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陽

沔陽

湖北省仙桃市
沔陽,現改為湖北省仙桃市,地處江漢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之長江、漢水交彙的沖積三角洲上,總面積2538平方公裡,人口148萬。據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開拓生息。夏、商、周為荊州域,春秋、戰國屬楚,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始置沔陽郡設沔陽縣,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建治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沔陽素稱“歌藝之鄉”,民間藝術比較繁榮,民俗剪紙、皮影更為醒目。
    中文名:沔陽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省直管市,副地級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 湖北省 地理位置:湖北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 面積: 下轄地區:15鎮3街道5工業園2原種場1風景區 政府駐地:沙嘴辦事處 電話區号:0728(+86) 郵政區碼:4330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沔 陽古城、陳友諒故居、排湖、沙湖國家濕地公園、沔街 機場: 火車站:仙桃西站、天門南站 車牌代碼:鄂M 地區生産總值: 英文名:Xiantao 面 積:2538平方公裡 人 口:戶籍人口153萬,常住人口118萬 方 言:西南官話-武天片-沔陽話 機 場:天河機場、國網通航華中仙桃機場 曆史名人:陳友諒、張難先、李之龍、楊顯東 高等院校:仙桃職業學院 市花、市樹:桃花、冬青 美 食:沔陽三蒸、鳝、鍋塊、仙桃蒸三元

曆史沿革

沔陽屬于古“雲夢澤”。據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開拓生息。夏、商、周為荊州域,春秋、戰國屬楚,秦隸南郡。

西周建立後,周成王封鬻熊之後于荊山子男之田稱荊楚,本地屬楚,地近楚郢都;周昭王伐楚,卒于江上而不返;屈原遇漁父,歌滄浪之水;漢代為雲杜縣地。

漢高祖詐遊雲夢擒韓信;漢武帝時在郡之上複設州,分天下為十三州,仍隸屬荊州南郡;

三國時魏蜀吳共争荊州,赤壁之戰即發生于原沔陽縣(今洪湖市)附近,後荊州大部為吳所有,南郡亦屬之。

晉滅吳後不久進入“五胡十六國”時代,北方戰事頻仍,荊州成為南朝北方軍事重鎮;南朝地少民多,遂将地劃分為較小的郡縣便于管理,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始于本地置郡設縣,因地處沔水以北而稱沔陽郡——是為建制之始。後為北魏所奪,西魏時置建興縣。南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始置郡設縣,因地處沔水以北而改稱沔陽。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沔陽郡為複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複州為沔州,改建興縣為沔陽縣,改沔州為沔陽郡,郡縣治所均設今沔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陽郡為複州,州治遷竟陵縣,沔陽縣屬複州。貞觀七年(633年),州治遷回沔陽。天寶元年(742年),改複州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廢竟陵郡,重置複州,州治沔陽。寶應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陽為屬縣。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分沔陽南境設白沙微科院。屬江陵府。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升複州為址隸防禦州,領竟陵、沔陽二縣。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徽科院為玉沙縣,屬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縣改屬複州。寶元二年(1039年),降沔陽縣為鎮,屬玉沙縣。熙甯六年(1073年),廢複州,降玉沙縣為鎮,屬江陵府監利縣。元右元年(1086年),置複州和玉沙縣,沔陽鎮仍屬玉沙縣。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複州為複州路,以玉沙為附郭縣。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複州路為沔陽府,屬河南行省荊湖北路宣慰司,轄竟陵、玉沙二縣,府治和玉沙縣治沔陽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陽府改屬湖廣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陽府為州,州治沔陽城。并玉沙縣地入州,直屬湖廣政司,領竟陵縣。嘉靖十年(1531年),沔陽州改屬承天府。天啟元年(1621年),沔陽州降為散州,無領縣。

清順治三年(1646年),沔陽州改屬安陸府,分州南境置文泉縣,縣治新堤鎮。康熙三十年(1691年)廢文泉縣,并入沔陽州。民國元年(1912年),改沔陽州為沔陽縣,縣治沔城,屬湖北省江漢道,直屬湖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設沔陽專署,1951年6月,撤消沔陽專署并為沔境南北洪湖縣和沔陽縣。1986年5月27日,撤沔陽縣設仙桃市,得名于政府駐地仙桃鎮,因市區在雞公灘,又名尖刀咀,後諧音為仙桃。目前是湖北省直管市。(1994年10月)

