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石鎮

笏石鎮

福建省莆田市的小鎮
笏石鎮,地處莆田市東南部,面積65平方公裡。轄26個村、1個居委會,人口10.9萬人。笏石鎮,地處莆田市東南部,秀嶼區西北部。秀嶼區人民政府所在地。轄1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面積65平方公裡。轄26個村、1個居委會,人口10.9萬人。宋元間屬崇福鄉合浦裡,清代劃出西徐壩津全部,珠坑、岺下部分歸國清理,民國改笏石區,解放後改笏石鄉、十六區,58年改人民公社,61至65年先後劃出前沁歸東峤管理,北高另立行政區。
    中文名: 外文名: 地理位置:湄洲灣北岸,海峽西岸閩中地區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開放時間: 門票價格: 占地面積: 著名景點:土海濕地公園、五候山 中文名稱:笏石鎮 外文名稱:Hu Shi town 行政區類别:鎮 所屬地區:秀嶼區 政府駐地:笏石鎮大營路 電話區号:0594 郵政區碼:351146 面積:65平方公裡 人口:10.9萬人 方言:莆田話 火車站:莆田站 車牌代碼:閩B 教育機構:莆田第十中學

基本概況

笏石鎮,地處莆田市東南部,秀嶼區西北部。秀嶼區政府所在地。轄1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面積65平方公裡。轄26個村、1個居委會,人口10.9萬人。是秀嶼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省“十五”期間城鎮建設“重點中心鎮”和莆田市城市化建設七個組團之一。2001年,全鎮完成國内生産總值(GDP)57500萬元,工農業總産值96800萬元,财政收入213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296元。先後榮獲省“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工業衛星鎮”、“文明鄉鎮”等稱号。

行政代碼

【代碼】350305100

~001笏石居委會~201北埔村~202頂社村~203炮厝村~204溫東村~205篁山村~206西田村~207四新村~208東華村~209秀山村~210來塘村~211來宅村 ~212蘇塘村 ~213四村村~214大丘村 ~215珠坑村~216下鄭村~217壩津村~218西徐村~219嶺美村~220楊林村 ~221劉厝村~222度田村~223岐厝村~224梅山村 ~225松林村~226丙侖村

行政分區

1958年建笏石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10.2萬,轄珠坑、下鄭、頂社、壩津、西徐、嶺美、楊林、劉厝、度田、岐厝、梅山、松林、丙侖、炮厝、溫東、篁山、西田、四新、東華、秀山、來塘、濑垞、蘇塘、大丘、四村等26個村委會和笏石居委會。

曆史傳說

笏石山是笏石的象征,人文的标志。笏石地名由來亦出于該山有一塊天然巨柱石而得名。笏石原來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鄉村,由頂社、北埔(包括七角裡)等村落構成。相傳早在明代中期,這裡是一塊小盆地形狀的荒蕪地帶,而原集鎮是在這裡以西方向距離約3公裡處的“丙店”村。據說那裡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長街,從南部的炮厝村延續至丙店村,約有3華裡長。明嘉靖年間,倭寇入侵騷亂,被夷為平地。

至今丙店村可見到一段約有200米長的當年留存下的石闆路。後來,集鎮便從丙店向東2華裡遷移至蒼店下店兩村。之後,再移遷至笏石山麓的頂社、北埔等地。其時,從新厝店和本店頭兩村亦是明代時期的小集鎮,便相約遷往南埔、後菜園、土埕、窯厝、西天尾等村。這樣形成南北彙合,而成為笏石鎮的市肆。由于這裡水陸交通方便,天時地利,且是一處小盆地,故之被人稱為“聚寶盆”。

然而,笏石山上的蛇石,猶如一片“笏”,人們取“缙笏朝天”之意,而雅化為“笏石”。笏石山之西麓建有“笏石宮”(亦稱“頂社宮”),南麓建有“海濱書院”和“文明書社”,西北角有狀元墓(宋狀元吳叔告)和“禦史墓”,“土海”(古稱“國清塘”)與天馬山、五侯山将笏石山圍成半圓形狀。山環水繞,山水相依,風景優美,地理獨特。如今笏石山成為秀嶼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笏石山的曆史将重新開始。

基礎設施

笏石,是莆田沿海14個鄉鎮陸路通行的必經之地,素有“三關司馬橋”、“沿海頭”之稱。南距國家旅遊度假區湄洲島24公裡,西南距秀嶼港17公裡,北距莆田市區、涵江區分别為17.2公裡,交通便利,是沿海的交通中心。

