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核方法

績效考核方法

企業績效管理方法
績效考核是指考核主體對照工作目标和績效标準,采用科學的考核方式,評定員工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員工的工作職責履行程度和員工的發展情況,并且将評定結果反饋給員工的過程。是企業績效管理中的一個環節,常見績效考核方法包括BSC、KPI及360度考核等,主流商業管理課程如EMBA、MBA等均将績效考核方法的設計與實施作為針對經理人的一項重要人力資源管理能力要求包含在内,主要是人力資源部門的核心工作之一。[1]
  • 中文名:績效考核方法
  • 英文名:Performance appraisal methods
  • 應用範圍:企業績效管理
  • 考核方法:BSC、KPI及360度考核等
  • 商業管理課程:EMBA、MBA等
  • 針對對象:每個職工所承擔的工作

方法内容

内容

績效考核辦法通常也稱為業績考評或“考績”,是針對企業中每個職工所承擔的工作,應用各種科學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對職工行為的實際效果及其對企業的貢獻或價值進行考核和評價。它是企業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業管理強有力的手段之一。業績考評的目的是通過考核提高每個個體的效率,最終實現企業的目标。在企業中進行業績考評工作,需要做大量的相關工作。首先,必須對業績考評的涵義作出科學的解釋,使得整個組織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方法

一、相對評價法

(1)序列比較法

序列比較法是對按員工工作成績的好壞進行排序考核的一種方法。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确定考核的模塊,但是不确定要達到的工作标準。将相同職務的所有員工在同一考核模塊中進行比較,根據他們的工作狀況排列順序,工作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較差的排名在後。最後,将每位員工幾個模塊的排序數字相加,就是該員工的考核結果。總數越小,績效考核成績越好。

(2)相對比較法

相對比較法是對員工進行兩兩比較,任何兩位員工都要進行一次比較。兩名員工比較之後,相對較好的員工記“1”,相對較差的員工記“0”。所有的員工相互比較完畢後,将每個人的得分相加,總分越高,績效考核的成績越好。

(3)強制比例法

強制比例法是指根據被考核者的業績,将被考核者按一定的比例分為幾類(最好、較好、中等、較差、最差)進行考核的方法。

二、絕對評價法

(1)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是通過将組織的整體目标逐級分解直至個人目标,最後根據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況來進行考核的一種績效考核方式。在開始工作之前,考核人和被考核人應該對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時間期限、考核的标準達成一緻。在時間期限結束時,考核人根據被考核人的工作狀況及原先制定的考核标準來進行考核。

(2)關鍵績效指标法

關鍵績效指标法是以企業年度目标為依據,通過對員工工作績效特征的分析,據此确定反映企業、部門和員工個人一定期限内綜合業績的關鍵性量化指标,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績效考核。

(3)等級評估法

等級評估法根據工作分析,将被考核崗位的工作内容劃分為相互獨立的幾個模塊,在每個模塊中用明确的語言描述完成該模塊工作需要達到的工作标準。同時,将标準分為幾個等級選項,如“優、良、合格、不合格”等,考核人根據被考核人的實際工作表現,對每個模塊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總成績便為該員工的考核成績。

(4)平衡記分卡

平衡記分卡從企業的财務、顧客、内部業務過程、學習和成長四個角度進行評價,并根據戰略的要求給予各指标不同的權重,實現對企業的綜合測評,從而使得管理者能整體把握和控制企業,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标。

三、描述法

(1)全視角考核法

全視角考核法(360°考核法),即上級、同事、下屬、自己和顧客對被考核者進行考核的一種考核方法。通過這種多維度的評價,綜合不同評價者的意見,則可以得出一個全面、公正的評價。

(2)重要事件法

重要事件是指考核人在平時注意收集被考核人的“重要事件”,這裡的“重要事件”是指那些會對部門的整體工作績效産生積極或消極的重要影響的事件,對這些表現要形成書面記錄,根據這些書面記錄進行整理和分析,最終形成考核結果。