行政區劃

 民國元年(1912年),改沔陽州為沔陽縣,縣治沔城,屬湖北省江漢道,直屬湖北省。

1943年,中共湖北省委為适應抗日戰争戰略任務的需要,将與沔陽毗鄰的天門、潛江、監利、漢川、漢陽等縣交叉組建天(門)潛(江)沔(陽)、監(利)、沔(陽)、漢(陽)沔(陽)、(漢)川沔(陽)四個跨縣的縣級政區。此建制延續到解放戰争初期。

1947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重返襄南後,恢複重建天(門)潛(江)沔(陽)、監(利)沔(陽)、(漢)川漢(陽)沔(陽)三個跨縣政區。1948年11月川漢沔縣分為(漢)川漢(陽)縣與沔(陽)東縣。

1949年5月底,天潛沔、監沔、沔東三個跨縣的縣級政區撤銷,恢複沔陽縣制隸屬湖北省沔陽專署。6月7日成立沔陽縣人民民主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沔陽縣大隊,分别隸屬沔陽地委、沔陽專區(署)和沔陽軍分區。1949年7月,沔陽解放區軍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粉碎了國民黨軍隊

1949年設沔陽專區,專署駐沔陽縣。轄沔陽(駐仙桃鎮)、漢川、漢陽(駐蔡甸鎮)、嘉魚、蒲圻、監利、石首等7縣及新堤辦事處。

1950年撤銷新堤辦事處,改設新堤鎮,歸沔陽縣領導。

1951年沔陽專署駐沔陽縣新堤鎮。同年,撤銷沔陽專區,将沔陽、監利、石首3縣劃歸荊州專區;漢川、漢陽2縣劃歸孝感專區;嘉魚、蒲圻2縣劃歸大冶專區。

自1948年以來的四次大規模"清剿",取得了徹底勝利,沔陽全境解放,沔陽地區的解放戰争勝利結束。是月底,上級決定,撤銷天潛沔、監沔、沔東三縣,恢複沔陽縣建制,并指定天潛沔的幹部接管沔陽。同時,在彭場正式成立中共沔陽縣委。設仙桃、彭場兩鎮和夏家埠頭、彭家場、沙湖、楊林尾、協心河、峰口、張溝、潘場、沔城、謝場、毛嘴12個區。

8月,改地名為序數區,全縣轄一區(夏家埠頭)、二區(彭家場)、三區(下查埠)、四區(沙湖)、五區(楊林尾)、六區(峰口)、七區(張溝)、八區(通海口)、九區(謝場)、十區(毛嘴)以及仙桃、彭場兩鎮。

10月,根據湖北省人民政府指示,沔陽縣人民民主政府更名為沔陽縣人民政府,縣治由彭場遷往沔城。11月,建立曹家嘴區為六區,石碼頭為十一區,小沙口區為十二區,原六區(峰口)改為十區。同月,毛嘴區劃歸天門縣。

1950年1月,沔陽所轄脈旺嘴劃歸漢川縣管轄。是年毛嘴區返回沔陽縣,稱十三區,同時将漢江以南原屬天門縣的多多團(即今黃家村一、五、六組)和永林以北(即今馬王村六、七、八組)劃歸沔陽縣;漢江以北原屬沔陽縣的仙北8個村劃歸天門縣。漢江成為天、沔的天然縣界。

1951年2月增設十四區(三伏潭)、十五區(西流河)、十六區(汊河口)。6月,分沔境南北置洪湖縣與沔陽縣,同年撤銷沔陽專署,沔陽縣改屬湖北省荊州專署,沔陽、洪湖分縣,沔陽将東荊河以南的六區(曹家)、十區(峰口)、十一區(石碼頭)、十二區(小沙口)、十六區(汊河口)劃歸洪湖縣。沔陽設一區(胡場)、二區(彭場)、三區(長埫口)、四區(沙湖)、五區(楊林尾)、六區(何場)、七區(張溝)、八區(通海口)、九區(剅河)、十區(沔城)、十三區(毛嘴)、十四區(三伏潭)、十五區(西流河)和仙桃、彭場兩鎮。全縣設170個鄉、180個村(未經"土改"建鄉的地區稱村)。7月,沔陽專署撤銷,沔陽縣改屬荊州專署。

