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

碧螺春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是漢族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産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産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據記載,碧螺春茶葉早在隋唐時期即負盛名,有千餘曆史。傳說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賜名為“碧螺春”。碧螺春條索緊結,蜷曲似螺,邊沿上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碧螺飛翠太湖美,新雨吟香雲水閑。”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賞傳說中的江南美女。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碧螺春 中文别名:碧蘿春,佛動心 英文名:Biluochun Te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 綱:雙子葉植物 亞綱:原始花被 目:山茶 科:山茶 分布區域: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

簡介

碧螺春産于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是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 

碧螺春屬于綠茶類。主産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産于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茶始于明代,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并品嘗了這種湯色碧綠、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贊賞,但覺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題名“碧螺春”。從此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洞庭碧螺春産區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枝桠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隐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後回甘。

如今,碧螺春暢銷國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區,遠銷美國、德國、比利時、新加坡等國家。碧螺春茶區每到采茶季節,春意盎然,滿山蒼翠,茶香百裡。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裡醉”。

曆史淵源

洞庭碧螺春是我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四絕”聞名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産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吓煞人香’。康熙已卯……撫臣宋葷購此茶以進……,上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采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鳌,是東後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又據《随見錄》:“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吓殺人’,産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是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

也有人認為:碧螺春是因形狀卷曲如螺,色澤碧綠,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稱由來如何,該茶曆史悠久,早為貢茶是毫無疑義的了。據《蘇州府志》載:“洞庭東山碧螺石壁,産野茶幾株,每歲土人持筐采歸,未見其異。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葉較多,因置懷中,茶得體溫,異香突發。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據清代王應奎《柳南随筆》記載:清聖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車駕幸太湖。巡撫宋荦從當地制茶高手朱正元處購得精制的“吓煞人香”進貢,帝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日“碧螺春”。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來的故事之一。後人評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澤碧綠,卷曲似螺,春時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點,欽賜其美名。從此碧螺春遂聞名于世,成為清宮的貢茶了。

碧螺春雅名的傳說

碧螺春茶名之由來,還有一個動人的民間傳說。雲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勞、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螺生得美麗、聰慧,喜歡唱歌,且有一副圓潤清亮的嗓子,她的歌聲,如行雲流水般的優美清脆,山鄉裡的人都喜歡聽她唱歌。而與隔水相望的洞庭東山上,有一位青年漁民,名為阿祥。阿祥為人勇敢、正直,又樂于助人,在吳縣洞庭東、西山一帶方圓數十裡的人們都很敬佩他。而碧螺姑娘那悠揚宛轉的歌聲,常常飄入正在太湖上打魚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優美歌聲所打動,于是默默地産生了傾慕之情,卻無由相見。

在某年的早春裡有一天,太湖裡突然躍出一條惡龍,蟠居湖山,強使人們在西洞庭山上為其立廟,且要每年選一少女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應其強暴所求,惡龍乃揚言要蕩平西山,劫走碧螺。阿祥聞訊怒火中燒,義憤填膺,為保衛洞庭鄉鄰與碧螺的安全,維護太湖的平靜生活,阿祥趁更深夜靜之時潛遊至西洞庭,手執利器與惡龍交戰,連續大戰七個晝夜,阿祥與惡龍俱負重傷,倒卧在洞庭之濱。鄉鄰們趕到湖畔,斬除了惡龍;将已身負重傷,倒在血泊中的降龍英雄——阿祥救回了村裡,碧螺為了報答救命之恩,要求把阿祥擡到自己家裡,親自護理,為他療傷。阿祥因傷勢太重,已處于昏迷垂危之中。

一日,碧螺為尋覓草藥,來到阿祥與惡龍交戰的流血處,猛可發現生出了一株小茶樹,枝葉繁茂。為紀念阿祥大戰惡龍的功績,碧螺便将這株小茶樹移植于洞庭山上并加以精心護理。在清明剛過,那株茶樹便吐出了鮮嫩的芽葉,而阿祥的身體卻日漸衰弱,湯藥不進。碧螺在萬分焦慮之中,陡然想到山上那株以阿祥的鮮血育成的茶樹,于是她跑上山去,以口銜茶芽,泡成了翠綠清香的茶湯,雙手捧給阿祥飲嘗,阿祥飲後,精神頓爽。

碧螺從阿祥那則毅而蒼白的臉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裡充滿了喜悅和欣慰。當阿祥問及是從哪裡采來的“仙茗”時,碧螺将實情告訴了阿祥。阿祥和碧螺的心裡憧憬着未來美好的生活。于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将那飽含晶瑩露珠的新茶芽以口銜回,揉搓焙幹,泡成香茶,以飲阿祥。阿祥的身體漸漸複原了;可是碧螺卻因天天銜茶,以至情相報阿祥,漸漸失去了原氣,終于憔悴而死。

