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

清朝皇帝

清朝誕生的十二位君主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說1616年建立,1644年起為全國性政權),又稱大清,簡稱清,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并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清朝共曆經十二帝,統治全國268年,入關後的十位皇帝分别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作為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最後一頁,在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清朝既為中華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貢獻,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敗與屈辱的辛酸記錄。二百多年間,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先後有十二位皇帝統治着這個泱泱大國。無論是一代聖君康熙帝,還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對它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1]
    姓名:清朝皇帝 王朝:清朝 國籍:中國 姓氏:愛新覺羅氏 對象:政權君主

皇帝簡介

順治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16日在沈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于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順治即位後,由叔父多爾衮輔政。順治七年,多爾衮出塞射獵,死于塞外。14歲的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治基業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鑒,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饬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噪易怒,當他寵愛的董妃去世後,轉而消極厭世,終于匆匆走完短暫的人生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曆史上唯一公開歸依禅門的。

皇帝屬相:虎

谥号:章皇帝

廟号:世祖

陵寝:孝陵(清東陵)

父親:皇太極

母親:孝莊太後

初婚:14歲結婚,配偶博爾濟吉特氏

配偶:17人

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

子女:8子,6女

最得意:懲治死後的睿親王多爾衮

最失意:想出家未成

最不幸:父親早故

最痛心:愛妃董鄂氏早死

最擅長:佛學

康熙

康熙帝玄烨是順治的第三子,生于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韬武略樣樣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一台灣,平定準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禦駕親征,或決勝千裡,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争,使他心力憔悴。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終68歲。

屬相:馬

谥号:仁皇帝

廟号:聖祖

陵寝:景陵(清東陵)

父親:順治

母親:佟佳氏,後尊為孝康章皇後

初婚:12歲結婚

配偶:16人

皇後:赫舍裡氏

子女:35子,16女

最得意:14歲智擒輔臣鳌拜

最失意:三喪皇後

最不幸:幼年喪父、喪母

最痛心:儲位兩立兩廢

最擅長:學習

雍正

屬相:馬

谥号:憲皇帝

廟号:世宗

陵寝:泰陵(清西陵)

父親:康熙

母親:烏雅氏,後尊為孝恭仁皇後

初婚:19歲結婚,配偶佟佳氏

配偶:16人

皇後:烏拉那拉氏為元妃

子女:16子,8女

最得意:奪得皇位

最失意:吃丹藥而受其害

最不幸:遭到後世訾議

最痛心:幽禁兄弟

最擅長:權謀

乾隆

屬相:兔

谥号:純皇帝

廟号:高宗

陵寝:裕陵(清東陵)

父親:雍正

母親:鈕祜祿氏,後尊為孝聖憲皇後

初婚:16歲結婚,配偶富察氏

配偶:29人

皇後:富察氏

子女:16子,8女

最得意:“十全武功”

最失意:皇後怒斷青絲

最不幸:生母身世有異說

最痛心:兩後不幸死去

最擅長:詩文、書法

乾隆皇帝應該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上,他繼承了他父皇雍正的大好基礎,創建了康乾盛世。乾隆皇帝之所以是是中國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是因為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也是他親手将它拖向衰落,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曆史進程的重要皇帝。從縱向上看在他的治理下中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景象,超越了前朝;從橫向上看由于他晚年固步自封、盲目自大,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使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拉大,被世界遠遠甩在了後面。

乾隆繼位後,在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務實足國,整頓吏治,厘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全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之勢。從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備受後人稱頌的時期。後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寵信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滿、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窮兵黩武,無法擺脫吏治敗壞,弊政叢出,貪污盛行,矛盾激化狀态,這使得“康乾盛世”之後中國迅速地衰敗。

乾隆天生聰慧,文治武功都有較大成就,這也使得他非常自負,他晚年自稱“十全老人”,誇耀自己的武功,但是事實上當時的清王朝已經江河日下,國内潛伏着的各種危機,随時可能爆發;而國際上,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拉大,中國已經不再是什麼“天朝”,而是盲目自大的井底之蛙。