績效定量管理法正是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工作狀況下,通過對數據的科學處理,及時、準确地考核,協調落實收入、能力、分配關系。

四、目标績效考核法

目标績效考核是自上而下進行總目标的分解和責任落實過程,相應的,績效考核也應服從總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因此,作為部門和職位的KPI考核,也應從部門對公司整體進行支持、部門員工對部門進行支持的立足點出發。同時公司的領導者和部門的領導者也應對下屬的績效考核負責,不能向下屬推卸責任。績效考核區分了部門考核指标和個人考核指标,也能夠從機制上确保上級能夠積極關心和指導下級完成工作任務。

考核指标的SMART原則

S:(Specific)------明确的、具體的,指标要清晰、明确,讓考核者與被考核者能夠準确的理解目标;

M:(Measurable)------可量化的。一家企業要量化老闆、量化企業、量化組織架構。目标、考核指标更要量化,比較好、還不錯這種詞都不具備可量化性,将導緻标準的模糊,一定是要數字化的。沒有數字化的指标,是不能随意考核的,一考核就容易出現誤差;

A:(Attainable)-----可實現的,目标、考核指标,都必須是付出努力能夠實現的,既不過高也不偏低。比如對銷售經理的考核,去年銷售收入2000萬,今年要求1.5億,也不給予任何支持,這就是一個完全不具備可實現性的指标。指标的目标值設定應是結合個人的情況、崗位的情況、過往曆史的情況來設定的;

R:(Relevant)-----實際性的、現實性的,而不是假設性的。現實性的定義是具備現有的資源,且存在客觀性、實實在在的;

T:(Time bound)-----有時限性的,目标、指标都是要有時限性,要在規定的時間内完成,時間一到,就要看結果。如要求2000萬的銷售額,單單這麼要求是沒有意義的,必須規定在多長時間内完成2000萬的銷售額,這樣才有意義。

如何設定目标

目标績效來源于對企業經營目标的分解,即為完成戰略而将企業經營目标逐層分解到每個部門及相關人員的一種指标設計方法。

從管理學上說,目标是比現實能力範圍稍高一點的要求,也就是“蹦一蹦,夠得着”的那種。“目”就是眼睛看得到的,想得到的,願意得到的,它是一種夢想;“标”者,尺度也。目标就是有尺度的目标,沒尺度的夢想叫幻想、空想、異想天開。

目标不是憑空吹出來的,不是虛刻畫出來的,不是閉門造車想出來的,而是企業上下一心,大家一起締造出來的,要有詳實的數據,有人認同,有完成的周期,還要有激情,要經過精确的預算和計劃。

目标設立後,企業一定要想辦法把它變成大家的夢想,要讓每一個員工都去認同它。隻有當員工和公司存在共同信念時,員工才能在一家公司深入長期地發展。

通過目标分解所得到的指标,其考核的内容是每個崗位、每個人最主要的且必須完成的工作。各層級人員的目标指标是層層分解而得的。績效考核必須是由上而下的,董事長、總經理要以身作則,單純地隻對普通員工做考核是不能形成企業的考核文化的。

常見的指标

銷售額(銷售收入)生産成本(次品率、産品成本、生産員工産值、生産成本降低率)

采購成本(原材料成本、設備成本、進貨成本)

管理成本(運營成本節約率)

營銷成本(費銷比)

人員工資成本(人才達成率、人才培訓率、工作飽和度、工資效益比)

稅務成本(節稅率、稅銷比)

商業模式建設(商業模式的量化、标準化、有形化)

生産系統建設(生産流程、标準的制定、頒布、培訓、實施、修訂)

組織系統建設(組織系統的方案制定、頒布、培訓、實施、修訂、評估)

業務系統建設(業務流程的制定、頒布、培訓、實施、修訂)

财務體系建設(财務流程、規章制度的制定、頒布、培訓、實施、修訂)流程體系建設(運營流程的制定、頒布、培訓、實施、修訂)

