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江村道中

浣溪沙·江村道中

南宋詞人範成大創作的詞
《浣溪沙·江村道中》是南宋詞人範成大所寫的一首詞。範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南宋時,川蜀、襄漢和兩淮為沿邊重鎮,與金國接壤,常須戒備。所以範成大在擔任四川I制置使期間出遊時常常要身着戎裝。這首《浣溪沙》詞大概就是詞人在蜀中所作。
  • 作品名稱:浣溪沙·江村道中
  • 作者:範成大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十裡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挂青黃。

濃霧知秋晨氣潤,薄雲遮日午陰涼,不須飛蓋護戎裝。

創作背景

範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南宋時,川蜀、襄漢和兩淮為沿邊重鎮,與金國接壤,常須戒備。所以範成大在擔任四川I制置使期間出遊時常常要身着戎裝。這首《浣溪沙》詞大概就是詞人在蜀中所作。

注釋譯文

注釋

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②疇(chóu):田地。

③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豔,可做欣賞植物,也可以作為一種中藥使用,同時可以食用。

④飛蓋:用以遮蔭的篷蓋。

⑤戎(róng)裝:詞人當時為四川制置使,故戎妝出遊,帶有随從張蓋遮蔭。 [2] 

譯文

金燦燦的十裡平疇,飄來撲鼻的稻香,紅豔豔的木槿花開在農舍的竹籬旁,迎風搖曳的毛竹又青又長,青黃相間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頭上。

秋天的早晨霧氣漸濃,濕潤的空氣令人清爽。正午的薄雲又遮住了太陽,更不用随從張蓋護住我的戎裝。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上片三句詞人以顔色變換為線索,先遠後近,凝具匠心。第一句寫遠景,金燦燦的十裡平疇,稻香撲鼻。第二句稍近些,紅豔的木槿花後,有青翠的修竹在迎風搖曳。第三句寫近旁的山坡上,累累山果挂滿枝頭,青黃相間,低頭搖晃,招人喜愛。好一派豐收景象。充分體現了這位著名田園詩人在描繪江村美景方面的才華。

下片旨在寫詞人的旅途感受。時已初秋,晨霧漸渭,空氣濕潤,即使到了中午,因薄雲遮日,也漸覺涼爽宜人。末句寫詞人舍車騎馬,戎裝而行,飽覽這迷人的秋色,寄托了詞人對于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5] 

詞中描寫了詞人身着戎裝巡行在“江村道中”所見優美的田園風光。一個秋天的早晨,詞人戎裝出遊。江村的早晨,濃霧彌漫,秋氣涼潤。太陽出來後,濃霧散去,隻見十裡平川,稻谷飄香;村莊周圍,槿花盛開,細長的竹枝随風飄舞;村後小山坡上挂滿或青或黃的累累碩果,好一派喜人的秋收景象!詞人一路巡行,興緻極高,走在太陽底下,連随從為他打傘遮陽他都不需要。作為一個負有守土重任的封疆大吏,詞人在看到防區内這一派美麗而又豐饒的田園風光時,既充滿了欣喜與熱愛之情,同時也平添了保家衛國的信心和力量。 

名家點評

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尊明:“這首小詞純由景見情,無一贅語。在藝術表現上頗有特色,堪稱這類小令中的佳作。”

作者簡介

範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谥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妩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裡、陸遊、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