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蠅鵝膏菌

毒蠅鵝膏菌

具有緻幻作用的蘑菇
毒蠅鵝膏菌,又稱哈蟆菌、捕蠅菌、毒蠅菌、毒蠅傘。子實體較大。菌蓋寬6-20cm。邊緣有明顯的短條棱,表面鮮紅色或桔紅色,并有白色或稍帶黃色的顆粒狀鱗片。菌褶純白色,密,離生,不等長。菌肉白色,靠近蓋表皮處紅色。菌柄較長,直立,純白,長12-25cm,粗1-2.5cm,表面常有細小鱗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長。生長環境遍及北半球溫帶和極地地區,并且也無意間拓展到南半球,在松林裡與松樹等植物共生。[1]
    藥品名: 外文名: 别名: 是否處方藥: 主要适用症: 主要用藥禁忌: 劑型: 運動員慎用: 是否納入醫保: 批準文号: 藥品類型: 中文學名:毒蠅鵝膏菌 中文别名:哈蟆菌、捕蠅菌、毒蠅菌、毒蠅傘 界:真菌界 亞門:擔子菌亞門 亞綱:同擔子菌亞綱 科:鵝膏菌科 屬:鵝膏菌屬 種:毒蠅鵝膏菌 亞種:白毒蠅鵝膏菌、小毒蠅鵝膏菌等

分布範圍

全球分布

毒蠅傘是全球性的物種,原來是生長在松樹和落葉性的樹林中,橫跨北半球溫帶和極地氣候的地區,包含溫帶高海拔地區,像是興都庫什山、地中海地區和中美洲。一份最近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報告指出,毒蠅傘的祖先族群于第三紀,在西伯利亞-白令陸橋區域,并且向外擴展到亞洲、歐洲和北美洲。雖然一般是在秋季出菇,但是依照各地氣候不同而有所變化:在北美洲出菇季節是從夏季到秋季,太平洋沿岸則是從秋季到初冬。在這些相似的地點通常會發現到另一種蕈類網紋牛肝菌,并且常以仙女環的方式出現。經由松樹幼苗的運送,毒蠅菇廣泛散布到南半球,包含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和南美洲。

毒蠅傘以外生菌根的方式,與多種樹木形成共生關系,包含松樹、雲杉、杉木、桦樹和西洋杉。通常見于引進的樹木下,并且在新西蘭、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和維多利亞州被認為是真菌型式的雜草,和南山毛榉形成新的關連性。毒蠅傘也侵入澳大利亞原生雨林,能排擠當地原生的物種。此外,最近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的麥哲倫港附近所出現的報告顯示,毒蠅傘出現有往澳大利亞北部擴展的情形。縱使毒蠅傘并沒有擴展到澳大利亞的桉屬植物,不過仍然在葡萄牙有和桉屬植物發生關聯。

中國分布

分布于中國的黑龍江、吉林、四川、西藏、雲南等地。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長。此菌屬外生菌根菌。與雲杉、冷杉、落葉松、松、黃杉、桦、山毛榉、栎、楊等樹木形成菌根。

毒性

概述

毒蠅傘的毒性發作通常發生在吃下它的兒童或是成年人,并會導緻幻覺。偶爾,未成熟的扣子體也會被當成可食用的馬勃而誤食。此外,在一場大雨之後,白色的斑點就會消失,變得和食用菇類橙蓋鵝膏菌相似。

毒蠅傘包含了一些生物的有效成分,至少有兩種,蠅蕈素(muscimol)和鵝膏蕈氨酸,是已知的精神刺激物質。在成人當中,其毒性劑量為6毫克的蠅蕈素和30-60毫克鵝膏蕈氨酸,這是在大量采集毒蠅傘之後所測得的典型劑量。然而,每朵菇所含有的化學化合物比率會随着地區或季節而有很大的改變,因此對于每朵菇的劑量情形有所混淆和争議。報告指出,春季和夏季的毒蠅傘比起秋季的含有高達10倍的蠅蕈素和鵝膏蕈氨酸。

緻命劑量經計算後,大約為15朵。而毒蠅傘的緻死案例,在曆史上的期刊文章和新聞報導中被報導;然而,現在的醫學治療,使得毒蠅傘緻死的結果變得微乎其微。許多早期的書籍将毒蠅傘錯誤地列成是會緻死的菇類,導緻出現了一想像:毒蠅傘的毒性,比實際上的還要強,但并非如此。北美真菌學會說明,在過去100年來,并沒有可靠的文件說明緻死率。大多數的蕈類毒性緻死案件(90%或更多),主要是吃下微綠色到微黃色的毒鵝膏或是多種白色系列的鵝膏菌屬蕈類之一,例如鱗柄鵝膏。

毒蠅傘的毒性有效成分屬于水溶性,隻要将毒蠅傘加水煮沸,并且把煮過的水丢棄,就可以部份解毒。然而,把毒蠅傘幹燥,會增加毒性,因為幹燥會導緻促進鵝膏蕈氨酸轉換成更具毒性的蠅蕈素。根據一些資料來源,一旦解毒之後,毒蠅傘就會變得更可以食用。

症狀

潛伏期30分鐘至2小時,毒素作用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異常,煩躁不安、痙攣、視力模糊或幻視。4-24小時後恢複正常。此蘑菇因可以毒殺蒼蠅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蠅堿、毒蠅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傘素等。誤食後約6小時以内發病,産生劇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精神錯亂,出汗、發冷、肌肉抽搐、脈搏減慢、呼吸困難或牙關緊閉,頭暈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狀。使用阿托品療效良好。此菌還産生甜菜堿,膽堿和腐胺等生物堿。

治療

如果碰上疑似的中毒症狀,藥物治療方式應可以被找到。早期的治療由胃消毒藥劑組成。如果從吸收到被治療的時間小于4小時,活性碳是适合的藥劑。如果病人在攝取後1小時以内症狀就存在,灌胃治療可以被采用。和吐根糖漿一起引導嘔吐,在任何中毒狀況下,不再被推薦。在沒有解毒劑之下,支持性療法變成主要針對中毒的長遠治療法。

食用與烹調

毒蠅傘的毒性物質是水溶性的。當切細或切碎成方塊狀,并且使用大量水煮沸時,毒性似乎就會解除。縱使使用毒蠅傘為食用用途沒有廣泛應用,但是已解毒的毒蠅傘仍然在歐洲部份地區(尤其是在移民到西伯利亞的俄羅斯人)經常使用,至少在19世紀起,或可能更早就開始了。

德國内科醫師和博物學家喬治·亨利屈·馮·朗斯道夫在1823年,于早期的已出版報道中,寫下如何将毒蠅傘解毒。19世紀晚期,法國内科醫師菲利斯·阿奇曼德·波卻曾寫過,提倡可以和木薯屬植物(一種在熱帶南美洲重要的食物來源,但仍然必須在食用前先解毒)同等方式來食用毒蠅傘。在北美洲,也存在使用毒蠅傘作為食物來源。

上一篇:雪姿蘭

下一篇:公共領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