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

漢語漢字
胞,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bāo,最早見于戰國。其本義是胎衣,又可引申為同胞。
  • 中文名:胞
  • 拼音:bāo
  • 繁體:
  • 部首:月(肉)
  • 字碼:
  • 五筆:eqnn
  • 倉颉:bpru
  • 鄭碼:qry
  • 筆順:351135515
  • 字級:一級字、常用字
  • 平水韻:平聲三肴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 四角:77212
  • 總筆畫:9
  • 注音:ㄅㄠ
  • 統一碼:U+80DE

字源演變

形聲字。《說文》:“胞,兒生裹也。從肉,從包。”從肉(月),表示和肉體有關;從包,像有胎兒的包衣;合起來表示胞衣;包(bāo)兼表聲。徐灏段注箋:“胞即包字,從包加肉旁,故不日包聲。”段玉裁注:“胞謂胎衣,《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裹。’箋雲:‘今我獨不得父皮膚之氣乎,獨不處母之胞胎乎。‘

《釋文》:胞,音包,今俗語同胞,是也。’”王筠《說文釋例》:“《說文》之勹,今之包也,故以包裹說之。《說文》之包,今之胞也,其說解全是胞義。《玉篇》包下亦沿用其義,而又日今作胞。”胞為古今字,包大約産生于西周,胞字則大約産生于戰國秦漢時代。

現代釋義

詳細釋義

bāo

名詞

胎衣

afterbirth

胞,兒生裹也。——東漢·許慎《說文》

同胞之徒。——《漢書·東方朔傳》

善臧我兒胞。——《漢書·外戚傳》

胞衣地;胞胎

同胞

compatriot

身上鼓起而松軟的東西

“胎生者眼胞自上而瞑,卵生者眼胞自下而瞑,溼生者眼無胞也,常不瞑也,故不寐。”——葉子奇《草木子‧觀物》

形容詞

同父母所生者

胞兄弟;胞姐妹;胞叔

同一國家的人

港胞;同胞;難胞

細胞的簡稱

cell

胞器;胞間隙

量詞

用于屎、尿、淚等

“我一胞尿溺,也溺死了他。”——楊暹《西遊記‧迷路問仙》

páo

名詞

通“庖”。古代祭祀時掌宰肉的小吏

“胞者,肉吏之賤者也。”——《禮記‧祭統》

pāo

膀胱

“此名轉胞不得溺也。”——張仲景《金匮要略‧婦人雜病》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pào

疱。皮膚上所起的水泡或膿泡

“夫疠雖癰腫胞疾,上比前世,未至絞纓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餓死也。”——《戰國策‧楚策四》

常見詞組

胞波、胞兄、胞衣、胞族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兒生裹也。從肉從包。匹交切。

說文解字注

(胞)兒生裹也。

包謂母腹。胞謂胎衣。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箋雲。今我獨不得父皮膚之氣乎。獨不處母之胞胎乎。釋文胞音包。今俗語同胞是也。其借為脬字、則讀匹交切。脬者、旁光也。腹中水府也。

從肉包。

包子之肉也。不入肉部者、重包也。包亦聲。匹交切。古音在三部。

康熙字典

《廣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音抛。《說文》:兒生裹也。《博雅》:人四月而胞。莊子《外物篇》:胞有重阆,心有天遊。注:胞,腹中胎。阆空曠也。《前漢·外戚傳》:善臧我兒胞。師古注:音苞。謂胎之衣也。

又《戰國策》:夫疠雖癰腫胞疾。

又《廣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音包。

又《集韻》方鸠切,否平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蒲交切。與庖同。肉吏也。《禮·祭統》:夫祭有畀輝胞翟阍者。莊子《庚桑楚》:湯以胞人籠伊尹。《前漢·百官公卿表》:胞人,都水均官三長丞。注:胞與庖同。胞人,主掌宰割者也。

又《五音集韻》匹貌切。音奅。面生氣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