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論語·第七章·述而篇》中的句子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該句的意思是: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原話為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中文名: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外文名: 别名: 作者:孔子 出處:《論語·第七章·述而篇》 解釋:比喻善于學習,能夠由此及彼

原句譯文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評析

這裡是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并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關鍵在于怎樣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

不是讓老師替學生去舉一反三、反複列舉,而是啟發學生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标準答案。我想這是值得我們今天的老師在教學中思考和借鑒的。

聰明的老師在向學生教授新課的時候,往往從提問或做遊戲開始,那樣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學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如果隻是單純地将現成的答案灌輸給學生,學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會缺乏靈活運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這裡的譯文和評論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試着從另外的角度來理解《論語》的原文。如果你善于開動腦筋勤思考,往往會有意外的發現和驚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