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狼級攻擊核潛艇

海狼級攻擊核潛艇

海軍隸下的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
海狼級潛艇(英語:Seawolf-class submarine)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英語: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設計任務是在各大洋與北冰洋冷水對抗任何蘇聯現有與未來核潛艇,并取得制海權的反潛獵殺核潛艇,在設計上堪稱是潛艇進行反潛作戰的極緻産物。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前型/級:
  • 次型/級:
  • 研制單位:
  • 國家:美國
  • 名稱:海狼級攻擊核潛艇
  • 英文名:Sea wolf class SSN
  • 前型:洛杉矶級核潛艇
  • 次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
  • 水上排水量:7568

發展沿革

此一計劃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攻擊核潛艇(SSN-21),産物就是海狼級,設計哲學上堪稱潛艇進行反潛作戰的極緻産物,能長時間在大洋或靠近蘇聯的近海進行反潛巡邏,擁有絕佳的聲納感測能力,并配備比洛杉矶級核潛艇多一倍的魚雷管和魚雷,以長時間進行反潛作業。

在冷戰時期,地球唯二的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曾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軍備競賽。這一時期的美蘇劍拔弩張,地球宛如一個火藥桶。

但同時,這種軍事競争也促進了科技發展,冷戰是人類科技飛速發展的時期。在巨大的資金支持下,全世界的科學家和工業設計師不斷挑戰極限,制造出了很多現在看來依舊讓人歎為觀止的“鋼鐵巨獸”。

建造過程

美國海軍原本預計建造29艘海狼級以取代早期型洛杉矶級核潛艇,在1989年估計全部需要336億美元,平均每艘高達11.58億美元,以當時而言簡直是天價;加上時逢蘇聯解體,美國便于1992年決定除了頭兩艘之外,後續27艘(SSN-23~49)海狼級的建造計劃全部取消。

首艦海狼号雖然早在1989年1月9日便開工建造,同年10月25日安放龍骨,但由于這是美國海軍第一種應用CAD工具預先設計、同時建造船段模組再行組合的潛艇,由于經驗缺乏,便發生不同船段尺寸誤差而無法焊接的失誤,最後隻能廢棄重造船段,大幅拖延了進度,當時也引發不少風波;海狼号直到1995年6月24日才得以下水,1997年7月19日成軍。

由于更新替換洛杉矶級的需求依然存在,因此美國海軍轉而發展一種較海狼級小且便宜的新一代攻擊核潛艇。此一替代計劃最初被稱為百夫長級(Centurion)潛艇,後來成為新型攻擊核潛艇計劃(NSSN),産物即為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在外型上像是海狼級的縮小版,而武器配置則與洛杉矶級類似。

由于國防工業普遍不景氣,面臨無艦可造的GDElectricBoat核潛艇建造廠被迫大幅裁員,在沒有新訂單的情況下根本撐不到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建造,因此美國政府于1995年批準了第三艘海狼級(SSN-23)的建造,以挽救面臨困境的潛艇建造工業,于1998年開工建造。實際完工後,前兩艘海狼級平均造價約24億美元。

命名編号

海狼級的命名與編号嚴重打亂了美國海軍的命名規則。原本SSN-21隻是計劃代号,後來竟然變成海狼級首艦的編号。而第一艘命名為海狼号(USSSeaWolfSSN-21),打破了自洛杉矶級攻擊核潛艇啟用的城市命名規則,重返以往潛艇的海洋生物名。第二艘海狼級更離譜,以康涅狄格州為名。

第三艘也一樣,找了前總統吉米·卡特之名(USSJimmyCarterSSN-23);之所以一反将總統名用于航空母艦的理由,是吉米卡特從軍期間曾在美國潛艇上服役。有趣的是,繼海狼級之後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首艦編号(SSN-774)又接上了洛杉矶級(最後一艘此級艦為錢尼号(USSCheyenne,SSN-773)),因此在這方面海狼級在美國核潛艇艦隊獨樹一幟,成為異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