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敬如賓

相敬如賓

漢語成語
相敬如賓漢語成語,指夫妻互相尊敬、愛護,很客氣,像對待客人一樣。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賓。”相敬如賓隻能形容夫妻關系,不能形容官商關系。用相敬如賓形容官商關系是語文上的錯誤。勤懇耕作以謀生,一面以古今聖賢為師刻苦修身,德行與日俱增,不僅妻子甚為仰慕,就連初次結識的人也無不贊歎。此情此景,感動了路過此地的晉國大夫胥臣,一番攀談,認為郤缺是治國之才,極力舉薦他為下軍大夫,後來郤缺立大功,升為卿大夫。[1]
    拼音:xiāng jìng rú bīn 近義詞:舉案齊眉 反義詞:琴瑟不調,分钗破鏡 名稱:相敬如賓 出處:《左傳·僖位公三十三年》 釋義: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對待客人一樣。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相敬如賓:出處《左傳·僖位公三十三年》臼季(編者注,即晉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之,敬,相待如賓。>釋義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對待客人一樣。

成語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僖位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相敬如賓”。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名叫冀缺,他的父親犯下罪行被殺,他也因此被貶為平民,以務農為生。冀缺并沒有因為身份的變化和個人際遇的巨大轉折而怨天尤人,他一面勤勞地耕種以謀生,一面以古今聖賢為師刻苦修身,德行與日俱增。

冀缺的妻子非常賢惠,她為了不耽誤丈夫勞動的時間,總是在家把飯做好後送到農田裡去。有一次,晉國的大夫臼季出使魯國,返回時正巧經過冀缺家的田地。此時,冀缺的妻子正給丈夫送飯,隻見她将飯碗高舉過頭頂,恭敬地遞給丈夫,像對待一個尊貴的客人一樣。

冀缺也以同樣的禮節回敬妻子,恭恭敬敬地接過飯碗。冀缺吃飯的時候,妻子恭敬地侍立在一旁,等到丈夫吃完後,妻子便收拾好餐具向丈夫告辭回家去了。臼季看到這一幕,感動地贊歎道:“夫妻之間能夠如此敬重恩愛,真是有德之人!假如有這樣的人來輔佐治理晉國,國家肯定會興旺不衰的。

臼季回到晉國後将此事告訴了晉文公:“冀缺是個品德高尚的人,他能夠恭敬地對待妻子家人,也一定能忠誠地輔佐君王,請大王賜給他一個官職吧!”晉文公有些猶豫,畢竟冀缺的父親犯過罪。臼季勸他說:“當初,堯命令鲧去治水,但是鲧用了九年時間也沒有治理好洪水,舜就把他殺了。但是,後來舜又命令鲧的兒子禹去治水,禹吸取了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終于完成治水大業。曆史上賢明的君主都能任用有罪之人的後代,這樣做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晉文公覺得臼季的話很有道理,于是就任命冀缺為下軍大夫,後來冀缺立了大功,升為卿大夫。

成語寓意

男女因為相愛而結合,組成家庭,成為夫妻。夫妻之間應該平等互愛,相互尊重,同時在處理家庭日常生活分歧時,又應該彼此體諒、寬容。“敬”的意思是不僅要有“愛”,同時還要有分寸,有尺度,有原則。“敬”是愛的基礎,更是愛的延續,也是愛的升華。它是愛情的保鮮劑,也是白頭偕老的穩定劑。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和諧的夫妻關系是家庭和睦的保障,也是對社會的貢獻。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相敬如賓”形容夫妻之間相互敬重愛護,就如同賓客間相待一樣。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運用示例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常林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其妻常自饋饷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南朝·宋·範晔《後漢書·龐公傳》:“居岘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

元·柯丹丘《荊钗記·合卺》:“夫妻交拜,相敬如賓。” 

上一篇:紐約世貿雙子大廈

下一篇:狡兔三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