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腫瘤

腦部腫瘤

生長在顱腔的腫瘤
腦部腫瘤是指生長在顱腔的新生物,又稱顱内腫瘤、腦癌,可起源于腦、腦膜、神經、血管及腦附件,或由身體的其他組織或髒器轉移侵入顱内而形成,大都可産生頭痛、顱内高壓及局竈性症狀。[1]
    中文名:腦部腫瘤 外文名:A brain tumor 适用領域:醫學 類型:腫瘤

早期信号

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對腦瘤缺乏了解,有許多病人沒有及時得到早期診斷和治療而斷送了生命,故應引起人們的重視現将腦瘤的10大早期信号分述如下:

(1)頭痛:性質多較劇烈,常在清晨發作,有時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輕度活動後頭痛就會逐漸緩解或消失。

(2)嘔吐:由于顱内壓力的增高,緻使延髓呼吸中樞受到刺激,從而出現嘔吐,嘔吐多在頭痛之後出現,呈噴射狀。

(3)視力障礙:顱内壓增高時會使眼球靜脈血回流不暢,導緻淤血水腫,損傷眼底視網膜上的視覺細胞,緻視力下降。

(4)精神異常:位于大腦前部額葉的腦瘤可破壞額葉的精神活動,引起興奮、躁動、憂郁、壓抑、遺忘、虛構等精神異常表現。

(5)單側肢體感覺異常:位于腦半球中部的頂葉,專管感覺,該部位腫瘤常會導緻單側肢體痛、溫、震動、形體辨别覺減退或消失。

(6)幻嗅:颞葉部腫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現幻嗅,即可聞到一種并不存在的氣味,如燒焦飯或焦橡膠等氣味。

(7)偏癱或踉跄步态:小腦部病變更具特異性,即患者常在頭痛、嘔吐、視物障礙之後,出現偏癱或踉跄的醉酒步态。

(8)耳鳴、耳聾:此種多在打電話時發覺,即一耳能聽到,另一耳則聽不到。該表現多是聽神經瘤的先兆。

(9)巨人症:多見于腦垂體瘤。表現為病人生長迅速,出現肢端肥大症(大下巴、大鼻子、口唇、舌頭均肥大、手足異常粗大。

(10)幼兒生長發育停止:常見于顱咽管瘤。臨床表現為十五六歲身材隻有五六歲高,性征亦不發育,肚皮上堆滿脂肪,看上去大有“少年發福”之勢。

綜上所述,腦瘤表現多種多樣,故當出現上述征象時應速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目前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和磁共振成像對腦瘤均能早期做出确切診斷。

病因病理

1.病因腦瘤和其它腫瘤一樣,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一些相關的因素如病毒感染、緻癌物質、放射線、遺傳、胚胎殘餘等,被認為與腦瘤發生有聯系,但每一種學說,隻适合闡述某類腫瘤的病因。有一些相關因素與人類腦瘤的關系迄今未完全證實。全面闡明腦瘤的病因,還有待于多學科的協作研究。

2.組織類型

顱内腫瘤是一個包括幾十種腦部腫瘤的總稱,最多見的為膠質瘤,約占1/3~1/2以上;其組織來源為外胚層發生的腫瘤,半數以上屬惡性。膠質瘤根據病理和臨床可分為:星形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少枝膠質瘤和少枝膠質母細胞瘤。其次為腦膜瘤、神經鞘瘤(90%為聽神經瘤)、垂體腺瘤和顱咽管瘤(為最常見的顱内先天性腫瘤)等,除膠質瘤外,絕大多數為顱内良性腫瘤。

兼顧病理特征,并與臨床相結合,可将腦瘤分為:

①膠質細胞瘤,占45%,居腦瘤之首;

②腦膜瘤,占15%左右;

③垂體腺瘤,約為15~20%,多位于垂體前葉;

④神經鞘瘤,占顱内腫瘤10%左右;

⑤先天性腫瘤,占12%左右;

⑥其他少見瘤如脂肪瘤、淋巴瘤、黑色素瘤;

