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

廣東省廣州市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花都區新八景之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大布鄉官祿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間泥磚、瓦頂木結構平房,石砌牆基,總面闊16.5米,進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單間小屋,泥牆,無間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餘年,青少年時期在此度過。故居的附近還有洪秀全讀書和教書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築曾被清政府焚毀,新中國成立後重建。現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紀念館,洪氏宗祠辟為紀念館輔助陳列室。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洪秀全故居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中文名: 外文名: 地理位置: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愛民路新華鎮新華路52号 氣候條件: 開放時間:8:00-17:00 門票價格:10元 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 著名景點:洪秀全像 中文名稱:洪秀全故居 外文名稱:FormerResidenceofHongXiuquan 氣候類型:亞熱帶氣候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廣東省廣州市

簡介

基本信息

洪秀全故居紀念館

位于廣州市花都區秀全街大怖鄉官祿村,是洪秀全成長、耕讀和從事早期革命活動的地方。原故居于金田起義後被清軍焚毀。1961年廣州市文物考古隊發掘出房屋牆基,參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建築為泥磚瓦木結構,一廳五房,六間相連,客家人稱為“五龍過脊”;坐北向南,東西寬16.5米、南北深5.5米,每間房子約13平方米。西端第一間為洪秀全夫婦住房,室内陳設簡陋,僅有仿客家樣式的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間房子正面挂洪秀全太祖洪英綸夫婦畫像,畫像有洪秀全的親筆題詩。

紀念館内容

紀念館建于1991年6月,占地1.3萬平方米,展館面積1715平方米,1991年11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

紀念館除序廳外,共分四個展廳,主要展出反映洪秀全在花縣生活、學習和領導太平天國革命活動的文獻資料。

展覽館序廳在正中,安放用白玉雕成的洪秀全坐像,背後是太平天國革命鬥争故事木雕。第一展廳反映洪秀全所處的時代背景及整個成長過程,包括反清思想形成、創立拜上帝會、着述文獻、确立理論等内容,同時根據洪秀全故鄉民房建築特點,采用仿青磚灰瓦牆為底闆,突出其家鄉特色。第二展廳反映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廣西金田村起義過程,采用金田起義旗幟形狀為底闆,黃底紅邊,配以燈光襯托,重現了金田村起義當年那種風起雲湧、轟轟烈烈的氣勢。第三展廳是堅持戰鬥。保衛天京,采用了天朝宮殿的樣式,展覽太平天國農民政權的建立。第四展廳内容是悲壯奮鬥,采用城牆破裂的形象,色調呈烏紫紅色,以襯托出天京被圍、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将士英勇作戰的主題,這種戰鬥場景,真可以感天地、泣鬼神。

重要價值

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廣東省、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周圍環境優雅,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遊客除可了解這位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成長初期的曆史環境,還可感受到獨特的客家民俗風情和濃郁的田園鄉土氣息。

其他介紹

洪秀全紀念館

洪秀全紀念館是為紀念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位于花都區新華街新華路52号。1991年11月對外開放。紀念館為青磚琉璃瓦仿古建築,主體館為二層半樓,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15平方米。

新落成的洪秀全故居紀念館舉行了揭幕儀式。廣州花都區洪秀全故居紀念館開放日暨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60周年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出版發布會系列活動同日在洪秀全故居官祿布舉行。

新落成的故居紀念館總面積為3948平方米,展覽面積2381平方米,展示的文獻、文物資料約650件,是目前國内外涉及洪秀全、太平天國曆史陳列展品數量最多、内容最豐富的展覽。

紀念館前廣場、展館序廳分别安置洪秀全全身漢白玉半身鑄銅像。館内的陳列是在原故居紀念館輔助陳列的基礎上加以擴充,共分4個展室,以洪秀全青少年時期為重點,輔以花都天平天國其他諸英烈的史迹。展品中有洪秀全早年用過的書桌等,在“書房閣”出土的石獅子等文物70餘件,圖片238張。陳列采用場景造型、木刻浮雕、大幅油畫等形式,重現洪秀全早年在故鄉的生活和革命活動以及領導太平天國的史實。

