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無衣

秦風·無衣

《詩經·秦風》篇名
《秦風·無衣》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忾的戰歌,表現了秦國軍民團結互助、共禦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全詩風格矯健爽朗,采用了重章疊唱的形式,抒寫将士們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以大局為重,與周王室保持一緻,一聽“王于興師”,磨刀擦槍,舞戈揮戟,奔赴前線共同殺敵的英雄主義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定義:
  • 作品名稱:秦風·無衣
  • 作品别名:無衣
  • 創作年代:周代
  • 作品出處:《詩經》
  • 文學體裁:四言詩
  • 作 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n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n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創作背景

《秦風·無衣》是秦地的軍中戰歌。由于作品的創作年代久遠,文字叙述簡略,故而後代對于它的時代背景、寫作旨意産生種種推測。大緻說來,主要有三種意見:第一,認為《秦風·無衣》是諷刺秦君窮兵默武、崇尚軍力的作品,如《毛詩序》說:“《無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戰,亟用兵而不與民同欲焉。

”第二,認為《秦風·無衣》乃是秦哀公應楚臣申包胥之請,出兵救楚抗吳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從軍,士卒相約之歌;第三,認為《秦風·無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時,兵士間團結友愛、同仇敵忾、偕作并行、準備抵禦外侮的歌聲。

據今人考證,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導緻戎族入侵,攻進鎬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淪陷,秦國靠近王畿,與周王室休戚相關,遂奮起反抗。此詩似在這一背景下産生。

後世影響

《秦風·無衣》主旋律激昂奮發,詩中的戰士們參戰有明顯的目的,在行動上高度自覺,對戰争前途充滿堅定樂觀的信念。這對後世詩歌創作産生了明顯的影響,如屈原的《楚辭·九歌·國殇》、鮑照的《代出自薊北門行》、王褒的《關山篇》、吳均的《戰城南》,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戰士們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唐代王昌齡和岑參的邊塞詩也具有這樣的主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