使用單位

事業單位

以績效改進為中心

績效管理是一個循環,自績效計劃開始,經過績效輔導、績效考核、績效反饋到考核結果的應用,形成了一個閉環;經總結提高後,進入下一輪績效循環;在這一過程中,組織績效呈螺旋上升的趨勢;而績效管理的目的,正是促進被考核者達成目标,并實現績效的持續改進。

程序公平

所謂程序公平,即績效管理的體系科學公平,程序規範公正,結果透明公開。

首先,事業單位的性質決定了其考核指标的量化程度低、标準化程度低,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再不能很好地解決程序公平問題,則考核的公信力将大受影響;

其次,績效考核體系的建設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和摸索,而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剛開始全面推行,案例、經驗、數據庫等都不完善,因此,需要先從程序的規範入手,因為程序的規範難度相對較小;

第三,通過程序的固化,可以引導全員觀念的轉變,由傳統的為發獎金而開展的年終考評轉變為為實現目标而進行的績效管理。

實現程序公平,首先需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其次需要通過培訓令大家理解、認同績效管理的意義與目的,第三要設計科學、規範、可操作的程序,第四要引入軟件等方法,将績效管理程序固化、标準化,使之能夠可持續執行,避免“一陣風、運動式”的績效考核。

标準公平

所謂标準公平,對于績效管理的要求則更高,它要求績效管理的目标能夠轉化為一套具有領先性、體系性、可操作性的指标和标準并有效分解到被考核單元(組織、部室、崗位),同時,通過配套的數據收集與管理體系,對每個被考核單元給出客觀、公平的評價。

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的終極目标是要做到标準公平。所謂标準公平,體現在四個關鍵點:

首先,一個績效管理良好的組織,其績效考核的整體指向必然是組織的戰略或經營目标,因此,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工作要做好,首先要有單位的戰略或年度目标,因為這才是績效考核真正的目的和方向。應該說,這方面事業單位的基礎還是有的,一般都有每年的工作計劃和工作報告,這是一個很好的基礎條件。

其次,需要有一套程序、一個部門或崗位負責分解上述目标,形成針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和科室的考核指标,稱為“戰略解碼”,這項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每個季度、每個月都需要跟蹤指标的完成情況、并根據環境變化進行調整。

第三,需要建立分層分類的崗位考核指标庫,以及針對科室負責人的績效考核培訓體系。隻有分層分類,才能體現不同崗位的工作責任和工作特點;而科室負責人是績效考核的中間層,隻有這一層級的管理人員熟練、技巧、規範地使用績效考核的方法,才能夠把單位給予自己的考核壓力有效地傳遞到基層,并根據表現給予每一位員工科學、客觀的考核結果。

第四,需要建立一套數據的收集和評估程序。需要财務和相關業務科室提供的數據,要明确責任人、數據提交時間、數據報送口徑;需要考核小組、述職會或360度評價的,要建立盡可能詳盡的評價标準或“目标錨”;需要外部評價的,要做好外部評價機構的選擇、管理和審核工作。

企業

1、工作标準法,把員工的工作與企業制定的工作标準、勞動定額相對照,以确定員工業績。優點在于參照标準明确,評價結果易于作出。缺點在于針對管理崗位人員的标準制定難度較大,缺乏可量化的指标。

2、排序法,把一定範圍内的員工按照某一标準由高到低進行排列的一種績效評價方法。其優點在于簡便易行,避免了趨中誤差,缺點是标準單一,不同部門或崗位之間難以比較。

3、硬性分布,此方法和排序法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是将限定範圍的員工按照某一概率分布強制分布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避免了大鍋飯,缺點在于概率假設不一定合乎事實,不同部門或範圍中的概率可能不同。

4、關鍵事件法,指記錄那些對部門或企業效益産生重大積極或消極影響的行為。考核者必須把被考核者在考核期内所有關鍵事件都記錄下來,其優點在于比較客觀,缺點在于工作量大,而且還需要一個量化的過程。

