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物流

綠色物流

物流術語
綠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淨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業環節和物流管理全過程的綠色化。從物流作業環節來看,包括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流通加工等。從物流管理過程來看,主要是從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目标出發,改進物流體系,既要考慮正向物流環節的綠色化,又要考慮供應鍊上的逆向物流體系的綠色化。綠色物流的最終目标是可持續性發展,實現該目标的準則是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統一。
    中文名:綠色物流 外文名: 所屬學科: 英文名:Environmental logistics 目标: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包括:物流作業環節和物流管理全過程

簡介

綠色物流又稱環保物流,表現為一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理念,因此,實施綠色物流管理是一項有利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

對企業而言,實施物流綠色化管理戰略,将給企業帶來明顯的社會價值,包括企業形象、企業信譽和企業責任等方面的提升。

綠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從管理學的角度講,綠色物流是指為了實現顧客滿意,連接綠色需求主體和綠色供給主體,克服空間和時間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綠色商品和服務的綠色經濟管理活動過程。“綠色物流”裡的綠色,是一個特定的形象用語,它泛指保護地球生态環境的活動、行為、計劃、思想和觀念在物流及其管理活動中的體現。

“綠色物流”的概念:綠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标,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

綠色物流是以經濟學一般原理為基礎,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态經濟學理論、生态倫理學理論、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論和物流績效評估的基礎上的物流科學發展觀。

同時,綠色物流也是一種能抑制物流活動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利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包裝、配送等作業流程的物流活動。内涵綠色物流的内涵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集約資源

這是綠色物流的本質内容,也是物流業發展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優化資源配置,企業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

綠色運輸

運輸過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是物流活動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打造綠色物流,首先要對運輸線路進行合理布局與規劃,通過縮短運輸路線,提高車輛裝載率等措施,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标。另外,還要注重對運輸車輛的養護,使用清潔燃料,減少能耗及尾氣排放。

綠色倉儲

綠色倉儲一方面要求倉庫選址要合理,有利于節約運輸成本;另一方面,倉儲布局要科學,使倉庫得以充分利用,實現倉儲面積利用的最大化,減少倉儲成本。

綠色包裝是物流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綠色包裝可以提高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資源消耗,避免環境污染。

廢棄物物流

廢棄物物流是指在經濟活動中失去原有價值的物品,根據實際需要對其進行搜集、分類、加工、包裝、搬運、儲存等,然後分送到專門處理場所後形成的物品流動活動。

起因

人類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

随着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在不斷惡化。具體表現是:能源危機,資源枯竭,臭氧層空洞擴大,環境遭受污染,生态系統失衡。以環境污染為例,全球20多個特大城市的空氣污染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标準。人類的認識往往滞後于客觀自然界的發展,當前生态環境保護的意義逐漸被人類所認識。

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環境保護意識開始覺醒,十分關心和重視環境問題,認識到地球隻有一個,不能破壞人類的家園。于是,綠色消費運動在世界各國興起。消費者不僅關心自身的安全和健康,還關心地球環境的改善,拒絕接受不利于環境保護的産品、服務及相應的消費方式,進而促進綠色物流的發展。與此同時,綠色和平運動在世界範圍内展開,環保勇士以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給各種各樣危害環境的行為以沉重打擊,對于激勵人們的環保熱情、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倡導

綠色物流的發展與政府行為密切相關。凡是綠色物流發展較快的國家,都得益于政府的積極倡導。各國政府在推動綠色物流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追加投入以促進環保事業的發展;二是組織力量監督環保工作的開展;三是制定專門政策和法令來引導企業的環保行為。

環保事業是關系到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偉大事業,國際組織為此作出了極大的努力并取得了顯著成效。1992年,第27屆聯大決議通過把每年的6月5日作為世界環境日,每年的世界環境日都規定有專門的活動主題,以推動世界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聯合國環境署、世貿組織環境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展開了許多環保方面的國際會議,簽訂了許多環保方面的國際公約與協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綠色物流發展鋪平了道路。

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推動。

随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些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漸淡化,環境壁壘逐漸興起。為此,ISO14000成為衆多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ISO14000的兩個基本思想是預防污染和持續改進,它要求建立環境管理體系,使其經營活動、産品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化。