洪秀全出生于花都市官祿村,青年時期與馮雲山、洪仁玕等人在家鄉組織“拜上帝會”,進行革命宣傳活動。1851年,他在廣西金田舉行武裝起義,建都天京(今南京)。他的革命活動對中國近現代史影響深遠。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是中國農民戰争史上規模最大、曆時最長(14年)的一次革命。解放後将他的故鄉花都市的洪氏宗祠辟為紀念館。紀念館由洪秀全故居、洪秀全讀書的私塾房閣以及洪氏宗祠等組成。“廣東花縣洪秀全故居紀念館”、“洪秀全故居”和“書房閣”等牌匾均為郭沫若先生題書。洪秀全故居是一單間泥牆小房子,毗鄰的洪氏宗祠為故居紀念館輔助陳列室,展出洪秀全的革命曆史事迹。

洪秀全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東省和廣州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文藝作品

反映洪秀全故居的美術作品衆多,以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全國“畫中華名人故居第一人”、“畫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第一人”、著名畫家拇指先生的《中華名人故居系列:洪秀全手植龍眼樹》最為有名。

人物簡介

1、1814年出生于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出身農家,讀過村塾,屢試不第。

2、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翌年到廣西貴縣(今貴港) 賜谷村宣傳拜上帝教真義。後回花縣,着《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文。

3、1847年8月,赴廣西桂平紫荊山會馮雲山,組織力量,開展政治鬥争。

4、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營盤嶺聚集2萬多會衆,舉行反清武裝起義,建立太平天國;3日,在武宣“登極”,稱“天王”;12月,在永安(今蒙山)分封諸王。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領兩湖,再從武昌沿江東下,攻占南京。

5、1853年定都南京,改稱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結果北伐失利而西征勝利。入主天王府後,深居簡出,生活奢靡,大權交由楊秀清掌握。

6、1856年,太平軍先後擊破清軍江北、江南大營,楊秀清居功自傲,逼封萬歲。遂密诏韋昌輝、秦日綱,誅殺楊秀清及其家人、部屬2萬多。

7、1857年,石達開率20萬精兵出走後,隻得重用陳玉成、李秀成等,以扭轉局勢。

8、1859年,命洪仁玕總理朝政。清廷聯合帝國主義加緊鎮壓太平天國,安慶、蘇州、杭州等相繼陷落,天京被圍。

9、1864年,天京陷落前病死。

人物生平

早年洪秀全

1853年太平軍奇襲天津城洪秀全祖籍廣東,生于耕讀世家,7歲起在村中書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鄉試都失敗落選,第三次在廣州落選後已經是25歲(1837年,當時把出生之時當作1歲)了,受此打擊回家以後重病一場,一度昏迷。病中幻覺有一老人對他說: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間來斬妖除魔。從此,洪秀全言語沉默,舉止怪異。此時,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試的失敗,在6年後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參加了廣州的鄉試,結果還是以落選告終。這時,洪秀全翻閱以前在廣州應試時收到的基督徒梁發的《勸世良言》一書,把書中内容與自己以前大病時的幻覺對比,認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誅妖,一氣抛開了孔孟之書,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義,索性把家裡的孔子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雖然未曾讀過《聖經》,洪秀全卻開始逢人便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稱之為“拜上帝教”。洪秀全說:“人心太壞,政治腐敗,天下将有大災大難,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難。入教之人,無論男女尊貴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

洪秀全尊耶和華為天父,基督為天兄,不過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跟主流的基督教在教義上相差甚大,洪秀全自稱耶稣之弟,天父之次子,下到人間來替天行道。太平天國天王玉玺洪秀全最初在廣州附近傳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1844年,洪秀全和馮雲山轉至廣西一帶傳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馮留下發展,在當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間,在家鄉的洪秀全寫下《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在廣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學習了幾個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認為,洪秀全對教義的認識不足夠而拒絕了。洪其後再到廣西會合馮雲山,并陸續制訂拜上帝會的規條及儀式。洪秀全的拜上帝會與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漸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決定反清,加緊準備。會衆在下半年間陸續前來金田團營,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義,揭竿而起。

