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分析體系

杜邦分析體系

經濟學術語
杜邦分析法,又稱杜邦财務分析體系,簡稱杜邦體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務比率指标間的内在聯系,對企業财務狀況及經濟效益進行綜合系統分析評價的方法。[1]該體系是以淨資産收益率為龍頭,以資産淨利率和權益乘數為核心,重點揭示企業獲利能力及權益乘數對淨資産收益率的影響,以及各相關指标間的相互影響作用關系。
    中文名:杜邦分析體系 外文名:DuPont analysis system 定義: 适用領域:财務分析 所屬學科:經濟學 簡稱:杜邦體系 特點:分析評價的方法

局限性

1.計算總資産淨利率的“總資産”與“淨利潤”不匹配

總資産淨利率=淨利潤/總資産

(1)分母中的總資産是全部資産提供者(包括股東和債權人)享有的權利

(2)淨利潤是專門屬于股東的。

由于該指标分子與分母的“投入與産出”不匹配,因此,不能反映實際的回報率。

從财務管理的基本理念看,企業的金融資産是投資活動的剩餘,是尚未投入實際經營活動的資産。應将其從經營資産中剔除。與此相适應,金融費用也應從經營收益中剔除,才能使經營資産和經營收益匹配。因此,正确計量基本盈利能力的前提是區分經營資産和金融資産,區分經營收益與金融收益(費用)。

2.沒有區分金融負債與經營負債。

負債的成本(利息支出)僅僅是金融負債的成本,經營負債是無息負債。因此必須區分經營負債與金融負債,利息與金融負債相除,才是真正的平均利息率。

區分金融負債與經營負債後,金融負債與股東權益相除,可以得到更符合實際的财務杠杆。經營負債沒有固定成本,本來就沒有杠杆作用,将其計入财務杠杆,會歪曲杠杆的實際作用。

針對上述問題,人們對傳統的财務分析體系做了一系列的改進,逐步形成了一個新的分析體系。

績效評價

從企業績效評價的角度來看,杜邦分析法隻包括财務方面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實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實際運用中需要加以注意,必須結合企業的其他信息加以分析。主要表現在:

1、對短期财務結果過分重視,有可能助長公司管理層的短期行為,忽略企業長期的價值創造。

2、财務指标反映的是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衡量工業時代的企業能夠滿足要求。但在目前的信息時代,顧客、供應商、雇員、技術創新等因素對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越來越大,而杜邦分析法在這些方面是無能為力的。

3、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的無形知識資産對提高企業長期競争力至關重要,杜邦分析法卻不能解決無形資産的估值問題

應用

總資産周轉次數是資産負債表的概括,反映了企業的營運能力;權益乘數是資産負債表的概括,代表了企業的财務狀況。有了杜邦公式,就能輕易的分清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就能找出股東回報率低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比如,如果銷售淨利率比較低,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強,如果總資産周轉次數很高,說明企業的營運能力很強,産品從銷售到收回現金的時間較短,産品屬于薄利多銷型;如果銷售淨利率比較高,說明盈利能力很強,如果總資産周轉次數很低,說明企業的營運能力很弱,産品從銷售到收回現金的時間較長,産品屬于厚利少銷型;

如果權益乘數較低,說明企業沒有充分利用财務杠杆的作用,因為權益乘數=1+負債/股東權益,這個時候增加借款會提高權益淨利率。但權益乘數的提高不是無限制的,負債一多,企業的财務風險就會增大,因為每年需要償還大量的固定利息。公司的資産負債率一高,再借款時的利率會很高,有可能會超過公司資産的收益率,這時再增加借款就得不償失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