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瘍

瘡瘍

外科臨床多發病
瘡瘍是外科臨床常見的多發病。外科疾患一般可分為瘡瘍興雜證兩大類,瘡瘍包括所有的腫瘍和潰瘍,如癰疽,疔瘡,疖腫,流痰,流注,瘰曆等。好發于夏秋季,四季皆可發病.此類病是中醫外科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發病迅速,部分病情較重等特點,在面部可引起疔瘡走黃(兩醫稱為敗血症或膿毒敗血症),在手、足易引起傷筋損骨的嚴重後果.創傷出現感染以後,就形成了瘡瘍。
  • 中醫病名:瘡瘍
  • 外文名:Sores Ulceration
  • 别名:
  • 就診科室:中醫外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來傷害,情志内傷、飲食不節、房室損傷等
  • 常見症狀:局部腫痛,伴發熱、便秘、溲赤等;重則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神昏谵語、咳嗽、痰中帶血等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概述

瘡瘍是傳統詞彙,中醫最早有瘍科,外科大夫叫做瘍醫,在《周禮天官》時就有記錄。瘡瘍廣義上講,所有體表的淺顯疾患都叫瘡瘍。nn瘡瘍分為腫瘍和潰瘍兩大類,腫瘍指沒有破潰瘡瘍,即體表出現腫塊、發炎,沒有破潰時候叫做腫瘍,如疖腫等。潰瘍指破潰瘡瘍,體表已經出現潰瘍面,所以叫做潰瘍。瘡瘍包括上述兩大類,當然腫瘍、潰瘍包含所有體表外科疾患,是一個總稱。

病因

一般“傷”在皮膚,出現感染後,傷口比較淺,感染也就比較薄,故稱為“瘍”。“創”在肌肉深處,感染以後膿血郁積較深,同時伴有紅腫熱痛,故稱為“瘡”。因為瘡瘍一般都由外來創傷所緻,所以在古代“瘍醫”也被用來泛指從事外科、皮科的中醫。

瘡瘍長體質差、氣血不足的人身上,往往纏綿不愈。出現低燒不煺、四肢厥逆、瘡瘍塌陷晦暗、膿汁清淡稀冷、神智萎靡、昏昏欲睡的症狀,這種情況,需要鼓舞陽氣,補益氣血。外用藥一般都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使用全蠍、蜈蚣、毒蛇、朱砂、雄黃等有毒藥物。著名的紅升丹和白降丹就是外科常用的去腐生肌,拔毒排膿的良藥。

瘡瘍也有由内而發的,比如好發于青壯年的青春痘,中醫稱為痤瘡。寒濕外裹為外因,而内因則是心胃郁火,大多是由于飲食過于醇厚、肥膩、辛辣,加上酒色的催化而成。

小兒飲食不節,食積化熱,上攻于心,常常會出現反複的扁桃體感染化膿,并發高熱、驚厥,有的會内傳于心腎,導緻心肌炎、腎炎。

症狀

瘡瘍發病過程中,由于病理變化造成的特殊形态,或由于功能障礙産生的特殊體形,對診斷常有一定意義。 如顔面疔瘡者步态蹒跚,局部突然傷口凹陷,皮色暗紅,常是走黃的先兆。紅絲疔必有紅絲一條或數條; 蛇頭疔潰後二週,仍形如蛇頭,不見消煺,多是損骨;胸椎流痰的形如雞胸、駝背; 髋關節流痰因大小腿肌肉萎縮而形狀如鶴膝;指關節流痰則指腫如蟬腹,骼窩流注每見患肢屈曲難伸。

中醫論述

瘡瘍與氣血的關系 

人身的氣血是相輔而行的,是循經脈以内循環全身不息,它有内養髒腑、外營肌膚,具有維持生命,抵禦外邪的作用。當氣血循環作用被破壞,則氣血運行失常,就形成局部的氣血凝滞,阻于肌肉、或留于筋骨而發生瘡瘍,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說:“營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由此可見,不論人體内部或外部氣血凝滞,都可使人體發生瘡瘍;諸如癰、疽、疔、疖、流痰、流注、腫塊等證的發生,都與氣血凝滞的病理因素有一定的關系。

此外,人體氣血旺盛時,衛外能力強盛,肌膚外邪不易侵入,即使發為瘡瘍,也容易消散;如屬膿腫,成膿期也易使毒勢局限,破潰後也容易生肌斂口。但如氣血虛弱者,衛外能力薄弱,肌膚就容易受各種外邪所侵襲,發生各類瘡瘍疾病。得病後氣虛者陽氣不能外達于表,局部抵抗能力低,毒勢就不易局限,血虛者則難以濡養肌肉,潰後腐肉難脫,亦難以生肌斂口 。