笏石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境内6條呈“米”字型的省道、縣道總長22.6公裡,10公裡省道架有蝙蝠式路燈,實現路面硬化、道路綠化;笏石電信分局程控電話容量已達20.9萬門;建有22萬伏變電站、11萬伏變電站和3.5萬伏變電所;廣電實現光纖聯網,有線電視進村入戶;自來水廠一期日供水3萬噸;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集鎮面積2.5平方公裡,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城區不斷擴大,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建有沿海最大的農貿市場和服裝、小商品、糧飼、建材、果蔬、水産等批發專業市場及各類大型商場、商業城等,年集市成交額逾3.7億元。

笏石鎮的社會事業在秀嶼區城市化建設中蓬勃發展。教育事業擺在重要發展位置:笏石鎮的高中階段教育、義務教育、幼兒教育和成人教育協調發展,莆田十中成為省一級重點中學,大丘中學創辦了高中教育,5所初中校、32所小學和實驗小學的素質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兩基”達标成果得到鞏固,公辦、民辦幼兒教育規範發展。

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形成了醫院、衛生院、農村衛生所三級醫療網絡,衛生院、農村衛生所實行一體化管理,全鎮“初保”水平逐年提高;全鎮通信郵政、變電供電、交通運輸協調發展;中行、建行、農行、工商行和興業銀行都在笏石開辦各種存儲、信貸服務;自來水建設和文化娛樂服務逐步滿足群衆需求。

笏石城市建設在秀嶼區城市化建設中闊步前進。“九五”以來,笏石集鎮的頂社、北埔、壩津、秀山等村的新街建設把集鎮規模擴大到2.5平方公裡,首批26條街和路按照秀嶼區新城規劃建設總體要求規範命名。全鎮莆秀公路、笏楓公路、笏北公路、笏埭公路和新文公路總長22公裡,全部上等級,全面實行綠化和淨化管理。

全鎮26個村互通的水泥道路總長一百多公裡,2003年10月開通了笏石至下鄭、溫東、岐厝、來宅4條鄉村客運線路,協調和加速了笏石城鎮與新村建設的步伐。2004年,在笏石集鎮進行的區政府“愛民西路”和“城港大道”建設項目加快了笏石城市建設的步伐。2007年6月,秀嶼區笏石城市道路紅線規劃擴大到8平方公裡,論證街路命名80多條,涉及居民、北埔、頂社、壩津、秀山、西田、四新、蘇塘、大丘等9個行政村,63個自然村,人口4萬多人。

2008年,認真落實區委、區政府城市建設戰略部署,新建城市主幹道5條,已形成8平方公裡城市主框架,完成環城北路一期、後井路一期、府東府西路、富民中路和莆秀路改造并實現通車,環城北路二期主車道基本完工。城區四新村安置區、吳厝安置區和愛民西路安置區順利回遷,莆秀路改造和路燈建設,集休閑、娛樂、健身于一體的市政公園已投入使用,城市潔亮綠工程初見成效,凸顯港城新區品位,城市形象大大提升。

建設裡程

舊鎮的主街為南埔街,小街巷有觀音街等7條,寬不足6米,僅有私營糧店、作坊等60多家。民宅低矮擁擠。

1956年,建成自動化東津榨油廠,建築面積10492.81平方米;陶器廠建築面積3225.95平方米。60年代,東圳水庫渠道分布境内的長24公裡,灌溉全鎮80%的耕地。

1978年後,從舊鎮區向東南集中,由内向外發展建造新街,形成新舊區集中型的布局。

北埔新街長200米,寬20米。十字街的南北面建成3層磚混結構店房87家,建築面積82

92平方米;鎮人民政府辦公大樓5層磚混結構,建築面積2271.73平方米;鎮人民法庭綜合樓、木材公司營業場,建築面積計1465.02平方米。十字街的東西向,建3層磚混結構的店房88家,建築面積8449平方米,公安派出所綜合樓建築面積926.16平方米。

北埔(科厝)至笏石醫院原門診部的新街,長180米,寬20米,建3層磚混結構店房70家。建築面積6720平方米。

車站至秀嶼的城秀公路兩側新街長500米,寬20米,建3層磚混結構店房74家,建築面積7404平方米。

車站至南埔頭的新街,長30米,寬20米,車站建築面積955.26平方米;3層磚混結構的店房住宅102家,建築面積10520平方米。

頂社新街,長300米,寬27米,建3層磚混結構店房124家,建築面積11904平方米。新街市場18開間的攤棚,建築面積576平方米。

十八店路至農貿市場的舊街,改造為長100米,寬6米的大道,兩側有3層的磚混店房50家,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農貿市場擁有40開間混凝土結構的攤棚,建築面積13200平方米。

農貿市場至城笏公路口,街長210米,寬17米,兩側有磚混結構店房100家。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

