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

漢語成語
煮豆燃萁,讀音是zhǔ dòu rán qí,漢語成語,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出自《世說新語·文學》。
    中文名:煮豆燃萁 拼音:zhǔ dòu rán qí 近義詞:同室操戈、相煎太急 反義詞:情同手足、輔車相依、親密無間 作品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

解釋

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例句

煮豆燃萁傷往昔,而今團結樂陶陶。(陳毅《過臨洮》詩)

寓意

是指燒豆稭煮豆子,豆稭和豆子就好比同根兄弟,後來用“煮豆燃萁”來比喻兄弟之間互相殘殺。這個成語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一首《七步詩》。曹丕即位後,忌曹植之才,曹植從一個養尊處優的貴公子,變成了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有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詩一首,如作不成就将行以大法(處死)。曹植才思敏捷,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吟出一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詩》。曹丕聽後,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終沒加害曹植。後人由此贊美才思敏捷者為“七步之才”。但曹植和其兄曹丕之間“煮豆燃萁”的故事,在曆史的天空中不斷上演,留給了世人沉重的思考。

成語典故

曹植是曹操的三兒子,從小就才華出衆,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妒忌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所以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釋

燃:燒。

豆萁:大豆的豆稭,是大豆脫粒後剩下的莖,曬幹後可以當柴燒。

釜:古代用作燒煮食物的無腳鍋。

同根生:豆子長在豆萁上,豆子和豆萁是一條根上出來的。

煎:煎熬,用火烹燒,這裡形容用權力逼迫。

何:為什麼。

持:用來。

何:為何,為什麼。

簡析

對于七步詩的作者,謝靈運曾這樣評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這是說,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擔(石),曹植一個就占了八鬥(十鬥為一擔),我也占一鬥,還有一鬥天下人共分。(《釋常談》)劉勰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可見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華出衆,禀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關于七步詩的傳說很多,據《世說新語·文學》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後,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脍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後人稱之為《七步詩》。據說曹丕聽了以後“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于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七步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隻須于個别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制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幹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刹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為觀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阋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七步詩》的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迫害。最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同根”一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麼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七步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雖然詩歌本身是否真為曹植所作,還難以确定,但這首詩反映曹魏統治集團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實是一首好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