1952年4月沔陽縣治由沔城遷往仙桃鎮。12月,增設十一區(下查埠),改十五區(西流河)為十二區。1953年5月撤銷十一區(下查埠),原十四區(三伏潭)改為十一區。

1955年10月撤銷十區(沔城),改十三區為十區。

1956年1月改序數為地名區,全縣轄12區、2個鎮。2月,撤銷在伏潭區。4月,撤銷何場區。5月,撤銷區級建制,設胡場、長埫口、楊林尾、通海口、西流河、王市口、沙湖、張溝、剅河、毛嘴10個農村生産指導組、7個鎮、64個鄉。

1957年12月恢複區級建制撤銷生産指揮組建立胡場、王市口、長埫口、楊林尾、沙湖、通海口、張家溝、毛嘴、西流河9個區和仙桃、彭場兩個鎮。

1957年至1965年,沔陽縣先後将長河、吳豆、大嶺、黃家口劃歸洪湖。至此,縣境始定,東南與洪湖以東荊河南支為界,西南以東荊河主流與洪湖、監利為界,北面以江漢與天門、漢川為界,西鄰潛江,東接漢陽,東北與漢川相鄰,東南與武漢市漢南農場毗連。總面積為2538平方公裡,地跨東經112°55′-113°49′、北緯30°04′-30°32′之間,東西長約78公裡,南北寬約35公裡。

1958年2月撤銷張溝區。10月,改區為人民公社建制,全縣設立八一、漢江、長埫口、沙湖、楊林尾(東風)、彭場(紅十月)、張溝、通海口、西流河、毛嘴10個人民公社和仙桃鎮。彭場鎮并入彭場公社。下轄66個管理區、676個中隊和4159個小隊。

1959年,恢複彭場鎮為縣轄鎮。

1960年7月彭場鎮并入彭場人民公社。10月,仙桃鎮改稱仙桃人民公社。全縣有11個區級公社。

1961年5月恢複區、鎮建制,全縣轄仙桃、彭場兩鎮和胡場、彭場、長埫口、沙湖、楊林尾、張溝、通海口、剅河、毛嘴、漢江、西流河11個區(其中剅河區恢複較遲,時間為1962年7月),将原來66年管理區改為66個小公社,改676個中隊為736個生産大隊,下轄4450個生産隊。

1968年3月經湖北省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沔陽縣革命委員會,取代原沔陽縣委、縣人民政府職能。

1970年8月恢複沔陽縣委,保留縣革命會。按照憲法規定,革命委會既是各級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又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1980年12月,撤銷沔陽縣革命委員會,選舉産生沔陽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為地方國家權力機構。恢複沔陽縣人民政府,為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和地方國家行政機關。

1975年1月撤區并社,将全縣66個區(鎮)轄公社和彭場并為鄭場、毛嘴、剅河、三伏潭、胡場、姚嘴、通海口、張溝、郭河、袁市、漢江、長埫口、八潭、公明、西流河、茭排、彭場、楊林尾、聯合、沙湖20個公社,保留仙桃鎮。4月,長埫口公社更名為紅潭公社,姚嘴公社更名為陳場公社,菱排公社更名為下查埠公社。11月,公明公社并入紅潭公社。

1977年1月沙湖公社在通順河以南的7個大隊與沙原種場合并,建立保豐公社。1978年4月,撤銷保豐公社。10月,聯合公社并入楊林尾公社,袁市公社并入漢江公社,下查埠公社并入西流河公社,八潭、紅潭公社并入長埫口公社恢複彭場為縣轄鎮。

1980年12月漢江公社更名為黃荊公社。

1984年2月恢複區鄉建制,全縣轄鄭場區、三伏潭區、剅河區、胡場區、黃荊區、長埫口區(鎮)、郭河區(鎮)。區下設70個鄉、8個鎮、10個街道辦事處,原大隊改為649個村民委員會,原生産隊改為4780個村民小組,另有縣轄場、站11個。11月沔城鎮升格為縣轄鎮。