嘉慶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屍祿保位”的官僚隻能警告,恫吓,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于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隻能沿着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屬相:龍

谥号:睿皇帝

廟号:仁宗

陵寝:昌陵(清西陵)

父親:乾隆

母親:魏佳氏,後尊為孝儀純皇後

初婚:15歲結婚,配偶喜塔拉氏

配偶:15人

皇後:喜塔拉氏為嫡福晉

子女:5子、9女

最得意:懲治

最失意:大内遇刺

最不幸:突然暴死

最痛心:教民攻入紫禁城

最擅長:書法

道光

屬相:虎

谥号:成皇帝

廟号:宣宗

陵寝:慕陵(清西陵)

父親:嘉慶

母親: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後

初婚:13歲結婚,配偶鈕祜祿氏

配偶:20人

皇後:鈕祜祿氏為元妃

子女:9子,10女

最得意:林清事件鳴槍殪敵

最失意:鴉片戰争失敗

最不幸:母親早故

最痛心:簽訂《南京條約》

最擅長:節儉

鹹豐

鹹豐帝奕甯,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圓明園。鹹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鹹豐即位時,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天國起義在廣西紫荊山前金田村爆發。接踵而來的又有英法聯軍之役,迫使鹹豐逃往熱河承德。鹹豐在位11年,民怨沸騰,并不任戰,“大局糜爛,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籌莫展,于是沉湎于聲色,縱欲自戕,臨死前兩天還傳谕“如意洲花唱照舊”。

志高才疏的鹹豐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終未能跨過着一門檻,帶者無窮的憂慮,去了那個沒有憂慮的世界。

屬相:兔

谥号:顯皇帝

廟号:文宗

陵寝:定陵(清東陵)

父親:道光

母親:鈕祜祿氏,孝全成皇後

初婚:16歲結婚,配偶薩克達氏,為嫡福晉

配偶:16人

皇後:薩克達氏等

子女:2子,1女

最得意:運用智巧登上皇位

最失意: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最不幸:簽訂《北京條約》

最痛心:圓明園被焚掠

最擅長:聽戲

同治

同治帝載淳是鹹豐與葉赫那拉氏的獨生子。生于鹹豐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親政。次年卒,年19。廟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間,清朝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等一系列的農民起義。也辦了一些所謂的“洋務新政”。但這些與同治皇帝都沒多大關系。當時的統治者實際上是慈禧。載淳幼年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頑童,親政以後,作為一個青年皇帝,确實是辜負了朝野上下對他的殷切期望。親政兩年後,死于天花。

屬相:龍

谥号:毅皇帝

廟号:穆宗

陵寝:惠陵(清東陵)

父親:鹹豐

母親:葉赫那拉氏,後尊為孝欽顯皇後

初婚:16歲結婚,配偶阿魯特氏

配偶:5人

皇後:阿魯特氏為皇後

子女:無

最得意:興辦維新諸事

最失意:父親早故

最不幸:身後皇後自盡

最痛心:無子女

最擅長:戲耍

光緒

光緒帝載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後被指定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緒十三年病死,終年38歲,廟号德宗,葬于河北易縣崇陵。

光緒帝19歲親政,他富有年輕人的進取精神,願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清王朝改變舊章的一線生機被扼殺。光緒帝沒有勇氣沖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天顔戚戚,常若不悅”,心境悲怆,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慈禧隻好挾光緒帝倉皇逃到西安。義和團運動後,各地反清武裝起義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傳播,清王朝瀕于覆滅的邊緣。

屬相:羊

谥号:景皇帝

廟号:德宗

陵寝:崇陵(清西陵)

父親:奕(醇親王)

