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全國最早成立設計藝術學科的高校之一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原為無錫輕工大學設計學院,始建于1960年。為中國現代設計教育辦學曆史最悠久的學院和全國最早成立設計藝術學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主要發源地、中國設計教育改革的先導和示範學院。1960年輕工業部在無錫輕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創建中國第一個工業設計類專業“輕工日用品造型美術設計專業”,1983年擴建為工業設計系,1995年更名為設計學院。
  • 中文名: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 外文名:
  • 簡稱: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
  • 學校類别:
  • 學校特色:
  • 主管部門:教育部
  • 所屬企業:
  • 現任領導: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
  • 本科專業:
  • 碩士點:
  • 博士點: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
  • 院系設置:
  • 校訓:
  • 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碼:
  • 主要獎項: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師:
  • 别名:無錫輕工大學設計學院
  • 創建時間:1960年
  • 類别: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所屬地區:江蘇省
  • 主要院系:工業設計、藝術設計

學院概況

簡介

自1960年創建“輕工日用品造型美術設計專業”以後的6年中,共招收本科和專科學生106名。1966年,“文革”開始,随着學校全面停課,該專業曾一度停止招生。1972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擴建為“造型美術系”,确定了以玻、陶、搪、塑四種材料的輕工産品的造型、裝飾和包裝為主的專業方向。1977年恢複高考,造型美術系招收“文革”後第一批造型設計專業本科生,并開始在專業方向上進行新的探索。

學院曆史

學院着力培養精英設計人才,緻力研究性設計教育。目前學院涵蓋五個本科專業和七個專業方向,即工業設計,藝術設計(含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等專業方向),建築學,廣告學和美術學專業。學院人才培養體系完整,設産品系統設計與理論博士學位培養點,擁有設計藝術學和美術學兩個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及“工業設計”工程碩士點。設計藝術學學科是國家“211工程”一、二、三期的重點建設學科。工業設計專業為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并與藝術設計專業分别為江蘇省首批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

今日學院

自1960年創辦以來,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聚集了大批在國内外有影響的工業設計與藝術設計專業學術帶頭人,擁有包括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江蘇省教學名師和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等在内的多名工業設計與藝術設計教育專家以及大量具有豐富藝術設計初中和教學經驗的骨幹教師。近十多年來,先後承擔和完成了包括國家藝術學研究課題、國家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國家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資助項目、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課題、“863”計劃子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研究項目等在内的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獲國際國内各類重要獎項400餘項。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對外交流頻繁。與德、法、英、日、瑞士、荷蘭等國際著名設計院校和設計企業在教學和研究方面保持長期聯系和合作,具備當今國際先進學科的基本特征。學院畢業生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知識全面且富有創新精神,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海爾、美的、TCL、華為、康佳、上海現代設計集團等著名企業中都有多人任職,清華、東大、浙大、上交大、同濟、湖南大學等國家重點大學以及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廣州美院、南京藝術學院等著名藝術高校更有多人任教。

經過長期實踐積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與平實求是的學風,注重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追蹤設計學科的國際前沿動态,注重跨學科的跨文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建構起“交叉、融合”為鮮明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的設計教育體系,形成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多個相關設計專業領域為支撐、鮮明特色的“大設計”教學和研究格局。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人才和技術與學術骨幹,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辦學規模

1981年,學校派出二名教師赴日本研修工業設計,學習發達國家工業設計的新觀念、新理論、新課程、新的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 

1983年,在全國率先開設了《工業設計史》、《設計概論》、《人體工學》、《三大構成》等新課程,并設置了“包裝設計專業”。

1985年,在“造型設計專業”和“包裝設計專業”的基礎上,又創建了“室内設計專業”和“服裝設計專業”(“服裝設計專業”于1996年因歸口管理緣故,劃轉紡織工程系即現紡織服裝學院)。與此同時,造型美術系更名為工業設計系,成為當時國内創建最早、專業設置較全和招生人數最多的工業設計學科。

