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鲭鲨

灰鲭鲨

鲭鲨科鲭鲨屬魚類
灰鲭鲨(學名:Isurus oxyrinchus)是鼠鲨科、鲭鲨屬的一種鲨魚。
    中文名:灰鲭鲨 拉丁學名:Isurus oxyrinchu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軟骨魚綱 亞綱:闆鰓亞綱 目:鼠鲨目 亞目:鼠鲨亞目 科:鲭鲨科 亞科: 族: 屬:鲭鲨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體紡錘形,軀幹肥大,頭、尾漸細小。尾柄具一側突;尾鳍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長而尖。眼大,圓形,無瞬膜,距吻端比距第一鰓孔為近。鼻孔小,距眼比距吻端為近。口深弧形,長與寬幾相等;唇褶約為颌長之半,沿着唇内側。

齒側扁,尖銳;在颌的前部者齒頭細長彎曲,在後部者齒頭短寬,三角形;無側齒頭;每側每行10-12個,2-3行在使用;上颌第三齒較小。噴水孔細小,位于口角上方,在眼的下緣水平線上,距眼頗遠。鰓孔5個,寬約與吻長相等,最後2個距離較近,最後1個恰在胸鳍基底前方。

背鳍2個;第一背鳍中大,起點與胸鳍裡角相對,後緣微凹,下角尖突;第二背鳍很小,基底中部與臀鳍起點相對,上角圓,下角延長尖突。尾鳍短寬,叉形,尾椎軸上翹;上尾叉由上葉、尾椎軸、下葉中後部組成,下尾叉單由下葉前部的突出部分組成;下葉中、後部間具一缺刻。臀鳍與第二背鳍大小和形狀相同。

腹鳍小,約位于兩背鳍間的下方,後緣凹入,外角圓,裡角尖突。胸鳍頗狹長,後緣凹入,外角鈍尖,裡角圓形,胸鳍長較短于頭長。

體青色,吻腹側和腹部白色。

栖息環境

熱帶和暖溫帶近海上層大中型魚類,但在水溫16℃處則較少見;活潑健泳,可能是鲨類中遊速最快的1種,活動于表層至水深至少152m處,夏季随暖流移動。性猛厲,追逐鲐和鲱等魚群,危害經濟魚類。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廣布于世界各大洋。

國内分布:分布于東海和台灣海域、南海。

繁殖方式

卵胎生,胎兒在子宮有同種相殘殺吞食的習性,每産4-6仔,剛産仔鲨長60-70cm,雄成魚長195-284cm,雌成魚長280-394cm,最長可達4m。

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ver3.1)——瀕危(EN)。

上一篇:黑小米

下一篇:山噪鹛指名亞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