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縣

繁峙縣

位于山西省東北部隸屬山西省忻州市
繁峙縣,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北靠“五嶽”之一的北嶽恒山,與應縣、渾源縣相接,南依“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東鄰靈丘縣及河北省阜平縣,西界代縣。繁峙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南、北三面環山,中部是狹長的滹沱河谷地,為忻定盆地的邊緣部分。繁峙縣屬北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6.5℃,無霜期約130天,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總面積2368平方公裡,轄3鎮10鄉。繁峙縣山多、坡廣、灘大,土地資源、植物資源、礦産資源相當豐富。有耕地面積76.9萬畝,人均耕地3.3畝;有森林面積21.7萬畝,天然牧坡130萬畝。銅礦、金礦儲量均居全省首位。現轄3鎮18鄉,401個行政村,1998年全縣總人口23.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2萬人,農業人口20.3萬人,勞動力6.9萬人。
    中文名:繁峙縣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 地理位置: 面積:2369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3個鎮,10個鄉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平型關,岩山寺,楊家将抗遼遺址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郵編區碼:034300 電話區碼:0350 行政類别:縣 地方方言:大營話、繁峙話、晉語砂河話 人口:266800(2010年末)

介紹

繁峙縣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北靠恒山,與應縣、渾源縣相接,南依五台山,東鄰靈丘縣及河北省阜平縣,西界代縣,是忻州市最東端的一個縣,下轄4鎮(繁城鎮、砂河鎮、大營鎮、平型關鎮)9鄉(杏園鄉、光裕堡鄉、下茹越鄉、集義莊鄉、東山鄉、金山鋪鄉、柏家莊鄉、神堂堡鄉、岩頭鄉)1個居民辦事處、287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2368平方公裡,約占全市總面積的9.47%,居忻州市第3位。境内礦産資源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分布廣,初步探明儲量的有金、銀、銅、鐵、钼等27種,其中钼礦探明儲量10.1萬噸,居全省之首;岩金礦純金儲量20噸,亦居全省之首;鐵礦探明儲量9.1億噸。據史料記載,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定居生息。

西漢置縣,先後分屬數郡、州,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因多山、多寺而又南北兩山對峙而得名,素有“佛國北門”、“滹沱之源”、“三晉東門”之稱。期間,縣城曆經數次遷址,于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遷于現址。1949年,繁峙屬忻縣專署;1958年11月,繁、代二縣合并,仍稱繁峙縣,屬晉北專署;1961年,繁、代分縣,各歸舊治,繁峙又歸忻縣專署。繁峙是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省級環保模範縣城、省級林業建設先進縣、省級雙擁模範縣。2018年末,繁峙縣森林面積60417.93公頃,森林覆蓋率25.44%。2018年末,全縣總人口27.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8.73%,居全市14個縣(市、區)第4位。

建制沿革

據《遷城記》:“繁峙,雁門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環而拱之,故曰繁峙。”春秋屬晉,為霍人邑。戰國屬趙,稱藿人。秦屬代郡。西漢置鹵城縣,故治在今城關東50千米固伏村,屬代郡。又置霍人縣,故治在今城關東1.5千米聖水頭村東古城坡,屬太原郡。新莽改鹵城為魯城,東漢複舊,霍人縣廢入鹵城縣,改屬雁門郡,建安中年廢。

晉複置霍人縣,故治在今城關東30千米代堡,屬雁門郡,永嘉年間廢。北魏僑置繁峙縣于石城縣境,繁峙縣故治在原平縣南闆寺村。據《崞縣志》稱,故治在縣南五十裡之繁峙村。闆寺即繁峙之訛。隋開皇十八年(598)于霍人縣故治置繁峙縣,初屬代州,後改屬雁門郡。大業十二年(616)繁峙縣徙治今原平市境。唐武德七年(624)蔚州自今陽曲縣境徙治此,八年又徙治今忻州市境。