5、目标管理法,其基本特點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一起制定工作目标,并且指導和協助其完成目标,并不斷修正目标。這使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關系從單純監督與被監督轉變為顧問和促進者,促進了工作目标和績效目标的實現。

6、360度考核法,此方法是結合上述多種方法,通過不同的考核者來進行考核,在考核指标選擇上盡可能量化,同時結合目标管理和一定程度上的硬性分布和強制排序。缺點是考核工作量較大,考核周期難以選擇。

外資企業

1.人格特質類考核方法

人格特質類考核方法所關注的是員工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某些被認為對企業的成功非常有利的人格特質,如品德、工作積極性、團隊意識、創新精神、領導力等。如果員工在這些方面表現較好,那麼員工的績效水平的分數就較高。人格特質類考核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圖尺度評價法(graphic rating scales,GRS)及其各種變體。

2.行為類考核方法

行為類考核方法通過考察員工在工作中的行為表現,将員工的行為表現與組織希望員工所表現出的行為進行對比,從而确定績效水平。這其中常用的方法有關鍵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approach,CIA)、行為錨定等級評價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s,BARS)、行為觀察評價法(behavioral observation scales,BOS)等。

3.結果類考核法

Bernardin等人将績效定義為“在特定的時間内,由特定的工作職能或活動産生的産出記錄,工作績效的總和相當于關鍵和必要工作職能中績效的總和(或平均值)”,這是“績效為結果”的典型觀點。基于這種理解,研究者們認為注重目标與結果的差異是績效管理的一個好辦法。

不難看出,這三類考核方法都是以組織的目标作為基準,用以檢驗員工的人格特質、工作行為或工作結果是否達到了組織的要求,将找出其中的差距并縮小差距作為績效管理的根本目的,這同時也是公司進行員工培訓的最根本的出發點。

考核步驟

第一步,工作分析,制定企業KPI指标庫

第二步,設定績效考核表

第三步,對員工開展培訓。

對于剛開始進行績效考核的企業,培訓的内容包括:

企業的有步驟的願景,所有的考核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目标,挑戰業績的極限,去實現企業的願景;

企業的文化和改革的必要性。績效指标的選擇本身就是結合企業文化制定的,推行績效考核的目的不是為了降低員工工資,而是希望員工在績效提升的同時收獲更高收益;

績效與薪酬挂鈎的政策,績效考核結果如何與薪酬對應,如何計算個人績效工資。薪酬必須讓員工可以計算,員工才有可見的利益動力;

考核的主體關系,就是被誰考核,當然一般是由直接上級進行考核;

績效考核的表格,就是考核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

績效考核制度,就是考核的流程、方式方法等。

第四步,試考核。

第五步,公布績效考核政策。政策的公布可采用簽字法、公示法等方法;

第六步,外部專家導入。

與企業内部人員相比,外部專家更具備權威性和指導性,企業可以考慮聘請外部專家幫助導入,在正式考核前對員工心态進行調整,做好相應的風險防控措施,樹立競争機制、競争文化等,讓員工認同考核,認同企業要求。

第七步,考核

第八步,績效面談與應用、改進。

績效考核是一個不斷提升的循環,每月績效考核完成後,直接上級都應與下級進行績效面談,肯定員工當月做得好的部分,指出不足之處,共同制定績效改進計劃,以提升下一階段的考核業績。

注意事項

作為理論研究,各種方法有着自身嚴格的理論界限和體系框架,但作為一個咨詢者,嘉合智博更關注它們之間的共性,每一種工具的價值所在,它們給予企業管理者和咨詢者的啟示。綜合起來,可以概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企業的目标是核心。無論哪一種方法,管理的内容是目标,管理的目的是保證目标的實現。

