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鹜鴨

白鹜鴨

閩西名特産
白鹜鴨即連城白鴨,是閩西名特産,以烏嘴、黑腳、白羽為顯着特征。全身羽毛雪白,嘴、趾、蹼均為青綠色或黑色,眼球黑色,以烏嘴、黑腳、白羽為顯着特征;其體型小,身軀狹長結實、頭小、前胸淺、頸、嘴長,腹部略下垂,形如楔狀,行動靈活。[1]該鴨富含17種氨基酸和10多種微量元素,膽固醇特低,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祛痰開竅、甯心安神、開胃健脾功效,民間常用于麻珍、肝炎、肺結核、不明原因的低熱、高燒、煩躁失眠等病的輔助食物療法,是集藥理、膳食于一身的稀有珍禽,2000年被農業部列入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名錄。白鹜鴨是連城縣政府2000年前的稱呼,因為鹜與鴨的意思相同,現在統稱連城白鴨。
    中文名:白鹜鴨(連城白鴨) 拉丁學名: 别名: 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特産:連城縣 特征:黑色的腳丫和嘴部 含有:17種氨基酸 藥用功能:白鹜鴨可治咯血、虛痨等病症 生活習性:長得慢,養不胖,淘氣十足

外形特征

白鹜鴨是連城縣名特産,全身羽毛雪白,嘴、趾、蹼均為黑色,較大特點為黑色的腳丫和頭部,;其體型小,身軀狹長結實、頭小、前胸淺、頸、嘴長,腹部略下垂,形如楔狀,行動靈活

生活習性

白鹜鴨容易養殖,養殖方法與其他鴨子一樣。白鹜鴨行動輕快,善于爬坡和潛水,覓食和抗病能力強,适宜在山區梯田、壟田、水塘、湖泊上放牧。其養殖方法與其他鴨子一樣,食性雜而廣,耐粗飼,主食水草、青草、小蟲、植物莖塊、軟體動物等,飼養成本低,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緻富好項目而且各地還是空白的即有特色,又無競争,具有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

生産性能

白鹜鴨飼養周期越長藥效越高,而隻有飼養十個月以上的才是真正具有藥效的白鹜鴨。白鹜鴨容易繁殖,雛鴨經過60~70天左右飼養可達1.25-1.5公斤,屠宰率高,每50公斤活鴨可得淨鴨35公斤。産蛋量高,年産蛋240~300個,平均蛋重55克,開産日齡120天左右。每天除正常放牧外,隻要補給少量稻谷等飼料即可正常生蛋,而且蛋殼堅硬,有利運輸。

食用價值

白鹜鴨不油膩,湯味獨特,肉質鮮美,白鹜鴨飼養期越長,其藥效越好,一般飼養十個月以上才具有藥效。白鹜鴨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祛痰開竅,甯心安神,開胃健脾之功效。由于它具有特殊藥理作用及獨特風味,随着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白鹜鴨這一地方珍禽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該鴨不油膩、湯味獨特、肉質鮮美、清香四溢,食用時隻加少許食鹽和味精,不需加放生姜和任何佐料;其所獨有的特殊藥理作用和風味在人們保健意識增強的背景下正逐漸被保健專家和養殖戶高度重視,成為人們的食療滋補的首選佳品。

藥用功能

白鹜鴨是閩西名特産,迄今已有700多年曆史。相傳古代為白鹜與地方鴨雜交,再經長期選育而成。中國家禽業協會認定,白鹜鴨是鴨類中的國粹,是迄今為止已被發現的我國唯一具有藥用滋補和保健作用的鴨種。

清代《十藥神書》記載,白鹜鴨可治咯血、虛痨等病症,是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食品,中醫和民間對該鴨均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祛痰開竅、甯心安神、開胃健脾功效,廣泛用于治療小兒麻疹、肝炎、無名低熱高燒和血痢,對癌症患者具有緩解病痛,輔助治療作用。建國後被編入《中國家禽品種志》。經測定,其肉質富含17種氨基酸和10多種微量元素,膽固醇特低,臨床實驗證明白鹜鴨還具有緩解癌症患者病情,延長生命之奇特功效。2000年被農業部列入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名錄,成為國家78種畜禽資源保護品種之一。2001年被評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産品"。是迄今為止國内唯一具有藥用滋補和保健作用的鴨種。

白鹜鴨的做法

主料:鴨2000克配料:豬肉(瘦)60克金華火腿30克冬蟲夏草10克

調料:大蔥10克姜10克黃酒15克鹽5克豬油(煉制)20克

做法:

1.将白鹜鴨宰殺,去毛,從背部剖開,取出内髒,敲斷頸骨和四柱骨;

2.将白鹜鴨投入沸水鍋中氽半分鐘,取出用冷水清洗幹淨;

3.火腿切成5粒,豬肉切成6塊;

4.豬肉另用沸水氽半分鐘,加入火腿粒,稍滾即成一并撈出,瀝去水分;

5.蔥切段,姜切片,備用;

6.将鐵鍋燒熱,下油及蔥段、姜片;

7.放入白鹜鴨爆炒;

8.烹姜汁、料酒,加入沸水,煨半分鐘;

9.撈起白鹜鴨,瀝去水分,去掉蔥、姜;

10.在炖鍋内放入火腿、豬肉、白鹜鴨、蟲草和适量姜、蔥、鹽、料酒、開水,入蒸籠蒸2小時;

11.取出白鹜鴨,撈去姜、蔥,撇去浮沫,白鹜鴨去除胸骨和鎖喉骨;

12.加入奶湯,再蒸1小時即成。

種群分布

白鹜鴨主要分布在我國福建省連城縣,是我國稀有的種質資源。

上一篇:蔬菜腌制

下一篇:自助火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