母親:葉赫那拉氏

初婚:18歲結婚,配偶葉赫那拉氏

配偶:3人

皇後:葉赫那拉氏為皇後

子女:無子女

最得意:主持戊戌變法

最失意:甲午戰争主戰失敗

最不幸:戊戌政變後被囚禁

最痛心:簽訂《馬關條約》

最擅長:忍辱

宣統

屬相:馬

谥号:無

廟号:無

陵寝:先葬八寶山公墓,後移葬清西陵華龍陵園

父親:載沣(醇親王)

母親:蘇完瓜爾佳氏

初婚:18歲結婚,配偶郭布羅·婉容

配偶:5人

子女:無

最得意:在紫禁城騎自行車

最失意:倉促離開紫禁城

最不幸:坐監獄15年

最痛心:無子女

最擅長:照相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号淑勒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遼甯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于白山黑水之間,臨大敵不懼,受重創不餒,以勇捍立威,受部衆擁戴,曆時30多年,統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萬曆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号大金(史稱後金)。努爾哈赤兵勢漸強,勢力日增,萬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征明,開始了為清王朝的建立艱苦創業。在中華民族的曆史典冊中,他的英明和業績将與世長存。與明将袁崇煥在甯遠交戰中,大敗而回并受傷,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終年68歲,葬于沈陽城東,稱之“福陵”。廟号“太祖”。

屬相:羊

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

廟号:太祖

陵寝:福陵(沈陽東陵)

父親:塔克世

母親:喜塔拉氏,後尊為宣皇後

初婚:19歲結婚,配偶佟佳氏

配偶:16人

皇後(大福晉):葉赫那拉,為元妃氏

子女:16子,8女

最得意:薩爾浒之戰奪得勝利

最失意:兵敗甯遠

最不幸:父、祖被殺害

最痛心:殺死長子褚英

最擅長:謀略

皇太極

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朝開創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其母葉赫那拉氏。皇太極生于明萬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甯遠戰敗身亡後即後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廟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統一整個東北,并南下朝鮮,西征蒙古,屢挫大明官兵。天聰十年(1636)四月,改稱帝号,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将族名改稱“滿洲”。他雄心勃勃地揮師西進,兵鋒所指,京畿震驚。經過松錦兩次決戰,盡殲明軍精銳,山海關外,僅存甯遠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極博覽群史,氣度恢弘,軍事上有勇有謀,政治上極富開拓精神,既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又十分向往漢族文化,興利除弊,優禮漢官,勘稱“上承太祖開國之緒業,下啟清代一統之宏圖”的創業之君。他促死于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

屬相:龍

谥号:文皇帝

廟号:太宗

陵寝:昭陵(沈陽北陵)

父親:努爾哈赤

母親:葉赫那拉氏,後尊為孝慈高皇後

初婚:22歲結婚,配偶博爾濟吉特氏

配偶:16人

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

子女:11子,14女

最得意:松錦之戰奪得勝利

最失意:兵敗甯錦

最不幸:生母早亡

最痛心:愛妃早死

最擅長:韬略

慈禧太後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時,生下載淳,母以子貴,晉封懿妃,次年又晉封為懿貴妃,在宮中地位日顯。

鹹豐帝死後,慈禧發動政變,誅殺肅順,終于實現了“垂簾聽政”。在這以後的近50年裡,她獨斷朝綱,在此期間,地球上的許多國家科技發展,經濟繁榮,政治改良,而中國卻被這樣一個充滿權利欲的女人把持着,死氣沉沉,發展遲緩,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陰謀,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顧,終于釀成了她死後3年的清王朝的國破家亡。不僅如此,慈禧所造成的危害,給我們民族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日常生活

根據對清宮檔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宮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規律的,除國朝大典外,一般的情況是:

1.上午 5:00——7:00左右起床、請安、早讀;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5.下午2:30——5:00看書學習、吟詩繪畫或由妃嫔陪同看戲、聽樂等娛樂;

6.下午5:00—9:00晚點或酒膳,做佛事,然後就寝。

具體來講:

首先我們說說清朝皇帝的衣着服飾。皇帝的衣着服飾不僅為防暑禦寒,而且是地位、權力的象征,神聖與威嚴的體現。到了乾隆年間,冠服制度得到完善,既保留了滿族服飾中披領、馬蹄袖的風俗,又沿襲中國曆代皇帝“崇尚黃色、衣紋雲龍”的傳統。在黃色龍袍上還有象征皇權的十二個圖形,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火等等。把天下最美好的比喻和贊美都用在皇帝的衣服上,用來表示皇權神授、皇帝德慧完美。

皇帝的衣服的圖案和顔色,除皇帝以外任何人都不能用,否則就要殺頭的。

清代的皇帝穿衣服戴帽子,是有嚴格的制度所規定的,而且這種制度和季節是分不開的。皇帝按季節穿衣服,它分别是皮、棉、夾、單、紗多種質地、式樣、顔色規格,文飾他都有嚴格的規定。

大典祭祀和朝政時穿禮服,即朝服和衮服;年節喜慶的日子穿吉服,又稱龍袍;平時穿常服又稱便服,打獵穿行服;帽子要與衣服配套,分别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每種服飾,又有皮、棉、夾、單、紗等冬天夏天的分别。

皇帝的衣服不但種類很多,而且更換頻繁。在清宮内不但設有四執庫,專門存放皇帝的服飾,而且每天還有一批太監,專門管理皇帝的服飾和穿戴。不僅如此,還建立一種檔案叫《穿戴檔》,詳細記錄皇帝每天服飾的穿戴情況。

按照清代後妃制度,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後,母親為皇太後,她們同住在慈甯宮,太妃、太嫔住在旁邊的壽康宮、壽安宮。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齊後,首先要向她們一一“請安”,以表示對長者的孝道與尊崇。

 除了康熙以外,清朝皇帝都是住在養心殿。皇帝每天早晨“請安”,要出吉祥門,乘坐兩人擡的轎子,經西二長街、出啟祥門。乾隆當了太上皇,嘉慶皇帝請安的内容便多了一項。

清代晚期的慈禧當太後時,三度垂簾聽政,長達四十八年。她所居住的宮殿,一反祖上的規定,仍住西六宮的長春宮、儲秀宮等處。當時的皇帝光緒請安的路線也隻好随着改變。

皇帝請安完畢,就開始早讀。早讀内容是前朝曆代皇帝的《聖訓》和《實錄》。所謂《聖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诏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曆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

雍正皇帝曾經說過:清聖祖康熙60餘年的治國方略,是後代千秋萬世都要學的,所以我就讓人以聖祖的《實錄》為經,《聖訓》為緯,按編年和分類兩種格式把這些治國方略編纂起來。

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學習先祖的聖訓,無論嚴冬酷暑,從不間斷。經過長年累月地學習和領會之後,他們再調整、制定出自己的統治策略。

早上七點到九點半是皇帝吃早飯的時間。皇帝吃飯稱“傳膳”、“進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襲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 一天早晚兩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點時進行,晚膳在下午一點到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要早一個小時。兩次正餐後,各加一頓小吃。如果臨時需要吃什麼,就随時傳人送過來。

按照清宮的飲膳制度--也就是膳食制度,皇帝飲食有日常膳和各種宴會之分,日常膳是由禦膳房負責,各種宴會由光祿寺和禮部精膳清吏司、宮内的禦茶膳房共同承辦。皇帝的禦茶膳房下面設官員、廚師雜工370人,禦茶房和清茶房有120多人,兩處還有太監一百五、六十人。

禦膳的食譜每天由内務府大臣劃定,每月集成一冊。所以,在清宮檔案裡留下了大量的膳單和《膳底檔》等豐富的資料。在做禦膳時,内務府大臣還要負責監督,每道菜的配料都有規定,不許任意增減更換;膳食主次有别,不能影響主料的原味。

皇帝平時吃飯的地點,大多在寝宮和辦事場所。傳膳時,由禦膳房太監負責把三張膳桌拼在一起,鋪上桌單,手捧紅色漆盒的太監們排着隊進來,将各種菜肴、飯點、湯羹等迅速端上飯桌。