其次,系統的内在邏輯。公司、部門和具體崗位,高層、中層和基層,都是一個神經系統,壓力的傳遞,責任的追蹤,績效夥伴,誰也離不開誰。

第三,同樣的SMART原則。明确的、可衡量的、量化的、務實的、有時間表的,這些原則,這些要求是業績管理操作性強的根本。

第四,管理的80/20法則。關鍵的20%創造了80%的績效。所以業績管理所關注的是關鍵業績指标。

第五,關注未來和發展。目标本身就是關注未來發展的,它體現了企業的追求;考評是手段,激勵是目标,改善是根本。業績管理所追求的是企業的持續發展。

第六,雙向溝通,持續改善。

設定目标要溝通,考評結果要溝通,如何改善要溝通。業績管理很簡單,就是目标+溝通。

的确,平衡積分卡是設定企業目标再科學不過的工具;關鍵業績指标的分解方式在設定個人目标的時候,是那麼精細;标杆其實就是每一項考核指标最好的指标和标準來源。

企業業績管理不可能窮盡所有的方法,但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它們的精華的集合。

方法特征

縱觀企業五花八門的績效考核方法(或稱績效工資分配方案等),可以歸為以下八大共同特征:

(1)緊密擁抱型:績效考核與獎金發放高度融合在一個方案中,很難拆分;

(2)關系專一型:一個指标一份錢,多個指标多份錢的表現形式;

(3)輕計劃重考核型:指标下達時估算成分過大甚至“拍腦袋”,考核時造勢、加壓轟轟烈烈;

(4)強業務弱職能型:考核方案主要針對銷售、生産等業務部門,職能部門往往形式化;

(5)指标業務化型:指标聚焦在銷售、成本、産值等業務類,管理指标由于量化困難而較少;

(6)指标量化悖論型:為了科學公平而将指标盡量量化,但又由于量化繁雜而趨向簡單可行;

(7)重算賬輕分析型:很多績效考核方案的目的是算清獎金,而對于出現的問題缺乏分析;

(8)激勵缺乏多元化型:考核結果應用單一,培訓、晉升、福利的多種激勵與考核關系不大;

其中,輕計劃重考核型、強業務弱職能型、指标業務化型、指标量化悖論型體現在績效的管理技術層面;緊密擁抱型、關系專一型、重算帳輕分析型、激勵缺乏多元化型則體現的是管理導向問題。

績效技術在大學中就是教育技術,是以提高教與學的質量為重心,所以,在工作當中,績效的考核一定要與經濟效益聯系起來。

計分方法

常用的考核指标的計分方法有五種:層差法、減分法、比率法、非此即彼法和說明法。

1、層差法

層差法是将考核結果分為幾個層次,實際執行結果落在哪個層次内,該層次所對應的分數即為考核的分數。

例如:人員招聘周期=用人單位提出用人申請經确認的時間到員工入職到位的時間段。

如果設定的最低完成時間為30日,期望完成時間為25日。招聘周期指标在考核中所占有的權重為15%,即15分,

假設計分方式可以分為三種:

A、25日以内完成,得15分;

B、25~30日之間完成,得10分;

C、30日以後完成,得0分;

2、減分法

減分法是針對标準分進行減扣而不進行加分的方法。在執行指标過程中當發現有異常情況時,就按照一定的标準扣分,如果沒有異常則得到滿分。

3、比率法

比率法就是用指标的實際完成值除以計劃值(或标準值),計算出百分比,然後乘以指标的權重分數,得到該指标的實際考核分數。

計算公式:A/B*100%*相應的分數。(A為實際完成值,B為計劃值或者标準值)

例如:人力資源部的招聘計劃完成率=實際招聘人數/計劃招聘人數

如果招聘計劃完成率在本季度中占有20%的權重,即20分,所得的分數為:招聘計劃完成率*20

4、非此即彼法

非此即彼法是指結果隻有幾個可能性,不存在中間狀态。

例如:信息部是負責公司一級流程發布計劃達成率。

假如季度指标中所占的權重為10%,即10分,由于每個部門的流程不會很多,人力資源部門也許隻有8個流程,财務部門也許隻有7個流程,故信息部所統計的每個季度完成的流程數量不會很高,所以該指标的最低要求為100%,計算時,隻有兩個結果,100%完成,沒有完成。

