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移默化

潛移默化

漢語成語
潛移默化,潛:暗中同,不見形迹;默:不說話,沒有聲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1]出自北齊《顔氏家訓·慕賢》。
  • 中文名:潛移默化
  • 拼音:qián yí mò huà
  • 近義詞:耳濡目染、近朱者赤、潛移暗化、近墨者黑
  • 反義詞:無動于衷、無濟于事
  • 出處: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慕賢》:“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 釋義: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
  • 用法:中性,定語
  • 結構:聯合式
  • 例句:讀書使你的修養、素質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出處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慕賢》:“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用法

中性詞。聯合式;作定語、狀語;用于人的思想、作風等。

示例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以緻打草驚蛇,反為不美。

朱自清《民衆文學的讨論》:民衆文學當有一種潛移默化之功,以純正的博大的趣味,替代舊有讀物、戲劇等底不潔的、褊狹的趣味。

《孽海花》二七回:“無事時固可借以潛移默化,一遇緊要,便可鋤奸摘伏。”

梁實秋《雅舍小品·教育你的父母》:“代溝之說,有相當的道理。不過這條溝如何溝通,隻好潛移默化,子女對父母未便耳提面。”

巴金《随想錄》:“我對先生的敬愛越深。我的思想,我的态度也在逐漸變化。我感覺到所謂潛移默化的力量了。”

孔子《論語》:“讀書若水,川流不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