皇帝就坐後,傳膳太監先查看每道飯菜中的試毒牌變色不變色,再親口嘗嘗,然後皇帝才開始吃。試毒牌是一種銀制的半寸寬三寸長的小牌子,古人認為如果飯裡有毒,牌子是會變色的。

如果沒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飯。皇帝吃的飯菜,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鍋、粥、湯等。  

除了平時的禦膳,過年、過節皇帝還要舉辦宴會。在乾清宮舉行的内廷宴是清代皇帝與他的家眷、親王、皇子等舉行的團圓家宴。皇帝為其他少數民族首領或地方大員舉辦的宴會,叫外朝宴,主要是禮儀性的,地點多在保和殿。此外,還有千叟宴等宴會。 

   

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是皇帝上朝理政、辦理公務的時間。皇帝處理政務一般分為日常的和特殊的兩種。一年一度的批準死刑、接見外國使臣等,是屬于日常的政務;重要的典禮像登極大典、大朝會、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屬于特殊的政務。

皇帝死因

(據清宮檔案透露)

自清軍入關,多爾衮攝政,定都北京到清朝滅亡。大多數皇帝早夭,使人們引起各種猜測,衆說不一,那麼,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麼原因呢?

福臨帝(順治) 

順治帝遷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門舉行登極大典。從此清王朝統治中國近270年的曆史正式開始了。 

順治帝本來就身體羸弱,經常心悸失眠,他常歎自己“骨瘦如柴,壽命難過卅。”順治十四年,皇貴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對其是沉重打擊,順治十七年寵妃董鄂氏又逝,使順治萬念俱灰,聲稱要出家為僧,終日郁郁寡歡,精神不振,每況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于初七日半夜死在養心殿,時年24歲。

玄烨帝(康熙) 

玄烨政績非常突出,但立儲,幾立幾廢,身心受到嚴重刺激,開始患病,從他數次發病情況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壓、心髒病。當時他“傷心不已”,“漸覺虛弱”,“胸中有結”“日日不能釋然于懷”。到五十一年再廢太子時,就已“心思用盡,容顔清減”。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烨去南苑行圍,時值天寒地凍,他已近七十高齡,體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風寒”,當日回到暢春園,傳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靜養齋戒”,但這次患病,來勢較猛。病中派皇四子胤 代行祭天大禮有五子允祺前往孝東陵典祭,實際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遺囑,緻使心力憔瘁,氣力不支,于十三日醜時病情突然惡化,遂将其八個皇太子召至禦榻前宣布四子胤 即位,戌時,耗盡心血的玄烨結束了生命,終年69歲。

胤禛帝(雍正) 

胤禛繼位時年四十五歲,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體狀況雖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骁悍強健。即位以後,面臨着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動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務中去,日久天長,健康必受影響。 

雍正四年即承認精力不足,疲勞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調治。雍正八年三月,間日時發寒熱,飲食大減,夜不能寐,曆時兩年有餘。五月間一度好轉,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度過險關。這場将近一年的寒熱病,幾乎送了胤禛的命,一個53歲的人,患了這樣一場大病(似瘧疾),使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圓明園。 

對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隻能從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谕中分析。 

乾隆在胤 死後的三天内,雷厲風行地處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與葬禮直接相關。其中一件是傳谕給宮中的道士的。言:“皇考萬幾餘暇,聞外間爐火修煉之說,聖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朕将伊等驅出,各回本籍,……” 

實際上,胤禛生前曾谕幾路總督、巡撫為其尋找道士,甚至不顧夏日炎炎,在宮内、宮外辟靜之處用萬斤灰炭煉丹。年老體弱的胤禛豢養道人,為治病強身這個目的顯而易見,道士推拿煉丹,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治療方法,但盲目迷信卻走向反面,從胤禛對道士的重視态度與乾隆果斷的驅道行動聯系起來分析,就可以感到胤禛之死與長期服用丹藥引起重金屬odong.com/wiki/%E4%B9%BE%E9%9A%86" class=innerlink>乾隆) 

