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區域

泛珠三角區域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泛珠三角區域(泛珠江三角洲地區)概念即知名的“9+2”經濟地區概念,是2003年7月在國内正式提出來。
  • 中文名:泛珠三角區域
  • 外文名: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
  • 所屬地區:
  • 地理位置:
  • 面積:
  • 下轄地區: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地區生産總值:
  • 提出時間:2003年7月
  • 結構:九個省份及兩個特别行政區
  • 狀态:穩步推進的态勢

介紹

泛珠江三角地區包含了中國華南、東南和西南的九個省份及兩個特别行政區(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雲南、香港和澳門特别行政區)。泛珠江三角地區複蓋了中國1/5的國土面積和占1/3的人口。2004年泛珠江三角地區GDP達到6353.6億美元。

五大背景

全球合作

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迅猛發展,迸發出巨大的生産力。新技術廣泛應用,新産品日新月異,生産方式、交換方式、消費方式,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新技術革命推動全球新一輪産業結構調整,推動國際投資不斷擴大,推動各國和地區之間的合作不斷加強,從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發展。以新技術革命為内在動力的經濟全球化,已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但是,經濟全球化發展道路并不平坦。由于各國和地區的發展條件與水平差異巨大,對全球化有不同的理解,利益各有所求,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因此,經濟全球化必然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WTO多哈回合談判屢遭挫折,就是一個例證。在這種情況下,地緣相鄰、人文相近、利益相關的區域合作方興未艾,成為區域内各成員參與全球化、提升競争力、實現共同發展的現實選擇,成為與經濟全球化并行不悖的時代潮流。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以及東盟等區域合作不斷拓展,水平不斷提高,展示了區域合作的廣闊前景。歐盟實現了新一輪擴大,已經成為擁有25個國家,4.5億人口,面積近400萬平方公裡,經濟總量10萬億美元的龐大經濟體,成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更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經濟快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1978年至2003年,我國國内生産總值由1473億美元增加到14000多億美元,年均增長9.4%,進出口貿易總額達8512億美元,外彙儲備達4033億美元。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七位,進出口貿易總額已居世界第四位。在這一偉大的曆史進程中,國内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巨大的推動力量。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經濟區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粵港澳合作

廣東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開展區域合作起步較早。廣東與香港、澳門的合作已發展成為由三地組成的大珠三角區域合作,并為三地發展帶來勃勃生機和實實在在的利益。2003年,廣東生産總值由1978年的185億元人民币增加到13450億元人民币,年均增長13.4%,進出口貿易總額已達2836億美元,生産總值、稅收、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分别約占全國的九分之一、七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廣東已确定了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目标:到2010年,全省人均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超過3450美元;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産總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超過7000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優勢

“泛珠三角”與國内其它區域相比有不少優勢:首先是區位優勢。此次泛珠三角所涵蓋的9省區和2個特區,均是在我國華南及西南地區,在這個區域内,以廣東的經濟發展最快,并成為這個區域未來協作的“龍頭”。西部地區很多省份均屬欠發達地區,随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東西部協調發展戰略已經實施。而打造“泛珠三角”可以更好地解決東西部協調發展的問題。這個

區域裡,東部地區如廣東、福建發展得較快,對其它省份的帶動和互補作用更強,如果能更好發揮其優勢,區域内各省區之間的互動将會更好。從區域外部來看,泛珠三角區域的優勢在于緊鄰東南亞,與東盟聯系非常緊密,而且有香港、澳門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著名的旅遊娛樂城市,因此,泛珠三角完全可以更好地實現國家提出的國内、國外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這比我國其它區域具有更大的區位優勢。

其次是資源優勢。四川等西南各省區都是人力最豐富的地方,且勞動力價格低,對區域發展有很強的支撐力。此外,泛珠三角範圍内的自然資源優勢突出。

再次是體制優勢。廣東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是“排頭兵”,而在建立經濟協作區過程中,體制優勢顯得更加重要。隻要擁有一個開放、健康的體制,泛珠三角就可能向着經濟全球化方向發展起來。泛珠三角地區發展民營經濟的條件很好,區内其它省區可以借鑒廣東和福建的民營經濟的成功經驗。

機制設置

合作機制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協調機制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制度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政府秘書長協調制度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日常工作辦公室工作制度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部門銜接落實制度

關于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涉港澳事務工作規範的意見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秘書處工作制度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日常工作辦公室聯絡員制度