阿祥萬沒想到,自己得救了,卻失去了美麗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絕,遂與衆鄉鄰将碧螺共葬于洞庭山上的茶樹之下,為告慰碧螺的芳魂,于是就把這株奇異的茶樹稱之為碧螺茶。後人每逢春時采自碧螺茶樹上的芽葉而制成的茶葉,其條索纖秀彎曲似螺,色澤嫩綠隐翠,清香幽雅,湯色清澈碧綠;洞庭太湖雖曆經滄桑,但那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生的碧螺春茶,卻仍是獨具幽香妙韻永惠人間的。

茶史追溯

碧螺春乃茶中珍品,以"形美、色豔、香高、味醇"聞名中外。唐陸羽《茶經》"茶之出"中曾提到:"蘇州長州生洞庭山"。據《随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芥茶而細,味甚甘香,俗呼為'吓煞人',産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又有說是清康熙帝因嫌"吓煞人"不雅,改名為"碧螺春",并列為貢品。又據清未震鈞所著《茶說》載:"茶以碧蘿(螺)春為上,不易得,則蘇之天池,次則龍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

碧螺春如今屬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54年,周總理曾攜帶2斤"東山西塢村碧螺春"茶葉赴日内瓦參加會議。

名茶鑒賞

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隐翠、清香淡雅、鮮醇甘厚、回味綿長,其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當地茶農對碧螺春描述為:"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品嘗高級碧螺春頗有情趣。品飲時,采用無色透明的玻璃杯,先沖開水後下茶。或用70—80的開水沖泡。當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時間“白雲翻滾,雪花飛舞”,清香襲人。茶在杯中,觀其形,可欣賞到猶如雪浪噴珠,春染杯底,綠滿晶宮的三種奇觀。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貴如珍,宛如高級工藝品,不可多得。

碧螺春的品質優異,據清末震鈞(1857—1918年)所著《茶說》中道:“茶以碧蘿(螺)春為上,不易得,則蘇之天池,次則龍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可見,碧螺春在曆史上就曾為冠。其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隐翠,香氣濃郁,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當地茶農對碧螺春描述為:“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碧螺春茶區每到采茶季節,春意盎然,滿山蒼翠,茶香百裡。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裡醉”。

茶聯為證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裡醉。

洞庭帝了春長恨,二千年來茶更香。

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裡醉。

産地環境

碧螺春産于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洞庭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是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加之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

洞庭碧螺春産區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數、果樹枝桠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采制工序

碧螺春采制技藝高超,采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揀得淨。每年春分前後開采,谷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通常采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曆史上曾有500可幹茶達到9萬棵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優越的環境,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采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标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緻。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内含物輕度氧化,有利于品質的形成。一般5—9時采,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采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點是:手不離茶,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撚、搓團顯豪、烘幹。

殺青:在平鍋或斜鍋内進行,當鍋溫190—200℃,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紅葉、無煙焦葉,曆時3—5分鐘。

揉撚:鍋溫70—75℃,采用抖、炒、揉三種方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随着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松緊應适度。太松不利緊條,太緊茶汁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産生煙焦味,時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幹度達六、七成幹,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曆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卷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将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複多次,搓至條形卷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幹左右時,進入烘幹過程。曆時13—15分鐘。

烘幹:采用輕搓、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将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溫約30—40℃,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曆時6—8分鐘。全程約40分鐘左右。

茶藝茶道

b碧螺春茶茶藝(上投法)

一、器皿選擇

玻璃杯四隻,電随手泡一套,木茶盤一個,茶荷一個,茶道具—套,茶池一個,茶巾—條,香爐一個,香一支。

二、基本程序

1.點香——焚香通靈

2.滌器——仙子沐浴

3.涼水——玉壺含煙

4.賞茶——碧螺亮相

5.注水——雨漲秋池

6.投茶——飛雪沉江

7.觀色——春染碧水

8.聞香——綠雲飄香

9.品茶——初嘗玉液

10.再品——再啜瓊漿

11.三品——三品醒醐

12.回味——神遊三山

三、解說詞

“洞庭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萬裡醉。”煙波浩淼的太湖包孕吳越,太湖洞庭山所産的碧螺春集吳越山水的靈氣和精華于一身,是我國曆史上的貢茶。新中國成立之後,被評為我國的十大名茶之——,現在就請各位嘉賓來品啜這難得的茶‘戶瑰寶,并欣賞碧螺春茶茶藝。這套茶藝共十二道程序。

