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過昭關

伍子胥過昭關

民間傳說故事
伍子胥過昭關是一個古老的漢族民間傳說故事。伍子胥乃楚國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師。後平王聽信少師費無忌讒言,奢被殺。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畫影圖形,到處捉拿子胥。子胥先奔宋國,因宋國有亂,又投奔吳國,路過陳國,東行數日,便到昭關(今安徽省含山縣北)。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前面便是大江,形勢險要,并有重兵把守,過關真是難于上青天。世傳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便是此地。由于名醫扁鵲弟子東臯公的巧妙安排,更衣換裝,伍子胥便混過了昭關,到了吳國。該故事入選了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
    中文名:伍子胥過昭關 外文名: 别名: 情節簡介:在諸侯大國争奪霸權的鬥争中 簡介:一個古老的漢族民間傳說故事 主人公簡介:伍子胥乃楚國大夫伍奢次子

​情節簡介

在諸侯大國争奪霸權的鬥争中,大國兼并小國,擴張了土地。可是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鬥争。大國國内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争奪霸權的戰争暫時停止下來。

為了這個緣故,宋國大夫向戍(音shù)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做調停人。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議"(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戰争)。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代表南北兩個集團講了和,訂了盟約。規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各小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以後五十多年裡,沒發生大的戰争。

到楚莊王的孫子楚平王即位之後,楚國漸漸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這時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

伍奢說什麼也不承認,立刻被關進監獄。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們回來,以便一起除掉。大兒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着兒子公子勝逃到宋國去了。

伍奢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國發生内亂,伍子胥又帶着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國幫他們報仇。可是鄭國國君鄭定公沒有同意。

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勾結鄭國的一些大臣想奪鄭定公的權,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隻好帶着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懸賞捉拿伍子胥,叫人畫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口,囑咐各地官吏盤查。

伍子胥帶着公子勝逃出鄭國後,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界的昭關(在今安徽含山縣北)。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傳說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着覺,連頭發也愁白了。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心人東臯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裡。東臯公有個朋友,名叫皇甫讷,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臯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因為頭發全白,面貌變了,守關的認不出來,就被他混出關去。

伍子胥出了昭關,害怕後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條大江攔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個打魚的老頭兒劃着一隻小船過來,把伍子胥渡過江去。

過了大江,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人,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

送給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漁人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糧食的賞金,還答應封告發人大夫爵位。我不貪圖這個賞金、爵位,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

伍子胥連忙向老漁人賠禮,收了寶劍,辭别老漁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吳國,吳國的公子光正想奪取王位。在伍子胥幫助下,公子光殺了吳王僚(音liáo),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阖闾(音hé lǘ)。

吳王阖闾即位之後,封伍子胥為大夫,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軍孫武,是個善于用兵的大軍事家。吳王依靠伍子胥和孫武這兩個人,整頓兵馬,先兼并了臨近幾個小國。

公元前506年,吳王阖闾拜孫武為大将,伍子胥為副将,親自率領大軍,向楚國進攻,連戰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墳,還把平王的屍首挖出來狠狠鞭打了一頓。

史書記載

《呂氏春秋·首時》“(伍子胥)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墳三百。”

《谷梁傳·定四年》“撻平王之墓。”

《淮南子·泰族訓》和《越絕書·荊平王内傳》亦有此說。

如果鞭屍楚平王那麼《春秋》怎莫會放過他?而且愛國詩人屈原也贊美伍子胥。

《公羊傳·定四年》“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義,複父之仇,臣不為也。”如此美譽伍子胥,我認為不會有鞭屍行為。其實說伍子胥鞭屍是鞭荊楚平王之墳三百。

吳軍占領了郢都。楚國人申包胥逃到秦國,向秦國求救。秦哀公沒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于被感動了,說:“楚國雖然暴虐無道,但是有這樣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們亡國!”

