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隆昌

四川隆昌

四川内江市代管縣級市
隆昌隸屬四川省,由内江市代管的縣級市,位于四川省東南部、内江市的南端。地跨東經105°02´至105°26´、北緯29°11´至29°32´之間。東鄰重慶市榮昌區,南接泸州市泸縣,西連自貢市富順縣和自貢市大安區,北與東興區相鄰;距成都市210公裡、重慶市138公裡。[1]
  • 中文名:隆昌
  • 外文名:Longchang City
  • 别名:隆橋驿
  • 行政區劃代碼:511083
  • 行政區類别:縣級市
  • 所屬地區:四川省·内江市
  • 地理位置:四川省東南部
  • 面積:794.41
  • 下轄地區:11個鎮、2個街道
  • 政府駐地:古湖街道大東街64号
  • 電話區号:0832
  • 郵政區碼:642150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76.38
  • 著名景點:古宇湖、聖燈山、南關牌坊、北關牌坊等
  • 機場:
  • 火車站:隆昌站、隆昌北站
  • 車牌代碼:川K
  • 地區生産總值:292.06

建制沿革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境内置來鳳縣,縣治設在雙鳳驿。武德九年并入富世縣。唐貞觀二年(628年),境内又置隆越縣,屬榮州。公元634年廢縣。

隆昌古為隆橋驿,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置縣,析榮昌富順二縣及泸州地屬之。因地履唐代昌州,又屬明初榮昌縣,并于明隆慶時于唐隆越縣地置縣故名隆昌。隆慶元年至清嘉慶六年(1567—1801年)隸屬叙州府。

嘉慶七年(1802年),隆昌屬川南永甯道(1908年改稱下川南道)叙州府。

民國元年廢道制,以府、州、廳、縣直隸省管。

民國二年(1913年),廢省改道時,隆昌直隸下川南道(1914年改名為永甯道)。

民國十七年(1925年),國民政府改組地方行政組織,以縣為基本單位,隆昌直隸四川省人民政府。

民國二十四年(1932年),四川省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及西康督察區,隆昌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屬泸縣專區。

1952年1月,泸縣專區改為隆昌專區,專署移駐隆昌縣城,隆昌縣屬隆昌專區。

1952年12月20日,隆昌專區改為泸州專區,專署又遷至泸州,隆昌屬泸州專區。

1960年7月,泸州專區撤消,隆昌屬宜賓專區。

1968年專區改制為地區,隆昌屬宜賓地區。

1978年4月,隆昌劃歸内江地區。

1985年6月,内江地區改為内江市,隆昌屬内江市管轄。

2017年4月9日,民政部同意四川省撤銷隆昌縣,設立縣級隆昌市,以原隆昌縣的行政區域為隆昌市的行政區域,隆昌市人民政府駐古湖街道大東街64号。隆昌市由四川省直轄,内江市代管。

2017年8月22日,隆昌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隆昌市管轄2個街道、11個鎮:古湖街道、金鵝街道、響石鎮、聖燈鎮、黃家鎮、雙鳳鎮、龍市鎮、界市鎮、石碾鎮、石燕橋鎮、胡家鎮、雲頂鎮、普潤鎮。市政府駐古湖街道大東街64号。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隆昌地處四川盆地南部,内江市東南部,地跨東經105°02′-105°26′,北緯29°11′-29°32′。東靠重慶市榮昌區、南鄰泸州市泸縣、西接自貢市富順縣、北與東興區接壤;幅員面積794.41平方千米。距成都210千米,距重慶130千米,距内江城區37千米。

地貌

隆昌市屬川東平行嶺谷區華蓥山山脈向西南延伸的低山丘陵體系。整個地勢東北較高,西南較低;最高海拔665.8米,最低海拔290米。以丘陵地貌為主,其地貌大緻可分為低山、低丘和淺丘三個類型。低山區主要由油房山、雲頂山和聖燈山組成,約占幅員總面積的15%;低丘區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的黃家、雙鳳、迎祥、界市一帶,約占幅員總面積的29%;淺丘區主要分布于隆昌中部,從東至西貫穿全境,約占幅員總面積的56%。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