假如是100%完成,得10分;

假如沒有100%完成,得0分;

5、說明法

說明法:無法用以上幾種方法考核時所使用的一種方法。說明法主要是需要對績效考核結果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進行說明,并設定每一種情況所對應的計分方法。

例如:員工滿意度調查及分析指标就可以用說明法來計分。假如該指标為某崗位的20%,則四項分值分别為:2分、8分、4分、6分;六位老總分别針對四項内容分别打分,将六位老總對四項打分之和即為最後得分。

方法選擇

根據考評内容的不同,考評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考評,可以有效的減少考評誤差,提高考評的準确度。

比如,我們可以安排直接上級考評直接下屬的“重要工作”和“日常工作”部分,同事之間對“工作态度”部分進行互評。另外,還可以讓員工對“日常工作”和“工作态度”部分進行自評,自評成績不計入總成績。主要是讓考評人了解被考評人的自我評價,以便找出自我評價和企業評價之間的差距,這個差距可能就是被考評者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資料可以為後面進行的考評溝通提供有益的幫助。

為了考評的近期誤差,人力資源部門可以建議考評人對被考評人的“重要工作”和“日常工作”經常進行非正式考評,并記錄關鍵事件,在正式考評時,可以以此為原始材料。另外在考評時,考評人對所有被考評人的同一項目進行集中考評,而不要以人為單位進行考評。

1、目标考評

對“重要任務”考評采取目标考評方法。在一個考評周期前,考評人和被考評人要讨論制定一個雙方都接受的“重要任務說明”,該說明中要明确任務名稱、任務描述、任務工作量等内容。

2、自評

自評即被考評人的自我考評,考評結果一般不計入考評成績,但它的作用十分重要。自評是被考評人對自己的主觀認識,它往往與客觀的考評結果有所差别。考評人通過自評結果,可以了解被考評人的真實想法,為考評溝通做了準備。另外,在自評結果中,考評人可能還會發現一些自己忽略的事情,這有利于更客觀的進行考評.

3、互評

互評是員工之間相互考評的考評方式。互評适合于主觀性評價,比如“工作态度”部分的考評。互評的優點在于:首先,員工之間能夠比較真實的了解相互的工作态度,并且由多人同時評價,往往能更加準确的反映客觀情況,防止主觀性誤差。互評在人數較多的情況下比較适用,比如人數多于5人。另外,在互評時不署名,在公布結果時不公布互評細節,都可以減少員工之間的相互猜疑.

4、上級考評

在上級考評中,考評人是被考評人的管理者,多數情況下是被考評人的直接上級。上級考評适合于考評“重要工作”和“日常工作”部分。

5、書面評價

由于每位員工都有不同的特點,而标準化的考評方式則忽略了這個因素,将員工等齊劃一,不利于員工個人成長。書面評價則彌補了這個缺陷。一般來講,書面評價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内容:肯定員工成績;指出員工不足;企業對員工的期望。書面評價可以由上級撰寫,也可由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統一撰寫。

考核成效

做人力資源管理的朋友都知道,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管理最難的,為什麼而考,如何考,如何減少抵觸、增強助力,考出效果,不說皆大歡喜,但求大家可以接受,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我認識的人力資源經理中,很多人都喜歡招聘,不喜歡績效,簡單點講,招聘活動,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而績效問題卻牽涉面極廣,幾乎是組織的命脈,操作起來不僅涉及公司文化、人員素質、還涉及到推進方法、更涉及到變化多端的指标,每一項對人力資源經理而言都是考驗。

做人力資源經理的朋友,首先要解決人本問題,考核指标的設計方法多樣,但各有千秋、各有短長,必須根據自己企業的情況,擇一為主,其他為輔,千萬不能出現花了很多時間,功夫去設計出來的東西根本就不适用這種情況,比如說360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可以作為主要的考核工具的,這點我們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指标設計過程,盡量讓大家參與進來,千萬不能出現什麼都由你去操持,你去設計,好像全都隻有你懂,在考核初期,未必就很完善,關鍵是讓更多人認同,有了認同度,其他一切都可以逐步優化。