ISO14000不僅适用于第一、二産業,也适用于第三産業,更适用于物流業。物流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一席之地,發展綠色物流是其理性選擇。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後,将逐漸取消大部分外國股權限制,外國物流業将進入中國市場,勢必給國内物流業帶來巨大沖擊,也意味着未來的物流業會有一場激烈的競争。

現代物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綠色物流是現代物流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物流業作為現代新興産業,有賴于社會化大生産的專業分工和經濟的高速發展。而物流要發展,一定要與綠色生産、綠色營銷、綠色消費等綠色經濟活動緊密銜接。人類的經濟活動不能因物流而過分地消耗資源、破壞環境,以至于造成重複污染。此外,綠色物流還是企業最大限度降低經營成本的必由之路。一般認為,産品從投産到銷出,制造加工時間僅占10%,而幾乎90%的時間為倉儲、運輸、裝卸、分裝、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物流過程。因此,物流專業化無疑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礎。

管理

綠色供應商管理

供應商的原材材料,半成品的質量的好壞優劣直接決定着最終産成品的性能,所以要實施綠色物流還要從源頭上加以控制。由于政府對企業的環境行為的嚴格管制,并且供應商的成本績效和運行狀況對企業經濟活動構成直接影響。因此在綠色供應物流中。有必要增加供應商選擇和評價的環境指标,即要對供應商的環境績效進行考察。

綠色生産管理

綠色生産又包括綠色原材料的供應、綠色設計與制造以及綠色包裝。綠色産品的生産首先要求構成産品的原材料具有綠色特性,綠色原材料應符合以下要求:環境友好性;不加任何塗鍍,廢棄後能自然分解并能為自然界吸收的材料:易加工且加工中無污染或污染最小;易回收、易處理、可重用的材料,并盡量減少材料的種類,這樣有利于原材料的循環使用。

綠色制造則追求兩個目标,即通過可再生資源、二次能源的利用及節能降耗措施緩解資源枯竭,實施持續利用:減少廢料和污染物的生成排放,提高工業品在生産過程和消費過程中與環境的相容程度,降低整個生産活動給人類和環境帶來的風險,最終實現經濟和環境效益的最優化。

包裝是商品營銷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裝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後就被消費者遺棄,從而造成環境問題。例如,中國比較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就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随地遺棄引起的。綠色包裝是指采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包裝,其特點是材料最省,廢棄最少且節約資源和能源;易于回收利用和再循環;包裝材料可自然降解并且降解周期短;包裝材料對人的身體和生态無害。

綠色運輸管理

交通運輸工具的大量能源消耗;運輸過程中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産生噪音污染;運輸易燃、易爆、化學品等危險原材料或産品可能引起的爆炸、洩露等事故。都會對環境造成很到的影響。因此構建企業綠色物流體系就顯得至關重要。

1)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制定配送計劃,提高運輸效率以降低貨損量和貨運量。開展共同配送,減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區域内的配送需求為對象,人為地進行有目的、集約化地進行配送。它是由同一行業或同一區域的中小企業協同進行配送。共同配送統一集貨、統一送貨可以明顯地減少貨流;有效地消除交錯運輸緩解交通擁擠狀況,可以提高市内貨物運輸效率,減少空載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務水平,使企業庫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實現“零”庫存,降低物流成本。

2)實施聯合一貫制運輸。聯合一貫制運輸是指以件雜貨為對象,以單元裝載系統為媒介,有效地巧妙組合各種運輸工具,從發貨方到收貨方始終保持單元貨物狀态而進行的系統化運輸方式。通過運輸方式的轉換可削減總行車量,包括轉向鐵路、海上和航空運輸。聯合一貫制運輸是物流現代化的支柱之一。

3)評價運輸者的環境績效,有專門運輸企業使用專門運輸工具負責危險品的運輸,并制定應急保護措施。企業如果沒有綠色運輸,将會加大經濟成本和社會環境成本,影響企業經濟運行和社會形象。