全鎮國營集體企事業、供銷商場等90家。1990年房産權發證的建築面積共達7784平方米,還有3.5萬千伏和220千伏的變電站各1所,建築面積6714.12平方米。笏石中學校園占地面積21230平方米,建築面積9097.44平方米;鎮中學占地3330平方米,笏石學區、秀山、海濱等小學占地10142平方米。

鎮影劇院、文化中心站等設施,建築面積2912.02平方米;笏石醫院建築面積11011.22平方米。

經濟發展

笏石鎮工業經濟自成體系、獨具特色。以個私企業和"三資"企業為主體,形成以輪胎、塑膠、鞋類、建材、工藝品、糧飼加工為支柱産業,本業制品、服裝加工為新興産業的工業體系。2008年,實現工農業生産總産值40.07億元,比增20.5%,社會固定資産總投資7.71億元,比增17.8%,财政總收入27550萬元,比增18%;農民人均純收入6250元,比增8.2%。

笏石鎮是湄洲灣港口城市經濟建設的重要腹地。"十五"以來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使笏石鎮成為莆田市區劃調整後最具科學發展潛力的投資興業寶地。秀嶼區在笏石建設的工業園區,推動了笏石工業發展,現全鎮規模以上企業達15家;農業得到穩步發展,全鎮以市首批8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龍頭,調整農業生産結構,實現農業種養和産業發展的良性推進;以農貿市場、水果市場、建材市場和自選商場拉動笏石商貿快速發展,實現年銷售額3億元。

2006年,笏石鎮工農業總産值47.587億元,比增12.05%,其中工業産值45.73億元,比增12.47%,農業産值1.857億元,比增2.63%;社會固定資産總投資10.256億元,比增29.02%;财政收入4380萬元,比增19.09%;農民人均純收入4540元,比增6.07%。

笏石的社會事業健康協調發展。衛生三級網絡健全,實現初保達标。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笏石鎮素有莆田"沿海頭"和"三關司馬橋"美稱。全鎮總面積65平方公裡,27個行政村(居),165個自然村,人口11萬。"九五"以來,笏石鎮曾獲福建省省工業衛星鎮、科技示範鎮、經濟建設百強鄉鎮、黨建工作先進鎮和第六、七、八、九屆"文明鎮"等殊榮。

"十五"期間被定為省城鎮建設"重點中心鎮"。2002年,秀嶼區人民政府在笏石鎮設立,笏石鎮成為莆田沿海14個鄉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5年、2006年、2007年以來莆田火車站、向湄鐵路、福廈鐵路、莆秀調整路、城港大道、涵港大道、沁峤大道以及秀嶼港城新區城市的環城北路、中央大道、工業大道等城市街道相繼在笏石鎮的建設,賦予笏石成為湄洲灣港口城市和海西經濟區的交通中心樞紐态勢舉世矚目!日益壯大的笏石工業園區勢必成為港城新區大工業繁榮集聚的好平台!17全房地産項目在笏石的開發和笏石舊城改造的序時推進,笏石将成為"十一五"期間名副其實的湄洲灣港的城市的副中心城市!

榮譽稱号

連續二屆被評為省"文明鄉鎮",多次被評為市創建文明路"先進單位"。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擁有一所省級農村重點中學和一所職業中學、三所初級中學。"億萬農民健身活動"被省評為先進鎮,又被省推薦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

2008年實現工農業生産總産值40.07億元,比增20.5%,其中工業産值38.05億元,比增29.7%;農業産值2.02億元,比降2.1%;社會固定資産總投資7.71億元,比增17.8%,财政總收入27550萬元,比增18%;農民人均純收入6250元,比增8.2%。

(二)項目建設成績顯着。實行鎮領導重點項目挂鈎責任制,堅持項目攻堅,優化項目落地服務,取得"五多"明顯成效。一是建設項目多,全鎮開工、竣工項目24個,投資總額7.32億元;二是新引進項目多,共引進項目14個,總投資4.622億元;三是落地項目多,新落地項目6個,總投資2.925億元;四是新增規模以上企業多,新增麥卡制衣、達美制衣和華榮勝飼料3家規模以上企業;五是征遷面積多,全鎮共完成征地1189.3畝,拆遷民房202戶215幢,建築面積5.54萬M2,确保重點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三)城市建設全面推進。認真落實區委、區政府城市建設戰略部署,新建城市主幹道5條,已形成8平方公裡城市主框架,完成環城北路一期、後井路一期、府東府西路、富民中路和莆秀路改造并實現通車,環城北路二期主車道基本完工。城區四新村安置區、吳厝安置區和愛民西路安置區順利回遷,莆秀路改造和路燈建設,集休閑、娛樂、健身于一體的市政公園已投入使用,城市潔亮綠工程初見成效,凸顯港城新區品位,城市形象大大提升。

