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姓

臧姓

中文姓氏之一
臧姓,在中國人口較少,按人口排名,臧姓排行為第254位(宋版《百家姓》排第112位),約占漢族人口的0.03%。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和河北等省市。代表性人物有臧中立、臧克家等。[1]源出姬姓,魯國第十二代國君魯孝公之子彄,封地于臧邑,人稱其字子臧,後人以其字為氏。
    中文名:臧姓 外文名: 得姓方式: 得姓始祖:臧僖伯 主要郡望: 主要堂号:東海堂、郯城堂 讀音:Zāng 人口:約38萬 姓氏名人:臧榮緒、臧懋循、臧洪、臧霸 百家姓排名:215位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孝公之子彄的封地臧邑,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通志》記載,春秋時期,魯孝公姬稱将自己的兒子姬彄賜封到臧邑(今山東郯城歸昌鄉一帶),為子爵,稱字子臧。後來,在姬彄的後代子孫就用他的封邑名“臧”作為自己的姓氏,稱臧孫氏,人們稱為臧彄,在史籍《史記》中稱為“臧僖伯”,此後就有了臧氏一族。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中記載:“臧氏,姬姓。魯孝之子子彄,食采于臧,因以為氏。”

在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記載:“臧,姬姓。魯孝公子彄,字子臧,其孫以王父字為氏。一曰:彄食采于臧邑,為臧孫氏,後世單為臧氏。臧僖伯彄生哀伯臧孫達。達生文仲臧孫辰。辰生宣叔臧孫許。許生武仲臧孫纥及定伯臧為,皆魯卿。又,昭伯賜,頃伯會、臧賓如、臧疇、臧賈、臧石、臧堅,皆魯大夫。後漢二十八将臧宮,世居穎川。又有義烈士臧洪。晉有臧榮緒,居東莞莒縣,撰《晉書》。”在山東汶上縣《姬氏志》中亦記載:“臧姓,源于姬姓,其先出自魯孝公之子驅,字子臧,其孫以王父字為氏。”

又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魯孝公之子名彄,食采于臧,後建立臧國,為子爵位,世稱子臧,或臧。其孫以王父字命姓,分為兩支,一支臧孫氏,一支臧氏。後來,臧孫氏亦省文改複姓為單姓,也成臧姓。”

源流二

源于姬姓,是春秋時魯惠公之子名欣,字臧,其子孫以其字作為自己的姓氏,亦稱為臧氏。

源流三

源于職位,出自古代對奴婢的賤稱,屬于以官名稱謂為氏。據史籍《荀子·王霸》中記載:“如是,則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勢業。”在典籍《方言·第三》中更明确記載:“臧、甬、侮、獲,皆奴婢賤稱也。荊淮海岱雜齊之間罵奴曰臧,罵婢曰獲。燕之北鄙凡民男而婿婢謂之臧,女而歸奴謂之獲。亡奴謂之臧,亡婢謂之獲。皆異方罵奴婢之賤稱也。”在史籍《太平廣記·投荒雜錄·韋幹》中也記載:“郡守韋幹者,貧而且酷。掠良家子為臧獲,如驅犬羊。有女奴四百人,執業者大半。有織花缣文紗者,有伸角為器者,有熔鍛金銀者,有攻珍木為什具者。其家如市,日考月課,唯恐不程。”

明朝學者陶宗儀在《辍耕錄·奴婢》一書中說:“今蒙古色目人之臧獲,男曰奴,女曰婢,總曰驅口。蓋國初平定諸國曰,以俘到男女匹配為夫婦,而所生子女永為奴婢……然奴或緻富,主利其财,則俟少有過犯,杖而锢之,席卷而去,名曰抄估。亦有自願納其财以求脫免奴籍,則主署執憑付之,名曰放良。刑律,私宰牛馬,杖一百;毆死驅口,比常人減死一等,杖一百七,所以視奴婢與牛馬無異。”