武周聖曆二年(701)繁峙縣歸治今城關南1.5千米杏園村東舊城,屬代州。五代北漢于城關東南40千米冶子場置寶興軍。金貞佑三年(1215)升繁峙縣為堅州,隸太原府。元隸冀甯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堅州為繁峙縣,屬太原府,八年改屬代州。萬曆十四年(1586)縣治徙石龍崗,即今城關。民國初年屬雁門道,道廢後直屬省。

抗戰時期屬晉察冀邊區一專署。解放戰争時期屬察哈爾省渾源專署。1949年屬山西省忻縣專區。1958年11月代縣與繁峙合并,屬晉北專區。1961年繁代二縣分置,複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地級忻州市。

位置境域

繁峙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忻州市所轄的一個縣。北緯38度58分至39度27分,東經113度09分至113度59分之間。東于靈丘縣接壤,西與代縣交界,南與五台縣和河北省阜平縣相連,北與應縣和渾源縣為鄰。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太行山西麓,北倚恒山,南臨五台山,桑幹河的上源滹沱河自東向西從境内流過,總面積為2369平方公裡,2010年人口為26.68萬人。主要交通有108國道、京原鐵路。

行政區劃

繁城鎮:東城街、南城街、北城街、西城街、西義、聖水頭、作頭、筆峰、雁頭、高莊、季莊、趙莊、樓崗、魏家堯、後掌、民盛、花家台、木瓜溝、刁兒泉、安家山、羅家山、三祝、艾蒿梁、喬家會、高升寨、東峪、西莊、東很、西魏、上西莊、水峪、南灣、百堡、麻地溝、周莊。

砂河鎮:南關、後莊、牛家川、馬槽峪、西關、泉溝、地蔔溝、東關、義興寨、後河、印坪、長勝号、孫莊、上雙井、山羊溝、西沙河、小辛莊、下小沿、小沙河、同路、上小沿、代堡、下灣、柳泉溝、下彙、松澗、紅崖、桃園、下角峪、楊家窯、西沿口、店門、和村、東沿口、杏樹溝、川草坪、曹家寨、泉家坊、長咀、羊腦溝、西石槽、後窯、安耳。

大營鎮:大營、齊城、後所、固莊、腰站、下台莊、新圐圙、劉家堯、楊莊、神溝、樸寨、澗頭、團城口、東三泉、馬莊、河南、老泉頭、左所、小店、南洪水、北洪水、魯城、上台莊、龍池河、角耳安、固伏、迷迥、小莊、西三泉。

杏園鄉:古家莊、大砂、小砂、崗裡、杏園、南關、鐵家會、牛家堯、姚莊、公主、天成、大峪、黃莊、澤萌泉、鳌子頭、黑山溝、北家嶺、永勝、山寺、羊草渠、薛家坡、興杏街、杜裡平。

光裕堡鄉:富家莊、梁家莊、華岩、光裕堡、淤地、大李牛、小李牛、大木瓜、小木瓜、梨峪、麻峪口、寬坪、三岔、古山、羊腦。

下茹越鄉:福連坊、下茹越、瓦磁地、大溝、西水泉、小佗、上寨、下寨、趙家峪、塔西溝、六郎寨、蘇孟莊、喬家堯、左家堯、大五嶺、侍倚堡、晉王殿。

集義莊鄉:集義莊、果園、大宋峪、小宋峪、白石頭、宏旺、興旺莊、四美地、石塔溝、淨林、三聖地、下雙井、大聖地、常勝、上永興、南龍頭、北龍興、東坡頭、西坡頭、下永興、北大溝。

東山鄉:南峪口、東山底、蘇家口、中莊寨、山會、天岩、聯興、楊林、李莊、東位、西位、水麼、角耳河、童子崖、蛟蛇、興勝、木口、正溝、圐圙、黃草、砂堯溝、拖房溝、決坪、射香、凍冷溝、寺子、茶坊、上莊、中莊、下莊、山羊會、野廠、馬家岔、獅子坪、太平溝、張先溝、嶺底、伯強、耿莊、南莊、化塔、宮黃溝、溝南、北台峰、香坪、塘後、後峪。