1986年工業設計系首次招收“理工類”生源學生,從而結束了我國“藝術類”學科單一招收文科類學生的曆史,并在全國率先形成“藝工結合”的教學體系。

所獲榮譽

1993年《開創工業設計教學新體系》教改研究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同年獲國家教委教學成果二等獎。“工業設計”經國家教委批準成為全國首批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之一。 

1995年工業設計系擴建為設計學院。

1996年原無錫輕工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行列,作為學校二級學院的設計學院,“設計藝術學”學科被列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1998年,設計藝術學科成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1999年,學院由惠河路無錫輕工大學本部(青山灣校區)遷入錢榮路西山校區。

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原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三校合并組建新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成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2001年,學院的“211工程”一期重點建設子項目“設計藝術學學科”通過國家教育部專家組的驗收。

2002年,“工業設計創新系統”學科群被列入國家“211工程”二期重點建設的子項目。設計藝術學科獲正教授評審權。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置“産品系統設計與理論”二級學科博士生培養點。

2005年,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由錢榮路梅園校區遷入蠡湖大學城校區現址。

設計學院書寫的“中國第一”

設計學院的發展曆史,書寫了許多“中國第一”:

1960年,輕工業部在我校(原無錫輕工業學院)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工業設計類專業“輕工日用品造型美術設計專業”;

1972年擴建為“造型美術系”,

1983年更名為工業設計系,在“造型設計專業”和“包裝設計專業”的基礎上,又創建了“室内設計專業”和“服裝設計專業”,成為當時國内創建最早、招生人數最多的工業設計學;

1986年,工業設計系首次招收“理工類”生源學生,在全國率先形成“藝工結合”的教學體系;

1993年,“工業設計”(現為“設計藝術學”碩士點)經國家教委批準,成為全國首批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之一;

1995年,工業設計系擴建為中國第一個以“設計”命名的學院;

1996年,設計學院的“設計藝術學”學科被列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0年,創辦“建築學”專業,開國内藝術院校先河;

2002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依托輕工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自主設置“産品系統設計與理論”二級學科博士點;

2003年,“工業設計專業”成為江蘇省同類專業唯一的品牌專業建設點,“藝術設計專業”成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學科;

改革開放之初,當中國的國門剛對世界打開,設計學院的教師們就把開放的眼光瞄向了世界。從80年代初開始,學院先後派出了十幾名教師赴日本、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學習,這些教師所學專業包含了産品、視覺傳達、建築與環境藝術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等設計學院學生所學的所有專業。這些學成歸國的教師們掌握了世界先進現代設計教育理念和方法,他們以高漲的熱情,将從國外學到的知識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帶回學校,與我校的實際相結合,不斷創新,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學生。他們堅持“學術理論沉澱”和“跨學科合作研究”,一手抓國際學術交流,一手抓中國傳統産業和生活文化的整理和再開發研究,指導學生走一條獨具文化魅力的設計開發之“道”。

改革開放以來,設計學院師生完成了一批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獲國際和國内各類重要獎項350餘項。在設計教育科學研究和藝術設計的“地域化”、“人性化”、“生态化”以及“數字化”等主要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系統的研究體系,積澱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50多部,并先後完成國家和地方重大藝術設計項目300餘項,擁有近600項專利。

學院先後與日本東京造形大學、千葉大學、德國卡塞爾大學、柏林藝術大學、芬蘭赫爾辛基藝術學院、香港理工大學、英國肯特藝術大學、意大利藝術大學、瑞士蘇黎士技術與藝術大學等建立了密切校際友好合作關系,與國際著名藝術設計大學互派師生進修學習已經成為常态,近年來每年成功舉辦的中瑞師生跨文化合作完成藝術設計課題的教學與研究模式已成為設計學院新的國際合作品牌。學院先後邀請國外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00多人次來學院講學或進行學術交流,授予20餘名著名專家、學者為名譽教授。

從這裡畢業的一批又一批學生将設計學院的創新教育理念帶到全國各地,很快,他們都成為當地學科的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所以,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才有中國設計界的“黃埔軍校”之譽。

