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區

丹徒區

江蘇省鎮江市轄區
丹徒區,隸屬江蘇省鎮江市。位于江蘇省西南部,鎮江市區周圍。地理坐标為東經119°15′-119°45′,北緯31°15′-32°16′。東、北分别與揚中、揚州、儀征隔江相望,東南鄰丹陽,南連金壇,西接句容。面積617.08平方千米。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丹徒區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為347264人。[1]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南延茅山餘脈,中為甯鎮山脈,崗巒起伏,多級階地;東、北沿圩區坦蕩,地貌大緻可分為低山丘陵、河流階地、丘間谷地和沖積平原四大類型。[2]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3]2020年,丹徒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14.0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7%。
    中文名:丹徒區 外文名:Dantu District 别名:谷陽、宜城 行政區劃代碼:321112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江蘇省鎮江市、蘇南地區 地理位置:鎮江市中部 面積:611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6鎮、2街道 政府駐地:丹徒新城谷陽大道 電話區号:0511 郵政區碼:2121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中國米芾書法公園、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冷禦秋故居紀念館。 機場: 火車站:滬甯高鐵丹徒站、鎮江火車站 車牌代碼:蘇L-(C、D、E) 地區生産總值: 地區生産總值:414.03 億元(2020年) 方 言:江淮官話、吳語(南部) 人 口:347264人(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

曆史沿革

丹徒建縣前的隸屬,據現存最早的宋、元鎮江志考諸傳記,春秋時屬吳,名朱方。吳亡屬越,越亡屬楚,更名谷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滅六國,廢分封,置郡縣。三十七年,有觀天象者說谷陽地方有天子氣,始皇命赭衣徒三千鑿京岘山東南壟,以敗其氣,遂改谷陽為丹徒。

漢高祖六年(前201),封其從兄劉賈為荊王,号荊國,丹徒為其屬縣。十二年,英布叛亂殺劉賈,高祖平亂後,将原劉賈封地改封兄子劉濞,更名吳國,丹徒縣屬吳。景帝三年(前154),劉濞反,兵敗國除,丹徒縣屬江都國。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國除,屬會稽郡。順帝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十三縣置吳郡,丹徒為十三縣之一。

三國吳大帝嘉禾三年(234),改丹徒為武進,屬毗陵典農校尉。

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廢毗陵典農校尉置昆陵郡,改其屬縣武進為丹徒。懷帝永嘉五年(311),昆陵郡改稱晉陵郡,縣仍屬之。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丹徒縣劃屬南東海郡。梁改南東海郡為蘭陵郡,陳複改為南東海郡,皆領丹徒縣。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丹徒縣并入延陵縣,移治京口,屬蔣州。十五年置潤州,延陵縣屬潤州。炀帝大業三年(607),廢潤州,屬江都郡。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複置潤州、丹徒縣,丹徒屬潤州,均治京口。太宗貞觀元年(627),潤州屬江南道,領丹徒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為江南東、西兩道,潤州屬江南東道。玄宗天寶元年(742),改潤州為丹陽郡。肅宗乾元元年(758),置浙江西道,改丹陽郡為潤州,丹徒縣屬浙江西道潤州。德宗建中元年(780),合浙江東西兩道為浙江東西道。次年賜号鎮海軍,領潤州,丹徒為潤州屬縣。

五代時,潤州及丹徒縣先屬吳國,後屬南唐。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分全國為十五路,丹徒縣歸兩浙路潤州管轄。此後兩浙路幾經分合,丹徒縣屬兩浙西路潤州。徽宗政和三年(1113),升潤州為鎮江府。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分全國為11個行中書省,鎮江府升為路,丹徒縣屬江浙行中書省鎮江路。

明太祖丙申年(1356年即元至正十六年),鎮江路改江淮府,不久改鎮江府,轄丹徒縣不變。

清初,改南京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丹徒縣屬江蘇省鎮江府。

太平天國癸好三年(1853),太平軍攻克鎮江。至鹹豐七年(1857),丹徒縣隸屬太平天國天京省鎮江郡。

民國元年(1912),廢府存縣建道,丹徒縣直屬省轄。3年,改屬金陵道。17年廢道,直屬省轄。改丹徒縣為鎮江縣,仍屬省轄。次年,江蘇省會遷于鎮江。

抗日戰争期間,汪精衛降日,于南京建僞國民政府;抗日戰争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還都南京,鎮江縣一直屬省轄。

