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豐縣

江西省宜豐縣

位于贛西北九嶺山脈南麓
始建于三國黃武年間,建縣1800年,國土總面積1935平方公裡,轄16個鄉鎮(場),人口30萬,因“炎涼适宜、物阜民豐”而得名。地貌構成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是中國竹子之鄉、猕猴桃之鄉、白頸長尾雉之鄉、南方紅豆杉之鄉,全國文明城、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縣市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地理位置:江西省
  • 面積:1935平方公裡
  • 下轄地區: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地區生産總值:
  • 中文名稱:宜豐縣
  • 人口:26萬

基本内容

宜豐東臨高安,南界上高,西接萬載,西北連銅鼓。北與修水,奉新接壤,總面積1935平方公裡,現轄7鎮9鄉,人口26萬,隸屬于江西省宜春市(原宜春地區)。n

全縣林地面積202萬畝,森林複蓋率64。6%,活立木蓄積量604。77萬立方米,竹林面積84萬畝,活立竹蓄積量1。2億株,居全國第三位,全省第一位,是中國竹子之鄉、中國猕猴桃之鄉。全縣耕地面積30。74萬畝,農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積1。7畝,其中水田29。82萬畝,旱地0。92萬畝,是全國優質米生産基地縣和商品糧基地縣,也是全省油茶、紅薯、蠶桑、蜜蜂、山羊基地縣。全縣有40多種可食野果,尤其以被譽為“仙果”的野生猕猴桃聞名全國。n

宜豐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水電資源7。27萬千瓦,已開發2。6萬千瓦,是全國首批農村電氣化縣和農電體制改革縣之一,縣内共有水庫1899座,總蓄水量約1。5億立方米。全縣已探明的礦種有煤炭、瓷土、膨潤土、金、銀等76種,其中煤炭儲量2500萬噸,瓷土儲量6000萬噸,石灰石儲量220萬噸,黃金儲量14。15噸,其中瓷土稀有成份氧化锂含量高達1。85%,品位居江西省第一,全國第三。名勝古迹達20多處,主要有省級自然保護區官山,佛教曹洞宗發祥地洞山、臨濟宗發祥地黃檗山,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故裡,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熊雄故裡以及天寶明清古建築群。n

宜豐縣交通方便。全縣構築起了以國省道為主幹、縣鄉道為支脈、村道為補充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公路通車裡程達1365。1公裡。在建中的武吉高速公路縱縣境45公裡,樂化至浏陽加密公路在此交彙。n

宜豐縣位于贛西北九嶺山脈南麓,建縣始于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公元222年-公元229年),素以“炎涼适宜、物阜民豐”而得名。全縣總面積1935平方公裡,總人口28.2萬,轄16個鄉鎮(場),221個村(分場),地貌呈“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特點。是中國“十大竹子之鄉”、“猕猴桃之鄉”和“白頸長尾雉之鄉”,也是淵明故裡和禅宗祖庭。主要特點有:n

一是生态環境優美。全縣森林複蓋率達71.9%,有林地面積204萬畝,活立木蓄積量727萬立方米,有毛竹林面積84萬畝(其中豐産竹林基地51萬畝),毛竹蓄積量1.26億株,居全國第三、全省第一。2007年,我縣自然資源保護生态縣建設項目獲得阿拉善生态協會與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合作的“2007年SEE.TNC生态獎”第二名,2009年被評為省級生态縣、全省十佳魅力新城。n

二是自然資源豐富。全縣有耕地面積35.26萬畝,糧食總産量23.2萬噸,是國家首批綠色農業示範區、全國優質米生産基地縣和商品糧基地縣,也是全省油茶、紅薯、蠶桑、蜜蜂、山羊基地縣,被評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标準化基地。n

三是人文底蘊深厚。縣内名勝古迹20多處,主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曹洞宗發祥地洞山,臨濟宗發祥地黃檗山,陶淵明故裡,熊雄故裡以及中國曆史文化名村天寶古村群。我縣充分利用“生态”、“禅宗”兩大優勢,全力打造“中國竹鄉、禅宗祖庭、淵明故裡、天寶古村”旅遊品牌。洞山、黃檗山、天寶古村和淵明園、禅文化園正在進一步開發建設中。n

四是區位優勢明顯。縣城距南昌120公裡,距宜春90公裡,距上新線鐵路13公裡。320國道穿境9.8公裡,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武吉段途經宜豐44.2公裡,境内有2個互通立交口,已開工建設的南昌至長沙加密高速公路奉銅段途經宜豐26.87公裡,設立互通和交通樞紐各一個,國家近期規劃中九江至長沙鐵路,京廣線鹹(甯)宜(春)鐵路的建設,将使宜豐成為贛西的交通樞紐。n

近年來,全縣上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三年大變樣、五年翻一番”的總體目标,統籌推進“工業強縣、生态立縣、和諧興縣”三大戰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良好勢頭。1-9月,預計實現生産總值35億元,增長16.4%;完成财政總收入3.13億元,增長45%;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5.71億元,增長32.3%。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9.08億元,增長31.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43億元,增長59.5%;實現利稅總額3.11億元,增長74.6%。截止9月末,全縣各項存款餘額50.92億元,比年初淨增9.5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3.43億元,比年初淨增5.98億元;其中工業貸款餘額7.18億元,增長65.44%。全縣COD減排584噸;SO2減排275.5噸。nn

縣情概況

在春秋戰國時期,先屬吳國、繼屬越國,再屬楚國。秦始皇二十年(前226),宜豐屬九江郡。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九江郡一分為三,其一為豫章郡,領轄18個縣,宜豐則屬其中的建城縣。到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公元222—229年),始建宜豐縣,以後興廢多次,到宋太平興國六年(981)以宜豐舊地立新昌縣。民國3年(1914年),因與浙江省的新昌縣同名,又複名宜豐縣,至今已有1770多年的曆史。n

在這1935平方公裡的空間裡,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萬物宜生。經過曆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奮鬥,創造出豐厚的物質文明。宜豐是當代中國的竹子之鄉、猕猴桃之鄉,為全國鄉鎮企業發展百強縣、優質米生産基地縣、稀有金屬重點縣。全縣總面積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2%。東西長71公裡,南北寬51公裡,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高度在45米至1480米之間,全境狀似一個東西向的“棱形”。全縣常态地貌構成大緻是“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格局。該地區屬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氣候四季分明,炎涼适宜,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全年平均氣溫為17.2℃,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800毫米,1998年降水量2370毫米,為建國以來最多的一年。平均無霜期260天,年總積溫6255℃,具有典型的亞熱帶濕潤氣候特色。n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