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宜之

牟宜之

中國革命者、近代詩人
牟宜之系山東日照人,出身于鄉紳人家,家學淵源,少即聰慧。其姨夫丁惟汾,既是訓诂學家,亦是辛亥時期革命家,曾任同盟會北方負責人,系國民黨元老之一。牟宜之自幼師從丁惟汾,素負報國大志,16歲即投身革命,在李大钊領導下從事反專制、反軍閥的秘密活動。抗戰爆發後,他又舍家纾難,以民國縣長身份,接應八路軍115師東進挺進縱隊開辟山東抗日根據地,居功至偉。從軍後,他親冒鋒镝,帶領軍民與日寇浴血搏戰,後又長期從事敵工和統戰工作。1949年之後,牟宜之擔任業務部門負責人,勤勉從公,不求聞達。在“反右”運動中因言獲罪,但拒絕俯首就範,甯折不彎,遂被剝奪工作權利,投閑置散8年之久。後遭逢文革,又被發配至黑龍江邊荒絕域“勞動改造”8年,飽受屈辱。1975年初,困厄于濟南,憂憤而殁。牟宜之學養深厚,擅長古體詩,生平賦詩200餘首,詠史言志。2009年,牟宜之留存于世的詩作經整理,集結為《牟宜之詩》出版,其代表詩作被收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1]
    中文名:牟宜之 外文名: 别名:原名牟乃是,字去非 籍貫:山東省日照縣 出生地:山東省日照縣東港區奎山鄉牟家莊 性别:男 民族:漢 國籍:中國 畢業院校:濟南正誼中學後去日本留學 代表作品:《牟宜之詩》

人物評價

牟宜之能文能武,能言善辯,也善于排難解紛、處理實際事務;投身革命後,身處中共、國民政府與各種地方勢力之間,他在堅持理想的前提下,優遊自如,利用自己的優勢,把對革命的貢獻最大化。1935年在掌管《山東日報》之時(社長兼總編),他宣傳抗日,對于首鼠兩端的山東省主席韓複榘,常用激将法,既“表彰”韓的偶爾對日本的“強硬”,取得他對報紙的支持,但也沒忘了搜集他“親日通敵叛國”資料,向中央控告,促成蔣介石處決了韓複榘。抗戰之初,通過國民黨的關系牟被任命為山東樂陵縣長(樂陵已經處在敵後),但他卻為共産黨辦事,積極協助中共在山東開辟沂蒙根據地。這樣的“國民黨縣長”真不多見,周恩來高度評價他的工作:“倘若在抗戰伊始,中國有幾十個牟宜之這樣舉一縣之人、财、物力投身革命的縣長,就會極大地促進抗戰事業的發展,使抗戰全局有所改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