1985年11月建立三伏潭鎮、陳場鎮、新裡仁口鎮、彭場區(鎮)。

1986年5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沔陽縣建制,成立仙桃市。10月,仙桃市在沔陽劇場舉行隆重成立大會。至此,曆經1484年春秋的沔陽縣,宣告完成它的曆史使命。仙桃市建立後,轄鄭場區、剅河區、胡場區、長埫口區、毛嘴鎮,通海口鎮、沔城鎮、張溝鎮、新裡仁口鎮、沙湖鎮、何場鎮、袁市鎮、下查埠鎮、三伏潭區(鎮)、陳場區(鎮)、郭河區(鎮)、楊林尾區(鎮)、彭場區(鎮)、西流河區(鎮)、沙嘴街道辦事處、龍華山街道辦事處、幹河街道辦事處。

1987年5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沔城鎮改為沔城回族自治鎮,為全省第一個回族自治鎮。

9月,撤銷區級建制,全市轄謝場、麻港、大福、杜窯、複興、敦厚6個鄉,鄭場、毛嘴、剅河、三伏潭、胡場、袁市、長埫口、下查埠、西流河、彭場、何場、沙湖、新裡仁口、張溝、楊林尾、郭河、沔城、通海口、陳場、姚嘴20個鎮,幹河、龍華山、沙嘴3個街道辦事處。

1994年10月根據國務院批複,仙桃市改為省直管市。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袁市鎮改為袁市街道辦事處。

1997年14日,湖北省首條縣界--漢川、仙桃線界勘定簽字儀式在沔陽賓館舉行。仙桃市副市長雷育武和天門,漢川兩市政府的代表出席并在協議書上簽字。

1998年4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大福鄉改為大福鎮。7月,省人民政府又批準複興鄉改為複興鎮。

2000年3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鄉并鎮,全市内29個鄉、鎮、辦事處合并為15個鎮、3個市屬街道辦事處,10個市屬農林牧漁場。

沔陽(今仙桃市)是不設區的市,其行政級别為副地級市,不受地級市的領導和代管,由湖北省直接管理,是比較特殊的全國少數幾個省直管市,省直管市的行政級别比地級市低,但比縣級市高;仙桃市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的行政級别為副廳級,其他黨政領導一般也較縣級市要高半格。

仙桃市現轄:鄭場鎮、毛嘴鎮、剅河鎮、三伏潭鎮、胡場鎮、西流河鎮、彭場鎮、沙湖鎮、楊林尾鎮、張溝鎮、郭河鎮、通海口鎮、陳場鎮、長埫口鎮、沔城回族鎮15個鎮;幹河、龍華山、沙嘴3個街道辦事處;國營沙湖、九合垸2個原種場,國營排湖、五湖2個漁場;國營趙西垸、劉家垸2個林場。仙桃經濟開發區(省級)、仙桃工業園、仙桃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彭場工業園、仙桃劉口工業園。全市共有653個村民委員會,56個居民委員會。全市總人口為152萬人。中心市區面積45平方公裡、市區人口46萬人。

地理氣候

仙桃市位于江漢平原中部,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暖夏熱,秋燥冬寒,四季分明。嚴寒酷熱維持時間不長,無霜期及農作物生長期都較長,農業氣候條件優越。具有南北兼宜的氣候特點,适合于多種動植物生長。年均日照時數1939.8小時。年平均氣溫16.5℃。極端最高氣溫39.3℃,最低氣溫零下14.2℃。全年無霜期258天,年均降水量1199.6毫米。

地方特産

美食美味

仙桃香米仙桃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原産仙桃的大米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仙桃黃鳝黃鳝養殖是仙桃的傳統産業,在水産養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注冊了“天星”牌、“沔州”牌、“張溝牌”等商标,目前仙桃有近兩萬農戶專門養殖鳝魚,面積達到8萬畝,年産量4萬噸,黃鳝産量占全國産量的四成以上,是全國最大的人工養鳝大市。

沔陽三寶沔城蓮藕(蓮子被譽為“白璧蓮參”,皇室貢品),沙湖鹹蛋(又稱沙湖鹽蛋,清皇室貢品),紅廟蘿蔔。

沔陽三臘臘魚,臘肉,臘雞,與沔陽三蒸齊名,風味獨特,享譽荊楚。每逢春節前2月左右,開始準備,選料制作講究。

沔陽三蒸(蒸青魚、蒸豬肉、蒸筒蒿,另一做法為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相傳為陳友諒之妻首創。

毛嘴鹵雞榮獲首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6年湖北省工業精品名牌消費品展銷會精品獎。

