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激素

環境激素

生物學術語
環境激素是指外因性幹擾生物體内分泌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模拟體内的天然荷爾蒙,與荷爾蒙的受體結合,影響本來身體内荷爾蒙的量,以及使身體産生對體内荷爾蒙的過度作用;或直接刺激,或抑制内分泌系統,使内分泌系統失調,進而阻礙生殖、發育等機能,甚至有引發惡性腫瘤與生物絕種的危害。
    中文名:環境激素 外文名:Environmental Endocrine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生物學 性質:化學物質 作用:幹擾生物體内分泌

概述

“環境激素”一詞,最早見于1996年由美國記者戴安·達瑪諾斯所著的《Our Stolen Future》一書,引起了美、歐、日等發達地區和國家對環境激素問題的重視和研究。

歐洲環境毒理和化學學會(SETAC)1998年年會将環境激素定為大會的重要主題,環境激素迅速成為國際研究的新熱點。環境激素是指環境中存在的一些能夠像激素一樣影響人體内分泌功能的化學物質的總稱。

由于人類的生産和生活活動而釋放到周圍環境中,對人體和動物體内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響,從而影響内分泌系統的化學物質,又被稱為環境荷爾蒙或環境内分泌幹擾物。

此類物質具有很弱的激素樣作用,可能影響到包括人類在内的各種生物的生殖功能、生殖器腫瘤、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

如塑料添加劑中的鄰苯二甲酐類、潤滑油添加劑中的乙二酸、為防止貝類附着船體的三丌錫、三苯錫等塗料,農藥中的DDT、氯丹以及苯乙烯、二惡英等,各種産業與垃圾焚燒中出現的物質。

由來

在正常情況下,人和其他生物能根據自身各個生長階段的需要合成各種代謝調節物質,即内分泌激素。正是因為有了它,自然界中的生物才得以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世代相傳。然而,近些年來,人類不斷發現一些存在于生物機體之外的、具有與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類似的物質,有時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亂,就将之稱為環境激素,又稱環境荷爾蒙。

20世紀30年代,當時人們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生産雌性激素(DES),用作藥品。這種合成雌性激素在誕生的同時就被指出有導緻惡性腫瘤的危險。

近70年來,随着工業的發展,大量環境激素在制藥、塑料制品添加劑生産、除草劑的使用和垃圾處理等過程中不斷釋放,對生态環境造成了巨大危害。環境激素不易分解,可在食物鍊中循環,又可随風飄散,因此,不管其原生地在哪裡,都會形成區域性或全球性的威脅。讓歐洲人聞之色變的二惡英,就是環境激素中的一種。

危害

環境激素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含有這種激素成分的物質,被人食用或使用後産生的不良反應。比如化妝品、洗浴劑、洗滌劑、瓜果、蔬菜、肉類、食品等當中的環境激素進入人體時,會讓人體的内分泌系統誤認為是天然荷爾蒙,而加以吸收,占據了在人體細胞中正常荷爾蒙的位置,從而引發内分泌紊亂,造成人體正常激素調節失常。

表現為人類生殖機能的低下,男性精子減少四分之一到一半;女性子宮内膜症及不孕症者增加。免疫系統失調及癌症的好發性-乳癌、肺癌、肝癌、睪丸癌及血癌,母親傳給子女下一代學習障礙,及行動異常妊娠中婦女服用流産防止劑DES,發現會造成膣癌,據保守估計,約有600萬人曾經服用。

前不久一個國際環保組織調查稱,在長江的重慶、武漢、南京及馬鞍山河段的野生魚體内,發現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壬基酚和辛基酚,危害性在于有導緻女性性早熟等健康問題之虞。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飲用水專家李複興教授指出,許多除草劑、殺蟲劑、醫用藥物和重金屬等都屬于環境激素,某些防腐劑、增塑劑、洗滌劑、芳香劑、塗料染料、化妝品材料等也含有一些環境激素。它們會通過空氣、食品和水等途徑進入人體。

物質種類

含有環境激素的化學合成物,就在人們身邊,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威脅你我健康。首推是焚燒垃圾中排出大量劇毒物質的二惡英等;其次是造雌性激素的避孕藥劑;三是人類生産、生活中釋放的化學物質。

如“農藥DDT、洗淨劑、洗滌劑、化妝品、稀釋劑、發泡劑、林木保護劑、塑料制品食品中的某些添加劑、金屬罐頭盒内的金屬防腐膜、用聚苯乙稀制造的方便面食、兒童用的橡皮奶嘴、電器中的多氯聯苯、電磁波污染、汽車尾氣等等。