金山鋪鄉:金山鋪、上浪澗、中虎峪、下浪澗、賈家井、堿峪、郝家灣、艮溝、北河會、南河會、東地、牛叫河、石河、小柏峪、苑家地、許家堯、老牛灣、龍池、大西溝、上大灣、下大灣、口子、麻地坪、紅崖、輝耀溝、西禅房、東禅房、車廠、新坊、老羊溝、駱駝眼。

橫澗鄉:橫澗村、孤山、河家窪、前所、孤山鋪、四道溝、東連仲、磨峪溝、大柳樹、西連仲、小西溝、東莊、西跑池、小屯、平型關、辛莊、東淤地、白坡頭、西溝灣、雲霧峪、東水溝、麻黃、橋兒溝、石塘溝、林子溝。

柏家莊鄉:柏家莊、北辛莊、安樂莊、東介岔、西介岔、辛樂莊、小南川、羅家坪、上角峪、安民、仲溝、柴窪、西溝、紅溝、羊圈、嶽沿莊、萬民莊、黑妹溝、北正溝、元樹、石口。

神堂堡鄉:茨溝營、堯子、安子、口泉、神堂堡、南禅房、吐蘭台、黃台、紅崖、北禅房、洞溝門、莊旺、楊樹灣、鹿骨台、王莊、寶石、中硯台、大寨口、劉莊、吐樓、青羊口、王子、天橋、三十畝地、常坪、腰莊、文溪、樓房底、鐘耳寺、大地地、莊旺灘、山角、韓莊、山辛莊、大梁、老漢坪、上莊、下莊、秀柳、娘子城、碓臼、吐川、杏花崖、山塘灣、白塘、白沙洞、蓮花崖、盤道、半石堯、九枝樹、麻子山、農發村。

岩頭鄉:木格、大草坪、寬灘、二茄蘭、水峪、郎莊、輝峪、蒿兒梁、安頭、莊子、娘娘會、白家查、南麼、化橋、馬家峪、堯溝、大保、大明煙、油坊、元山、西溝、神堂、甘泉、茶鋪、曹辛莊、岩頭、照山、王家屋、寺溝、塔兒坪、興勝、碓臼砰、高兒坡、複興、堂溝、辛莊、土嶺、上峨河、李老溝、龍宿溝、下峨河、兵馬會、旋風口、麻黃溝、西天井、劉家坪、鹿骨崖、尖山、大東溝、東溝、前天井、辛莊、後天井。

地理環境

位置區域

繁峙縣位于山西省東北部,

太行山西麓,北緯38°58′至39°27′,東經113°09′至113°58′之間。

北倚恒山,南臨五台山,滹沱河自東向西從境内流過,總面積為2369平方公裡。東于靈丘縣接壤,西與代縣交界,南與五台縣和河北省阜平縣相連,北與應縣和渾源縣為鄰。

地形地貌

繁峙縣境北、東、南三面高山環繞,并複蓋着大片森林,西部和中部低窪,構成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的地勢。北部為恒山山脈,南部為五台山脈,主要山峰有北台葉鬥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最高峰,西南馬鬃山海拔2440米。東部泰戲山把南北兩山連成一體,形成繁峙縣的東部屏障,平型關就位于其中。中部為滹沱河上遊谷地,為忻定盆地的組成部分。

水文

滹沱河幹流橫貫繁峙縣中部,繁峙縣境内全長八十公裡。滹沱河幹流自大營鎮郝家灣至下茹越鄉永興一帶形成長二十公裡的伏流河,年均清水流量為0.02—2.63立方米/秒。此外,還有澗頭河、羊眼河、雙井河、下寨河、峨河等,年平均徑流量為1.84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12億立方米,開采利用量為2234萬立方米。

