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嘶啞

聲音嘶啞

喉部疾病
聲音嘶啞(hoarsenss),是喉部疾病最常見的症狀。聲嘶表示病變已累及聲帶,聲嘶的程度各異,輕者為聲音稍有變粗,音調變低,重者明顯聲音嘶啞,甚至完全失聲。[1]
    中醫病名: 外文名:hoarsenss 别名:聲嘶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咽喉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中文名:聲音嘶啞

症狀

輕者為聲音稍有變粗,音調變低,重者明顯聲音嘶啞,甚至完全失聲。

病因

總述

聲音嘶啞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其中以創傷、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聲音嘶啞較為常見,此外腫瘤、相關神經的癱瘓、癔病以及一些其他疾病也可以導緻患者出現聲音嘶啞。

症狀起因

1、炎症性

(1)急性炎症:急性細菌性上呼吸道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炎、毒性物質引起的上呼吸道炎、喉白喉、麻疹、猩紅熱等。

(2)慢性炎症:慢性喉炎、萎縮性喉炎、聲帶小結、喉接觸性潰瘍、職業性喉病、喉結核、喉硬結病、喉黴菌病等。

2、創傷

挫傷、爆炸傷、切割傷、穿通傷等。

3、腫瘤

(1)良性腫瘤:包括非真性腫瘤增生組織,如喉息肉、囊腫、黏膜肥厚、澱粉樣變、息肉狀血管瘤、乳頭狀瘤等。

(2)惡性腫瘤:喉部惡性腫瘤以鱗癌最常見。

4、相關神經的癱瘓

喉上神經癱瘓、單側喉返神經癱瘓、雙側喉返神經癱瘓、杓間肌癱瘓、甲杓肌癱瘓、單側環杓後肌癱瘓。

5、其他

癔病、喉蹼、喉角化病、喉白斑病、環杓關節炎等。

常見疾病

急性細菌性上呼吸道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炎、毒性物質引起的上呼吸道炎、喉白喉、麻疹、猩紅熱、慢性喉炎、萎縮性喉炎、聲帶小結、喉接觸性潰瘍、職業性喉病、喉結核、喉硬結病、喉黴菌病、喉息肉、囊腫、黏膜肥厚、澱粉樣變、息肉狀血管瘤、乳頭狀瘤、鱗癌、喉上神經癱瘓、單側喉返神經癱瘓、雙側喉返神經癱瘓、杓間肌癱瘓、甲杓肌癱瘓、單側環杓後肌癱瘓、喉蹼、喉角化病、喉白斑病、環杓關節炎等。

檢查

預計檢查

醫生首先會通過體格檢查查看患者的頸部有無異常的特征,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随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需要進行X線檢查、CT檢查、MRI檢查、喉鏡檢查及喉功能檢查等。

體格檢查

通過視診觀察頸部有無腫脹或外形異常,有無創傷的痕迹或癔症的表現,觸診可以初步了解頸部有無腫物的存在。

影像學檢查

可利用喉部X線平片、斷層片、喉部造影以及CT檢查,對喉異物、喉狹窄、喉外傷後軟骨骨折的診斷很有價值,必要時用MRI對觀察喉腫瘤的侵犯範圍有幫助。

其他檢查

1、間接喉鏡檢查

首先注意喉内全貌,包括各部形态、顔色、表面情況和聲門運動。除明确聲帶有無病變外,對其鄰近的組織,特别是假聲帶、梨狀窩等處要仔細觀察。

2、直接喉鏡檢查

在間接喉鏡檢查咽喉部過度敏感或聲門暴露不清時,可用此法或懸吊式直接喉鏡法進行檢查。

3、纖維喉鏡檢查

聲嘶患者,如有張口困難,不能經口咽檢查或經口咽檢查不滿意時,可用纖維喉鏡通過鼻腔進行喉部檢查。

4、喉功能檢查

喉的發音功能很複雜,檢查喉的功能方法也很多。如喉動态鏡,喉部高速攝影和錄像、錄音,喉肌電圖,聲門圖,聲譜分析等對檢查喉的解剖、喉肌功能和功能異常以及早期發現病變均有較大的價值。

診斷原則

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結果綜合做出診斷。上呼吸道感染、創傷等疾病史和用聲過度、精神受挫等經曆都對診斷有幫助。喉炎、喉白喉、喉結核、聲帶小結、聲帶息肉等疾病都需要鑒别。

診斷依據

發病誘因

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急性喉炎。用聲過度可引起喉肌無力。精神創傷可引起癔病性失音。開放性肺結核可能引起喉結核。

起病的快慢

聲嘶時間長一般多為慢性炎症,且時輕時重。突然發病應考慮頸段食管或上縱隔的疾患。

有無伴随症狀

如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喉鳴、喉痛、咳痰帶血等。

鑒别診斷

急性喉炎

聲嘶為主要症狀,小兒急性喉炎較成人重,除聲嘶外,并有發熱、咳嗽等症狀。喉鏡檢查可見喉黏膜急性充血,聲帶水腫并附有膿性分泌物,聲帶運動有不同程度的受限。

喉白喉

多繼發于咽白喉,聲嘶和幹咳為喉白喉的首發症狀,多見于兒童。起病初期,發音粗糙,逐漸加重,以緻聲嘶至完全失音。患者除有喉部症狀外多有明顯的中毒現象。喉鏡檢查,見黏膜紅腫,表面蓋有白色假膜。塗片及培養可确診。

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患者常訴咽喉幹燥不适,晨起頻咳,有黏稠分泌物。聲調低沉、聲質粗糙到沙、嘶啞不等,與炎症的輕重不盡一緻。喉鏡檢查有3種不同的類型。