此外還有人們不良的生活陋習如吸煙、酗酒、常洗桑拿、性病、婚前性行為以及濫用激素治療和濫用含有激素的保健藥品等。

常見的環境荷爾蒙包括有機錫、二乙基人造雌性激素、多溴聯苯醚(PBDEs)、六溴環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二惡英(dioxin)、雙酚A(Bisphenol A)與其衍生物、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壬基酚(Nonyl phenol,NP)等,另外有研究指出環境污染物中的镉(Cd)、鉛(Pb)和汞(Hg)等重金屬産物亦為可疑的内分泌幹擾物。

減少途徑

環境激素幾乎無處不在,要徹底杜絕它不太可能。這就意味着人類已經别無選擇,唯有盡量減少向環境中釋放環境激素等有害化學物質,加強對人工合成化學物質從生産到應用的管理,停用或替代目前正在使用的包括殺蟲劑、塑料添加劑等在内的環境激素。

1.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因為垃圾(特别是廢舊塑料制品垃圾)焚燒能産生大量二惡英,釋放大量環境激素,所以應盡可能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飯盒、一次性衛生用品、一次性嬰兒尿布等。

2.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使用布袋。

塑料袋不僅增加垃圾數量、占用耕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為嚴重的是它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進行焚燒,又會産生二惡英等有毒氣體。

3.選用大瓶、大袋包裝的食品。

商品的過分包裝,加重了自然界的生态負擔和消費者的經濟負擔。據統計,在工業化國家,包裝廢棄物幾乎占家庭垃圾的一半。在日常生活中選用大瓶、大袋包裝的食品,可減少包裝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

4.不用聚氯乙烯塑料容器在微波爐中加熱。

因為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添加的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是一種環境激素,而它可能在高溫中滲出。

5.不用不合格的塑料奶瓶。

在聚碳酸酯制成的奶瓶中倒入開水後,雙酚A會溶出。

6.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

方便面容器90%以上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而原料苯乙烯是一種緻癌的環境激素類物質。在這類容器中倒入開水後,苯乙烯會溶出。

7.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肥皂是天然原料脂肪加上堿制成的,使用後排放出去,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而洗滌劑成分複雜,多含有各種苯酚類有機物,是重要的激素來源,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滌劑的使用,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罪魁禍首之一。

8.少用室内殺蟲劑。

殺蟲劑是環境激素的一種,它因毒性、高殘留性在生物圈中循環,破壞生态平衡,損害人的神經系統,誘發多種病變,是人類健康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在密閉的室内,殺蟲劑會富集和殘留,濃度越來越大,嚴重損害居住者健康。

9.簡化房屋裝修。

裝修房屋不僅浪費大量資源,而且還為健康帶來隐患。氡氣存在于建築材料中,可誘發肺癌。石棉是強緻癌物質,存在于耐火材料、絕緣材料、水泥制品中。家具黏合劑中的甲醛可引起皮膚過敏,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并具有緻癌和緻畸作用。

苯等揮發性有機物存在于裝修材料、油漆和有機溶劑中,多具有較大的刺激性和毒性,能引起頭痛、過敏、肝髒受損。甲醛、苯等物質可釋放環境激素,危害人體健康。

10.回收廢舊電池。

電池中含有镉、鉛、鋅、汞等,電池腐爛後,有毒金屬滲入土壤、水體中,通過食物鍊進入植物、動物,最後進入人體内,可導緻嚴重的疾病。為防治電池對環境的污染,請将電池收集到一起,到一定數量後,送到指定地點統一處理,以減少對環境的危害。

11.減少農藥的使用量。

農藥作為環境激素的重要物質,在植物體内富集或殘留于植物表面,通過植物、昆蟲、魚類及氣-水流通的作用,轉化和富集。一方面,害蟲産生了抗藥性,使農藥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另一方面,益蟲、益鳥被殺,生态失衡,造成新的、更多的蟲害。此外,農藥還可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體,引起慢性中毒,有些農藥,甚至還有遺傳毒性。因此,我們應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同時推廣高效低毒、對環境影響小的新型農藥。

12.避免食用近海魚。

海水中含有各類化學物質,尤其是近海受到有害物質污染的概率更大。随着食物鍊濃縮、富集和放大,人食用近海魚後,受到環境激素污染的概率也會增大。

13.消費肉類要适度。

禽畜的飼料中含有大量激素類物質,不要過度食用禽畜肉。

14.多食用谷物和黃綠葉菜。

據研究,多食用谷物和黃綠葉菜,如糙米、小米、黃米、荞麥、菠菜、蘿蔔、白菜等,有利于化學毒物從體内排出;飲茶有助于将體内的環境激素排出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