弘曆在幾個兄弟當中,不論在才華或政治上都處于優勢地位,胤禛死時他年方25歲,有較好的文化基礎,有一定的統治知識和幾年參與軍事機務的經驗,所以極為順利掌握了政權。 

弘曆天資聰慧,青年時代受到精心培養。從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曆登極至做太上皇以後的嘉慶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業穩定,政績卓著,其前提條件是其壽命長,政策當。他個人對繪畫、文玩、音樂、體育等都有着濃厚的興趣和愛好,也是健康長壽的原因之一。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在養心殿斷氣,才被人擡着離開了寶位,享年89歲。在他的一生中注重鍛煉,反對進補,常自稱為“長壽老人”,看來他一生都很健康,隻是老死而已。

顒琰帝(嘉慶) 

顒琰六歲就傅,十三歲即通五經,文章“援筆立就,動成典則”。十五歲大婚後仍日居書室,寒暑罔聞。 琰經過從建儲到即位加訓政的二十多年裡,更臻于成熟。為後來從政奠定了牢固基礎。度過了曲折而不平安的二十五年。

  宮廷内部的鬥争,八卦教、撚子軍的造反,同母弟慶親的去世,不能不使顒琰的内心憂郁,負擔加重。嘉慶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莊,準備去木蘭圍獵,在去山莊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莊後即“覺痰氣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六日傍晚,疾大漸。戌刻,崩于避暑山莊的行殿寝宮

旻甯帝(道光) 

旻甯,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時生于大内撷芳殿,為顒琰的第二子,六歲就傅,十五歲與鈕祜祿氏成婚,嘉慶十三年正月鈕病死,十二月又與佟佳氏成婚。一共有後妃20人。 

他即位順利,崇尚節儉,但清已處未落時期。晚年,聖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圓明園慎德堂,召見部分大學士和軍機大臣,密議傳位大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禦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谕,立皇四子奕 為皇太子,并将另一個寵兒封為親王。 

關于旻甯死于何疾,因無原始資料故難以推斷。

奕詝帝(鹹豐) 

鹹豐執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鴉片戰争,圓明園被焚,北京條約的簽定都給鹹豐以沉重的打擊,他所患的肺病愈來愈重,熱河行宮不斷傳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帶血益發嚴重,于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虛勞的鹹豐終于死在避暑山莊内的“煙波緻爽”殿寝宮,終年31歲。

載淳帝(同治) 

鹹豐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舉行了載淳的登極大典,改号為同治,實際上是慈禧一人總攬大權,開始了她長達四十八年之久的統治。 

載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歲時舉行了大婚典禮。

  兩宮皇太後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簾歸政了,但慈禧極不放心,還常常插手幹預,使年輕自負的載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兩年就死了。對于他的死,盡管清代宮庭史料,特别是檔案内均有較明确的記載,但由于上述的種種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筆記中,還是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并加了一些演義性的描繪,有的說他死于天花,有的說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說他死于疥瘡,衆說紛壇,莫衷一是。 

據《桃花聖解庵日記》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記載:……嘻戲遊宴,耽溺男寵,日就裸瘠,旋患癰,項腹各一,皆濃潰,日未昏,殆不知人。 

《國史舊聞》)濮蘭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記》載:“私家著述,皆謂太後縱帝遊蕩,及至得疾,又不慎重愛護,以至深沈不起,……蓋帝常履飲于外,至翌晨召見軍機時猶未歸也,或醉中言語失次,雜以南城猥賤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間皆竊竊私議恐帝壽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臨朝,兩宮皇太後代執國政。至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聞》中載:“穆宗之崩,傳者不一,或雲天花,或雲内毒,而醫藥不能盡合……”這些著述除了記載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還特意說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這件事與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聯系在一起。說明由于西太後專權,同治憂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監視之下,僅有幾個太監夜間常出沒于宮禁森嚴的大内,至整夜不歸,竟達次晨來不及召見軍機大臣或醉語胡言的程度似難出現。 