(四)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貫徹領會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加強"三農"工作各項優惠政策,着力抓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穩固農業基礎地位。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水利冬春修活動,順利完成溫東土地整理項目1340畝,及時核發種糧補貼223.8萬元、良種補貼41萬元和能繁母豬補貼165.5萬元,并以科技興農為先導,着力調整農業生産結構,實施良種工程,引進水稻、甘茹、花生、大豆良種9個,建立良種百畝示範片4個,示範面積380畝,全鎮農作物實現良種複蓋率95%;壯大禽畜規模養殖項目6個,其中引進溫氏種鴨項目1個,投入資金600萬元。

同時,大力實行"一村一業"的發展戰略,鼓勵基礎良好、有條件的村開展山地水果、水産養殖等開發,大力發展蔬菜、豆腐、線面、草竹編、石材等産業,實現農民增收;二是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對農村農技員、護林員、防疫員、文化宣傳員、土地協管員和計生管理員等"六大員"進行培訓,全面提高引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能力,真正起到帶頭緻富的作用。同時實施"陽光工程",進行富餘勞動力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有效轉移;三是加快新農村建設。

全鎮新建水泥村道33公裡、新增自來水管道24公裡,6個村自來水入戶率達90%以上,在全區率先實現自來水"村村通";2個村進行舊村改造,235戶農村危房得到改造,9個重點項目安置區順利回遷。同時全面開展"清潔家園"行動,9個村的農村垃圾得到有效整治,3個村新建改造沼氣池306個。

旅遊資源

土海濕地公園

土海濕地公園整體規劃東西向1.2公裡,南北向2.1公裡,總面積約2640畝,計劃投資約2.1億元,着力構建城市重要的生态肌理和市民人文休閑的絕佳場所,努力打造秀嶼城市天然的生态屏障和後花園。公園共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濕地遊覽區765畝,建設入口景觀區、休閑娛樂區、科普區、科研區、接待區、濕地淨化展示區、隔離林帶等七大功能區。

二期濕地過渡區825畝,原則上适度改造,以濕地及鳥類觀賞展示和濕地體驗為主要功能。三期濕地核心保護區1050畝,原則上保持現狀,通過水系治理及植物群落再造,重建濕地生态環境,恢複動植物生态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

土海生态濕地公園作為莆田城市建設的一張新名片,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将該項目建設上報列入省級重點項目,加快開發建設力度。區委、區政府邀請全國城市園林綠化企業五強--中外園林建設有限公司進行規劃設計,推行"一把手負責制"、"日清管理法"、"一線工作法"、"馬上就辦"等工作制度,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入口景觀區建設、杆線遷移及駁岸護坡工程,綠道網園路鋪設完成1.2公裡,綠化種植完成600畝,累計完成投資9500多萬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三期預計将今年内投入使用。

市政公園

秀嶼區市政公園位于秀嶼區政府辦公樓前,在笏石鎮府前路、府江路、府西路的交叉地段,占地總面積96493平方米。其中景觀規劃面積71491平方米;主要廣場面積18732平方米;水系面積12307平方米;綠化面積40452平方米,綠化率達54.7%。公園區内設有人工湖、笏石特色的城市雕塑、文化長廊、球場、老年活動場所、少兒活動場所、休閑吧、水吊平台。市政公園2009年元旦竣工,成為秀嶼區城市建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人民娛樂、休閑、健身、觀光的好場所。

春節前,區政府還增投了夜景工程。夜晚,驅車進入秀嶼城區,穿梭在莆秀路笏石城區段、環城北路、愛民西路、府東府西路之間,撲入眼簾的是一條條寬敞筆直的城市道路,一排排造型獨特的景觀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讓人不禁發出驚歎:昔日沿海集鎮如今已變成繁華新城區。

五候山

五候山,古稱"五峰山",位于興化灣南側,距荔城區北高集鎮約3公裡,海拔約329米,綿延笏石、北高及東峤三鎮交界處。山上濃蔭蔽日,怪石嶙峋,有殿、寺、洞、岩、宮等八處,其中要數"仙女洞"的風景最佳,這裡夏涼冬暖,氣候宜人,是一處集休閑、健身及旅遊避暑的絕好勝地。1981年被原莆田縣人民政府列為名勝景點予以保護,并列入莆田沿海十景之一。所謂興化四季最為宜人的四大祈夢的自然景觀:"春莆禧"、"夏天雲"、"秋仙女"、"冬九鯉",其中的"秋仙女"正是筆架山上的"仙女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