氣候

繁峙縣屬北溫帶大陸氣候,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奇寒。年平均氣溫6.3℃,1月份0℃~-10℃左右,7月份23℃~24℃,極端最低氣溫-24.3℃,極端最高氣溫37.6℃,年平均日照時數2906小時,降水量多集中在7—9月份,一般年份全肥平均降水量為400毫米左右,但地域性和年際差較大。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自然資源

繁峙縣境北、東、南三面高山環繞,并複蓋着大片森林,西部和中部低窪,構成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的地勢。境内北部為恒山山脈,主要山峰有鐵角嶺和目淚索,鐵角嶺主峰尺桦峰海拔2250米。南部為五台山脈,主要山峰有北台葉鬥峰、中台翠岩峰、東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北台海拔3058米為華北最高峰,西南馬鬃山海拔2440米。東部泰戲山把南北兩山連成一體,形成繁峙的東部屏障,平型關就在其中。中部為滹沱河上遊谷地,為忻定盆地的組成部分。滹沱河幹流橫貫縣境中部,是子牙河系的最上遊,發源于境東泰戲山,西入代縣,境内全長八十公裡。滹沱河幹流自大營鎮郝家灣至下茹越鄉永興一帶形成長二十公裡的伏流河。此外,境内還有澗頭河、羊眼河、雙井河、下寨河、峨河等,均屬滹沱河支流。縣境東南的青羊河、流經河北阜平彙入沙河。

繁峙縣蘊藏着極其豐富的天然藥材資源。據縣志記載,全縣中藥材有90餘種,收購品種有81種,其中黃芪、黨參、黃芩、麻黃、柴胡産量最高,每年都有外調,收購量達30萬斤以上,在國内外享有盛譽。繁峙縣礦産資源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分布廣。現已初步探明的有金、銀、銅、鐵、鉛、钼、鋅、硫鐵、石灰岩、雲母、褐煤等27種,礦床點98處,钼礦探明儲量61809噸,占全省探明儲量的85%,居全省首位;金礦儲量亦居全省之首,初步探明義興寨、辛莊、耿莊3個岩金礦床的純金儲量為20噸;鐵礦探明儲量5億噸,平均品位達32%。現已開采的礦種有鐵、金、雲母、褐煤、長石、硫等8種。

人口民族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00年,繁峙縣總人口241938。其中,男性人口128376人,女性人口113562人。總人口的性别比為113.04:100。戶籍人口240692人。少數名族人口比重為0.06%,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9.08%。總人口中,城鎮人口55324人,鄉村人口186614人。有漢族、回族、滿族、藏族、黎族、白族、羌族、壯族、維吾爾族、朝鮮族、苗族、俄羅斯族等民族。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繁峙縣人口為266800人。

繁峙縣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各鄉鎮人口數據:單位(人)。

經濟

綜述

2005年—2010年,繁峙縣地區生産總值由2005年的10.85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33.5億元,增長2.1倍;财政總收入由2005年的1.6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3.53億元,增長1.2倍;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由2005年的1.27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29.37億元,增長22.1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5866.96元,增長到2010年的達到13839.7元,增長1.4倍。

2013年繁峙縣GDP完成33.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5.2%;财政總收入完成3.5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1.45%;工業增加值完成13.9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71.19%;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完成29.3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5.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3839.7元,同比2012年增長16.26%;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3236.5元,同比2012年增長20.5%。

第一産業

截止2013年,繁峙縣縣糧食總産達7000萬公斤,同比2012年增長22.7%。幹果經濟林建設達到3.2萬畝,集中連片發展設施蔬菜種植500餘畝,日光溫室、移動大棚總數達到488座。畜牧業總産值達到17614萬元,農民畜牧業人均收入達到1314元,占到總收入的40%以上。培育出銀河畜牧發展有限公司、育新養雞場兩個日産值達萬元的畜牧養殖企業,畜禽優種複蓋率達80%以上。

2013年發展種植、養殖、農機等農村合作組織73個。投資1611萬元用于114處農村飲水解困,解決了3.2萬人和8043頭大畜的安全飲水問題。2013年共完成農村勞動力科學與技能培訓1.9萬人次,培育農村科技示範戶1000戶。

