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幼兒師範學校

許昌幼兒師範學校

全日制普通中專
許昌幼兒師範學校(原名襄城師範學校),是一所經省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中專,隸屬于許昌市教育局,是河南省中部地區許(昌)、平(頂山)、漯(河)唯一的一所辦學最早的師範性中等專業學校。
  • 中文名:許昌幼兒師範學校
  • 外文名:
  • 簡稱: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
  • 學校類别:
  • 學校特色:
  • 主管部門:
  • 所屬企業:
  • 現任領導: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
  • 本科專業:
  • 碩士點:
  • 博士點: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
  • 院系設置:
  • 校訓:
  • 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碼:
  • 主要獎項:優秀組織獎、市課件制作一等獎,5人獲省、市課件制作二等獎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師:
  • 所屬地區:縣城利民西街西段
  • 類别:公辦全日制普通中專
  • 學校類型:師範性中等專業學校
  • 現任校長:付銀鋒,
  • 原名:襄城師範學校

學校概述

許昌幼兒師範學校(原名襄城師範學校),是一所經省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中專,隸屬于許昌市教育局,是河南省中部地區許(昌)、平(頂山)、漯(河)唯一的一所辦學最早的示範性中等專業學校。校長付銀鋒,副校長韓占懷、宋群立、王衛軍,工會主席李國慶。校址位于縣城利民西街西段,學校占地181畝,總建築面積7萬多平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建築面積為36821平米,辦公樓、教學樓、圖書樓、實驗樓、公寓樓、餐廳等辦學基礎設施完備,語音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雙向教學控制系統等教學設施先進,标準化跑道、籃球場、排球場、看台等體育設施齊全,千兆網絡複蓋全校。

建有與因特網連接的校園網.學校有計算機網絡教室7個,網絡實訓室1個,擁有計算機600台,專用多媒體教室4個,計算機實驗、維修、組裝教室各1個,電子實驗室1個,微格教室1個,語音教室2個,舞蹈排練廳3個、鋼琴42台、電鋼室1個、音樂教室5個、電子電工電拖實驗室1個,電工實訓室1個,PLC編程實訓室1個,機械加工實訓車間1個,車、銑、刨、磨、鉗工工具等一應俱全。圖書館藏書15萬冊,報刊雜志200多種。學校固定資産總額3500多萬元(原始價值),實驗實訓設備總值1300多萬元。成立實驗實訓中心,實訓開出率100%,設備完好率98%。建立校外實訓基地10多個。

專業設置

學校開設的專業有計算機應用(大、中專)、機電技術應用(大、中專)、數控技術應用(大、中專)、學前教育(大專示範性)、幼兒教育(中專示範性)、種植(中專)、養殖(中專)、文秘(中專)、農業機械和藝術等專業,學校在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在努力辦好學曆教育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各種培訓、進修、“送教下鄉”等非學曆教育新模式,形成了教育類、信息技術類、加工制造類和涉農類四大骨幹專業群,複蓋面大,結構合理,協調互補,适合于不同個體學生的學習選擇。

招生就業

學校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學校實際,完善招生激勵機制,加大招生力度,擴大招生規模,使得學校招生情況企穩回升。學校通過招生激勵機制,激發了教職的招生熱情,使得一批有能力、有責任心、有經驗的人員充實到招生一線;在加大本地招生的同時,強化平頂山、漯河、周口、駐馬店、洛陽、三門峽等地區招生力度;在強化秋季招生的前提下,積極擴大春季招生。

2009年完成招生1626人,2010年完成中專招生1348人。兩年來,學校進一步加強就業指導,開設就業指導課程,聘請用人單位代表到校對學生進行技能考核、上崗面試、崗前培訓等,積極開拓就業市場,建立畢業生跟蹤調查和管理機制。2009~2011年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多數畢業生進入宇通、奇瑞、本田、豐田等大型汽車企業或通過招教考試成為光榮的人民教師,部分學生進入高等院校繼續學習。

師資建設

師資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學校一貫重視。學校通過科學發展觀、思想道德素質學習,不斷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通過繼續教育及技能培訓,積極組織參加省、市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現代化教育手段。截止2010年底,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55人,專業課教師79人,在校生3055人,教師隊伍與辦學規模相适應,師生比合理。

專任基礎課、專業課教師學曆均為本科,其中2人獲得碩士學位,實習指導教師學曆均為專科以上。專任教師具備高級職稱的43人,中級的職稱76人,初級職稱的36人。“雙師型”教師26人,占專業教師總數32.9%。2009~2011年,學校教師40餘人參加省、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全部參加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學校新選拔招聘了10多名本科、碩士研究生到校任教,教師學曆層次達标,職稱結構合理,每個專業均有2名省級學科帶頭人或骨幹教師。

科研工作

學校把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密切結合,積極參與省市教研活動,科研氣氛活躍,科研成果豐碩。以省級教研課題為骨幹,校級教研課題為主體,加強教研活動的制度化,以教研促進教學。各教研室實行教研活動中心發言人制度,圍繞職業教育實際,積極開展教研教改,加強教學觀摩、評議活動,相互交流,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鼓勵教師大膽進行課程和教法改革,引導中青年教師參加創優、評優活動,争開優質課,争當優質課教師。

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項教學教研活動,撰寫教科研論文。2009~2011年,承擔完成省教學改革實驗項目5項,獲省級獎勵的成果3項;在CN刊物公開發表或在省級以上教學論文評選活動中獲獎論文70多篇,達3篇/每10人;2人獲省、市課件制作一等獎,5人獲省、市課件制作二等獎;省、市級優質課一等獎14人,二等獎15人;30餘名教師獲技能大賽等優秀輔導獎。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結出累累碩果,在省、市各項技能競賽中屢創佳績。2009年,在許昌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24人獲一等獎,22人獲二等獎,獲得了市教育局頒發的“優秀組織獎”;2010年,在許昌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27人獲一等獎,19人獲二等獎,獲得了市教育局頒發的“優秀組織獎”,在省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大賽中,獲二等獎1個。

教學改革

學校以“學以緻用”、“教以實用”為教學導向,積極進行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學校勇于探索,與時俱進,根據農村需要大量農技人員的實際,利用農閑時間,組織專業課教師、聘請農林專家開展“送教下鄉”活動,把課堂辦到農民的家門口,辦到田間地頭,把實用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和飼養場,開展現代農藝技術、畜禽生産與疾病防治專業培訓。為農村經濟發展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在農村生産一線“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改革發展帶頭人”和“科技緻富帶頭人。結合農民“點菜”、專家“下廚”的方式,創立了“學校+合作社+農戶”辦學模式,根據農民需求開設配方施肥、果樹修剪、大棚蔬菜、食用菌栽培、畜牧獸醫等農村實用技術課程,免費發放科技教材,深入農村田間地頭、飼養場現場指導,幫助農民脫貧緻富,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

校園文化

學校為了強化德育教育,活躍校園文化,培養學生興趣,促進良好學風,學校相續開展了春季田徑運動會、春季籃球賽、拔河比賽、清明節掃墓、學生畫展、數學競賽、舞蹈比賽、成人儀式宣誓、青青草演講比賽、元旦文藝晚會、青年者志願活動、宿舍文化節等,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和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