秦哀公派兵救楚國,擊敗了吳軍,吳王阖闾才撤兵回國。

吳王阖闾回到吳國都城,把第一大功歸給孫武。孫武不願意做官,回鄉隐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傑出的軍事着作。

《範雎說秦王》“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于蔆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阖廬為霸。”

事件引發的歇後語

伍子胥過

昭關--一宿白了頭發

曆史人物

基本信息

伍子胥出生于楚國貴族家庭,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史書稱他“少好于文,長習于武”,

有“文治邦國,武定天下”之才。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親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追殺,而避難逃奔吳國。後結識吳公子光,并策劃刺死吳王僚,幫助公子光奪得王位。阖闾任命他為“行人”,成為吳國重要謀臣。

生平事迹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吳王阖闾信任。為使吳國能内可守禦,外可應敵,他首先建議吳王阖闾“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禀,治兵革”,并親自受命選擇吳國都城城址。他“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最後選定今蘇州古城的地址,合理規劃,建造了阖闾大城。

吳王阖闾九年,吳王親率伍子胥、孫武攻下楚國都城郢,于是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報得殺父之仇。伍子胥幫助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吳國國力達到了鼎盛之勢。

伍子胥對吳國事業忠心耿耿,吳王阖闾去世後,他扶助夫差即位,幫助夫差打敗越國,他勸阻夫差與越講和,并阻止夫差讓勾踐回國,谏勸夫差放棄攻打齊國而伐越。夫差聽信伯喜否讒言,于公元前484年秋賜劍使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屍放鸱夷革中,漂浮江上。

吳地人十分懷念這位吳國忠臣,并命名胥江、胥口、胥山等地名以示永久紀念,立祠廟祭祀。胥口鎮舊有胥王廟和伍子胥墓。

史記評價

仇恨對于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即使是做國王的人都不能讓仇恨之心在臣子身上萌生,何況是地位相同的人之間呢!假如當初伍子胥跟着伍奢一道死了的話,那與蝼蟻之死又有什麼區别呢?但他能夠放棄小意氣,洗雪大恥辱,使名聲流傳後世。可悲啊!當子胥在長江邊困頓窘迫之時,在道路上乞讨糊口之時,心中難道會在一瞬之間忘掉對郢都、對楚王的仇恨嗎?不會的。

所以說克制忍耐成就功名,不是抱負遠大的壯士又有誰能做得到呢?白公如果不是自己去當國君的話,那麼他的功業也是很可稱道的呢!

史記原文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員。員父曰伍奢。員兄曰伍尚。其先曰伍舉,以直谏事楚莊王,有顯,故其後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為太傅,費無忌為少傅。無忌不忠于太子建。

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取婦于秦,秦女好,無忌馳歸報平王曰:“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絕愛幸之,生子轸。更為太子取婦。

無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殺己,乃因讒太子建。建母,蔡女也,無寵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備邊兵。

頃之,無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願王少自備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諸侯,且欲入為亂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問之。伍奢知無忌讒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獨柰何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乎?”無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見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馬奮揚往殺太子。行未至,奮揚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誅。”太子建亡奔宋。無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

可以其父質而召之,不然且為楚患。”王使使謂伍奢曰:“能緻汝二子則生,不能則死。”伍奢曰:“尚為人仁,呼必來。員為人剛戾忍纮,能成大事,彼見來之并禽,其勢必不來。”王不聽,使人召二子曰:“來,吾生汝父;不來,今殺奢也。”伍尚欲往,員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脫者後生患,故以父為質,詐召二子。二子到,則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報耳。不如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俱滅,無為也。

”伍尚曰:“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謂員:“可去矣!汝能報殺父之雠,我将歸死。”尚既就執,使者捕伍胥。伍胥貫弓執矢向使者,使者不敢進,伍胥遂亡。聞太子建之在宋,往從之。奢聞子胥之亡也,曰:“楚國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殺奢與尚也。

伍胥既至宋,宋有華氏之亂,乃與太子建俱奔于鄭。鄭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晉,晉頃公曰:“太子既善鄭,鄭信太子。太子能為我内應,而我攻其外,滅鄭必矣。滅鄭而封太子。”太子乃還鄭。事未會,會自私欲殺其從者,從者知其謀,乃告之于鄭。鄭定公與子産誅殺太子建。建有子名勝。