1938年,新四軍挺進江南後,于鎮江縣境成立鎮、句、金、丹四縣抗敵總會,代行政權職責。此後,于鎮江縣及與鄰縣毗連地區建立了山北、山南、茅東、鎮句、江鎮(辦事處)、鎮丹等縣。

1949年4月,鎮江解放,分鎮江縣為鎮江市、丹徒縣。縣人民政府駐辛豐鎮,僅月餘即遷鎮江。市區劃歸市管,市郊及農村入丹徒縣,屬蘇南行政區鎮江專區管轄。

1953年,蘇南、蘇北兩行政區撤銷,置江蘇省。

1958年,鎮江專區改稱常州專區,丹徒縣并入鎮江市。

1959年,常州專區複稱鎮江專區。

1962年,恢複丹徒縣,屬鎮江專區。

1968年,丹徒縣革命委員會移駐谏壁王家花園。

1971年,複遷鎮江。是年,鎮江專區改稱鎮江地區,仍轄丹徒縣。

1983年3月,實行市領導縣的新體制,撤銷鎮江地區,鎮江市改為省轄市,丹徒縣歸鎮江市管轄。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4号):撤銷丹徒縣,設立鎮江市丹徒區,以原丹徒縣的行政區域為丹徒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原丹徒縣人民政府駐鎮江市潤州區。

行政區劃

丹徒區轄6個鎮(高橋鎮、辛豐鎮、谷陽鎮、上黨鎮、寶堰鎮、世業鎮)2個園區(江心洲生态農業園區、榮炳鹽資源區)和2個街道(宜城街道、高資街道),計89個村民委員會、5個社區居委會和13個集鎮居民委員會,共1884個村民小組。另設有江蘇省丹徒經濟開發區、農林場圃7個。

街道/鄉鎮

直轄

高資街道

正東村、勤豐村、高資村、唐駕莊村、營春村、巢凰村、陳豐村、西斛村、巫崗村、厚固村、石馬村、水台村

宜城街道

缪家甸居委會、姚莊居委會、詐輸居委會、驸馬莊居委會、光明居委會、丹徒新城社區、長山村、西麓村、鎮南村、陸村村、張巷村

高橋鎮

高橋村、鎮揚村、康泰村、京江村、安豐村、四方橋村、江心洲生态農業園區(五套村、益平村、五墩村)

辛豐鎮

于南村、辛豐村、辛橋村、南崗村、黃泥村、下方村、東街村、石城村、黃墟村、德勝村、山北村、龍山村、中心村、北於村、星棋村

谷陽鎮

谷陽村、湖濱村、黃序村、東湖村、千裡村、湖馬村、莊泉村、華村村、金河村、萊村村、槐蔭村

上黨鎮

上黨村、東貪村、東沛村、古洞村、墅山村、五塘村、楓莊村、東方村、敖毅村、合偶村、其益村、上會村、豐城村、盤榮村、薛村村

寶堰鎮

魯溪村、徐巷村、南宮村、團結村、寶堰村、前隍村、榮炳鹽資源區(高莊村、蒲圩村、勝利村、曲陽村、曙光村)

世業鎮

興隆村、東大壩村、世業村、衛星村、先鋒村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丹徒區位于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遊南岸,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彙處,東鄰鎮江市大港新區,西接句容,南連丹陽、金壇,西北、東北兩端長江中有3座洲島,分别與揚州市儀征市和邗江區隔江相望。整個區域呈火炬狀,環繞鎮江市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西距省會南京60公裡,東距上海230餘公裡。地理坐标為北緯31°49'~32°16'、東經119°15'~119°45'。總面積617.08平方公裡,其中土地面積541.58平方公裡(耕地面積2.42萬公頃)、水面75.5平方公裡。

地形地貌

丹徒區全境西南高,東北低。南有茅山餘脈,丘陵崗地較多;中為甯鎮山脈,橫貫東西,崗巒向兩側延伸,将地面切割成山、谷、崗、塝、沖各級階地;北枕長江,沿江圩區坦蕩低平;江中還有洲地3塊。京杭大運河入縣境而南去,長江經北側而東流。形成有山有谷,有丘有圩,有洲有湖的複雜地貌。地面海拔高程2.5—349.7米(黃海零點),面積130.2萬畝,其中低山丘陵區80.48萬畝,占61.81%;平原圩區39.94萬畝,占30.68%;水面9.78萬畝,占7.51%。