整合涉農資金7400萬元,改造中低産田,打造砂河、大營、杏園等6個萬畝玉米高産示範片,33萬畝玉米畝均增産5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70餘元,糧食總産量達7300萬公斤。繁峙縣新建設施農業園區5個,農業面積達5000畝。投資210萬元,扶持發展2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第二産業

2010年以繁峙先重點發展倚鐵礦,銅礦為主的資源型工業。投資45億元的金德成信钼礦采選和冶煉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2013年,中興實業V法配重項目的達産達效和精密鑄件項目的開工建設;華茂300萬噸特鋼投産;寶山公司30萬噸非磁性選礦項目的全面投産。振華微晶鑄石項目開始建設,預計2014年年投産。

2013年,繁峙縣25萬千瓦風電場開始建設,2014年并組發電,年産值達25億元。

第三産業

繁峙縣古迹衆多,遺存遍布。有岩山寺金代壁畫,平行關,三泉洌等景點。2013年規劃建設服務業面積50平方公裡,涉及10個鄉鎮,項目建設内容涉及農業、文化、旅遊等多個領域,項目建成後,帶動餐飲、交通、物流等各相關産業發展,可創造近10萬個就業機會,每年貢獻财稅收入40―50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繁峙縣2012年投入3.52億元用于教育基礎設施改善。2013年1—7月份,投入1.46億元用于教育事業,

投資906萬元,對16所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餐廳進行了改造。為繁峙中學、砂河中學投入500萬元改善學校基礎設施,并分别為這兩所中學每年撥付200萬元、150萬元經費。投資550萬元,新建杏園初中學生宿舍、學生餐廳。投資164萬元,新建杏園幼兒園。投資1000萬元完成了下茹越寄宿制學校。

截止到2013年底繁峙縣共有中小學47所。

城市建設

繁峙縣2013年累計投資10多億元,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集中供熱站、體育館、西環路等100餘項市政工程。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40萬平米,80%以上的城區面積實現了供熱複蓋,繁峙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8.8平方公裡,是“十五”末的近2倍。投資3900多萬元完成了砂河鎮基礎設施、市容市貌等多項改造,砂河重點鎮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2013年,繁峙縣交通方面投資9771萬元,完成了385.6公裡的通村水泥(油)路建設。投資2790萬元,完成了涉及76個新農村重點推進村、示範村總長287公裡的街道硬化工程,行政村通車率達到98%,公路總裡程是“十五”末的1.6倍。電力工程完成了4條總長95公裡的輸電線路建設,改造增容電站7座,城鄉實現了戶戶通電的目标。實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等工程27.5萬畝,退耕群衆直接受益1.4億元,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12.3萬畝,森林複蓋率由“十五”末的12.4%提高到“十一五”末的16.8%。

榮獲“全省雙擁模範城”稱号

2015年8月,從全省雙擁模範城(縣、區)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繁峙縣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全省雙擁模範城”。

近年來,繁峙縣高度重視“雙擁”工作,把創建“省級雙擁模範縣”工作納入該縣“五城聯創”總體工作目标,吹響了創建省級雙擁模範縣集結号,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思路、狠抓落實,使全縣雙擁創建工作紮實推進,形成了軍地共建雙赢的良好局面。

社會保障

2012年,繁峙縣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動态管理機制,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截止到2012年,新增就業崗位2567個,安置4050人公益性就業崗位,解決困難群衆就業1734人。新農合财政補助标準由每人200元提高到290元。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43%。新農合基金累計支出3784.6萬元,共有21714人次受益。

實施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25個村、15000人、4125頭大畜的飲水困難問題。扶貧移民工程,2012年完成移民房建設1120套。投資9900萬元的集中供熱擴容工程,新增加13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

2012年9月21日起取消藥品加成,全部藥品實行零差價銷售,投入500多萬元取消以藥補醫,實行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等制度,提升公立醫院公共服務功能。

