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式風格

歐式風格

歐羅巴洲的風格
所謂歐式風格是一種來自于歐羅巴洲的風格,是一種長久以來随着文化的潮流形成的一種持續不斷,内容統一,有強烈的獨特性的文化潮流。[1]主要有法式風格,意大利風格,西班牙風格,英式風格,地中海風格,北歐風格等幾大流派。歐式風格就是歐洲各國文化傳統所表達的強烈的文化内涵。歐式風格最早來源于埃及藝術,埃及的曆史起源被定位于公元前2850年左右。
  • 中文名:歐式風格
  • 外文名:European style
  • 别名:
  • 類别:風格
  • 定義:歐洲各國文化傳統所表達的強烈的文化内涵
  • 分支:法式、意大利、西班牙

基本内容

歐式風格按不同的地域文化可分為北歐、簡歐和傳統歐式。其中的田園風格于17世紀盛行歐洲,強調線形流動的變化,色彩華麗。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義為基礎,裝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織物、精美的地毯,精緻的法國壁挂,整個風格豪華、富麗,充滿強烈的動感效果。另一種是洛可可風格,其愛用輕快纖細的曲線裝飾,效果典雅、親切,歐洲的皇宮貴族都偏愛這個風格。

特征

從文藝複興時期開始,巴洛克藝術,洛可可風格,路易十六風格,亞當風格,督政府風格,帝國風格,王朝複辟時期風格,路易-菲利普風格,第二帝國風格構成了歐洲主要藝術風格。這個時期是歐式風格形成的主要時期。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于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了,深受皇室家族的鐘愛。

後來,新藝術風格(ACT DECO)和裝飾派藝術風格成了新世界的主流。

表現形式

柱式的形成

陶立克柱式最早出現在希臘的波塞冬神廟,建于公元前460年。主要流行于意大利的西西裡。陶立克的性格特點是男性化,剛碩,雄健,柱頭簡潔,20個槽數,線腳少,體積感強。

愛奧尼克柱式最早在公元前432年建成的帕提農神廟中出現,主要流行于小亞細亞。愛奧尼克的性格特點是女性化,清秀,柔美,柱頭精巧,24個槽數,有多種曲面線腳,體積感弱。

科林斯柱式出現較晚,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末葉,它的柱頭是由忍東草的葉片組成,宛如花籃,是愛奧尼克式柱式的變體。

除此之外,《建築十書》的作者,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提出一種托斯卡納柱式,文藝複興時期的阿爾貝蒂又增加了混合柱式。正确的認識和運用這五種柱式是歐洲建築藝術的基礎。

券拱技術和結構的形成

希臘的柱式主要功能是承重,而羅馬人發明了券拱牆,最終羅馬人用梁柱結構的形式去裝飾券拱牆,長期的實踐結果産生了一種全新的券柱式建築語彙,柱的承重功能消失了,代之以裝飾功能。

陰角線,羅馬柱,拱券拱和券(羅馬券)形成了,券柱式成了古羅馬建築的基本語彙。大理石建築,精湛的雕刻藝術性裝飾,馬賽克的鑲嵌藝術都是羅馬藝術的基本特點

穹頂和帆拱的結合

獨特的拜占庭建築語彙,穹頂的平衡則是這種風格的第二特征。從方形的構圖上舉起圓形的穹頂的技術來自于波斯建築,羅馬的萬神廟是這種構圖的典範。

形制與結構

哥特式建築的形制與結構是在羅馬建築基礎上完成的第二次結構藝術的飛躍。集十字拱,骨架券,雙圓心尖拱,尖券等做法和利用扶壁支撐拱頂側推力結構出現了。

曆史發展

在歐洲的建築及室内發展過程中,按時期主要分為:

元前1200年~西元前7世紀古希臘風格帕提農神廟,海菲斯塔斯神殿n

公元1~3世紀古羅馬風格古羅馬馬采魯斯劇場,羅馬鬥獸場,萬神廟n

公元4-6世紀拜占庭式風格聖索非亞大教堂,威尼斯聖馬可教堂n

公元6-12世紀羅曼式風格法國昂古萊姆主教座堂,施派爾主教座堂n

公元12~16世紀哥特式風格德國科隆大教堂,聖丹尼斯教堂,法國亞眠大教堂

n

公元14世紀文藝複興風格聖母百花聖殿,聖彼得教堂,巴黎萬神廟n

公元17~18世紀巴洛克風格拉斐特城堡,凡爾賽宮n

公元18世紀中葉新古典主義風格維爾紐斯主教座堂,蘇格蘭皇家學院,馬德裡的普拉多博物館n

公元18世紀20年代洛可可風格德國波茨坦無愁宮,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爾賽宮的王後居室n