瘡瘍與髒腑的關系 

人身是一個完整的統一機體,瘡瘍疾病雖多數是發生于體表的某些局部,但與髒腑卻有着密切的關系。若髒腑功能失調,可以發生各種瘡瘍疾病,如《靈樞•脈度》說:“六腑不和則留為癰”。《華氏中藏經》也提出:“夫癰疽瘡腫之所作者也,皆五髒六腑畜毒不流,則生矣,非獨因榮衛壅塞而發者也。”這就明确地指出瘡瘍疾病雖生于外,而其根源卻與髒腑有關。

一般還認為,瘡瘍病人髒腑所處的狀況不同,瘡瘍病情的深淺也有所不同。例如屬于六腑不和而産生的瘡瘍,多在淺表、多屬陽證,病情較輕,較易治療;如由于五髒已傷所表現的瘡瘍,病變多在筋骨或稱為陰毒瘡瘍,多屬陰證,比較難治。

在治療上,如是腑證瘡瘍,可攻可瀉;但如是髒證瘡瘍,宜補宜溫。把瘡瘍分為腑證和髒證是為了準确判斷病情和指導治療的,但臨證上腑證與髒證是互相影響和互相轉變的;今天被認為是腑證瘡瘍,明天可能轉變為髒證瘡瘍,故醫者必須随時審察,在診斷治療上随機應變。

例如以癰疽為例,《靈樞•癰疽》就對腑證轉為髒證給以描述。它說:“營衛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焦枯,五髒不為傷,故命日癰”。“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内連五髒,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日疽”。由此可見,癰證病在初期,五髒未傷,屬腑證,但如治療失當,則熱氣下陷,内連五髒,則為髒證,成為疽證,則難治矣。因此治療瘡瘍必須掌握髒腑、陰陽。在腑證、陽證階段,宜設法勿令其内陷于髒,成為陰證;即使是已屬髒證、陰證,也宜設法使其從髒轉腑,從陰轉陽,這是我們治療瘡瘍疾病的一點經驗

瘡瘍與經絡的關系 

經絡分布于人體各部,内與髒腑聯系,外通四肢、百骸、五官飛九竅、皮肉、筋脈……等處,具有運行氣血,聯絡人體内外各個組織器官的作用。因此,不論何種緻病因素引起人體的局部經絡阻塞,氣血凝滞,都可發生瘡瘍。正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上說:“癰疽原是火毒生,經絡阻隔氣血凝”。可見局部經絡阻塞,是瘡瘍病變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而身體經絡那一部分有了阻塞,那一部分就容易發生瘡瘍,故有按經絡部位診斷和治療的,如人中疔、委中毒等。

以上所述,瘡瘍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是與氣血、髒腑、經絡等方面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因而在治療中既要重視瘡瘍的局部病變,又要重視整體情況,分清寒熱、虛實、表裡、陰陽,采取準确的治療方法,達到治愈的目的。

治療

內治

(1)初期尚未成膿時,用消法使之消散,并針對病因、病情運用清熱解毒、和營行瘀、行氣、解表、溫通、通裡、理濕等法則,其中清熱解毒為瘡瘍最常用的治法。n(2)中期膿成不潰或膿出不暢,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補托法。n(3)後期正氣虛弱者,用補法恢複正氣,使瘡口早日愈合,通常有益氣、養血、滋陰、助陽等法則。具體施治時應根據全身和局部情況,按病情的變化和發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藥。

外治

(1)初期宜箍圍消腫,陽證者可選用金黃散、玉露散、金黃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摻紅靈丹、陽毒内消散,或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新鮮草藥搗爛外敷;陰證可選用回陽玉龍散、回陽玉龍膏、陽和解凝膏,加摻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陰半陽證選用沖和散、沖和膏。n(2)中期膿熟時宜切開排膿,尤其應注意切開時機、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選擇。如手部療瘡、附骨疽應及早切開;手指部療瘡應從手指側面切開,有頭疽切口應夠大,以保證充分引流等。n(3)後期宜提膿去腐,生肌收口,陽證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膿去腐,陰證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膿去腐;若瘡口太小或成痿時,宜用白降丹、千金藥線腐蝕;瘡口胬肉高突時用平胬丹;膿腐幹淨用生肌散、八寶丹,并根據具體情況配合使用墊棉法或擴創法,加速瘡口愈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