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制度下,奴婢是沒有身份的賤人,是奴隸主、封建領主的私有财産,因此也沒有自己的姓氏,主任的稱謂就是他們的“姓氏”,因此,“臧”用以指男性奴婢,而“獲”則是指女性奴婢,被人們所稱呼延續。

後以此分别作為男、女奴婢的原始姓氏,屬于以官名稱謂、或身份稱謂為氏。這在典籍《揚子·方言》中有舉例:“荊淮海岱雜齊之閑,罵奴曰臧,罵婢曰獲。”類似的,還有臧聚即仆隸役夫、臧仆即車夫或馬夫等。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庫臧丞,屬于以官名稱謂為氏。庫臧丞,就是庫藏丞,是漢朝時期專職官吏國家庫藏的官員,直接歸屬右宰相管轄。秦、漢時期,臧與藏同義通假,可互用。右丞掌重内庫藏虞舎、凡諸器用之物及塵振人租布、刑獄、兵器、督錄遠道文書……等等。隋朝時期歸屬于隋家令寺司,專職掌管臧署令、臧署丞等,唐朝時期因之。這在史籍《前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出禦府之臧以贍之。”

在庫臧丞、臧署令、臧署丞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臧氏,世代相傳至今。

郡望

東海郡

亦稱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曆史上有三處,第一處是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于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于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

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于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

第二處是東晉時期置于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後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複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複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後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

第三處是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後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雲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郯城縣

郯城縣曆史悠久,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昊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昊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于此,稱“炎”地。西周時期封炎族首領于該地,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于此。戰國時期的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越王朱勾三十五年,公元前414年)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置為郯郡,後改稱東海郡,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壬辰,公元812年)複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

元朝末期複置郯城縣,明、清之後縣域有變,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隸屬臨沂地區。1994年11月10日撤銷楊集鄉、黃山鄉,設立楊集鎮、黃山鎮。1995年12月18日,撤銷高峰頭、廟山鄉,設立高峰頭鎮、廟山鎮。1996年7月3日,撤銷港上鄉、沙墩鄉,設立港上鎮、沙墩鎮。1997年6月4日,司家鄉更名為清泉鄉。2000年郯城縣轄十一個鎮、十一個鄉。2000年12月29日撤銷十裡鄉、歸義鄉,将其行政區域并入郯城鎮;撤銷大尚莊鄉,将其行政區域并入紅花鄉;撤銷清泉鄉,将其行政區域并入泉源鄉;撤銷高冊鄉,将其行政區域并入馬頭鎮。如今,郯城縣調整為十一個鎮、六個鄉。

姓氏名人

古代

臧荼 西漢燕王

臧旻 東漢出使匈奴的中郎将

臧榮緒 南朝齊史學家

臧懋循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臧琳 清代文學家;

臧賜 春秋時魯國大夫。

臧洪 東漢末年人,曾遊說各地首領,共同讨伐董卓。

臧中立 宋代的名醫,他在元豐年間來到鄞南胡,每天治愈數千名病人。

臧霸 字宣高,費縣方城鎮一帶人,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著名大将。曾任琅琊相,類同臨沂地區行政長官第一把手。他為人正直義氣,李景星在《四史評議·三國志》中,稱他為“氣節之士”。

近現代

臧克家 曾用名臧瑗望,筆名孫荃、何嘉,是詩人聞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譽為“農民詩人”

臧天朔 男,北京人,中國搖滾樂歌手,流行樂壇上實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臧金生 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水浒傳》中飾演魯智深。《西遊記》(張紀中版)飾演豬八戒。