經濟概況

以前工業主要有開采、冶煉、機械修理、化工建材、印刷包裝、食品加工、釀造業等10多個行業。主要産品有金、硫、鐵、雲母、石英、矽鐵、銅、钼、磷肥、汽車配件、水泥、白酒、配制酒、粉絲和澱粉等。

繁峙縣農業發達,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谷子、黍子、小雜糧和土豆,地瓜、向日葵其中紅芸豆的種植面積發展到2萬畝。主要經濟作物有胡麻、黃芥、大麻、葵花、花生、黃花、西瓜、豆角等。

如今工業主要是煉鐵工廠,煉金工廠,其餘有機械修理,化工建材、印刷包裝、食品加工、釀造業等。

農業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谷子、黍子、小雜糧和土豆,地瓜、向日葵。

繁峙縣的商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獲得明顯增長,現有五星級酒店、四星級酒店、三星級酒店,各種名牌服裝銷售。

繁峙縣工業比較出名,有中國500強寶山礦業等。

特色産品

繁峙黃芪

也稱恒山黃芪,被譽為“黃芪王”,其條勻順直,皮光纖細,色澤黃亮,粉性大,空心小,為中國北芪之正宗。恒山黃芪富台蔗糖、葡萄糖、澱粉、黏液質、葉酸、甜菜堿、膽堿、樹膠、纖維素以及多種氨基酸。我國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黃芪列為上品,稱其為補藥之長。根入藥,味甜,性溫和,具有瀉陰火、益正氣、壯脾胃、去肌熱、排濃止痛、活血醫瘡等功能,主治表虛自汗、氣虛内傷、脾虛洩瀉、浮腫及痛疽等症。當地群衆用黃芪煮肉,可除去腥氣,增加營養,黃芪羊肉湯是渾源一帶款待貴客必不可少的佳品。

疤餅具有悠久曆史,因餅上遍布疤痕而名,亦名籽餅。其用料有白面、葫油、白糖、雞蛋及蘇打等。制作時,将和好的面擀成直徑約半尺左右的薄餅,在鐵鍋内鋪一層磁砂,放一層餅,進行烘烙。熟後的圓餅呈金黃色,面皮上均勻地布滿圓形小坑,狀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質酥脆,為别具一格的風味小吃,名聞遐迩。

旅遊景點

繁峙縣境内的文物古迹和名勝景點較多,共有各種文物景點56處,其中國保單位2處,省保單位6處,中外聞名的岩山寺,始建北宋,寺内精美的金代壁畫,是中國藝術的瑰寶;著名的平型關遺址,内長城以及秘魔寺、龍洞、公主寺等五台山外圍寺院均屬遊覽勝地。此外還有聞名中外的著名風景區——五台山。

五台山

中國佛教及旅遊勝地。位于忻州市五台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裡。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在《2008中國避暑名山榜》上,五台山位列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8首屆“中國文化産業品牌”榜發布暨第三屆中國文化産業高峰論壇上,五台山以“中國佛教名山之冠”入選“中國文化旅遊十大品牌”,并入選《2008中國文化品牌報告》曆史年鑒一書五台山景區圖。

2008年12月,由《行遊天下》旅遊雜志、搜狐旅遊、中國旅遊胡同社區網、美景中國網站聯合推出"中國最美旅遊勝地評選"活動,通過廣大網民投票的形式,評選出中國最美的旅遊勝地。山西五台山榮獲“中國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之首。在人民網舉辦的“改革開放30周年30個最受關注”的系列評選中,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再次榜上有名,成為改革開放30年來最受關注的30個景區之一。

平型關

座落在橫澗鄉平型關村的瓶形嶺上,屬國保單位。始建于明代,有明清都進行過不同程度的維修。平型關四周群峰挺拔,關口狹窄,地勢險要,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1937年9月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115師在這裡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激戰,殲敵千餘人,取得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大勝仗,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救國鬥志。平型關呈正方形,現北城門保存尚好。與平型關相連的還有北到團城口蜿蜓起伏于群山之中,長達30公裡的内長城。内長城雖然不太完整,但雄資猶存,仍可供人欣賞,長城、關隘、峰火台構成了平型關地區獨特的風貌。