九珠皮蛋榮獲北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前身為沔陽松花皮蛋。

範關酒明太祖朱元璋欽定宮廷禦酒,又名碧潭酒。

巧奪天工

仙桃貝雕(榮獲北京首屆國際旅遊會議紀念品最高獎,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中國首屆旅遊購物節天馬金獎,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銀獎,并被載入《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史》、《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中國輕工業産品全書》等大型工具書及有關畫冊)

“仙桃”牌拉舍爾毛毯(1989年至1991年先後榮獲省優、部優和國優銀獎,1993年至1995年連續三年獲全國暢銷國産商品“金橋獎”,并幹1995年奪得“金橋獎”拉舍爾毛毯細類第一名。1996年獲“湖北省名牌産品”稱号)

沔絲沔繡

沔陽位于江漢平原,種糧種棉都高産,正是湖廣熟天下足之地,自家棉花自家織,顔色質料想必别具一格,一如愛人的青睐異于生人的青絲,于是得名沔陽青。沔陽缫絲織綢,具有悠久的曆史。沔陽土法紡絲始于唐代,系手工抽絲。據《沔陽縣志》“沔陽絲、天門絹、荊州織錦曾夙著盛名”。湖北産絲之區,以沔陽為最豐而顯著。而沔陽黃絲質地優良,尤以三場(彭場、何場、王場)為縣内之冠。日本客商慕名來華收購沔陽絲,除日本外,還遠銷歐美、東南亞。

據載明洪武九年(1376年),沔陽境内始種木棉,手工紡紗業随之興起。明永樂年間,通海口、沙湖等地地木工從杭州引進技術,開始制造腳踏手抛織布機。明代末年,腰河口、葉王家灣一帶,就有部分農民利用蠶繭缫絲。它的發展,促進了織綢。

道光二十八年以後,由于英國和印度、日本的“洋紗”輸入,腰河口、葉王村一帶的農民,在織綢的基礎上,發展了織“洋布”的生産。織成的“州莊布“”混莊土布“質量好,暢銷各地。光緒年間,彭場解家垸,黃荊腰河口織布戶生産的“州莊布”、“墨青布”、“蘇花布”等上銷四川、宜昌、沙市,下銷武昌,成為縣内聞名的織布灣。

民國三十四年,織布專業戶發展到多戶,并将老式機全部改成鐵制扯機。工具改革後,促進了織布業的發展。

易王眼鏡

民俗民風

沔陽花鼓劇(湖北地方劇種,又稱沔陽花鼓戲,傳統劇目有《十三款》、《站花牆》等)沔陽剪紙(1953年“八仙”參展巴黎“世界博覽會”,并在東歐八國巡回展出;1996年,“八仙”參加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首屆書畫藝術品展覽”,榮獲優秀作品獎)

沔陽采蓮船

沔陽皮影戲

沔陽漁鼓

名勝古迹

陳友諒故居,沔古城八角樓,司馬橋,狄梁公問政處,沔城清真寺,沔城孔聖廟,諸葛亮讀書台,滄浪館(屈原流放遇漁父處),甘露禅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趙樸初題寫寺名),沔陽八景(始見于明《嘉靖沔陽志》),東沼紅蓮西墟古柏三趣波光(二濕波光),五峰山色,滄浪漁唱,丙穴釣鲰,柳口樵歌,荊樓玩月(南樓玩月)

新石器時代遺址

1974年冬,在沙湖鎮隔當湖劉家大墳開挖電排河時,在距地表5米深處,出土原始人使用過的石器、陶器及紅燒土、鹿角等,共采集文物标本20多件。1984年冬,張溝鎮越舟湖漁場開挖魚池時,出土石斧、石锛、石鑿、砺石、石網墜、穿孔石鏟等石器150多件,還有陶罐、陶紡輪、紅燒土等,共采集文物标本300多件。兩處遺址中均出土含谷殼的紅燒土和石網墜,足見在5000年前,原始人就有種植水稻和捕魚的生産活動,為“長江流域也是人類文化發祥地”提供了論據。

沔陽古城遺

位于市治西南30公裡的沔城回族鎮。該地從西魏起先後16次設郡(府、路、州)治所,曆時853年。城池屢建屢毀。明初建沔陽蟹形州城,周長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國27年(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沔陽古城遺址上文化豐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孔子石雕像、陳友諒故居以及數座古廟;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銅器、陶瓷器等。