族人分布

惟一祖後

長子爾用,官生,诰贈奉政大夫,刑部郎中(子二人,嗣德、懋德)。次子爾勸,明萬曆十六年(1598年)舉人,萬曆二十年壬辰科(1592年)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贈兵部尚書,人稱大司馬(繼子一人:允德)。三子爾動,無子。四子爾令,明萬曆四十六年戊午(1618年)科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官至山西冀南道按察副使,因故告歸,适遇明崇祯壬午諸城兵亂,帶頭奮起抗清殉難于城下(子五人:世德、允德、永德、同德)。五子爾壽,官生,壬午抗清殉難(子二人,新德、成德)。六子爾昌,附生(出嗣于惟幾)。該支人數較多,分布極廣,諸城南北吾族人俱多也,共分如下世系:

惟幾祖後

繼子一人爾昌,附生(其有子三人,達德、容德、育德)。達德世系:振铎、振鳳、振權;容德世系:振鵬;育德世系:振京、振揚、振昱(止)、振宜。後因家族大,分支析居。分布在:諸城縣的陸家莊、朱解、東潘旺莊、陳家潘旺莊、王滿莊子、宋家樓子、辛家窯、黑龍溝子、史家埠、悅莊、院西、莒北大馬莊(今屬諸城),洛莊、孟家窯、朱留莊、龍池子、我樂子、王戈莊、孔家莊、沙嶺子莊、高家洛莊、田家莊、孫村、北十裡堡、張家屯、黑龍溝。東北煙房子溝。五蓮縣的仁裡村、泊子村、黃崖圈、花園、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現已傳至二十世。

惟精祖後

嗣光世系:瑞征、嘉征(止)、奎光(止);啟光世系(止);龍光世系:汝谏;重光世系:汝衆;禧光世系:汝明;寵光世系:汝瀚。分布在:諸城縣的瓦屋莊、我樂子、許家河子、範家莊子、辛家窯、劉家黑龍溝子、台家村、樓子、後疃、臧家樓子、七吉村、陳家窯、石嶺、位井子、北戈莊、沙戈莊、土牆、松園、北程戈莊、郝家村、高樂埠、臧家莊、黃疃、孫戈莊、龍石頭河等。

惟時祖後

龍正世系:之秀、之進、之舉。分布在諸城的漢車、洛莊;五蓮縣的福祿頭、福祿并。以上各支系行輩一樣,均按十世族人規定輩序排列,有條不紊,族人相逢,親如一家。

五蓮縣仁裡臧氏遷祖純,由諸城辛家窯遷居仁裡村(原屬諸城),後因支系繁茂,由仁裡遷出至孔家泊(泊子村)花園、黃家圈、于家崮子,日照的臧家荒等村,又有少數遷居膠東、北京、四川的重慶、陝西、遼甯、黑龍江等省,建國前還有去香港、台灣者。有的還僑居美國等國家搞科研或經商。

五蓮縣玉皇廟臧氏遷祖宸綱于清雍正年間由諸城徐家莊遷入,錫鹄祖由玉皇廟又遷至瓦窯溝,分支後的一支遷居範家車村。黃崖圈臧氏遷祖由仁裡村遷入,分支後又遷入松柏鄉的白廟子、香店,現已傳至十八世。五蓮縣叩官鎮的于家崮子,許孟鎮的花園,日照東港區的臧家荒等村的臧氏亦由許孟鎮的仁裡村遷入,因年代久遠主譜無記載,始遷祖失諱。五蓮許孟鎮的福祿頭、福祿并臧氏由諸城漢車遷入,譜有記載。

日照兩城臧氏由諸城遷入。五蓮還有少數臧氏由膠南遷來。五蓮的朱家老莊、嶺東、小坪、袁家莊臧氏均由諸城郝戈莊遷入。

随着社會的發展,移居外地的方式也多,如:當兵專業就地安排工作,移民支邊,幹部南下、考學就業等。因此吾臧氏除在山東地界繁衍生存外,散居于全國各地甚多,從大江南北到海疆邊陲,都有吾臧氏族人的足迹。如雲南、四川到東北的黑龍江都有諸城臧氏、崖上莊臧氏、膠東臧氏安家落戶,繁衍生存,但都沒有忘記祖居地山東諸城、崖上莊、福山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