氣候

丹徒區屬北亞熱帶南部氣候區,具有季風性較明顯,過渡突出,變異性顯著,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熱量充裕,雨水豐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等氣候特征。

丹徒境内年平均溫度為15.6℃,月均最高氣溫為7月27.4℃、最低為1月2.7℃,日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極端最低氣溫-4.6℃,年極端最高氣溫38.2℃。年均總日照約2001小時,年日照率47%。年均降雨量1088.3毫米,年均降雨日118天。年均無霜期220天。2007年,丹徒區全年平均氣溫為17℃,年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1.4℃。全年極端最高氣溫38.2℃,比常年低2.7℃,高溫(≥35℃)天數17天,比常年多5.7天;極端最低氣溫-4.6℃,比常年最低氣溫高7.4℃,最低氣溫天數27天,比常年少17.7天。

全年總降水量1019.2毫米,比常年少69.1毫米。全年日照1960.1小時,比常年少94.9小時。全區6月19日入梅,7月24日出梅,曆時35天。梅雨量416.9毫米,比曆年平均值多166毫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丹徒區境内樹木有松、柏、桑、樟、楸、柳、榆、栎、橹、冬青、香椿、桷栎、棕榈、楊骨、烏柏、楓楊等60餘個品種。20世紀90年代初被國家林業部評定為全國宜林荒山和平原綠化雙達标縣。野生藥材有丹桂、桂梗、夏枯草、丹參、益草等700餘種。野生動物陸地主要有野兔、水獺、野雞等,江河湖塘盛産鲢、鳊、鳙、鲫等魚類和蝦、蟹、鼈等水産品近百種。特别是境内長江還産有刀魚、鲥魚、河豚等珍貴魚類和中華鲟、白鳍豚等珍稀物種。

礦産資源

丹徒區境内礦産以非金屬和建材礦産為主,已發現的有石灰石、大理石、花崗石、方解石、沸石、鉀長石、珍珠岩、膨潤土、耐火粘土,金、銅、鐵、磷宕鹽等礦産20多種,探明儲量3.716億噸,其中石灰石2.116億噸、白雲石1.032億噸、煤2543萬噸、鐵1710萬噸、膨潤土220萬噸,鹽礦11億多噸。主要分布在香山、巢凰山、十裡長山、馬迹山及上黨、榮炳、高資等地區。全區現有礦山企業60多個,年産各類礦石700餘萬噸。

人口

丹徒區境内高資出土古人類化石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中期,沿江一帶就有原始人類活動的蹤迹。商周時期,已大批定居,生息繁衍。後,北方人口大量流入,至宋理宗時(1225—1264),有27000戶、169600人。明正德六年(1511),有30290戶、102600人。清順治初年(1644),有丁39811(16至60歲男性人口);至乾隆六十年(1795),人口發展到256130人;鹹豐八年(1858),人口331624人;後因戰亂,人口銳減,同治六年(1867),人口僅為107611人;光緒元年(1875),發展到123653人。清末,除城廂外,有72205戶,355959人。1949年,有89082戶,336219人。從1912一1949年,戶數雖有增加,人口變化不大。1949一1985年,戶數增加到125715戶,人口增加到459629人,36年間,戶增41%,人增36%。

2019年,丹徒區常住人口32.23萬人,城鎮化率64.16%。戶籍總戶數10.35萬戶,戶籍人口29.02萬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丹徒區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為347264人。

經濟

綜述

2020年,丹徒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14.0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7%。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21.71億元,增長0.6%;第二産業增加值205.88億元,增長3.7%;第三産業增加值186.44億元,增長4.1%。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5.2∶50.8∶44.0調整為5.3:49.7:45.0。

2020年,丹徒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89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9.88億元,同比增長0.9%。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88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住房保障支出、衛生健康支出同比分别增長54.5%、38.8%、23.2%。

2019年,丹徒區地區生産總值404.89億元,增長5.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0.71億元,增長1.2%;第二産業增加值208.32億元,增長7.9%;第三産業增加值175.87億元,增長3.1%。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4.8∶51.9∶43.3調整為5.1:51.5:43.4。人均地區生産總值125625元,比上年增長4.7%。

