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位

臀位

以臀為先露部的胎位
臀位是以臀為先露部的胎位,胎兒臀位是常見的異常胎位之一。妊娠30周前臀位較多,不應視為異常[2];30周後多能自然回轉成頭位,持續呈臀位[1]者約占分娩總數的3-4%。臀位分娩對胎兒危險性較大,易發生臍帶脫垂、胎臂上舉、後出頭困難等。臀位處理不當時易造成死産、新生兒窒息、顱内出血、産傷等。其圍産兒死亡率比枕前位高3-8倍。臀位以骶骨為指示點,分骶左前、骶左橫、骶左後、骶右前、骶右橫、骶右後六種方位。根據先露的種類又分單臀位(又稱腿直臀位)、完全臀位(又稱混合臀位或複合臀先露)及不完全臀位。
  • 中文名:臀位
  • 外文名:
  • 别名:胎位不正
  • 英文名:Breech fetus
  • 季節分布:四季
  • 并發症:死産、新生兒窒息、 顱内出血、産傷
  • 就診科室:婦産科

概述

在胎體的各部分中,臀圍比頭圍小;頭不但大而且硬。在頭先露分娩時,由于有充足時間使胎頭塑形,以适應骨盆的内腔而娩出,當胎頭一經娩出,胎體的其他部分亦随之迅速娩出。臀位分娩則不然,如果臀先娩出,最大的胎頭後出,而胎兒的肩部和頭部的娩出,又必須按一定的分娩機轉來轉動,以适應産道的各種不同條件方能娩出,因而分娩時,容易發生難産。如果臍部娩出後,在8分鐘之内仍未結束分娩,使臍帶受壓時間過長,可緻胎兒死亡。因此在臀位分娩時,如果能在子宮口充分開全後,按臀位分娩機轉,及時恰當處理,就可減少臀位的圍産兒死亡率。

在單臀和完全臀位時,先露部如已下降到陰道口并已外露時,子宮口多已開全,陰道也被充分擴張。相反,在足先露時,如果在陰道口看到胎足時,子宮口未必完全開大,有時隻開大4~5厘米,這時接生人員必須戴無菌手套,于每次官縮時用手堵于陰道口,不使胎兒足脫出于陰道口之外。直到胎兒臀部随子宮收縮逐漸下降進入盆腔時,子宮口及陰道已被胎臀充分擴張,等到胎足與臀均已降至陰道口處,用手再也堵不住時,說明子宮口已經完全開大,這時才可按完全臀位分娩的方法全部娩出胎兒。故堵臀對臀位的順利分娩至關重要,産婦應與醫生很好地配合。另外足先露破水後臍帶随時都可能從胎兒足旁的空隙滑下而發生臍帶脫垂,故應經常注意胎心變化,以及早發現臍帶受壓或臍帶脫垂,并予相應處理。

因足位分娩所帶來的問題較單臀位及完全臀位為多,故對分娩較為不利。

胎位不正

臀位

如果胎兒頭和臀颠倒過來,臀在下頭在上,是臀先露,這種胎位叫臀位。臀位還分:單臀位 混合臀位 全膝位 不全膝位 全足位 不全足位。

左一

伸腿臀位,分娩的時候臀部先出,兩腿向上伸展至臉部,這是臀位最常見的一種。

左二

完全臀位,也是臀部先出,兩腿膝蓋折合,交叉放在腹部處。

左三

足先臀,一支腳或兩支腳向下伸展,比臀部先出。

橫位

當胎兒之長軸和母親之長軸互相垂直,且胎兒之肩膀或手為先露部位,稱為橫位,其機率約為322至1200個生産中,即有一為橫位,當胎兒小于1500公克時或是多胎,特别容易發生,一般有:

(1)胎兒臀位接近母親之骨盆。

(2)胎兒之頭部接近母親之骨盆。

形成原因

臀位是最常見的異常胎位。形成臀位的原因主要有:

胎兒在宮腔内活動過大,比如産婦腹壁松弛、羊水過多或胎兒較小等,使胎兒在宮腔内活動過于自由;

胎兒在宮腔内活動受限,比如初産婦腹壁緊張。雙胎、羊水過少及子宮畸形等,影響胎頭不能自然下轉;

胎頭銜接受阻,比如骨盆狹窄、頭盆不稱、前置胎盤、軟産道阻塞及臍帶過短等;

胎兒畸形,如腦積水、無腦兒等,皆不易以胎頭銜接入盆。這些原因通過婦科及B超檢查大多能夠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理。

建議去醫院,請婦産科醫生根據的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主要危害

臀位之所以屬于病理性胎位,是因為臀位在分娩過程中易發生種種意外。

1.難産率高

對于胎兒來講,身體最寬的部位是頭部,其次是肩部,最窄的部位則是臀部。頭位分娩之所以屬生理順産,是由于胎頭首當其沖先通過産道,隻要胎頭能娩出,那麼肩部和臀部都可經頭部擴張過的産道順利娩出了。況且,胎頭一出産道,口腔與鼻腔内分泌物被清理幹淨,新生兒便可自由呼吸,其餘胎位部分再慢性娩出,也無大礙。

胎兒的頭與成人不同,它是由有彈力的幾塊顱骨組成,每塊顱骨之間由薄膜組成的顱縫相連,幾塊顱骨彙合處又形成囟門。縫合與囟門則構成了緩沖“地帶”。當頭位兒頭部通過産道時,為适應産道的容積與形狀,胎頭經産道擠壓可變形(變成長圓形),顱骨之間又相互重疊,使頭顱的體積縮小,以利于通過産道。

而臀位兒的胎頭最後經産道娩出,沒有頭位分娩中那種适應性的變形過程。因此,臀位兒最後娩出沒有變形的胎頭時,可能發生困難。胎頭娩出過于延遲時,胎兒可能被憋死在母體産道中。

2.臍帶脫垂

臀位兒,尤其足先露者,胎足前方的羊水囊容易發生早期破膜(早破水),胎兒的一足或雙足,可順着僅開大4~5厘米的宮口伸到陰道裡。有時,還可脫出陰道口外。臀位早破水或胎足經宮口向外脫出時,可将臍帶沖帶至宮口外,醫學上稱之為“臍帶脫垂”。臍帶,是胎兒的“生命帶”,胎兒靠着臍帶通過胎盤而從母體吸取營養與氧氣,以維持生命與發育。突然脫出在陰道裡的臍帶,被胎足、胎臀擠壓,臍帶中血液中斷後,使胎兒在宮内突然斷了氧氣與營養的供應,隻需6~7分鐘,胎兒即可死于宮内。

3.并合症多

臀位兒自然娩出的機會少,大多需助産人員用力将其牽出,因此,在助産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胎兒肢體骨折、頸椎脫位、脊髓損傷、臀叢神經損傷、頭顱骨折、顱内出血、新生兒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合症。

診斷依據

 臨床表現

1.症狀臀位因先露部不規則,易發生胎膜早破、臍帶脫垂,以不完全臀位為多 見。活躍期後易發生子宮收縮乏力。

2.體征 (1)腹部檢查子宮呈縱橢圓形,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一緻,宮底部可觸及圓而硬的 浮動感胎頭,腹部一側為胎背,另一側為胎兒肢體;若為骶前位,胎背較清楚;骶後位 時,則胎兒肢體在前方,胎背觸不清。先露部為軟而形狀不規則的胎兒臀部,胎心音在臍平或略上方最響。若胎頭與胎體在一直線上,胎頭在宮底部正中,則單臀位可能性大。