伍胥懼,乃與勝俱奔吳。到昭關,昭關欲執之。伍胥遂與勝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漁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劍曰:“此劍直百金,以與父。”父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珪,豈徒百金劍邪!”不受。伍胥未至吳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吳,吳王僚方用事,公子光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見吳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邊邑鐘離與吳邊邑卑梁氏俱蠶,兩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兩國舉兵相伐。吳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鐘離﹑居巢而歸。伍子胥說吳王僚曰:“楚可破也。願複遣公子光。”公子光謂吳王曰:“彼伍胥父兄為戮于楚,而勸王伐楚者,欲以自報其雠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殺王而自立,未可說以外事,乃進專諸于公子光,退而與太子建之子勝耕于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奪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為後,是為昭王。吳王僚因楚喪,使二公子将兵往襲楚。楚發兵絕吳兵之後,不得歸。

吳國内空,而公子光乃令專諸襲刺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阖廬。阖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楚誅其大臣郄宛﹑伯州儣,伯州儣之孫伯嚭亡奔吳,吳亦以嚭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絕不得歸。後聞阖廬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阖廬立三年,乃興師與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吳反二将軍。因欲至郢,将軍孫武曰:“民勞,未可,且待之。”乃歸。

四年,吳伐楚,取六與灊。五年,伐越,敗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吳。吳使伍員迎擊,大破楚軍于豫章,取楚之居巢。

九年,吳王阖廬謂子胥﹑孫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對曰:“楚将囊瓦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廬聽之,悉興師與唐﹑蔡伐楚,與楚夾漢水而陳。吳王之弟夫概将兵請從,王不聽,遂以其屬五千人擊楚将子常。子常敗走,奔鄭。于是吳乘勝而前,五戰,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庚辰,吳王入郢。

昭王出亡,入雲夢;盜擊王,王走鄖。鄖公弟懷曰:“平王殺我父,我殺其子,不亦可乎!”鄖公恐其弟殺王,與王奔随。吳兵圍随,謂随人曰:“周之子孫在漢川者,楚盡滅之。”随人欲殺王,王子綦匿王,己自為王以當之。

随人蔔與王于吳,不吉,乃謝吳不與王。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複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雠,其以甚乎!吾聞之,人觽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

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曰:“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許。包胥立于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

六月,敗吳兵于稷。會吳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廬弟夫概乃亡歸,自立為王。阖廬聞之,乃釋楚而歸,擊其弟夫概。夫概敗走,遂奔楚。楚昭王見吳有内亂,乃複入郢。封夫概于堂溪,為堂溪氏。楚複與吳戰,敗吳,吳王乃歸。

今豫州吳房縣在州西北九十裡。後二歲,阖廬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懼吳複大來,乃去郢,徙于鄀。當是時,吳以伍子胥﹑孫武之謀,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

後五年,伐越。越王句踐迎擊,敗吳于姑蘇,傷阖廬指,軍卻。阖廬病創将死,謂太子夫差曰:“爾忘句踐殺爾父乎?”夫差對曰:“不敢忘。”是夕,阖廬死。夫差既立為王,以伯嚭為太宰,習戰射。二年後伐越,敗越于夫湫。越王句踐乃以餘兵五千人栖于會稽之上,使大夫種厚币遺吳太宰嚭以請和,求委國為臣妾。吳王将許之。伍子胥谏曰:“越王為人能辛苦。今王不滅,後必悔之。”吳王不聽,用太宰嚭計,與越平。

其後五年,而吳王聞齊景公死而大臣争寵,新君弱,乃興師北伐齊。伍子胥谏曰:“句踐食不重味,吊死問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為吳患。今吳之有越,猶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務齊,不亦謬乎!”吳王不聽,伐齊,大敗齊師于艾陵,遂威鄒魯之君以歸。益疏子胥之謀。其後四年,吳王将北伐齊,越王句踐用子貢之謀,乃率其觽以助吳,而重寶以獻遺太宰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