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漢語漢字
至[1](拼音:zhì)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遠處射來的箭落到地上,表示到達。至的本義為到,引申指到達了極點,完全達到,又引申指極、最,用做副詞。[2]還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經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由一事說到另一事,也是一種到達,又引申為以至于,用作連詞。[3]
  • 中文名:至
  • 拼音:zhì
  • 部首:至
  • 五筆:GCFF
  • 倉颉:MIG
  • 鄭碼:HB
  • 筆順:橫折捺橫豎橫
  • 字級:一級(0410)
  • 平水韻:去聲四寘
  • 筆畫數:6
  • 注音字母:ㄓˋ
  • 總筆畫:6 0
  • 四角号碼:10104
  • 統一碼:81F3
  • 造字法:指事字
  • 結構:獨體字,上下結構

文字溯源

指事字。圖1、2是甲骨文的“至”字,上面是個倒過來寫的“矢”字。“矢”,就是箭,在這像一支箭頭朝下的“矢”;下面的一橫和記數的“一”字無關,在此隻是表示地平面,沒有獨立的形、音、義,隻是一個指事符号而已。整個字形所表現的是一支箭從遠處射來,落到了地上,望文可知“至”的本義就是到達的意思。金文二例,第一例承自甲文之形,顯而易見(圖3);第二例箭頭處出現一點,後來這一點變為橫(圖4、5),《說文解字》古文由此演變而來。小篆(圖6)字形稍有變化,許慎《說文解字》認為小篆“至”字像頭朝下的鳥,飛來落到地上(“一”),雖不符合甲骨文構型,但許慎也認為“至”的本義是到達。圖9的漢隸,“矢”(或鳥)更訛變得盡失原形。所以到了楷書(圖10、11)階段,便無論如何也看不出“箭落地上”的形迹了。然而,從“至”字的整個演變流程來看,始終都保留了表示地面的标準線,一成不變。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ì

動詞

到(某個時間或某個地點)。

arrive;reach

《詩經·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荀子·修身》:“道雖迩,不行不至。”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至春,果病;四月,洩血死。”

至今;自始至終;無微不至

表示達到某種程度。

甚至

〈文言〉達到極點。

arrived

《國語·越語下》:“陽至而陰,陰至而陽。”

〈文言〉施行;通行。

《逸周書·度訓》:“罰多則困,賞少則乏。乏困無醜,教乃不至。”

〈文言〉善;善于。

《周禮·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

《管子·法法》:“夫至用民者,殺之危之,饑之渴之。”

〈文言〉親近。

《詩經·小雅·蓼莪》:“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文言〉中醫稱脈搏跳動。

《素問·平人氣象論》:“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

〈文言〉通“志”。想念,念及。

《論語·泰伯》:“子曰:‘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文言〉通“窒”。阻塞。

《韓非子·制分》:“實故有所至,而理失其量。”

〈文言〉通“緻”。給予;加給。

《墨子·明鬼下》:“故于此乎天乃使湯至明罰焉。”

〈文言〉通“緻”。表達。

《後漢書·蔡邕傳》:“車駕稀出,四時至敬,屢委有司。”

〈文言〉通“緻”。緻使;引起。

《公羊傳·莊公十二年》:“至萬怒,搏闵公,絕其脰。”

名詞

極點;極頂。

《左傳·僖公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

冬至;夏至

〈文言〉道德高尚的人;聖人。

saint

《鹖冠子·能天》:“道者,聖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

〈文言〉古代蔔辭的一種。

《周禮·春官·大蔔》:“以邦事作龜之八命……六曰至。”

〈文言〉準則。

standard

《逸周書·常訓》:“上賢而不窮,哀樂不淫,民知其至。”

〈文言〉實質;真實。

《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文言〉通“志”。意志;心意。

《荀子·儒效》:“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

〈文言〉通“制”。制度。

《荀子·正論》:“夫是之謂視形埶而制械用,稱遠近而等貢獻。是王者之至也。”

形容詞

達到極點的;最好的。

perfect;best

《國語·晉語一》:“日,君以骊姬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

至德;至交;至寶;至善至美

〈文言〉大。

great;

maximum

《易·坤卦》:“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文言〉得當;恰當。

proper;suitable

《荀子·正論》:“不知逆順之理、小大至不至之變者也。”

〈文言〉真摯;誠摯。

honest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親”:“情意懇到曰至。”