2019年,丹徒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41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9.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65億元,其中:交通運輸、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和就業、節能環保支出分别比上年下降41.5%、43.2%、23.8%、39.3%。

2019年,丹徒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27元,比上年增長8.4%,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392元,比上年增長6.2%。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907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工資性收入31271元,比上年增長6.5%;經營淨收入6209元,比上年增長2.7%;财産淨收入5737元,比上年增長12.9%;轉移淨收入8690元,比上年增長13.5%。

2019年,丹徒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011元,比上年增長5.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36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工資性收入14855元,比上年增長7.6%;經營淨收入4799元,比上年增長4.7%;财産淨收入1104元,比上年增長11.8%;轉移淨收入3378元,比上年增長14.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261元,比上年增長6.2%。

第一産業

丹徒區境内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霜期短,日照長,适宜發展種植業。三千多年前,原始農業就已開創,以後各代,農業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到近代,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縛,天災人禍的影響,農業發展緩慢,到解放時,丹徒糧食産量每畝不足150公斤,棉花畝産不足10公斤。

建國後,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中期,受“左”的思想影響,帶他去農業走了一段彎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丹徒農業穩定、協調、持續地發展。1985年與解放初期相比,丹徒在耕地減少23.5%的情況下,糧食總産增加2倍,油料總産增加3倍,棉花總産增加13倍半。

2019年,丹徒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1萬畝,減少5.08萬畝,下降14.9%。糧食總産量13.68萬噸,減少1.81萬噸,下降11.7%。其中夏糧總産量3.13萬噸,減少1.24萬噸,下降28.5%;秋糧總産量10.55萬噸,減少0.57萬噸,下降5.1%。油料總産量0.69萬噸,增長32.7%。蔬菜總産量11.47萬噸,增長1.2%。

2019年,丹徒區肉類總産量1.52萬噸,下降19.1%;水産品産量1.65萬噸,下降2.9%;禽蛋産量0.55萬噸,增長27.9%;牛奶産量0.4萬噸,減少32.2%;茶葉産量346噸,增長2.1%。

截至2019年,丹徒區共有農業龍頭企業29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家、市級16家、區級7家。綠色食品基地2758畝,有機農産品基地2020畝,省級綠色優質農産品基地5.28萬畝。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産品比重23.4%。

2019年,丹徒區共開工建設高标準農田項目6個,總投資4915萬元。農業機械總動力25.4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1027台,小型拖拉機1147台,排灌動力機械7737台,水稻插秧機1020台,聯合收獲機527台。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7526噸,下降9.9%。農村用電量49183萬千瓦時。

第二産業

唐宋時代,丹徒手工業就地取材,分散零星制作一些生活日用品。金山有制作銅器者鑄制江心鏡,按古鑄鏡必于江海之上的傳統,在鏡背作波浪水藻魚鳥之紋,時為佳品。南宋時,釀酒有名,第一江山北府兵廚釀造之錦波春、浮玉春、金山法豉皆為名酒。

1952年底,丹徒工業企業由1949年的3個增加到13個,年總産值由80萬元增加到240萬元。1956年對私營工業實行公私合營,并将分散的手工業者組織成45個生産合作社(組)。1957年工業企業發展到351個,年總産值818萬元。

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中,倉促辦起韋崗、高資、龍王廟等6個鐵礦,不久即下馬。1961年貫徹調整方針,到1963年,工業企業緊縮到73個,年總産值為1016萬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機械工業、服裝制鞋工業、建材工業和礦山開采發展較快。到1985年,丹徒有工業企業1345個(不含個體工業4546個),職工人數達85848人(不含聯戶、個體戶)。全民、縣屬集體、鄉鎮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年末固定資産原值1.371億元,工業總産值達4.4884億元(不含聯戶工業、個體工業産值3759萬元),稅利總額1423萬元。

2019年,丹徒區規模以上企業産值354.0億元,比上年增長1.3%。采礦業産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4.8%;制造業産值325.2億元,比上年增長1.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24.9億元,比上年下降6.1%。

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工業産值0.58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國有獨資公司工業産值14.07億元,比上年下降22.0%;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工業産值78.3億元,比上年增長6.0%;股份有限公司工業産值19.94億元,比上年增長10.7%;私營獨資企業工業産值2.74億元,比上年下降15.7%;私營有限責任公司工業産值145.5億元,比上年增長3.6%;私營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工業産值9.32億元,比上年下降24.0%;港澳台工業産值45.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外商投資企業工業産值38.26億元,比上年下降12.1%。在總計中:18家大中型企業工業産值156.14億元,比上年增長8.4%,大中型企業比上年減少2家。