機構設置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章程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承辦方産生辦法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議事規則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專責小組工作規程(試行)

泛珠三角區域科技合作聯席會議制度

高速公路

1.布局方案

泛珠江三角洲是加強區域聯系、強化區域合作的重要公路通道,主要包括泛珠江三角洲核心區與次核心區域之間、相鄰次核心區域之間、内地與港澳之間、中國與東盟等國家之間、主要港口與腹地之間的重要公路通道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際高速公路網;複蓋泛珠江三角洲區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及旅遊城市、主要港口、機場、公路和鐵路運輸樞紐及重要的公路口岸。

泛珠江三角洲區域高速公路網由國家高速公路和部分地方高速公路組成,規劃總裡程約3.73萬公裡,其中國家高速公路約2.85萬公裡,地方高速公路約8800公裡。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城際高速公路網,裡程為3300公裡。泛珠江三角洲區域高速公路網布局形态歸納為“十射、六縱、五橫、六條國際通道及三個環線”。

十射:

(1)廣州-深圳-汕尾-汕頭-廈門-泉州-福州-甯德(延至閩浙省界)

支線:甯德-上饒

(2)廣州-惠州-揭陽-漳州-福州

(3)深圳-惠州-河源-梅州-龍岩-三明-南平(延至閩浙省界)

(4)廣州-河源-瑞金-南城-鷹潭-景德鎮(延至贛皖省界)

支線:梅州-汕尾

(5)廣州-連平-龍南-贛州-吉安(延至贛鄂省界)

支線:龍南-河源、吉安-南昌

(6)香港-深圳-廣州-韶關-郴州-衡陽-株洲-長沙-嶽陽(延至湘鄂省界)

支線:長沙-常德-張家界-吉首、韶關-贛州

(7)澳門-珠海-中山-廣州-連州-永州-邵陽-婁底-常德(延至湘鄂省界)

(8)廣州-賀州-桂林-麻江-貴陽-畢節-泸州-隆昌-内江-成都

支線:麻江-遵義

(9)廣州-肇慶-雲浮-玉林-南甯-百色-富甯-開遠-石林-昆明

支線:開遠-元江、雲浮-梧州-來賓-平果

(10)廣州-佛山-開平-陽江-茂名-湛江-海口-三亞

支線:陽江-珠海

六縱:

(1)九江(起自贛鄂省界)-南昌-南城-南平-福州

支線:南平-衢州

(2)嶽陽(起自湘鄂省界)-株洲-汝城-韶關-惠州-深圳

(3)達州(起自川陝省界)-重慶-黔江-吉首-懷化-桂林-梧州-茂名

(4)廣元(起自川甘省界)-南充-重慶-遵義-貴陽-麻江-都勻-河池-南甯-欽州-北海-湛江

支線:欽州-崇左-富甯

(5)巴中(起自川陝省界)-遂甯-内江-宜賓-昭通-昆明

支線:内江-重慶

(6)廣元(起自川陝省界)-綿陽-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昆明

支線:成都-遂甯-南充-墊江

五橫:

(1)景德鎮(起自贛皖省界)-九江-鹹甯-嶽陽-常德-吉首-遵義-畢節-六盤水-曲靖-昆明

支線:六盤水-興義

(2)上饒(起自贛浙省界)-鷹潭-南昌-宜春-株洲-長沙-湘潭-邵陽-懷化-麻江-貴陽-安順-曲靖-昆明

(3)泉州-永安-吉安-衡陽-永州-桂林-柳州-南甯

(4)廈門-漳州-龍岩-瑞金-贛州-郴州-桂林

支線:桂林-平南-玉林-北海

(5)汕頭-梅州-韶關-賀州-柳州-河池-百色-興義-石林-昆明

六條國際通道:

(1)昆明-楚雄-大理-瑞麗

(2)昆明-元江-思茅-磨憨

支線:普洱-臨滄-大理-麗江-香格裡拉

(3)昆明-開遠-河口

(4)南甯-友誼關

(5)南甯-欽州-防城-東興

(6)景洪-打洛

三環:

(1)成渝環線:成都-綿陽-遂甯-重慶-合江-泸州-宜賓-樂山-雅安-成都

(2)海南環線:海口-瓊海-三亞-東方-海口

支線:萬甯-瓊中-儋州-洋浦

(3)珠江三角洲環線:深圳-香港(口岸)-澳門(口岸)-珠海-中山-江門-佛山-花都-增城-東莞-深圳

支線:東莞-虎門-佛山

按上述路網布局,形成以廣州為中心,以廣深(港)和廣珠(澳)為主軸,以環線及放射線為骨架,以縱橫聯絡線為補充的城際高速公路網絡,主要承擔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區對外及區内中心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系。

會标

區會标由三個環組成。内環象征小珠三角,中環象征大珠三角,外環象征泛珠三角區域。環環相連,象征着泛珠三角區域互聯互動、合作共赢、蓬勃發展、共創美好未來的追求。泛珠三角的英文簡寫為PPRD。

合作基礎

“泛珠三角”包括東部、中部、西部省(區)和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區,占全國面積的1/5、人口1/3強、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超過四成。在長期的經濟發展中,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省(區)(以下簡稱“九省(區)”)及港澳地區間的經濟交往和合作源遠流長,既有地緣關系,也有曆史基礎,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已初步形成區域合作的良好發展态勢,呈現出項目規模大、合作領域廣、互補性強、效果明顯等特點。

據不完全統計,九五以來,廣東與八省(區)之間簽定的經濟技術合作協議金額累計超過6000億元,合作項目超過1萬個。合作領域涉及經貿、交通、能源、旅遊、農業、勞務等方面。廣東與周邊省(區)組建了多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投資和貿易合作力度不斷加強,産業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西電東送”成效顯着,廣東與周邊省(區)規劃、建設的高速公路和鐵路已開始對區域經濟合作發揮積極的作用,九省(區)簽定的省際旅遊協議,逐步構建起統一的旅遊市場體系和旅遊網絡質量标準。多年來,9省(區)經貿合作不斷深化并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多赢”的效果。

改革開放以來,港澳地區成為廣東最為密切的經貿夥伴,廣東引進外資中約70%來自港澳地區。粵港澳合作的不斷加強和推進,極大地促進了區域資源整合和産業結構調整、升級。CEPA的實施,粵港澳合作又迎來了新的機遇。

在召開的粵港、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進一步明确了粵港澳合作發展的目标是:在今後10至20年内,廣東要發展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香港要發展成為世界上重要的以現代物流業和金融業為主的服務業中心之一,澳門要發展成為世界上具有吸引力的博彩、旅遊中心之一和區域性商貿服務平台,努力将包括廣東、香港、澳門在内的“大珠三角”建設成為世界上最繁榮、最具活力的經濟中心之一。“大珠三角”概念已得到一緻認同,三地的功能定位進一步明晰。粵港澳合作在高層協調、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合作及通關便利化等多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合作領域

根據《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着重在基礎設施、産業與投資、商務與貿易、旅遊、農業、勞務、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設、環境保護、衛生防疫等十個領域推進。

意義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集團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時代潮流。在此發展趨勢下,通過進一步加強九省(區)和港澳特别行政區的交往與合作,對于促進區域内部貿易自由化和要素自由流動,獲取區域内地區間的經濟聚集和互補效應,提高市場配置效率,依托市場力量對資源進行更為充分和合理的配置,促進專業化分工和産業結構優化,減少重複建設,提高專業化分工水平,進而提升區域綜合競争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加強“泛珠三角”區域經濟緊密聯系和合作是區域生産力發展的内在要求,是适應經濟全球化、區域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推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符合中央提出的關于“形成東、中、西部經濟互聯互動、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的戰略方針,同時也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香港是國際性的金融、物流、信息和旅遊中心,服務業占有明顯優勢;澳門與歐盟、葡語系國家關系密切,是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資金、建立經貿合作關系的重要橋梁;

而九省(區)資源豐富、人才衆多、科研力量雄厚、市場容量廣闊,九省(區)與港澳經濟發展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當前抓住CEPA實施和東盟“10+1”自由貿易區進程加快的重要機遇,推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合力,有利于促進九省(區)經濟持續增長,加快九省(區)經濟的國際化步伐和資源優勢的轉化;

有利于同步推動環境治理,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推動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而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加強内地九省(區)與港澳特别行政區的合作,不僅對九省(區)整體上提高對外開放、對内拓展的水平,提高整體競争力,通過港澳的橋梁作用,在更廣的領域和更深的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争,營造經濟發展的多赢格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對拓展港澳發展的空間,促進香港、澳門的繁榮和穩定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