城市西部有利用周圍丘陵築壩而形成的古宇湖(上世紀70年代人工修建),最高水位350.55米,最低水位348.00米;西南為聖燈山,主峰海拔高為563米;隆昌河由北向南流經城市,河流蜿蜒曲折,東、西兩岸為階地分布。

土壤

隆昌境内土壤主要為紫色土、黃壤土和水稻土三類,适合各種農作物栽種。土壤主要為土母岩母質主要為碳酸鹽岩類,包括石灰岩、白雲質灰岩及泥質灰岩。該母岩發育的土壤,小于0.01米米的粘粒含量在50%以上,質地較粘,多為輕粘土或者中粘土,透水性能差,保水性能強。

紫色土是較為肥沃的農業土壤,但由于微團聚體發育較差,遇水易于散碎,抗蝕能力較弱,因此紫色土地區也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地區之一;黃壤土團聚體發育差,抗蝕性較弱,容易發生水土流失;水稻土是一種人工土壤。經過多年的精耕細作,沿線水稻土有機質積累良好,與旱作土壤相比,其腐殖質化系數高,肥力較高,耕作層一般在20c米以上,由于水稻土所處地形相對平坦,多為水田,以種植作物水稻為主,水田的保水土保持土能力較好,故水土流失較輕。

氣候

隆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較溫和,四級變化較明顯。最高氣溫為45℃,最低氣溫-2.5℃,多年平均氣溫為17.2℃。多年平均降雨量1055.4米米,年最大降雨量為1560米米,一年中降雨量分布不均,5-9月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65%。雨季和霜期時候大霧彌漫,能見度低,每隔3-5年出現春旱伏旱,春旱20天左右,伏旱一般達50天。

水文

隆昌地處大清河與濑溪河的分水嶺上,屬長江流域沱江水系,境内無大江大河,隻有數條小溪河。其中,集雨面積在100千米以上的有3條,分别是隆昌河、漁箭河和龍市河;集雨面積在6千米以上的有5條,分别是黃土橋河、埤木河、觀音河、陳家老屋基河和錢家溪河。

自然資源

礦産資源

隆昌位于新華夏系構造帶四川沉降帶中部,屬川東褶皺帶向西南延伸的尾部。出露地層均為沉積岩。主要為距今2.25億年至0.7億年的中生代陸相碎屑岩類地層;少量為距今250萬年的新生代第上系河流相松散堆積層。陸相碎屑岩主要為中生代時期,距今1.8億年至1.3億年的侏羅系地層;其次為三叠系上統須家河組地層。截至2014年,共發現的礦産資源有煤炭、天然氣、石英砂礦、石灰石礦、砂岩礦、頁岩礦、陶土、粘土礦等十幾種礦産。

已探明儲量有天然氣、煤炭,已開發利用的有石英砂、石灰石礦、砂岩、頁岩、陶土、粘土等礦産資源。天然氣和煤炭年産量分别為2.91億立方米和50萬噸,石灰石礦年産量70萬噸,石英砂礦等基他礦種,也形成了相當規模。

土地資源

截至2014年3月31日,隆昌耕地面積39.5萬畝,農田面積31.5萬畝,森林覆蓋比例26.1%。2005年隆昌縣土地總面積79440.6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64631.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1.36%;建設用地面積11843.3公頃,占隆昌總面積的14.91%;未利用地面積共2965.5公頃,占隆昌總面積的3.73%。

水資源

隆昌市地表水徑流系數一般在0.258-0.341之間,多年年均降水1053.6毫米,降水總量8.34億米,形成地表徑流2.85億立方米,總蓄水量計3.36億立方米,人均448立方米,畝均747立方米。隆昌共有各類中、小、微型水利工程5986處,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8座,小(二)型水庫29座。總庫容約1.37億立方米,有效庫容0.89億立方米,一般年景可提供水量0.813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隆昌境内植被豐富,森林植被常見優勢樹種有58個科191個種,成片造林樹種主要是馬尾松、濕地松、火燒松、柏木、杉木、巨桉、楊樹、桑樹、柑桔等。“四旁”樹種主要是桉樹、千丈、麻枊、泡桐、榆樹、銀華等。經濟樹種有10個科20個種,主要是柑桔、柚子、油茶、茶葉、桑樹、桃樹、梨樹、闆栗、核桃等。竹類有9個種,主要是慈竹、麻竹、撐綠竹、黃竹、楠竹、等。草被植物頒最多的是禾本科及蕨類植物。隆昌已無成片珍貴古杩,隻有零星分布,共存3百多株珍稀古樹,各鄉鎮均有分布,有10餘個種,主要有:榕樹、香樟、楠木、皂莢、銀杏、羅漢公、紅豆樹、蒲桃樹、檬子樹、檀木、冰粉樹等。隆昌森林覆蓋率為17.1%。野生動物資源有黃鼠狼、野貓、布鹆鳥、白鶴、野兔、野鴨、蛇、鳥等種類,有17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或例入有科研價值和有益的野生動物。名貴花卉植物有“隆昌素”蘭草。