岩山寺

原名靈岩寺,位于繁峙縣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延村。創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屢有修茸。岩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寺内正殿已毀,現存建築主要有南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其它殿四間,禅房三間,垂花門一座,鐘樓一座兼做山門。除南殿外,其餘均為晚清到民間年間的建築。寺内青松郁郁,古殿峻峨,壯觀幽谧,仿佛鑲于山野的璀璨明珠。南殿為文殊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殿内殘留金代彩塑水月觀音、脅侍、天王和文殊坐騎等。水月觀音面額豐腴,神采俨然,衣帶飄灑若乘風翩翩欲飛。内壁四圍有金代壁畫,現存總面積約90平方米,完工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由金代宮廷畫師王逵所繪。

壁畫内容,都是以佛教經傳故事為主題的。西壁所繪為釋迦牟尼的生平故事;東壁描繪了養生太子割肉孝敬父母的故事;北壁繪制了一組塔寺和五百商人航海遇難,羅刹女營救他們的故事;南壁繪有樓閣人物和供養人像,所表現的藝術形象,無論帝王将相、宮妃才女、小農工商,還是宮廷樓閣、磨坊酒肆、旗仗車輛等,都是北宋社會的形制。其中許多畫面應該說就是宋、金時期社會生活的縮影。是研究宋、金曆史、社會、宗教、建築、美術的珍貴資料,與永樂宮壁畫堪稱山西壁畫的“雙壁。”

秘魔岩

又名秘魔寺,因唐朝秘魔和尚在此講經說法而得名,位于繁峙縣城南37公裡的岩頭鄉岩頭村東,距西豆公路2.5公裡。秘魔岩創建于北齊,唐宋時聲譽大振,聞名全國,在佛教界享有盛名。特别是秘魔岩的“龍洞”,是佛教徒到五台山必須朝拜之地,有“朝五台山,不朝龍洞,隻朝了半座山”的說法。龍洞是五台山八大景之一。說是洞,其實無洞,而是兩座陡崖結合處留下的一條長數丈、寬寸把、兩邊崖壁陡直筆立的岩縫。

傳說是文殊用兩山鎖小龍之處。秘魔岩地處群山環抱之中,這裡風景秀麗,文物較多,使人留連忘返。有“百丈高崖,豔似朝霞”、“斷崖無路隻飛梯”、“千年古松成奇觀’等景色。現存有唐代磚塔一座,五代時的磚塔及墓碑各一。宋金時代的經幢十座,明代磚塔一座,石雕佛像二十餘尊。寺内有大雄殿五間,文殊殿五間,配殿、僧舍等二十餘間,均為清代所建。秘魔岩寺廟主殿、鐘鼓樓等建築無不體現着五台山寺廟建築的風格;雕刻在石壁上的佛像與雲岡石窟有異曲同工之妙。

著名人物

範慕韓

範慕韓,1917年出生,194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陝甘甯邊區工業局工礦課課長,東北軍區軍工部材料處處長等。1949年建國後,任國務院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經委經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5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鄭希文

鄭希文,1922年出生,山西繁峙砂河鎮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共繁峙縣區委書記等。1949年建國後,曆任華北軍區幹部管理部辦公室副主任,司法部副部長。是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郝志國

别名郝治國,山西繁峙人。198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任大同市展覽館美術設計、二級美術師,大同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主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

範淩

1953年4月出生,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砂河人,中共黨員。1970年12月入伍。曆任北京軍區某部排長,1990年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秘書局副局長。2007年7月晉升為武警少将警銜。

謝海

1953年10月生,忻州市繁峙砂河人。197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71年11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函授本科畢業,高級經濟師。2009年3月至今任臨汾市委書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