師資隊伍

教授

過偉敏王安霞、李世國、徐誠一、毛白滔、陳新華、陳嘉全、唐鼎華、張宇紅、潘祖平、黃培傑、李方明、張焘、周亮

副教授

冉海泉、朱華、過宏雷、鮑懿喜、蔣曉、于帆、張淩浩、周阿成、楊茂川、史明、朱蓉吳堯、邵劍波、孫政軍、熊微、杜軍虎、李道國、吳祐昕、趙昆倫、杜守帥、顧琴、王建源、王大濛、田超吳宇華、陳偉萍、朱志剛、張麗英、姬佐秋、林煜峰、魏潔、陳旻瑾、江明、鄧嵘、張憲、沈傑、劉鋼、鞏淼森、餘雅林、張希晨、範曉莉

講師

朱方誠、章歲青、鄒林、胡心怡、孫立新、唐宏軒、方如、陳原川、吳建軍、王俊、代福平、崔華春、趙明、張靂、徐建海、許洪濱、殷潤元、黃昊、吳科玲、謝恒強、張贇、周震、吳恽、何隽、杜鵬、高亞峰呂永新、範劍才、宣炜、林瑛、張翠玲、姬琳、張寒凝、陳嬿、魏娜、門坤玲、史一飛、姜靓、張立昊

專業介紹

工業設計專業

工業設計專業創建于1960年,是國内創建最早的工業設計學科之一。國家首批工業設計碩士點,并招收博士研究生。本專業立足于設計、藝術、工程相結合,形成了特色鮮明,較系統的教學、科研、設計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和研發單位從事輕工和其他工業産品的造型設計、開發、教學、研究和管理,具有較新的設計理念和較全面的相關學科知識,以及具有較高的設計創意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江南大學創建較早的專業之一。二十多年來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教學方法和鮮明的教學特色,并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動手能力,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先進的設計理念及較強的設計實踐、設計策劃、設計管理與設計研究能力,能在企事業、高等院校從事視覺傳達設計、品牌形象推廣、包裝設計、廣告策劃與設計、信息設計及數字媒體設計、研究和管理的高級複合型視覺傳達設計人才。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國内設置較早的同類專業。二十餘年來本專業重視學科多專業、多領域的交叉和滲透,注重紮實的造型能力、專業基礎理論和較強的設計協調及組織能力的培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景觀─建築─室内”的系統教學觀,并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本專業培養具有中國傳統人文底蘊、全球當代視野、批判的思辨精神、紮實的專業素養以及持續的科技與空間結合的創新設計能力的設計中堅人才。

公共藝術設計專業

公共藝術設計專業集實用性和藝術性、現代與傳統為一體,弘揚和繼承中國傳統,吸收世界各國藝術精華。注重培養學生掌握系統的專業理論、藝術創作設計能力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并招收碩士研究生。培養具有紮實的藝術功底、較強綜合協調能力的從事公共空間領域的藝術創作和設計、教學和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

美術學(師範類)專業

本專業建于1984年,是培養中等學校美術師資的師範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專業注重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動手能力和創意思維的結合,培養具有現代專業知識和技能創新,适應藝術教學和藝術創作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産品系統設計與理論”博士專業

(江蘇省“十一五”重點學科)

産品系統設計與理論是一個新興的、綜合性的應用研究學科方向,主要研究産品系統的設計藝術創新的規律、行為和文化價值。2002年設置“産品系統設計與理論”二級學科博士生專業培養點。主要研究工業設計創新的理論與方法、藝術設計的地域化理論與方法、現代設計的生态化理論與方法、藝術設計的數字化應用及關鍵技術研究等。

培養目标

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在本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基礎技能和基礎方法,系統深入的設計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設計研究工作的能力,在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論上做出創造性成果的高級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

建築藝術遺産保護與利用

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理論與方法

家具與室内設計研究

歐洲現當代設計研究

“設計藝術學”碩士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設計藝術學科1993年在全國首批獲得工業造型藝術(現為設計藝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培養目标

