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臂灰鲭鲨

長臂灰鲭鲨

鲭鲨科、鲭鲨屬的一種鲨魚
長臂灰鲭鲨(學名:Isurus paucus)是鲭鲨科、鲭鲨屬的一種鲨魚。體呈紡錘型,軀幹較粗壯,頭、尾漸細細小。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尾柄具側突。吻長而尖突。眼大,圓形,無瞬膜。鼻孔小,近于眼端。口裂寬,深弧形;唇褶約為颌長之半。颌齒側齒而尖銳;前端齒頭細長彎曲,後端齒頭短寬,三角形;無側齒頭;每側每列約12-13個,2-3列使用。噴水孔細小,位于口角上方。背鳍2個,第一背鳍中大,起點與胸鳍後端相對,後緣凹入,上角略尖圓,下角尖突;第二背鳍很小,基底後部與臀鳍起點相對,後緣微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延長尖突;胸鳍特别延長,鐮刀狀,長于頭長,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内角鈍圓;尾鳍寬短,尾椎軸稍上揚,上尾叉較長大,由上葉、尾椎軸及下葉中部組成;下尾叉較短小,由尾鳍下葉前部的突出部分組成,中、後部間具缺刻。體背側青灰色;吻腹側暗黑色;腹部淡色至白色。近海上層大型鲨魚,性兇猛,善遊泳,速度快,可能是鲨魚中遊速最快的一種。主要巡遊于大海,有時會遊至沿岸及近海大陸架及島架水域,夏季會随暖流移動。栖息深度由表層至深達500米左右,一般皆被發現于水表層。性兇猛,掠食鲭、鲱魚類、頭足類及海龜等。分布于西北和東北大西洋,西印度洋,中太平洋及夏威夷群島北部熱帶和暖溫帶海域。在中國分布于台灣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海域。[1]
  • 中文名:長臂灰鲭鲨
  • 拉丁學名:Isurus paucus
  • 别名:
  • 界:
  • 門:
  • 亞門:
  • 綱:
  • 亞綱:
  • 目:
  • 亞目:
  • 科:鲭鲨科
  • 亞科:
  • 族:
  • 屬:
  • 亞屬:
  • 種:
  • 亞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剛産仔鲨長約97厘米,雄成魚長245厘米,雌成魚長245-417厘米。體延長,不粗壯。頭長為全長的1/4;尾柄具一對較長側突;尾鳍基底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中長,鈍尖圓錐形。眼大,圓形,無瞬膜。吻長約為眼徑的2.5倍,距吻端比距第一鰓孔為近。鼻孔小,距眼比距吻端為近。口深弧形。齒側扁,尖銳,基底無側齒頭,在颌前部者齒較長,邊緣銳利;齒尖稍傾斜但不往後彎曲;上颌第三齒較小,與第四齒間有一空隙,每側每行13齒;下颌齒12枚,前方2齒較尖長,與第三齒間無空隙,後部齒呈寬扁三角形。鰓孔大,5個,寬約等于吻長,最後1個恰位于胸鳍基底前方。

背鳍2個;第一背鳍中大,起點後于胸鳍裡角,後緣凹入,下角尖突,上角鈍圓;第二背鳍很小,基底後端與臀鳍起點相對,上角鈍尖,下角延長尖突。尾鳍短寬,新月形(叉型),尾椎軸上翹;上尾叉由上葉、尾椎軸及下葉中後部組成;下尾叉單由下葉前部的突出部分組成;下葉中後部間有一缺刻。臀鳍稍小于第二背鳍,形狀相同。腹鳍小,起點距第一背鳍起點較距第二背鳍起點為近,後緣稍凹,外角鈍尖,裡角尖突。胸鳍特長,長度幾等于頭長,外角和裡角均鈍圓,後緣近裡角處凹入。吻部腹側暗黑色。

上一篇:中學英語教學法

下一篇:紫葉小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