在考核體系設計中,一定要實現考核系統與其他人力資源系統的相融性,盡量與其他模塊相協調。

領導的支持也很重要,一句話,群衆基礎與領導支持,解決了這個問題,考核體系的實施是水到渠成的事。

另外如何幫助部門經理從“績效考核”提升到“績效管理”,是需要我們付出更多耐心,一方面體系上不能太繁雜,另外也要做出示範,督促經理們在部屬績效改進上下夠功夫,形成氣候,這樣績效管理的初步目标才算達到了。

制定出優秀的績效考核管理戰略計劃

企業需要重新評估其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并需意識到員工規劃和績效管理是提高企業競争優勢的重要手段。很多人認為,已經有許多企業意識到了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那麼如何才能制定出優秀的績效管理計劃,從而提高企業的競争力呢?以下是我認為對開發有效的績效管理戰略至關重要的十個步驟。

1. 明确推動制定績效管理解決方案的需求。如上文提到的金融組織一樣,制定績效管理計劃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繼任人選嗎?如巴爾的摩的例子一樣,制定計劃是為了改善表現不盡人意的組織的績效嗎?

2. 确定戰略的發展方向。舉例說,當波音意識到與主要競争對手Airbus産生差距時,該芝加哥公司開始反省其員工的組織形式。它發現,若要打敗Airbus,波音就需如Airbus一樣,赢取外部的企業戰略合作夥伴。波音的自我檢查引導其制定出了合适的戰略。

3. 确保您的業務與戰略挂鈎。在銀行業,兼并極為常見。如果您的企業有很多業務部門,并且有一些是通過新近的收購而獲得的,那麼确保您的業務與戰略挂鈎就更為重要。

4. 确保您公司的員工都是您需要的人才。不要想當然的以為您了解自己員工的技能。五個不同的管理者對同一個員工能力的評價可能産生五種不同的結果。

5. 根據一緻的标準評估員工。如果您評估員工的标準在變化,您将不能建立評估員工表現的統一标準。而如果沒有這種标準,就無法衡量進展。

6. 讓員工清楚了解自己的表現是否與公司戰略相符。為您的績效管理架構創造一個開放的交流平台。若您的企業擁有内網,則可在内網首頁探讨計劃的進展及戰略。如果您的員工不能使用電腦進行在線探讨,則可考慮通過直郵來通知大家計劃的最新進展。同時,還需安排時間與員工溝通,告知其他們的個人努力是如何幫助公司實現如增加銷售或提高客戶服務等目标的。

7. 為員工提供職業發展機會。一旦戰略制定,即要确保業務與戰略的一緻性,并開始與員工在企業目标上進行交流。當知道公司的整體戰略及其個人參與部分時,員工情緒會提高,将非常樂于學習如何專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為您的員工描繪一幅藍圖,讓他們清楚知道公司管理者的職責和責任,并通過提供發展機會建立員工的自信。

8. 将員工的能力與職位挂鈎。您不僅需要了解您員工和管理者的技能水平,并且還需要知道他們具備何種能力。舉例說,您非常優秀的會計師可能還具備良好的撰寫能力。在同時掌握金融和寫作的基礎上,她可能成為投資者關系部的優秀員工。

9. 鼓勵員工往有助于實現企業目标的方向表現。培訓可為員工傳授所需的技能,但并不會改變行為表現。當一個組織的領導對績效管理架構表示出信任并親自進行實施時,員工的表現也會随之改變。

10. 找出差距并長期監控。找出培訓與指導的方法,建立員工的責任心。改變往往使人們極為不安,您可通過使管理者也投入到部門的發展中,來減輕員工的此種不安。讓您的管理者成為平和的指導者,而非嚴肅的訓練者。當表現差距擴大時,可視之為建立強大團隊的機會,不要因為員工的某些缺點而進行懲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