⑦顱内轉移瘤,占腦瘤的12%左右。

腦瘤的惡性程度與轉移沒有明顯的相關。腦瘤轉移以顱内轉移為主,顱外轉移較少見。

①顱内轉移:又稱種植性轉移,脫落的細胞經腦脊液被帶至遠處或沉積于腦室壁上,手術、病理活檢或部分切除,可使瘤細胞脫落而散布于蛛網膜下腔。轉移結節大多位于顱底各腦池及脊髓蛛網膜下腔。

②顱外轉移:一般少見,主要原因是機體的循環系統内具有較強的排斥遊離的腦瘤細胞的能力,同時顱内又缺乏賴以轉移的淋巴管道。

臨床症狀

顱内腫瘤的臨床表現:視其病理類型,發生部位,主要速度之不同差異很大,然而其同特征有三:

1、顱内壓增高;

2、局限性病竈症狀;

3、進行性病程。

(一)顱内壓增高症狀約占90%以上腦瘤患者中出現,其表現為:

1、頭痛、惡心、嘔吐、頭痛多位于前額及颞部,為持續性頭痛陣發性加劇,常在早上頭痛更重,間歇期可以正常。

2、視乳頭水腫及視力減退。

3、精神及意識障礙及其他症狀:頭暈、複視、一過性黑朦、猝倒、意識模糊、精神不安或淡漠,可發生癫痫,甚至昏迷。

4、生命體征變化:中度與重度急性顱内壓增高時,常引起呼吸、脈搏、減慢,血壓升高。

(二)局部症狀與體征:主要取決于腫瘤生長的部位,因此可以根據患者特有的症狀和體征作出腫瘤的定位診斷。

(1)大腦半球腫瘤的臨床症狀:

1、精神症狀:多表現為反應遲鈍,生活懶散,近記憶力減退,甚至喪失,嚴重時喪失自知力及判斷力,亦可表現為脾氣暴躁,易激動或欣快。

2、癫痫發作:包括全身大發作和局限性發作,以額葉最為多見,依次為颞葉、頂葉,枕葉最少見,有的病例抽搐前有先兆,如颞葉腫瘤,癫痫發作前常有幻想,眩暈等先兆,頂葉腫瘤發作前可有肢體麻木等異常感覺。

3、錐體束損害症狀:表現為腫瘤對側半身或單一肢體力弱或癱瘓病理征陽性。

4、感覺障礙:表現為腫瘤對側肢體的位置覺,兩點分辨覺,圖形覺、質料覺、實體覺的障礙。

5、失語:分為運動性和感覺性失語。

6、視野改變:表現為視野缺損,偏盲。

(2)蝶鞍區腫瘤的臨床表現:

1、視覺障礙:腫瘤向鞍上發展壓迫視交叉引起視力減退及視野缺損,常常是蝶鞍腫瘤患者前來就診的主要原因,眼底檢查可發現原發性視神經萎縮。

2、内分泌功能紊亂:如性腺功能低下,男性表現為陽萎、性欲減退。女性表現為月經期延長或閉經,生長激素分泌過盛在發育成熟前可導緻巨人症,發肓成熟後表現為肢端肥大症。

(3)松果體區腫瘤臨床症狀:

四疊體受壓迫症狀: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即:視障礙,瞳孔對光反應和調節反應障礙,耳鳴、耳聾;持物不穩,步态蹒跚,眼球水平震顫,肢體不全麻痹,兩側錐體束征;尿崩症,嗜睡,肥胖,全身發育停頓,男性可見性早熟。

(4)顱後窩腫瘤的臨床症狀:

1、小腦半球症狀:主要表現為患側肢體共濟失調,還可出現患側肌張力減弱或無張力,膝腱反射遲鈍,眼球水平震顫,有時也可出現垂直或旋轉性震顫。

2、小腦蚓部症狀:主要表現為軀幹性和下肢遠端的共濟失調,行走時兩足分離過遠,步态蹒跚,或左右搖晃如醉漢。

3、腦幹症狀:特征的臨床表現為出現交叉性麻痹,如中腦病變多,表現為病變側動眼神經麻痹,橋腦病變,可表現為病變側眼球外展及面肌麻痹,同側面部感覺障礙以及聽覺障礙,延髓病變可出現同側舌肌麻痹、咽喉麻痹、舌後1/3味覺消失等。