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掌握較紮實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必須的設計創新技能,熟悉本學科國内外發展動态,具有較強的分析、表達和解決問題的學術研究能力,勝任設計藝術學科及相關領域設計、研究和教學工作,成為适應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所需要的設計及研究型高級複合型人才。

研究方向

工業設計及理論

視覺傳達設計

理論環境藝術設計

理論公共藝術設計及理論

學制學制為2至2.5年的彈性學制,在校學習時間最少為2年,最長不超過3年(在職委培碩士研究生最長不超過3.5年)。

“美術學”碩士

培養目标

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掌握較紮實的美術學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熟悉本學科國内外發展動态,具有較強的學術研究和創作能力,勝任美術學學科及相關領域創作、科研和教學等工作,成為适應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所需要的高層次美術創作和教育的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

傳統美術與史論研究

現代繪畫藝術研究

環境雕塑藝術研究

學制學制為2至2.5年的彈性學制,在校學習時間最少為2年,最長不超過3年(在職委培碩士研究生最長不超過3.5年)。

“工業設計”工程碩士

培養目标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掌握較紮實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必須的設計創新技能,熟悉本學科國内外發展動态,具有較強的設計及管理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勝任設計藝術行業或職業的實際設計和應用研究工作,成為适應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設計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工業設計及理論視覺傳達設計及理論環境藝術設計及理論公共藝術設計及理論

學制學制為2至2.5年的彈性學制,在校學習時間最少為2年,最長不超過3年(在職委培碩士研究生最長不超過3.5年)。

MFA藝術碩士

培養目标 

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掌握較高的設計創作技能和藝術理論,适應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和藝術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系統專業知識和高水平創作技能的高層次、應用型藝術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

環境藝術設計

服裝藝術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中心簡介

江南大學産品設計藝術實驗教學中心

——江南大學産品設計藝術實驗教學中心的成長得益于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的發展。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始建于1960年,其前身為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系,該系設置了中國第一個工業設計類專業“輕工日用品造型美術設計專業”。——1995年,擴建為中國首個以“設計”命名的學院。經過多年的建設,學院已從純藝術類文科發展為文理兼容,多學科的偏藝術類的設計院校。學院現有工業設計、藝術設計、建築學、廣告學、動畫5個專業,本科學生1680人,研究生389人,在職研究生(工程碩士)600多人。設計學院的實驗室建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其間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1960—1995年),由于當時的辦學規模和經費的限制,僅建有少量的基礎訓練類實驗室,如模型、雕塑等實驗室,雖然實踐教學手段比較簡陋,但她為中國的産品造型設計藝術實驗(踐)奠定了基礎,培養和造就了國内最早的一批造型設計高級人才;二是(1995—2002年),學校在本科建設實踐教育方面投入了較多的經費,先後建立了Apple計算機房、攝影工作室、絲網印工作室、陶藝工作室、金加工車間、SGI工作站等一批用于實踐教學和産品設計的實驗(踐)室,走上了藝術與技術、美學與科學相結合的道路,大大改善了設計藝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條件和環境,為我國第一個設計學院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三是2003年至今,為适應新世紀對高等設計藝術的要求,改善和提高實踐教學的資源和效果,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江南大學産品設計藝術實驗教學中心,統一管理全院的實驗室和實踐教學及科研項目的建設。面對二十一世紀數字化高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設計藝術手段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中心在學校的支持下新建和改建(增加)了一批數字化與藝術設計類特色的實驗室項目,短短幾年新添置設備1600萬元人民币,實驗中心面積達6000平方米,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掌握現代數字化技術的有創新能力的藝術設計人才提供了一流的實驗和實踐場所及條件,現在中心已初步建成為一個綜合的,以設計類本科學生為主,文、理、工科學生參與的創新型産品設計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各種創新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實施創造性藝術設計與訓練,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是我校大學生創新實驗實踐教學基地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