綠色儲存管理

儲存在物流系統中起着緩沖、調節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一個中心環節。儲存的主要設施是倉庫。現代化的倉庫是促進綠色物流運轉的物資集散中心。綠色倉儲要求倉庫布局合理,以節約運輸成本。布局過于密集,會增加運輸的次數,從而增加資源消耗;布局過于松散,則會降低運輸的效率,增加空載率。

倉庫建設前還應當進行相應的環境影響評價,充分考慮倉庫建設對所在地的環境影響。例如,易燃易爆商品倉庫不應設置在居民區,有害物質倉庫不應設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采用現代儲存保養技術是實現綠色儲存的重要方面,如氣幕隔潮、氣調儲存和塑料薄膜封閉等技術。

綠色流通加工管理

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過程中繼續對流通中商品進行生産性加工,以使其成為更加适合消費者的需求的最終産品。流通加工具有較強的生産性,也是流通部門對環境保護大有作為的領域。

綠色流通加工的途徑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方面變消費者分散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減少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産生的邊角廢料,以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污染。

産品綠色設計、綠色包裝和标識

綠色物流建設應該起自于産品設計階段,以産品生命周期分析等技術提高産品整個生命周期環境績效,在推動綠色物流建設上發揮先鋒作用。包裝是綠色物流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乳白色塑料的污染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過度的包裝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在日本,經營食品的商人已放棄塑料包裝,在食品界掀起“綠色革命”,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他們的食品包裝已不隻是要好和實用,照顧環境需要也成為包裝業的重要課題。

人在給食品包裝時盡量采用不污染環境的原料,用紙袋包裝取代塑料容器,這也減少了将用過後的包裝收集到工廠再循環所面對的技術和成本困難,綠色包裝設計在這方面發揮很大作用。

實施策略

樹立綠色物流觀念

觀念是一種帶根本性和普遍意義的世界觀,是一定生産力水平、生活水平和思想素質的反映,是人們活動的指南。由于長期的低生産力,人們更多地考慮溫飽等低層次問題,往往為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為個體利益忽視社會利益,企業因這種非理性需求展開掠奪式經營,忽視長遠利益和生态利益及社會利益,進而導緻來自大自然的警告。

推行綠色物流經營

物流企業要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制定其綠色經營管理策略,以推動綠色物流進一步發展。

1)選擇綠色運輸。通過有效利用車輛,降低車輛運行,提高配送效率。例如,合理規劃網點及配送中心、優化配送路線、提高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載貨率;改變運輸方式,由公路運輸轉向鐵路運輸或海上運輸;使用綠色工具,降低廢氣排放量,等等。

2)提倡綠色包裝。包裝不僅是商品衛士,而且也是商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綠色包裝要醒目環保,還應符合4R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再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和可再循環(Recycle)。

3)開展綠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轉向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集中處理流通加工中産生的邊角廢料,減少廢棄物污染,等等。

4)搜集和管理綠色信息。物流不僅是商品空間的轉移,也包括相關信息的搜集、整理、儲存和利用。綠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儲存的都是各種綠色信息,并及時運用于物流中,促進物流的進一步綠色化。

開發綠色物流技術

綠色物流的關鍵所在,不僅依賴綠色物流觀念的樹立、綠色物流經營的推行,更離不開綠色物流技術的應用和開發。沒有先進物流技術的發展,就沒有現代物流的立身之地;同樣,沒有先進綠色物流技術的發展,就沒有綠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們的物流技術與綠色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如物流機械化方面、物流自動化方面、物流的信息化及網絡化,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物流技術相比,大概有10年至20年的差距。要大力開發綠色物流技術,否則綠色物流就無從談起。

制定綠色物流法規

綠色物流是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正因為如此,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是企業的事情,而且還必須從政府約束的角度,對現有的物流體制強化管理。

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非常重視制定政策法規,在宏觀上對綠色物流進行管理和控制。尤其是要控制物流活動的污染發生源,物流活動的污染發生源主要表現在:運輸工具的廢氣排放污染空氣,流通加工的廢水排放污染水質,一次性包裝的丢棄污染環境,等等。因此,他們制定了諸如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國外的環保法規種類很多,有些規定相當具體、嚴厲,國際标準化組織制定的最新國際環境标志也已經頒布執行。

