設具有景觀生态功能的人工強化濕地系統和近岸自然濕地相結合的水生态示範區,探索濱水生态敏感地區水環境保護措施,為世界水資源危機下河湖密布地區城市化發展模式提供經驗和示範。 

3. 中水利用與生态用地的耦合改造示範項目。通過建設分散收集、處理、回用再處理系統,對污水及初期雨水進行相應處理,提供城市維護綠化及清衛使用;并将再處理過程與其周邊非開發建設用地的生态化改造同時進行,在削減城市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排放污染物的同時,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和生态用地的功能提升。 

4. 建設集中式太陽能農民社區示範項目。結合首期農民還建房建設“集中式太陽能應用示範社區”,和有關科研機構和廠家合作,從整體上、過程上、管理上落實太陽能的應用推廣。 

5. 建設慢行優先的低碳化綠色交通示範項目。建構“以人為本、慢行優先”的新城内部公共電動車網絡系統、自行車路網系統、步行系統,打造低碳化綠色交通體系。 

6. 建設分區布點與移動式相結合的“大氣質量實時監控中心”。對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數據進行24小時立體化實時監測,并且通過有線、無線兩套數據傳輸系統實時發送至檢測中心并公布,以确保花山新城良好的大氣環境。該項技術對創造“環境友好”的城市環境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7. 建設“花山、花果山”,組建生态農業公司。修複山體、改造提升林地林相景觀,廣泛種植杜鵑、薔薇、紅果、冬青等木本藤本開花結果植物,打造真正意義的“花山”、“花果山”。

上一篇:雜物電梯

下一篇:PET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