人口民族

隆昌以漢族為主,此外還有彜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侗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

2019年,隆昌出生人口7065人,人口出生率9.01‰,死亡人口5485人,人口死亡率6.9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2‰,出生人口性别比(男:女)為107.43。

經濟

2019年,隆昌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92.06億元,比上年增長8.0%,人均GDP46506元。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41.50億元,增長3.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2%;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97.96億元,增長8.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23%;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52.60億元,增長8.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25%。三次産業結構比為14.2:33.5:52.3。

全年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85.61億元,比上年增長8.1%,占GDP比重為63.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98%。

交通運輸

隆昌地處川南陸路交通樞紐,内外交通發達,境内基本形成了以1條高鐵為紐帶,2條鐵路為支撐,3條高速公路為依托,4條國、省幹線公路為骨架的區域節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成渝客運專線隆昌北站正式建成并運營,隆界快速通道、自隆高速竣工通車,向陽路穩步推進。全面實現村村通水泥(油)路,公路總裡程達1772公裡,公路密度達223公裡/百平方公裡。

曆史文化

客家文化

明末清初,在“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大批粵贛閩客家人随之西進,進入四川墾荒創業。幾經周轉,其中一部分人最終紮根隆昌,形成了客家文化。隆昌居住着約25萬客家人,形成了以隆昌為中心的川南客家群體的生活大本營,素有“川南客家大本營”之稱。人們仍然保持着說客家話,吃客家菜,行客家禮。

語言文化

隆昌由于地處川渝交界地區,其語言屬西南官話仁富小片,是介于重慶話和内江話中的一種,既有重慶話的硬朗又有内江話的委婉,極具特色。

飲食文化

隆昌的菜系也可謂是集大家之成,處于川菜裡的小河幫(以自貢、内江為中心)和下河幫(以重慶為中心)之間,集小河幫的精緻與下河幫的豐富于一身,所以隆昌有許多美食,是成渝線上的一大美食亮點,如隆昌羊肉湯、幹鍋排骨、老鴨湯、跳水兔、隆昌苕絲糖、火鍋、幹鍋、糯米飯、糍粑(糯米飯、糍粑為客家美食)等。

青石文化

隆昌素有“中國石牌坊之鄉”、“青石文化城”之稱;隆昌盛産青石,青石雕刻技藝已有700多年曆史,隆昌青石雕刻起先是運用于民間建築中,随着石牌坊的建立,雕刻藝術逐漸盛行。據資料記載,隆昌青石成礦為侏羅系下統珍珠沖地層和侏羅系中統下段沙溪廟組地層。2014年,隆昌“青石雕刻”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地方特産

隆昌地方特産主要有“隆昌夏布”、“隆昌素”、“隆昌陶瓷”以及“隆昌三白”(白鵝、白豬、白兔)。

風景名勝

隆昌古有“隆昌八景”(道觀憑眺、鵝洞飛雪、響石餘音、鄉校留徽、正覺晴雲、樓峰聳翠、隆橋夜月、回龍砥柱),現有“三古之旅”(古牌坊、古寨堡、古宇湖)。2018年末,隆昌共有2個國家AAAA級景區(石牌坊景區和古宇湖旅遊區)。

城市榮譽

2021年1月,入選2018-2020周期國家衛生城市(區)命名名單。

2021年2月19日,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縣(市、區)”名單。

2021年5月,被評為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