2019年,丹徒區食醋278053噸,比上年增長6.3%;服裝975.24萬件,比上年增長3.2%;鋼材6977噸,比上年增長18.2%;飲料酒53629千升,比上年增長35.7%;醬油2719噸,比上年下降17.6%;原鹽1567960噸,比上年增長81.7%;飼料17398噸,比上年增長69.9%;鑄鐵件5535噸,比上年增長48.9%;商品混凝土43716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0%;滾動軸承1411.4萬套,比上年下降70.3%;磚13313萬塊,比上年增長3.4%。

2019年,丹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362.9億元,比上年下降2.0%。利稅總額35.8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利潤總額24.9億元,比上年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18.3%,比上年上升5.5%。

2019年,丹徒區列統的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42家,從業人員15952人;建築業總産值143.33億元;房屋施工面積303.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98.23萬平方米,營業收入145.54億元。

第三産業

1985年,丹徒營業網點共3473個,從業人員9477人,其中私營和個體商業2813個,從業人員4139人,分别占商業網點和商業人員總數的80.99%和43.69%。全年商品零售總額1.6939億元,比1949年增長11.29倍;外貿收購總值1843.91萬元,比1972年初建外貿小組時增長15倍。

固定資産投資

2019年,丹徒區固定資産投資81.69億元,其中工業投資47.72億元;制造業投資45.26億元;高技術制造業投資9.15億元;服務業投資33.97億元;工業技改投資30.52億元。56個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完成投資59.57億元。

2019年,丹徒區房地産開發投資20.55億元,比上年下降18.2%;商品房施工面積59.4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46.87萬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積53.4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40.1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22.0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8.7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8.42億元,其中住宅15.85億元。

國内貿易

2019年,丹徒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62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按行業分:批發業14.03億元,零售業41.01億元,住宿業0.58億元,餐飲業8億元。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15.86億元,限額以下單位零售額47.76億元。

2019年,丹徒區擁有年成交額億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場2個,成交額7.34億元,比上年增長2.3%。實際利用外資4595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70116萬美元,同比下降9.8%;其中,出口總額65610萬美元,同比下降8.3%,進口總額4506萬美元,同比下降27.4%,體育彩票銷售收入10024萬元。

交通運輸

丹徒是江蘇省連接蘇南和蘇北的重要樞紐。滬甯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滬鐵路橫貫境内,距西邊的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東邊的常州機場不足1小時路程,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相聯,港航銜接的多層次、立體式運輸交通格局。

水運方面,長江和大運河兩條黃金水道在此交彙,形成中國最大的“十字黃金水道”。丹徒境内的兩大深水良港是發展大運輸量、大用水量、大用氣量港口産業的極好資源。大港港口是中國沿海十大開放港口之一,擁有8個萬噸級深水泊位,開通了日本、美國、德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洋運輸航線,港口年吞吐量達5000萬噸,另外有天然深水良港—丹徒高資港。

2019年,丹徒區交通基礎設施投資2.5億元。幹線公路和支線公路路況好路率分别為100%、81.83%。等級公路總裡程1055.734千米。其中,一級公路103.338千米,二級公路97.834千米,三級公路111.28千米,四級公路743.282千米。擁有營運車輛2876輛35950噸位,新增貨車358輛4365噸位。

2019年,丹徒區公路客運量190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0315萬人/千米;公路貨運量1445萬噸,貨運周轉量161289萬噸千米;水路貨物運輸量192萬噸,貨運周轉量32919萬噸千米;内河港口貨物吞吐量450萬噸。

政治

區委書記:

謝繼步

區長:

馬振兵

政治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丹徒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7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職業高中1所、初中10所、小學1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幼兒園26所、開放大學1所、社區教育中心10所。中小學、幼兒園有在校(園)生35537人,其中普通高中3763人、職業高中1912人、初中6528人、小學15341人、幼兒園7993人。