加強對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

綠色物流作為新生事物,對營運籌劃人員和各專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因此,要實現綠色物流的目标,培養和造就一批熟悉綠色理論和實務的物流人才是當務之急。

發展曆程

綠色物流在國外的發展

美國經濟高度發達,也是世界上最早發展物流業的國家之一。美國政府推行自由經濟政策,其物流業務數量巨大,且異常頻繁,因而決定了美國對綠色物流的更大關注。美國在其2025年的《國家運輸科技發展戰略》中提到交通産業的發展性質是與環境友善發展,這充分說明了綠色物流被提到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

歐洲也是較早将現代技術運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綠色化的先鋒。日本則是從美國引進現代的物流理念後,大力進行本國物流現代化建設,将物流運輸業改革作為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核心課題來研究和發展。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盡力把綠色物流的推廣作為物流業發展的重點,積極開展綠色環保物流的專項技術研究,促進新材料的廣泛應用與開發,進行回收物流的理論和實踐研讨,以及積極出台相應的綠色物流政策和法規,努力為物流的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綠色物流在我國的發展

我國物流業的起步較晚,綠色物流還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還非常有限,在綠色物流的服務水平和研究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國際上先進技術國家在綠色物流的觀念上、政策上以及技術上均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思想認識障礙

全社會綠色物流理念淡薄,綠色物流的思想還沒确立;各級政府對其重視程度遠遠不夠;企業片面追求局部效應和短期經濟效益,忽視物流活動對環境的負面效應。

2、體制政策障礙

我國物流業傳統的條塊分割管理體制、多頭管理、分段管理體制,造成物流各部門之間缺少有效的協調,物流體系内在聯系被人為分割,嚴重制約物流體系的整體統籌與規劃,影響各種物流服務的協調發展,妨礙物流社會化、集約化進程,導緻物流資源的嚴重浪費。

3、基礎設施障礙

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着較大的差距,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着我國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綠色物流快速健康發展。

4、技術障礙

我國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術手段比較落後,先進物流信息技術開發應用滞後,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訂單管理、貨物跟蹤、庫存查詢等物流信息功能較弱,制約了物流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不同物流部門之間技術、設備、信息标準不統一,非标準化行為相當普遍,尤其在包裝、運輸、裝卸等一些流通環節缺乏統一的标準,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資源浪費,不利于參與國際競争。

5、人才障礙

随着我國現代物流産業的蓬勃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加,物流人才的嚴重匮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現代綠色物流業發展的瓶頸,物流專業人才也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

企業管理

運輸管理

(1)開展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 tion)指由多個企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配送活動。幾個中小型配送中心聯合起來,分工合作對某一地區客戶進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對某一地區的客戶所需要物品數量較少而使用車輛不滿載、配送車輛利用率不高等情況。共同配送可以分為以貨主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業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兩種類型。

從貨主的角度來說,通過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發者,如果各自配送難以滿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貨者可以實現少量配送,收貨方可以進行統一驗貨,從而達到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的目的;從物流企業角度來說,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業,由于受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約,運量少、效率低、使用車輛多、獨自承攬業務,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

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則籌集資金、大宗貨物,通過信息網絡提高車輛使用率等問題均可得到較好的解決。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員、物資、資金、時間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同時,可以去除多餘的交錯運輸,并取得緩解交通,保護環境等社會效益。

(2)采取複合一貫制運輸方式:

複合一貫制運輸(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鐵路、汽車、船舶、飛機等基本運輸方式的長處,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多環節、多區段、多運輸工具相互銜接進行商品運輸的一種方式。這種運輸方式以集裝箱作為連結各種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進複合直達運輸的作用。為此,要求裝載工具及包裝尺寸都要做到标準化。

由于全程采用集裝箱等包裝形式,可以減少包裝支出,降低運輸過程中的貨損、貨差。複合一貫制運輸方式的優勢還表現在:它克服了單個運輸方式固有的缺陷,從而在整體上保證了運輸過程的最優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從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決了由于地理、氣候、基礎設施建設等各種市場環境差異造成的商品在産銷空間、時間上的分離,促進了産銷之間緊密結合以及企業生産經營的有效運轉。