淳至;純至

〈文言〉周備;周到。

considerate;

thoughtful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百禮既至,有壬有林。”

〈文言〉遍;普遍。

《荀子·正論》:“湯武者,至天下之善禁令者也。”

〈文言〉充分,充足。

劉勰《文心雕龍·論說》:“鄒陽之說吳梁,喻巧而理至,故難危而無咎矣。”

〈文言〉過分。

《莊子·人間世》:“克核大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

〈文言〉衆多。

《孟子·滕文公下》:“園囿污池沛澤多而禽獸至。”

副詞

極;最。

very

《荀子·正論》:“罪至重而罰至輕,庸人不知惡矣。”

枚乘《七發》:“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彊起嘗之乎?”

至多;至少;至高無上

〈文言〉止;僅。

《韓非子·初見秦》:“其頓首戴羽為将軍斷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

〈文言〉一定;必。

certainly

《漢書·匡衡傳》:“衡曰:‘顧當得不耳,何至上書?’”

〈文言〉表示出乎意料。猶竟。

unexpectedly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飛。”

連詞

提出突出事例,表示達到某種程度。猶甚至,竟至。

even;down to

《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每覽前代外戚賓客,假借威權,輕薄謥詷,至有濁亂奉公,為人患苦。”

表示另提一事。

as to

《墨子·非攻上》:“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

《淮南子·說山訓》:“刀便剃毛,至伐大木,非斧不克。”

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結果。猶以至,以至于。

as to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

介詞

〈文言〉到……時候

till;untill

褚少孫《西門豹治邺》:“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二】【至部】脂利切(zhì)

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①。凡至之屬皆從至。

②,古文至。

【注釋】①“不上去”二句:王筠《說文解字釋例》:“不上去者,不字象烏向上而去;至下來者,謂至字象鳥向下而來。”②  

說文解字注

鳥飛從高下至地也。

段注:凡雲來至者,皆於此義引申叚借。引申之為

從一,一猶地也。

段注:一在下,故雲。

象形。

段注:謂至也。不,象上升之鳥,首鄉上。至,象下集之鳥,首鄉下。脂利切。古音讀如質。在十二部。

不上去而至下。來也。

段注:瑞麥之來,為行來之來。  

廣韻

脂利切,去至章 ‖至聲至2部(zhì)

至,到也。《說文》曰:“鳥飛從髙下至地也。”篆文象形。脂利切。十三。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至部】 至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0

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并音摯。《說文》:飛鳥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注:至,來也。

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又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注:至謂至極也。

又《系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注:至極之人。

又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注:至,猶善也。

又大也。

又《易·複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注:冬至,陰之複也。夏至,陽之複也。《正字通》:夏至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長于是而極,故曰日長至,至取極至之義。《呂覽·十二紀》仲夏月,日長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至取來至之義。《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為長至,不知乃短至也。據此說,短至宜為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陰之義也。

又至掌,蟲名。《爾雅·釋蟲》:蛭蝚至掌。《亢倉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又《集韻》《韻會》徒結切,音咥。單至,輕發貌。《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

又《韻補》葉職日切,并音窒。《詩·豳風》:鹳鳴于垤,婦歎于室。灑埽穹窒,我征聿至。

又葉章移切,音支。梁武帝《拟古詩》:日期久不歸,鄉國曠音輝。音輝空結遲,半寝覺如至。葉上期絲。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筆順】①一(橫)②㇜(撇折)③丶(點)④一(橫)⑤丨(豎)⑥一(橫)

書法欣賞

t

t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ȶ

i̯ĕd

王力系統

ȶ

ǐei

董同龢系統

ȶ

jed

周法高系統

t

jier

李方桂系統

t

jidh

西漢

東漢

jiəd

jiəd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əd

北魏後期北齊

jied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ed

隋唐

高本漢系統

i

王力系統

i

董同龢系統

jei

周法高系統

iɪi

李方桂系統

ji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去聲

六至

脂A

開口呼

全清

脂利切

tɕjei

集韻

去聲

六至

開口呼

全清

脂利切

ʨiɪ

入聲

十六屑

開口呼

全濁

徒結切

dɛt

韻略

去聲

脂利切

增韻

去聲

脂利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支思

開口呼

全清

tʂï

中州音韻

去聲

支思

之是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二寘

全清

支義切

tʃie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