(2)肛門檢查肛門檢查時觸及先露部為軟而不規則的胎臀或胎足,如先露部位置 高,肛門檢查時往往觸不清,而需進一步作陰道檢查。

(3)陰道檢查 宮口擴張2厘米以上,胎膜已破者,可觸及胎臀處肛門、坐骨結節, 外生殖器。根據骶骨的位置決定胎方位。

超聲波檢查 B型超聲波測定胎頭位置可确診,并可進一步測定胎頭雙頂徑,了解胎兒的大小,胎頭有無仰伸,有無臍帶繞頸等。

X線檢查如需同時了解骨盆大小者,可作X線 檢查協助診斷。

鑒别診斷

與顔面位鑒别 詳見47.4.4節“顔面位”。

臀位足先露時應與胎手鑒别 但胎手先露者為肩先露,故腹部檢查呈橫産式,胎足與胎手的區别在于:

①足趾短而齊,趾間張開度小,趾兩端不易拼攏;手指長,指間張開度大,指兩端易拼攏;

②各足趾端上可連成一直線,手指端連線則成彎形;

③足跟處突出,足跟與連接部(小腿)垂直。

矯正方法

常用的矯正胎位的方法有三種:

膝胸卧位

    在妊娠28周前,可以做膝胸卧位操糾正,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10分鐘,連續做1周,胎位可以轉正。其姿勢是,在硬闆床上,胸膝着床,臀部高舉,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盡量接近床面,但要注意做前要松開褲帶。

做時解開腹帶,使腹部不受束縛并排空小便。胸部貼在床上,雙膝及小腿也貼在床上,兩腿分開,小腿與大腿呈90度直角,從5分鐘開始,逐步加長至10~15分鐘,每天早晚各做1次,做完後靜靜地側着身子躺在床上休息。

胸膝卧位糾正胎位的方法不适宜血壓高、有心髒病的孕婦。胸膝卧位2周左右,胎兒仍未轉成頭位時,可采用針刺至陰穴轉轉。

針刺至陰穴

适用于腹壁緊張度适中者效果理想;多是由于腹壁過度緊張或松弛,羊水量過少,胎臀已固定于盆腔者。因子宮畸形,骨盆狹窄或胎兒本身所引起的胎位不正,針灸治療不夠理想,應該用其它方法治療。

外倒轉術

就是醫生用手經孕婦腹壁将胎頭推向骨盆,胎臀推向宮底,使呈頭位的操作。術前應先做B超,了解胎兒發育是否正常,有無臍帶繞頸,胎盤位置,有無胎盤早剝及羊水量多少等。若發現胎兒發育異常、有臍帶繞頸、前置胎盤、羊水過少等情況,則不宜行外倒轉術。

經外倒轉術胎位變成頭位後,立即用腹帶包紮腹部,以防胎兒再轉成臀位。外倒轉術後,醫生會觀察胎兒胎心率,若正常則可回家。孕婦回家後,要認真自我監護胎兒——自數胎動。每日至少數三個小時(早晨、中午、晚上)。若發現胎動極為活躍或胎動減少或變弱,要馬上就醫。如果這些方法都不管用,或有不宜經陰道分娩的情況,應果斷選擇刮宮産術。 

注意事項

如果胎位不正,醫師會先使用超音波判斷胎位,如确定為臀位産,可以藉由外力進行胎位的改變,利用“膝胸卧姿”的姿勢,希望可以把胎頭轉向子宮下段,提高陰道生産的機會,假使無法改變胎位,外旋轉術(适當以手掌力量,移動胎兒位置)也可幫助胎兒将胎頭向下旋轉,但需要注意的是調整胎位時間點,在懷孕周數大于三十六周時才可施行,否則會讓正确的胎位再次變成不正。在台灣外旋轉術并不盛行,因人工調整胎位多少可能産生副作用,如:易引起早期破水、胎兒心跳速率問題、胎盤早期撥離、早産。

膝胸卧姿可以讓一半以上胎位不正調整過來,雖然有些胎兒又轉回臀位,但可再嘗試膝胸卧姿調整胎位,為維持胎位在正确的位置,母親持續執行膝胸卧姿到生産前,如此一來,随着胎兒成長及子宮腔内空間限制,胎位即能固定。

上一篇:迎風流淚

下一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