(4)小腦橋腦角症狀:常表現為耳鳴,聽力下降,眩暈,顔面麻木,面肌抽搐,面肌麻痹以及聲音嘶啞,食水嗆咳,病側共濟失調及水平震眼。

常見手術治療

為目前顱内腫瘤的基本治療方法。進行腦瘤手術,要考慮下列原則:①生理上允許;②解剖上可達;③技術上的可能;④得多于失,利多于害。顯微手術在神經外科的廣泛應用,有助于切除在肉眼難以識别的病理組織,且能避免損傷正常腦組織。近年來,超聲吸引手術器(CUSA)與CO2激光都已用于神經外科領域,為腦瘤切除創造了新的條件。手術的方式如下。

1.完全切除:腫瘤能否完全切除,決定其性質與部位。在保證生命安全、盡量避免嚴重殘廢前提下,凡屬良性腫瘤,分化良好的膠質瘤等,争取全切。顱内腫瘤中能達全切者約1/3,其中包括腦膜瘤、聽神經瘤、垂體微腺瘤、血管網狀細胞瘤、先天性腫瘤或囊腫及少數膠質瘤的全切。

2.次全切與部分切除:腫瘤因部位所限或因浸潤性生長周界不清,或已累及腦的重要功能區,生命中樞,主要血管,隻能達到有限度的切除。有時采用囊腫穿刺術,如用以治療顱咽管瘤,以緩解顱内壓,同時可向囊内注入放射性同位素作為治療。

3.減壓性手術與分流手術:如颞肌下減壓術,枕下減壓術,去骨瓣減壓術與眼眶減壓術(腫瘤累及顱眶部位)。這些手術的目的,是因為腫瘤不能全切除,合并腦腫脹或因手術後腦水腫反應嚴重時采用。手術切除一部分顱骨,并敞開硬腦膜減張,達到緩解顱内壓增高的效果。

腦脊液分流術是在顱内腫瘤引起梗阻性腦積水或腦脊液吸收不良引起顱内壓增高情況下,将腦脊液循環改道分流。将腦脊液直接引至靜脈系統、淋巴系統及體腔内,以降低顱内壓。如松果體瘤不能切除時,因導水管受阻,可于側腦室安置一導管将腦脊液引至小腦延髓池,稱為側腦室一小腦延髓池分流術。尚有側腦室一上矢狀窦分流術,側腦室一心房分流術,側腦室一乳糜管分流術,側腦室一胼胝體池分流術等,以及将腦脊液引入輸尿管或膀胱内的方法。

顱内壓可在減壓術後得到緩解,可以改善病人周身情況,有利于争取進行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

新技術

治療指南:

1.手術治療:性質較良性、包膜較完整和較易于剝離的以及病程較短的腦腫瘤,手術治愈的希望較大。但對惡性程度高的或其它轉移癌可行姑息性手術,如腫瘤部分切除、減壓術、腦室腦池造瘘術以及腦室靜脈分流術。

2.放射治療:目前多采用放療性手術又稱為立體照射,采用全方位的旋轉放療技術,使腫瘤在多方位受到照射後萎縮,甚至消失,達到和外科手術相同的效果。

3.化學治療:采用光動力學化學療法治療腦惡性腫瘤療效顯着。

其它化療方案有:①BCNU—DA方案:BCNU90mg/m2,I·V,第1天;DAG70mg/m2,I·V,第1天;每5周重複。用于腦腫瘤及腦轉移瘤。②AVC方案:ADM45mg/m2,I·V,第1天;Vm60mg/m2,I·V,第2、3天,連續5小時點滴;CCNU60mg/m2,P·O,第4—5天,每35天重複,用于腦惡性膠質瘤。