公元19世紀上半葉~20世紀初折衷主義風格巴黎歌劇院,巴黎聖心教堂

n

應用

歐式風格多引用在别墅,會所和酒店的工程項目中。一般這類工程通過歐式風格來體現一種高貴,奢華,大氣等感覺。

在一般住宅公寓項目中,也有常用歐式風格。這種一般追求歐式風格的浪漫,優雅氣質和生活的品質感。

在國内裝飾裝修項目中,很多歐式風格得以提煉,而出現有簡歐風格的概念。

分類

巴洛克風格

自17世紀初直至18世紀上半葉流行于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起源于17世紀的意大利,将原本羅馬人文主義的文藝複興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彰現出國家與教會的專制主義的豐功偉業。巴洛克的主要特點是:

豪華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樂主義的色彩;它是一種激情藝術,非常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象力;極力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造型上多采用圓,橢圓,弧來表現作品的張力;作品突出的空間感和立體感;

具有綜合性,強調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例如在建築上重視建築與雕刻、繪畫的綜合,此外,也吸收了文學、戲劇、音樂等領域裡的一些因素和想象;濃重的宗教色彩,在頂部繪畫中常采用宗教内容;大量使用裝飾品(通常是鍍金、石膏或粉飾灰泥、大理石或人造大理石),巨大尺度的天花闆壁畫。

地中海風格

地中海周邊國家的建築及室内風格。共同特點是:淳樸的顔色,紅瓦白牆;衆多的回廊、穿堂、過道,一方面增加海景欣賞點的長度,另一方面利用風道的原理增加對流,形成穿堂風這樣的所謂被動式的降溫效果。

拱門與半拱門窗,白色毛牆面,常采用半穿鑿或全穿鑿來增強實用性和美觀性。藍與白:這是比較典型的地中海顔色搭配。黃、藍紫和綠,土黃及紅褐也是地中海不同區域的典型色彩搭配方式。房屋或家具的輪廓線條比較自然,形成一種獨特的圓潤造型。馬賽克、小石子、瓷磚、貝類、玻璃片、玻璃珠等做點綴裝飾。

窗簾、桌巾、沙發套、燈罩等均以低彩度色調和棉織品為主。多用小細花條紋格子圖案。鍛打鐵藝家具及飾品,如欄杆、植物挂籃等。藤類植物是常見的居家植物,同時配以小巧的綠色盆栽。

新古典主義風格

它是一種新的複古運動。興起于18世紀的羅馬,并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的藝術運動,影響了裝飾藝術、建築、繪畫、文學、戲劇和音樂等衆多領域。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于對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亦即反對華麗的裝飾,盡量以儉樸的風格為主)。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并且知曉所模仿的内容為何。其特征是選擇嚴肅的題材;注重塑造性與完整性;強調理性而忽略感性;強調素描而忽視色彩。

北歐風格

一般特指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和冰島5個國家。由于地處北極圈附近,氣候非常寒冷,所以北歐人在進行室内裝修時大量使用了隔熱性能好的木材。北歐風格更接近于現代風格,原因在于它的簡練。其主要特點如下:

以自然簡潔為原則,整體淺色基調。常用楓木、橡木、雲杉、松木和白桦等原木制作家具。少量的金屬及玻璃材質點綴。多彩的地毯,靠背,抱枕。

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式建築風格于18世紀20年代産生于法國并流行于歐洲,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在室内裝飾上。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它以歐洲封建貴族文化的衰敗為背景,表現了沒落貴族階層頹喪、浮華的審美理想和思想情緒。他們受不了古典主義的嚴肅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華美和閑适。

洛可可一詞由法語rocaille演化而來,原意為建築裝飾中一種貝殼形圖案。1699年建築師、裝飾藝術家馬爾列在金氏府邸的裝飾設計中大量采用這種曲線形的貝殼紋樣,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風格最初出現于建築的室内裝飾,以後擴展到繪畫、雕刻、工藝品和文學領域。

洛可可風格特點:

1、細膩柔媚,常常采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

2、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3、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于矯揉造作。

4、室内牆面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豔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

5、室内護壁闆有時用木闆,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6、常用大鏡面作裝飾,大量運用花環、花束、弓箭及貝殼圖案紋樣。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卻豪華富麗。

7、室内裝修造型優雅,制作工藝、結構、線條具有婉轉、柔和等特點,以創造輕松、明朗、親切的空間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