(1)單純型:喉黏膜呈彌漫性充血,光滑、濕潤,有小靜脈擴張,發聲時聲門閉合差。

(2)肥厚型:喉黏膜充血對稱性肥厚,有限局性的息肉樣或乳頭狀突起。

(3)萎縮型:黏膜幹燥、萎縮、結痂。

肥厚型喉炎應與腫瘤鑒别,活組織檢查可以明确診斷。

喉結核

原發者少,多繼發于開放性肺結核,早期患者感喉内幹燥不适或微痛,用聲易疲勞或輕度聲嘶,檢查可見喉黏膜蒼白,也有一側聲帶充血者,晚期聲嘶顯著,檢查喉黏膜有潰瘍,常位于一側聲帶或杓間區,潰瘍表淺,邊緣不整齊,有僞膜覆蓋,X線胸部透視、胸大片、活組織檢查可确診。

聲帶小結

是慢性喉炎的一種類型,亦稱結節性聲帶炎,本病多見于女高音演員、小學教師、噪聲環境中的工作人員,發生部位主要在聲帶邊緣的前、中3段的移行部,早期結節較軟,後期變硬,小結多對稱,大小相等,但也間有一側較大,一側較小,甚至僅一側者,小結僅呈現小的局限性隆起,但不緻于過度增大,病理表現為聲帶上皮局限性增厚和角化。

聲帶息肉

多發生用聲過度或發聲不當或始于一次強烈的發聲之後,局部損傷是主要因素,早期的聲帶息肉局限一側聲帶前、中3處上面或下面的Reinke層,呈水腫變性,後期可呈現小黏液囊腫、玻璃樣變性或纖維增生等,息肉基底多有蒂,但也有廣泛基底者,聲帶息肉一般僅引起聲嘶,其程度與息肉的位置和大小有關。

聲帶乳頭狀瘤n

病因未明,多認為與病毒感染或與性激素有關,兒童乳頭狀瘤有多發性傾向,随着年齡的增長,腫瘤有自限趨勢,成人乳頭狀瘤易發生癌變,乳頭狀瘤可發生在喉黏膜的任何部位,以聲帶前段為多,瘤體呈來花樣或雞冠花樣。

喉癌n

喉的惡性腫瘤以鱗狀細胞癌多見,按其發生的部位不同,臨床上分為聲門上、聲門、聲門下3型,聲門型常位于聲帶的中段或前段,所以很早就有聲嘶症狀,喉鏡檢查,可見一側聲帶充血,表面粗糙不平,呈顆粒狀隆起或乳頭樣增生,活檢可證實,診斷比較容易,聲門上及聲門下型,其早期症狀往往不是聲嘶,診斷較為困難。

癱瘓性

(1)喉上神經癱瘓:由于喉上神經司理喉黏膜的感覺,并支配環甲肌運動,因此一側喉上神經癱瘓時,聲帶缺乏張力,發聲時聲弱易疲勞,聲質粗糙,檢査時患側聲帶呈波紋狀,随呼吸氣流上下撲動。

(2)單側喉返神經癱瘓:發音嘶啞,易疲勞,常呈現破裂聲,說話、咳嗽有漏氣感,後期出現代償,健側出現内收超過中線靠攏患側,發聲好轉。

(3)雙側喉返神經癱瘓:突然發生兩側聲帶外展癱瘓則可引起急性喉阻塞,如系逐漸發病,患者可能适應而無呼吸困難,對發聲的影響不大,如内收、外展均有癱瘓,則發聲嘶啞無力,說話費力且不能持久,雙側聲帶居旁中位,松弛,邊緣尚規則,易發生誤吸,咳嗽排痰困難。

(4)甲杓肌癱瘓:多屬肌病性癱瘓,系由于甲杓肌過度疲勞所緻,喉肌無力症的晚期出現神經末梢的萎縮,亦可列入此内,發音低沉而粗,易疲勞,聲帶運動内收及外展運動正常。發聲時聲門閉合正常,但膜間部出現棱形裂隙。

(5)杓間肌癱瘓:杓間肌單獨受損者很少見,常為兩側神經損害引起,見于喉的急、慢性炎症或妄用噪音之後,發音時,兩側聲帶閉合後,其後端有三角形裂隙。

(6)單側環杓後肌癱瘓:又稱單側聲帶正中位癱瘓,是一種最常見的聲帶癱瘓,主要是喉返神經末梢支的後支受損所緻,自覺症狀不明顯,開始有暫時性的聲嘶,代償後症狀全部消失,患側聲帶固定正中位,随後,癱瘓肌肉失去肌張力,緻使杓狀軟骨隆起,因杓會厭皺襞失去支撐作用,使患側杓狀軟骨前移。

治療n

預計治療

聲音嘶啞的治療首先要建立在明确診斷的基礎上,根據病因治療其原發病,如一些炎症性疾病、腫瘤等,一般在針對性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醫生也會給予患者一些緩解症狀的藥物。

治療方法

1、炎症性疾病引起者,治療以抗炎為主,配合激素,局部可采取霧化吸入、封閉療法、理療等。

2、腫瘤引起者,可根據患者病情采用手術治療、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方法。

3、喉運動神經受損的患者除治療原發竈外,可選擇喉支架手術和喉神經肌肉手術。

4、癔症性失聲者可用暗示療法及心理治療。

日常護理原則n

1、發現聲嘶後囑患者少說話,使聲帶得以休息。nn2、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局部濕潤,給予霧化吸入,口服B族維生素及激素治療,以減輕水腫,營養神經,促進康複。

上一篇:鬥雞眼

下一篇:子宮内膜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