洪秀全檄文

檄文全文如下(方框為不明字):蓋聞唐虞揖讓,固稱上古之聖人。而湯武征誅,亦系中天之景運。漢鼎已遷于新莽,劉文。亦複中興。徽欽既虜于金人,宋康王依然反國。是故日一旋坤轉,乃曆代之常情。革故鼎新,本累朝之故事。惟我大明之太祖,曾開國之南京。傳至季世懷宗,遂亡身于北厥。奈天心已去,闖王大亂于中華,痛帝位之難留,皇之逃奔于吳越。呈卿失計,當為驅虎逐狼。攝政不良,恰似長蛇封豕。縱然成功者退以身,殉國何難。有德者居以位,讓賢何恨。獨是外夷僭竊華夏,腥風燥羯稱尊,夜郎自大,屈真才□□□,曠野之珠玉皆空,縱貪吏以害民。闾裡之脂膏已盡。□□鈔糧重斂,今日完而明日征。法律分更,旗人寬而漢人刻。父老号秦苛政久已,人民望我興複。正與今華裔有仆,故國猶存邦,總是舊命則維新,愛舉義旗以清妖孽。所望普天率土,執孺子于鹹陽。協力同心,殲商于牧野。重懋舊業,再造丕基,忍使上國衣冠淪于春秋。相率中原豪傑還我山河。具全才全德者,封萬戶侯;抱一技一能者,授千夫長;躬耕者免稅三年;犯法者宥罪十世。上有務恤之主,下無罹網之民。惟有乘風擄搶者,決然剿滅不俨。然有湯武之行,再睹堯舜之世乎。檄文到日,薄海遵行。

創建太平天國

李秀成畫像

1851年初,洪秀全稱天王,建太平天國。1852年太平軍離開廣西進入湖南,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馮雲山、蕭朝貴已死,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主張把四書五經列為禁書,楊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讓步,後者隻好同意四書五經在修改後可以刊印流傳,然而,直至太平天國滅亡仍未曾刊行。後來洪秀全又修改《聖經》,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個人喜惡改動内容,在太平天國内頒行。天王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的矛盾日漸加深。洪秀全知道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及燕王秦日綱對東王不滿,在1856年密诏三人誅殺東王,9月發生天京事變,東王、北王與燕王先後被誅。翼王石達開在天京主政一段時間,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親兄弟洪仁發、洪仁達為王,以牽制石達開,引起石達開不滿。1857年石帶領大軍出走,脫離天王指揮。自天京事變及翼王出走後,洪秀全雖然掌握了朝政大權,太平天國卻開始走下坡。

天京事變

1856年(鹹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為“萬歲”。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後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鏟除東王。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淩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後盡殺翼王府中石達開的家屬。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讨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洪秀全為平衆怒,11月2日将韋昌輝處死,不久又處死秦日綱和陳承瑢。

晚年洪秀全

南京市天王府遺址内的天王寶座

清軍開始進迫天京,在陳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撐下,太平軍在數年間阻止了清軍的很多攻勢。1859年,族弟洪仁玕抵達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為軍師、幹王,名義上總理天國朝政,卻不肯把軍師的權力交給他。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異姓為王。後來洪秀全為了籠絡人心及分散諸王權力,開始濫封王爵,末年封王者竟達二千多人。1861年12月間,英國海軍提督何伯與參贊巴夏禮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後平分中國為條件,協助太平天國打敗清朝。洪秀全與群臣商議後,決定不接受英國人的建議,并且說:“我争中國,欲想全圖,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後,引鬼入邦。”1862年,陳玉成被清軍殺害後,形勢急轉直下,天京附近據點逐一陷落。洪秀全晚年,不僅思想狹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一度改國号為“上帝天國”,在衆人反對下,才改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李秀成知道天京難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議放棄天京,轉戰中原,反被洪秀全斥責。面對困境,洪秀全沒有采取适當的對策,卻向将士宣稱将有天兵下凡,驅走清兵。

洪秀全死因之謎

1864年3月,天《李秀成自述》手稿京合圍後,城内糧食不足,洪秀全帶頭吃“甜露”(草團)充饑,因而緻病。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天京(清方記載稱自殺),清軍在城陷後将他的遺體毀掉。另一說法,洪秀全死于自殺。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大多數人認為洪秀全死于自殺。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将領,洪秀全去世時,他在天京主持天京保衛戰,對天王府的情況當有較确切的了解。曾國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中,言及洪秀全之死:“天王(洪秀全)斯時焦急,日日煩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其後半部分中說:“天王之自殺,更令全局混亂。””同年七月初七日又奏稱:“有僞宮婢者,系道州黃姓女子,即手埋逆屍者也,臣親加訊問。據供,洪秀全生前,經年不見臣僚,四月二十七日因官軍急攻,服毒身死,秘不發喪。而城裡群賊,城外官兵,宣傳已遍,十餘日始行宣布。”根據上述資料,大多史家認為洪秀全系“服毒自殺”。郭廷以說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說為近真”;簡又文在《太平天國全史》中指出,洪秀全自殺是“事實”;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稿》根據《李秀成自述》内容,認為洪秀全“四月十九日(天曆,即1864.6.1)服毒逝世”。但當時的學者對洪秀全自殺說,已有一定程度的懷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