丹徒區高橋中心小學

丹徒區江心實驗學校

丹徒區辛豐中心小學

丹徒區辛豐石城小學

丹徒區黃墟中心小學

丹徒區三山中心小學

丹徒區西麓小學

丹徒區上黨中心小學

丹徒區支顯宗小學

丹徒區上會中心小學

丹徒區榮炳中心小學

丹徒區石馬中心小學

丹徒區高資中心小學

丹徒區實驗小學

丹徒實驗學校

丹徒區寶堰後亭小學

丹徒區小學一覽

鎮江市丹徒區高橋中學

丹徒區辛豐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冷遹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三山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西麓中學

丹徒區上會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榮炳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石馬中學

丹徒區世業實驗學校

鎮江市丹徒實驗學校

鎮江市寶堰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江心實驗學校

鎮江市丹徒區支顯宗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高資中學

丹徒區初中一覽

科學技術

1978年3月,丹徒縣科學技術委員會(簡稱縣科委)恢複辦公:1979年4月,丹徒縣科學技術協會(簡稱縣科協)建立。

2019年,丹徒區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4家,新增25家,總量102家,獲批省高企入庫49家;新認定省、市級研發機構13家,其中省級3家、市級10家。累計研發機構省級以上54家,市級92家。

文化事業

2019年,丹徒區新(改)建23個農村文化禮堂,完成2個鎮文化廣場、5個村文化廣場提升工程,并建成10個文化館分館,4個村(社區)文化館分館,以及其他文化館分館2個;

2019年,丹徒區舉辦品牌文化活動20餘場(次),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活動150餘場,其中藝術講座15場,培訓20期,展示活動41場,文化指導員培訓70餘場,其他活動8場;落實“2131”電影放映工程,配送電影1212場。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丹徒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8所,其中二級綜合醫院、二級中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衛生進修學校、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各1所,鄉鎮衛生院1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53所,民營精神病醫院1所,門診部(診所)27所,企(事)業單位醫務室(衛生所)9所,護理站9所。

2019年,丹徒區醫療機構實有病床總數773張,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26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26人,注冊護士494人,全科醫師162人。平均每千人口病床數2.40,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1.63,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1.53,每萬人口全科醫師數5.03。

社會保障

2019,丹徒區新增就業8733人,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2034人、困難家庭就業110戶,城鎮登記失業率1.98%。43個經濟薄弱村、1608戶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43個建檔立卡危房戶改造結束,完成困難家庭調劑安置540戶、5.1萬平方米。

2019,丹徒區城鄉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98%,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98%,失業保險覆蓋率98%,城鎮登記失業率2%;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調增至2120元/月,企業最低工資調增至2020元/月。城鄉低保标準提高到每人每月750元,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1922.91萬元

2019,丹徒區累計發放供養經費774.02萬元;發放殘疾人生活補貼3343.64萬元,護理補貼524.15萬元;發放優待撫恤金1200.9萬元,慈善救助支出605.11萬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100%。擁有養老床位3377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43.5張。新增城鎮就業人口8733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00人。

風景名勝

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

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68平方米。建于1921年,屬蘇州園林建築風格。1995年9月,紀念館建成并對外開放。

中國醋文化博物館

中國醋文化博物館,位于鎮江丹徒新區。占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6000平米。

地方特産

刀魚

刀魚又稱鲚魚,學名刀鲚。全身銀白色,體型狹長而薄,頗似尖刀,故稱刀魚。每年3月中旬春暖花開的時候,刀魚便從大海溯江而上到淡水中來産卵,這就是農諺所說“刀魚來踏青”。

鎮江醬菜

鎮江醬菜以新鮮果蔬為原料,采用傳統生産工藝,用優質面醬浸漬而成。

鎮江膏藥

鎮江膏藥的前身是唐老一正膏,創始于1662年,已有三百多年曆史。具有祛風止痛、化痞除瘀、舒筋活血、消腫順氣等功效,用它治療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半身不遂、四肢麻木、關節炎等症有顯著療效,并有軟化點适宜、布皮經久不黴,藥黏經久不老化等特點,可以一用再用,被群衆譽為“萬能膏”。

著名人物

戴安邦

戴安邦,1901年生,江蘇丹徒人。1924年畢業于金陵大學化學系。193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南京大學教授、化學系主任、配位化學研究所所長等職。

吳宏鑫

吳宏鑫,1939年10月8日生于江蘇丹徒。196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家。

李德仁

李德仁,1939年生,祖籍江蘇鎮江丹徒,1963年畢業于武漢測繪學院,1985年獲聯邦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學位。2016年,受聘重慶大學名譽教授。

榮譽稱号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