其實。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從清代皇帝“脈案檔簿”中看得一清二楚,《萬歲爺進藥底簿》中詳細記錄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載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後三十六天的脈案、病情和用藥情況,它完全證明了載淳最後死于天花。 

這是詳實可靠的。1979年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中醫研究院和北京醫院的有關專家教授,對同治皇帝的病情發展及用藥情況進行了專門的研讨,大家的結論仍認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無疑的。

載湉帝(光緒) 

載湉親政典禮于光緒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在太和殿舉行,光緒十五年正月舉行了大婚典禮。這時慈禧才“交權”并移居到頤和園,但是鬥争仍在激烈的進行,最後終于導緻了戊戌宮廷政變。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載湉被囚瀛台。政治上的打擊和精神上的苦悶,使本來就患有多種疾病的載 身體越發不支,成為一個被慈禧抛棄的傀儡,加上久病纏身,使他再也無力奮起抗争。 

載湉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宣武門内迤西太平湖醇親王府的槐蔭齋,四歲入宮,在慈禧太後苛刻管制下成人,與慈禧鬥争了十幾年,最後落了個傀儡皇帝,這一切都是造成從小多病而且越來越重的真正原因。他從小體弱,感冒發燒,胃病時作,大婚前經常遺精而使“腎經虧損太甚”,接着腦鳴、肩背腰腿酸沉,逐年加重。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戊戌變法失敗後,政治上的打擊使病情突然加重。到了三十四年(1908)入春以後更為嚴重,宮中禦醫已束手無策,不得已召江蘇名醫陳秉鈞和曹元恒入京診視,到了四月份仍無起色。五月初八日,慈禧通過軍機處向各地發出電文:“入春以來皇上聖躬時有欠安。在京名醫,診治無效。希尊處精選名醫,資送迅速來京,恭候傳診”。這次保送來京的名醫有:呂用賓、周景濤、杜仲駿、施煥、張鵬年等人。其中江蘇名醫(浙江候補知縣)杜仲駿對吏部尚書陸潤癢說:“……我輩此來,滿拟治好皇上之病,以搏微名,及今看來,徒勞無益,希望全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由此證明光緒病情之嚴重使諸臣失掉了信心。進入十月,光緒皇帝的病情又加重了。慈禧73歲生日,皇上勉強來到殿上哭着對大臣說:太後“萬壽在即,不能行禮,奈何?”大臣們也陪着落淚。慈禧見他非常可憐,馬上命太監扶轎送回瀛台。十月廿一日,“帝鼻煽動,胃中隆起”“上疾劇增”,再次向全國發布上谕,急調名醫來京,可是在這道上谕沒有完全發出去之前,于酉正二刻三分,就崩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歲,死于肺病。

溥儀(宣統) 

作為清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一生的經曆可算是坎坷而豐富了。關于他的一生,大量的書籍、影視劇已使人們對他并不陌生了。1967年溥儀因患癌症病逝于北京。

曆位在位時間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曆十帝,滿族,愛新覺羅氏。建都:北京。(入關前兩個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聰不計在内)。

一、世祖福臨,為順治,在位l8年。

二、聖祖玄烨,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曆,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為嘉慶,在位25年。

六、宣宗旻甯,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為鹹豐,在位1l年。

八、穆宗載淳,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載湉,為光緒,在位34年。

十、溥 儀,為宣統,在位 3年。

注釋:

慈禧太後是清朝1861年—1908年實際執政者。慈禧太後原名葉赫那拉蘭兒,谥号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飲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葬于定東陵。清朝的皇後隻有慈禧一開始就得到了22字谥号。

通稱宣統皇帝,也被尊為清遜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後代已協商為溥儀追加谥号為愍帝,廟号為恭宗,但中國公衆尚未普遍知道此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