檇李

檇李

薔薇科李屬植物
李子的一種。果皮紅紫色,肉多漿質,味甘美。[1]為浙江桐鄉特産,古時為宮廷貢品。檇李果頂微凹之處,有一形似指甲掐過的爪痕,據傳,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記。
    中文名:檇李 外文名: 拼音:zuì lǐ 近義詞: 反義詞: 屬性:水果名 産地:浙江桐鄉特産

出處

《春秋·定公十四年》:“五月,於越敗吳于檇李。”杜預注:“檇李,吳郡嘉興縣南醉李城。”

明梁辰魚《浣紗記·謀吳》:“不料近年以來,兵連吳地,始擊之于檇李,復敗于姑蘇。”

清俞兆晟《吳宮曲》:“軍聲殷殷來檇李,犀甲晶瑩照秋水。”

詞語分解

同“槜”。

落葉小喬木,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後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投桃報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

民間故事

桐鄉市百桃鄉桃園村有個檇李園。這李園生長的檇李,果形碩大,皮色殷紅,芬芳異常,甘甜鮮美,名列諸李之冠。檇李果頂微凹之處,有一形似指甲掐過的爪痕,據傳,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記。

很早以前的春秋時候,百桃一帶本是吳國與越國交界之地。這裡,越國有一座城池名檇李。春秋多事,吳越經常交戰,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隻好退居會稽,對吳稱臣。勾踐受盡奇恥大辱,卧薪嘗膽,立誓報仇雪恥。當他得知吳王夫差淫而好色,決定采納大臣文種所獻“美女之計”。他派賢臣範蠡去諸暨苎蘿村,尋訪到一位聰明漂亮、愛國心特别強的西施姑娘,準備将她獻給吳王。

西施明白越王的用意。她為了洗刷亡國之恥,毅然委曲求全,遠嫁敵國。她在會稽學習了三年宮廷禮儀和絲竹歌舞,這年春天,在一群使女的護送下,乘坐香車寶馬,從會稽出發,過錢塘,沿古道北進。一路上,隻見柳綠如煙,春花似火。當她們路過檇李城的時候,舉目所見,遍地李樹,雪白的李花,聚簇成球,開滿枝頭,猶如雪海。西施看到這秀麗的景色,勾起一陣留戀故土的情思,禁不住低聲吟歎道:“故園李花引鄉愁,此去茫茫幾時歸?”

西施進入吳宮,吳王夫差果然被她的美色所動,整天相伴不離。為了博取西施的歡心,吳王總是迎合她的需要。各地送來的貢品,首先要讓西施挑選。這年暑夏,越國向吳王進貢一批李子。夫差馬上命宮女将這些李子送給西施品嘗。西施聽說這是故國送來的李子,觸物生情,又回憶起春天漫遊梨園的情景。她真想生一對翅膀,立即飛回越國,哪裡還有心思來品嘗這些李子。

一會兒,吳王走進宮來,見宮女送來的李子,還原封不動放在案幾上,就讨好地說:“愛妃,這樣好的貢果,為何不嘗?”西施答道:“這李子采下來太久了,味已不鮮。”“我命他們立即貢來一些新鮮李子!”吳王說着即欲傳旨。西施搖搖手說:“兩地相距遙遠,路中耽擱難以保鮮。我想去李園親自采摘品嘗。”聽說西施要出遊品李,吳王一口應從。于是興師動衆,選派一批宮女,陪西施前往李園。

西施來到檇李城,回到故國鄉土心情十分舒暢。隻見城裡城外,李樹連片成行,樹頭綴滿殷紅的李子,景色優美動人。她在一群宮女的簇擁下,信步來到李園。那成熟的李子,青裡透紅,密綴黃點,外披白粉,其味誘人。西施随手采下一顆,用指甲在李子頂部輕輕一掐,頓時果汁橫溢,香氣入鼻。放到嘴邊一吸,李汁猶如甜酒。西施連吃數顆,竟被醉倒了。從此,人們就給這裡的李子取名為“醉李”。因“醉”與“檇”同音,且這座城池名檇李,後來人們就把這裡的李子稱為檇李。

說也奇怪,自從西施來過李園以後,這裡長出的檇李,果子頂部都有一條形似爪痕的瘢紋。人們都說,這是西施吃檇李時留下的指甲印,稱它為“西施爪痕”,猶如牡丹有貴妃指痕一樣,流傳千古,引為美談。清朝朱竹姹太史曾在“鴛湖擢歌”中寫道:“聞說西施曾一掐,至今顆顆爪痕添。”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