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軒

楊如軒

曆史人物
楊如軒(1895一1979 ) ,字夷齋,平川鄉盤谷村人。幼年喪父,家貧失學,在家幫助母親從事樵牧耕作。1910年,五哥楊如璧在清軍七十六标當兵逃逸。為避免家累,如軒替兄從軍。楊如軒身材魁梧,平易近人。喜愛京戲,經常登台扮演關雲長。在昆明時期,每當募捐會演時,以“盤谷山人”别号粉墨登場,參加演出。1950年減租退押開始,楊如軒被捕押回,向農民低頭認罪。經過長期改造學習,思想有了認識,受到寬大減刑釋放。曾任政協雲南省第四屆委員、文史館館員,撰寫護國史料。1979年,病逝于昆明。
    本名:楊如軒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民國 民族族群:漢 出生地:雲南省賓川縣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字号:夷齋 出生時間:1895年 去世時間:1979年

參加起義

1911年,楊如軒在雲南講武堂丙班肄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昆明參加“重九起義”,雲南光複,又重入講武堂學習。畢業後,分發在昆明幹海子補充隊,1915年夏任補充隊第七連連長。

1915 年12 月25 日,雲南發動護國起義,出師讨袁。楊如軒被編在第一軍第三梯團第六支隊第二營任營副兼第七連連長。

迎戰蔣軍

袁世凱命令曹锟為總司令,以超過護國軍四倍的兵力,準備在滬州、納溪一帶,一舉殲滅護國軍。

棉花坡戰役,總司令蔡锷親臨前線指揮,與敵軍主力展開激戰,搏鬥達48 晝夜。護國軍前進困難。楊如軒率敢死隊,在風雨黑夜中潛人棉花坡嶺,突破敵軍堡壘。楊如軒負重傷。護國戰争結束,四川督軍羅佩金派楊如軒将陣亡将士忠骸遷回原籍安葬。楊如軒以戰功升任第七團團長。

1920 年顧品珍率軍從四川回滇,趕走唐繼堯,楊如軒升任旅長,駐軍滇南,圍剿土匪吳學顯。

1922 年唐繼堯率軍回滇,顧品珍戰死,所部萬餘人,退入貴州,開會商讨出路問題。與會将領一緻決定,通電響應孫中山出師北伐的号召,兵分兩路進入廣西柳州,并公推第三旅長楊希闵為滇軍總指揮,楊如軒任第四旅旅長。

同年6 月,陳炯明叛變革命,孫中山電滇軍成立讨逆軍,委任楊希闵為讨逆軍總司令兼第一軍長。楊如軒為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在廣州讨伐陳炯明、平定沈鴻英叛亂中戰功顯著,受到孫中山傳令嘉獎。

1923 年3 月,孫中山特任楊希闵為中央直轄滇軍總司令,任命楊如軒為中央直轄滇軍第二師師長。

此時,滇軍發生内讧。孫中山令改編駐粵滇軍,免去師長楊如軒職務。

楊如軒從香港投奔盤踞洛陽的北洋軍閥吳佩孚。吳任命楊如軒為前敵總指揮。接着滇軍第二旅長洪汝鈞在南雄宣布脫離孫中山,率部到大瘐縣,歸附楊如軒後編為第六師,楊如軒任師長,駐軍贛南。

宣布下野

1926 年,國民革命軍從廣州出師北伐,節節勝利。楊如軒見吳佩孚大勢已去,宣告下野,并電告朱培德派員前來,協同趙醒吾收編部隊。不久,任北伐軍第九軍二十七師師長,駐軍撫州,負責安靖後方秩序。

1928 年5 月中旬,楊如軒率27 師的79 、81 兩個團向紅軍進犯。失敗後,又拼湊了四個團,進犯永新、甯岡。但這次又遭受更加慘重的失敗,楊如軒本人也被流彈擊中負傷。

後來,部隊縮編,楊被解除兵權,調任軍事參議院中将參議。

居住雲南

1930 年,楊如軒以宣慰使名義回雲南,省主席龍雲委任他為雲南憲兵司令。抗日戰争時期兼昆明防空司令,至1938 年去職。在任職期間力誡軍法處以興教化為主,不許妄殺。

1943 年回鄉,在平川集資開辦初級中學。從昆明聘請西南聯大教師、學生前來任教,先後畢業4 個初中班。同時還發起募捐維修平川風景名勝觀音寺,至今為人稱頌。1947 年,楊如軒被選為國民代表大會代表,到南京參加國大會議。

楊如軒身材魁梧,平易近人。喜愛京戲,經常登台扮演關雲長。在昆明時期,每當募捐會演時,以“盤谷山人”别号粉墨登場,參加演出。

1950 年減租退押開始,楊如軒被捕押回,向農民低頭認罪。經過長期改造學習,思想有了認識,受到寬大減刑釋放。曾任政協雲南省第四屆委員、文史館館員,撰寫護國史料。1979 年,病逝于昆明。

上一篇:北魏獻文帝

下一篇:楊大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