4.中藥治療:

①處方:A方:龜闆膠、鹿角膠、枸杞子、熟地、當歸各15g,補骨脂18g,巴戟天、何首烏、黃芪、黨參、金毛狗脊各30g。B方:荸荠60g,天葵子、白花蛇舌草、石決明、半枝蓮各30g,重樓、半夏、白術各15g,三七、白僵蠶、天麻各10g,全蠍3g。治法:水煎服,以上二方交替使用,間日1劑,效不更方。療效:以本方治療顱内四腦室惡性腫瘤1例,取得顯效,患者生存10年之久。

②處方:全蠍、川芎各4.5g,蜈蚣6條,丹參20g,僵蠶、地龍、半夏、白術、天麻、貝母各9g,鈎藤、天葵子、女貞子、枸杞子、雲霧草、分心草各15g,夏枯草30g。

加減:嘔吐者加姜竹菇;頭痛者加藁本、曼荊子,白芷、菊花;視力障礙者加蕤仁、青嵇子、蜜蒙花、石決明、石斛夜光丸;便秘者加大黃廑蟲丸或番瀉葉;多飲多尿者加生地、花粉、石斛、桑螵蝻、龜闆、遠志。

治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服。

療效:用本方共治顱内腫瘤7例。其中垂體瘤3例,腦室瘤2例,顱窩腫瘤l例,枕葉腫瘤1例。治療存活時間最長達16年,最短者亦為5年3個月。

現代中醫治療

無論原發與轉移,也無論是哪種病理類型,腦病的治療都比較困難。這困難表現在腦瘤好複發,手術雖有效,但不能反複進行;許多繼發性的轉移竈或敏感部位的占位,根本不可能手術;放療或г—刀有一定效果,但隻是種局部治療,也無法解決複發問題,且常伴有嚴重的腦組織損傷及顱内水腫;化療藥則大多無法透過血腦屏障,基本無效;免疫療法充其量隻是種安慰性治療。因此,腦瘤的常規治療效果不佳。

以零毒化療方法治療腦瘤患者,可以說是被逼出來的、陰差陽錯的結果。廿多年來,看到許多為原發性、複發性或轉移性腦瘤折磨的患者,逼得我們必須走出一條新路,先緩解他們的痛苦,再解決他或她的腦瘤之病根。多年的探索,也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至少挽救了數十例晚期腦瘤患者的生命,并形成了一整套零毒化療抑制腦瘤,改善症狀的措施與方案。

首先,零毒化療制劑“埃克信”對原發性腦瘤的效果是不錯的。對星形細胞瘤、神經鞘瘤、以及惡性程度高的膠質母細胞瘤(包括髓母細胞瘤)等,尤其是垂體瘤(垂體微腺瘤)和聽神經瘤等都有較好的療效;對部分轉移性腦腫瘤也能減緩腫瘤發展速度,一定程度控制病情。對腦瘤複發的控制亦有很好的效果。具體機理尚不得知,猜測分析:也許與誘導凋亡與誘導分化有内在聯系。因為它改善症狀在先,病竈有所縮小,大約在3-4個月以後,部分病人一年後病竈可明顯縮小,且呈鈣化樣變。

其次,腦瘤的治療,控制顱内水腫,防範癫痫均十分重要。對此,我們強調中西醫結合。早期,可以西醫脫水和抗癫痫治療為主。同時配合中藥丸劑,半月後,西藥可酌減;1~2個月後,可逐步完全撤去西藥。一般很少反彈。

一則這類症狀的控制,是個漫長的過程,須長期服藥;而且,控制症狀屬對症治療範疇,可根據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制作針對性的劑,“丸者,緩也”;其次,根據我們的觀察,部分中藥成分(如冰片)有增加藥物透過血腦屏障的效果,但隻能融入丸劑中;而許多有抗癫痫和/或脫水效果的中藥,也以細末方式和入丸劑使用為佳;三則,藥物的使用成本因超細粉末制成丸劑而可大幅度減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