(3)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方式。發展第三方物流,由這些專門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務,可以從更高的角度、更廣泛地考慮物流合理化問題,簡化配送環節,進行合理運輸,有利于在更廣泛的範圍内對物流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帶來的資金占用、運輸效率低、配送環節繁瑣、企業負擔加重、城市污染加劇等問題。

當一些大城市的車輛配送大為飽和時,專業物流企業的出現使得在大城市的運輸車量減少,從而緩解了物流對城市環境污染的壓力。除此之外,企業對各種運輸工具還應采用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和環境的原料作動力,如使用液化氣、太陽能作為城市運輸工具的動力;或響應政府的号召,加快運輸工具的更新換代。

包裝管理

綠色包裝是指采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包裝。綠色包裝的途徑主要有:促進生産部門采用盡量簡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裝;在流通過程中,應采取措施實現包裝的合理化與現代化:

(1)包裝模數化:确定包裝基礎尺寸的标準,即包裝模數化。包裝模數标準确定以後,各種進入流通領域的産品便需要按模數規定的尺寸包裝。模數化包裝利于小包裝的集合,利用集裝箱及托盤裝箱、裝盤。包裝模數如能和倉庫設施、運輸設施尺寸模數統一化,也利于運輸和保管,從而實現物流系統的合理化。

(2)包裝的大型化和集裝化:有利于物流系統在裝卸、搬遷、保管、運輸等過程的機械化,加快這些環節的作業速度,有利于減少單位包裝,節約包裝材料和包裝費用,有利于保護貨體。如采用集裝箱、集裝袋、托盤等集裝方式。

(3)包裝多次、反複使用和廢棄包裝的處理:采用通用包裝,不用專門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轉包裝,可多次反複使用,如飲料、啤酒瓶等;梯級利用,一次使用後的包裝物,用畢轉化作它用或簡單處理後轉作它用;對廢棄包裝物經再生處理,轉化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開發新的包裝材料和包裝器具:發展趨勢是,包裝物的高功能化,用較少的材料實現多種包裝功能。

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從生産地到使用地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組裝、價格貼付、标簽貼付、商品檢驗等簡單作業的總稱。流通加工具有較強的生産性,也是流通部門對環境保護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綠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措施:

一是變消費者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如飲食服務業對食品進行集中加工,以減少家庭分散烹調所帶來的能源和空氣污染;

二是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産生的邊角廢料,以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門對蔬菜集中加工,可減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應的環境治理問題。

廢棄管理

從環境的角度看,今後大量生産、大量消費的結果必然導緻大量廢棄物的産生,盡管已經采取了許多措施加速廢棄物的處理并控制廢棄物物流,但從總體上看,大量廢棄物的出現仍然對社會産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導緻廢棄物處理的困難,而且會引發社會資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資源的惡化。因此,21世紀的物流活動必須有利于有效利用資源和維護地球環境。

卸載管理

裝卸是跨越運輸和物流設施而進行的,發生在輸送、儲存、包裝前後的商品取放活動。實施綠色裝卸要求企業在裝卸過程中進行正當裝卸,避免商品體的損壞,從而避免資源浪費以及廢棄物環境造成污染。另外,綠色裝卸還要求企業消除無效搬運,提高搬運的活性,合理利用現代化機械,保持物流的均衡順暢。

參與認證

積極申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标準認證。ISO14000側重于組織的活動、産品和服務對環境的影響,要求産品在設計、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消費乃至廢棄後的回收、再生等方面都符合環境标準。

面對全世界的綠色革命浪潮和基于環境标準競争而形成的綠色壁壘,我國的物流經營者應創造條件積極申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标準認證,用國際标準來規範自身的物流行為,塑造綠色物流形象,進而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争能力。

在我國國内最先開始實施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标準認證第三方物流企業是廣州新邦物流有限公司,做為我國4A級物流企業之一,倡導綠色物流的過程中取的了一定效果。

與傳統物流區别

具體的功能和内容不同

傳統物流:實現空間轉移和時間推移;

綠色物流:保護環境。

目标不同

傳統物流:某一經濟主體的經濟利益;

綠色物流:各種經濟利益。

物流流程不同

傳統物流:順向物流;

綠色物流:逆向+順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