曹場古墓群

位于排湖西岸、通海口鎮曹場農場。1984年被發現,範圍約3平方公裡。墓葬外表僅見一座大型封土堆,其餘多在距地表0.7米左右,墓室全屬東漢磚制,磚上有線條紋,出土有網紋罐、神獸鏡、五铢錢、陶器等随葬品。經省博物館有關專家鑒定,該墓群為漢代古墓群。

陳友諒故居

位于沔城回族鎮東南。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系沔陽漁民之子,稱帝于采石矶,與朱元璋戰于鄱陽湖,中箭而亡。沔陽州指揮使沈友仁于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将其故居改為玄妙觀,抗戰時期被日本飛機炸毀。1984年群衆集資重建,占地4000平方米,建築四殿三亭,内立陳友諒石刻像,珍藏陳友諒故物——二百公斤的鐵釜,有明清石刻碑十餘件。

排湖

距市治仙桃20公裡,原有水面110平方公裡,素稱百裡排湖,為仙桃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曆盡滄桑,現有水面13.5平方公裡。盛夏時節,湖光潋滟,風清荷香,水珠映日,晶瑩閃光,若蕩舟湖中,采蓮摘菱,執竿垂釣,樂趣無窮,是避暑、遊覽的好地方。排湖南岸的謝家灣,是元末農民趙義領袖陳友諒的祖籍,遺有陳友諒的豐富傳說及舉義遺址,如擂鼓台、洗馬池、系馬樁等。相傳附近曾是楚王遊獵栖息的五樂台,曾出土青銅予、銘文戈、銅箭镞等戰國文物多件。排湖西、北岸有三大漢代古墓群。

沙湖

沙湖省級濕地公園于2007年8月獲省林業局批準建立,是典型的内陸湖泊濕地,經專家多方面考察論證,現确認園區内有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0多種省級保護動物,9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具有典型的濕地景觀和顯著的生物多樣性特征,是内陸地區理想的候鳥繁殖區,尤其是園區内野生蘆葦林能對改善區域生态環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拟建立的沙湖濕地公園總面積5萬多畝,本着“生态優先、科學修複、适度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将在公園内建設黃金水道、觀鳥台、木橋棧道、水上飯莊、農家垂釣、濕地探險等相關景點。

沙湖省級濕地公園交通狀況良好,即有宜黃高速省級公路仙漢公路,又有仙漢省道,還有東荊河入長江的水路,水陸交通極為便利。距仙桃城區42公裡,離武漢市80公裡。

革命紀念地

在沔城回族鎮有沔陽第一個中共小組誕生地舊址和鄂中特委舊址;在城區龍華山巷有賀龍率部攻占沔陽後設紅二軍團機關舊址;在沙湖鎮有紅六軍軍部和沔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在柳溝有川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和紅三軍第四醫院舊址;在東荊河楊豐段有緬懷1300多名赤衛隊烈士的烈士紀念水塔等。

曆史事件

1355年,陳友諒黃蓬山起義,舉旗反元

1643年,張冕随李自成反明1854年,李喜貴、陳苦鸹子高舉太平天國義旗,屢挫清軍

1911年,馬剛侯、周定源、楊玉如、張難先等百餘志士首義武昌

1981年10月3日,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視察沔陽1990年,國家體委授予仙桃市“全國體育先進縣(市)”稱号

1991年,仙桃市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

1992年,全國少兒體操比賽在仙桃市體育場舉行

1992年至1995年,仙桃市連續四年被評為湖北省綜合實力十強縣(市)之首

1992年12月23日下午,江澤民、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視察仙桃留名口村

1995年11月11日下午,李鵬、鄒家華等國家領導人視察仙桃排湖泵站

1995年至1996年,仙桃市分别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和“全省文明城市”

1996年,仙桃市被省授予“民間藝術之鄉”

1998年,仙桃市被評為“全省文化先進縣(市)”

2000年9月,湖北省仙桃市政府代表團訪問塔吉克斯坦共和國塔列甯納巴德州(現索格特州),雙方簽署《關于建立仙桃市與胡占德市友城關系的紀要》及經濟技術合作的文件

2004年10月10日,首屆中國仙桃國際體操節暨國際體操精英邀請賽在仙桃市體育館開幕

上一篇:TONYMOLY

下一篇:魔法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