1.焚香通靈

我國茶人認為“茶須靜品,香能通靈。”在品茶之前,首先點燃這支香,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以便以空明虛靜之心,去體悟這碧螺春中所蘊含的大自然的信息。

2.仙子沐浴

今天我們選用玻璃杯來泡茶。晶瑩剔透的杯廣好比是冰清玉潔的仙子,“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以表示我對各位的崇敬之心。

3.玉壺含煙

沖泡碧螺春隻能用80℃左右的開水,在燙洗了茶杯之後,我們不用蓋上壺蓋,而是敞着壺,讓壺中的開水随着水汽的蒸發而自然降溫。請看這壺口蒸汽氤氲,所以這道程序稱之為“玉壺含煙”。

4.碧螺亮相

“碧螺亮相”即請大家傳着鑒賞幹茶。碧螺春有“四絕”——“形美、色豔、香濃、味醇”,賞茶是欣賞它的第一絕:“形美”。生産一斤特級碧螺春約需采摘七萬個嫩芽,你看它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隐翠,多像民間故事中嬌巧可愛且羞答答的田螺姑娘。

5.雨漲秋池

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個很美的意境,“雨漲秋池”向玻璃杯中注水,水隻宜注到七分滿,留下三分裝情。

6.飛雪沉江

即用茶導将茶荷裡的碧螺春依次撥到已沖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滿身披毫、銀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紛紛揚揚飄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後即向下沉,瞬時間白雲翻滾,雪花翻飛,煞是好看。

7.春染碧水

碧螺春沉入水中後,杯中的熱水溶解了茶裡的營養物質,逐漸變為綠色,整個茶杯好像盛滿了春天的氣息。

8.綠雲飄香

碧綠的茶芽,碧綠的茶水,在杯中如綠雲翻滾,氤氲的蒸氣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襲人。這道程序是聞香。

9.初嘗玉液

晶飲碧螺春應趁熱連續細品。頭一口如嘗玄玉之膏,雲華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湯味鮮雅。

10.再啜瓊漿

這是品第二口茶。二啜感到茶湯更綠、茶香更濃、滋味更醇,并開始感到了舌本回甘,滿口生津。

11.三品醍醐

醍醐直釋是奶酪。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來形容最玄妙的“法味”。品第三口茶時,我們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氣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機,在品人生的百味。

12.神遊三山

古人講茶要靜品、茶要慢品、茶要細品,唐代詩人盧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後寫下了傳頌千古的《茶歌》,他說:“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在品了三口茶之後,請各位嘉賓繼續慢慢地自斟細品,靜心去體會七碗茶之後:“清風生兩腋,飄然幾欲仙。神遊三山去,何似在人間”的絕妙感受。

價值功能

碧螺春是綠茶代表産品之一,根據中國中醫學及現代藥理學對茶葉的保健功效研究認為:茶葉苦、甘,性涼,人心、肝、脾、肺、腎、五經。茶苦能瀉下、祛燥濕、降火;甘能補益緩和;涼能清熱瀉火解表。茶葉含有大量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化合物。如:兒茶素、維生素C、A、咖啡堿、黃烷醇、茶多酚等。

碧螺春功效

茶葉成分對人體的生理、藥理功效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八大保健作用:

1.興奮作用:茶葉的咖啡堿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效率。

2.利尿作用:茶葉中的咖啡堿和茶堿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療水腫、水滞瘤。利用紅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3.強心解痙作用:咖啡堿具有強心、解痙、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輔助藥物。

4.抑制動脈硬化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所以經常飲茶的人當中,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較低。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細菌,能凝固細菌的蛋白質将細菌殺死。可用于治療腸道疾病,如霍亂、傷寒、痢疾、腸炎等。皮膚生瘡、潰爛流膿外傷破了皮,用濃茶沖洗患處,有消炎殺菌作用。口腔發炎、潰爛、咽喉腫痛,用茶葉來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6.減肥作用:茶中的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和芳香類物質等多種化合物能調節脂肪代謝,特别是烏龍茶對蛋白質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所以飲茶能減肥。

7.防齲齒作用:茶中含有氟,氟離子與牙齒的鈣質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 種較為難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防酸抗齲能力。

8.抑制癌細胞作用:據報道,茶葉中的黃酮類物質有不同程度的體外抗癌作用。作用較強的有牡荊堿、桑色素和兒茶素。

每晚睡前,取花椒10克、碧螺春10克、陳醋50毫升,加水2500毫升煮開,放溫後浸泡雙腳,每次浸泡半小時,然後用幹淨毛巾擦幹雙腳。堅持每晚泡腳1次,一般1周後腳氣便會減輕。

上一篇:法師

下一篇:百斯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